工商物价·工商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概况】 1986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以《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工商局长会议精神,全面地开创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局面。
1986年末全市工商企业(不包括个体户)发展到3,229户,安置各类就业人员252,999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工商企业695户,占企业总数21.5%;就业人员154,276人,占企业人员总数61%。集体企业2,534户,占企业总数78.5%;就业人员98,723人,占企业人员总数的39%。
1986年全市新发展工商企业488户,其中全民企业112户,集体企业 342户,乡镇企业34户。共安置各类就业人员22,964人,其中全民职工13,176人,集体职工8,408人,乡镇企业人员1,380人,待业青年3,559人。
1986年发展工业、手工业172户,占发展总数的35.2%,社会零售商业150户,占30.7%,从业人员8,719人。平均每个厂点安置了52人。
【把好企业登记关防止企业在联合中受骗】 市二轻局颖丽服装厂与河南封丘毛纺厂联合开办的予龙商店,连验点带发照共用三天时间就开业,从发展速度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矿务局集体企业总公司下设的直属公司准备同北京华夏电子产品有限股份公司联营,但是对方的经理、副经理均无主管部门印章、法律公证的联营合同及北京工商部门签字的联营报告,而未予签批,后来报纸登载了华夏公司是皮包公司,骗买骗卖遍及全国各地。由于帮助企业把了关,使企业免遭了损失。矿务局水电厂集体企业公司只相信对方是熟人,就急于求成,与广州一家公司搞经营性的联营,准备经营汽车配件。建议水电厂集体企业公司派一名经理考查对方的经济实体,经考查对方是一个皮包公司。
【年检和整顿公司取得显著成效】 1986年集中人力、集中时间,采取分系统包干、按行业分工负责的办法,对公司型企业进行了一次年检,在年检中按《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对全市173户公司企业进行了一次整顿。 撤消了因经营不景气以及体制改革需要撤销的公司21户,占公司总户数的12.1%;降格了因不具备公司规模、场地、资金等条件的7户,占4%;收回了已变管理型的公司执照3户,占1.7%。整顿后保留的公司、商场、货栈、物资供应站(处)142户,占整顿前总数的82%。年底新发展了16户。现有公司158户。
在整顿中清理了不按政策经营重要工业品和生产资料的公司企业16户,没收上缴了非法所得9.8万元。进一步促进了公司企业守法经营。
【清理淫秽音象效果明显】 根据省政府《关于严禁淫秽物品的通知》和省广播电视厅、公安厅、省工商局(84)258号文件精神,与有关部门配合对全市16户录像放映点进行了4次联检。收回了非文化专业部门录像点的营业执照6户;取缔了无照经营的录像点6户;处罚了一照多点、向无照户出租场地的 7户,罚金2,500元。收缴港台录像带73盒;就地封存港台节目录像带136盒,上缴省主管部门 6盒;没收禁播的“黄河怨”、“我是中国人”等台湾歌曲的录音磁带,销毁“门神爷”、“灶王爷”等迷信品五百余张;没收销毁各种无出版厂家和离奇、色情小册子二千余份。对重点地区(向阳、工农、南山)音像制品经营情况进行了一次检查。检查了32户,发现存在各种问题的11户,查出非国家正式出版单位生产的录音带9,848盘。
【清理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 在1985年清理整顿党政机关、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基础上,1986年利用70天时间,对全市党政机关、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复查清理整顿。全市73个党政机关,其中有30个党政机关兴办了 224户工商企业。其中有167户属于开办多年的老企业;有52户属于为安排待业青年办的企业;有4户属于机关为后勤服务的企业。这些企业,均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利润分配比较合理,基本上与机关脱钩。
【整顿建筑施工企业】 配合市建委、审计局、建行,组成建筑市场整顿办公室,用 3个月时间,对市政系统46户建安施工企业进行了摸底审查。其中:国营企业 8户,区街施工企业22户,乡镇施工企业 4户,各单位自营施工企业11户,专业水暖安装企业一户。无照施工的企业20户,其中:全民建筑业5户,区街建筑业8户,乡镇建筑业3户,自营建筑业4户。根据不同情况做了处理。有的被处以罚款,有的已被关停。对具备一定条件的施工企业,经教育后,限期达到要求补发营业执照。低级企业超级施工取费。区街、乡镇办的六级企业,只允许土木维修、油漆粉刷、水暖安装、电照安装、上下水管道安装等单项工程,有些企业却承包土木建筑工程,高取费。这类企业共有 2户。收缴了营业执照,勒令停业整顿后再搞收尾工程。违反规定私招乱用无手续的跨区队伍。企业自身力量不足,私自招用外地队伍施工,对这类企业,整顿小组教育企业法人增强法制观念,认真执行法规,不再私招乱用。专业银行交叉经营造成混乱。施工建安企业本应由建设银行开立帐户,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以及这些银行的分支机构都予开户,造成了建筑市场混乱。建议各行采取措施,由建行统一立户。
【对家电商品进行质量检查】 会同经委、计量、商业等有关部门对市生产、经营家用电器商品的工商企业,分生产、经营两条线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经营企业的检查以向阳、工农两个地区为重点,共检查了14户企业,按百分制的要求评定,80分以上的只有4户(为合格经营企业)80分以下的10户均不合格,其中5户按所要求根本不具备条件,砍掉了经营家电项目。
【查处违章违纪】 查处无照经营企业42户,罚没款 8,800余元。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按办照手续补办了执照。
【大力支持横向经济联合】 根据国家、省、市文件和市长办公会议精神,先后对11户横向经济联合组织进行了调查核准,登记发照。联营企业,绝大部分企业是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联营,为三户外资企业办理了登记核转手续,发放了营业执照。
【清理整顿企业名称和银行帐户】 各专业银行及其办事处、营业部、信用社按自己管辖的企业帐户,对照企业卡片,进行清理。无照在银行立帐户的有 201户,有的两行立户、两行贷款。多行立户的有78户,有的同时在银行立三、四个户,有的企业在一个行就立三个户。帐户名称与执照名称不符的 206户,非独立核算企业在银行建户的81户,执照撤销,银行未撤帐户的66户,帐户名称不清楚的46户。
经初步清理调查,对上述种种问题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下一步整顿处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1986年工商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统计表
【市场繁荣】 随着党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方针的不断落实,集市贸易迅速发展。1984年有各类专业市场43处,总面积为50,400平方米,其中农贸市场13处,(钢架顶棚市场3处、简易顶棚市场2处)。工业品市场6处。家具、畜牧、自行车、花鸟鱼市场各1处。季节性摊群网点20处。1986年城乡市场货源充足,上市品种多,商品成交量和成交额与上年相比均有大幅度增长。1986年成交额2,177万元,比上年增长33.4%。主要农副产品的成交量分别是: 粮食456万斤,比上年增长3.1%;蔬菜 1,494万斤,比上年增长10.7%;肉蛋禽类167.1万斤,比上年增长8.5%;水产品类88.871斤,比上年同期增长5.8%。全市已发展市场商贩 1,620户。其中从事长途贩运的200户,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户。引进各类商品998.2万斤。其中:苹果 180万斤;梨200万斤;香蕉20万斤;菠萝12万斤;葡萄58万斤;桔子100万斤;西瓜 400万斤;地瓜80万斤。1986年查处各种违章违法8,360。其中:无证经营2,330人次,场外交易 3,820人次,一照多营764人次,
任意抬高市场蔬菜价格的1,100起,强买强卖、短斤少两、欺行霸市、参杂使假349起。销毁不符合卫生标准及禁售食品400余斤,进口旧服装52件,假药 7斤;没收粮票5,900斤,煤票266张,国库券 365元,高价香烟50条,没收高价菜交给国营商店处理3,346斤,合计各种罚款6,832元。1986年城乡集市贸易繁荣活跃,补充了国营商业不足, 满足了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查处和打击了不法商贩的不法行为,保护了交易双方的合法利益。
【宣传和贯彻各项法规】 1986年初组织基层管理人员政策业务学习班,学习了中央一号文件,传达了全省工商局长会议精神,学习了关于市场管理方面的法规和业务材料。通过学习,提高了市管人员对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及工商法规的认识,增强了执行政策的自觉性,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只管收费不问政策现象。坚持经常性的检查指导。
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工商法规。组织了宣传车,对全市六个区的市场进行了政策法规的宣传,各区市场还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标语,组织召开市场商贩大会进行宣传。
【市场秩序管理】 坚持经常性的市场整顿。根据各区市场的不同情况,采取对难度大的由市局配合基层集中力量突击抓;对重点市场业务科室直接派人蹲点抓;在市场旺季,由市局分片包干指导抓的办法,加强对市场秩序的整顿。1986年共配合各区市场整顿50多次。7 月份集中人员,配合工农区小工业品市场所,对工农区团结路市场进行了一次集中整顿。对工农区解放路、工农路、南山路、转盘道三角区场外交易的摊床全部清理到团结路市场,使团结路市场形成了有食杂、有熟食、有小百货、有服装布匹等综合市场一条街。 较好地解决了工农区一度到处摆摊设点、影响市容、堵塞交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的局面。严厉打击不法商贩。根据省工商局1986年 7月25日《关于整顿旺季市场秩序》的传真电报精神,结合市场实际,首先召开各区工商科长、市场所长会议,传达贯彻了传真电报精神,制定旺季市场整顿方案,组织了临时场外监察队。对市区的主要街道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查处了不法商贩在途中强行拦劫农民,低价收买农民进城销售的蔬菜、瓜果的行为。狠狠地打击了一些不法商贩的不法行为,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解决旺季市场的临时场地。根据旺季市场上市量大,人员多,市场场地不足的具体情况,同城建部门和各区政府联系,临时增设蔬菜瓜果市场,使广大农民都能进入指定地点进行交易,较好地解决了场外到处摆摊设点问题,从而保证了全市市场秩序井然有序。
【市场的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 根据《食品卫生法》和《黑龙江省食品商贩和城乡集市贸易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结合市场实际,制定下发了《市场食品卫生管理措施》,对经营调味、鲜肉类、熟食制品的商贩实行了信誉卡售货制度。为了把好食品卫生关,采取一宣传、二把关、三检查措施,向经营食品的商贩宣传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让他们懂法守法,把好营业执照发放关。没有身体健康证、卫生许可证、装食品的亮匣,不予登记和发照。每个市场的食品卫生检查员对上市的食品都进行检查,市局还不定期地会同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联合检查,发现问题随时处理。1986年向阳区市场没收烧鸡20多斤,销毁血豆腐和其它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40多斤。保证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抓文明集市建设】 在抓文明集市建设中,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层层传达贯彻省局(86)17号文件精神。各区工商科认真制订争创省级文明集市方案,开展创文明市场活动。二是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制订了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的各项措施。经营者要持证经营,人照相符,明码标价,文明经商。进入市场的各类商品,要划行归市、分类划区、摆放整齐,顶棚市场内出售的蔬菜要净菜上市。在全市各市场,对商贩重新登记造册,做到了一户一卡,户户有档案。对部分农贸市场经营设施进行改造,修建了鱼池子,统一制做了食品亮匣及肉类防尘罩,还集中对 i77台水果摊车进行了改造,使经营水果的摊车实现了柜台化。在各区农贸市场建立了行情板、政策宣传板、当日蔬菜参考价格板。工农区市场成立了服务站,建立健全了各项服务设施。通过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经营设施,入场的商品达到了分类划区、划行归市,商品摆放整齐。经营人员着装整洁、文明经商、礼貌服务,交易秩序井然有序。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完善管理人员以目标管理为中心的岗位责任制基础上,坚持五定,分区划段,实行包收费、包管理、包卫生的三包管理制度。制定了市管人员十项工作守则等项制度。工农区农贸市场建立了管理人员岗上职责、群众监督台和意见箱,定期召开全所会议,结合群众评议和实际工作情况对全所每个管理人员进行讲评,总结市场管理工作。
【加强市场建设】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市场建设。1986年,市政府把多年没有解决的向阳区市场建设问题,列入1986年为全市人民要办的十件好事之一,在矿务局的大力支持下,动迁50多户居民,解决了6,000平方米的场地。向阳区市场已破土动工,建筑面积为4,200平方米。另一处市场(新一市场) 也在10月末开始动工,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预计1987年 5月份交付使用。这两个市场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主要街区农贸市场长期处于摆地摊,靠道边的状态,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场物价管理】 1986年淡旺交替季节,由于国营商业菜量不足,满足不了群众需求。一些商贩乘机抬高市场蔬菜价格,一度造成了市场菜价偏高,工商局根据市政府九届十一次会议精神,制订了加强市场蔬菜价格管理的八项措施,对蔬菜主要品种进行最高限价,在各农贸市场建立当日蔬菜价格板牌,公布当日菜价,利用电台、报纸、电视台进行宣传,群众对市场菜价实行监督。使市场菜价比较稳定,广大消费者也比较满意。
【商品信息和市场统计】 工商局和15个省52个市县建立了信息往来,互通信息。一年来共发出市场行情 i,000余份,给贩运户提供信息30余次,为促进商品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市场预测和统计报表做到上报及时,数据清楚准确,为各有关单位及领导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促进商品流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986年综合集贸市场商品购销情况表 金额单位:千元
【个体工商业户管理】 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工商局提出继续发展个体工商业户精神,重点抓了个体户的发展。1986年末发展2,020户。总计发展到6,150户,从业人员9,975人,其中待业青年 3,728人。对个体工商业户的管理坚持“十二化”管理标准。对个体座商的门市牌匾、店容、店貌、商品陈列、卫生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年检验照。根据省工商局(86)12号文件《关于一九八六年对个体工商业户和合作经营户年检验照工作的通知》精神,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历经两个月的时间全部验照完毕。在验照的同时新发展189户。
【整顿饮食业】 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和黑龙江省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对全市个体饮食业饭店进行了重点整顿。在全市发展的393户有证个体饭店和小吃部中,检查了380户,占发展户数的96.6%,其中合乎条件的 124户,占整顿检查户数的32.6%,不够条件的限期改进。被吊销执照的有9户,取缔无证的7户,对164户擅自更换从业人员的限期重新登记。
1986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情况表
【对废品收购业的整顿】 为了贯彻落实黑政发(86)57号文件,配合市计委、公安、物价、供销等有关部门于 7月20日至8月6日,对全市发展的有证个体废品收购业户进行一次检查整顿。全市检查32家废品收购业户,其中个体15家,占检查户数的65.2% 有8个厂家不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收购废旧钢铁990吨。无照经营 4户,已被取缔;因收废旧钢铁履教不改的8户营业执照被吊销。
【对旅店业户的整顿】 在公安、物价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于 8月20日到30日,对全市发展的有证个体旅店业进行彻底清理和整顿。检查31家(八月末全市共发展31户)其中28家存在各类问题。有违犯工商管理规定,不悬照和各项制度不上墙的,擅自更换从业人员,转让营业执照,违反治安条例,流氓奸宿,投宿不登记,违犯物价管理规定、高价收床费。对整顿出来的问题按有关规定分别做了处理。
1986年城镇个体工商业户基本情况统计表 单位:户
资金:万元
【统一收费标准】 根据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编制成《个体工商业户收费标准手册》。发给管理员人手一册,统一了收费标准。解决了管理费收缴高低不一的问题;兼顾了国家和个人二者利益;杜绝了乱收费用。按规定收费,为国家增加收入17.4万元。
【经济合同管理】 1986年贯彻全国全省工商局长会议精神。和全国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主任会议精神,全面开展合同管理工作。
开展经济合同法宣传教育。借助普法教育,开展合同法规的宣传。
通过广播、报纸,宣传合同法规知识。开展全面咨询服务,接待咨询人员 268人。集中培训企业法人、业务人员,先后在纺织公司、服务局等单位开办讲座辅导班有 214人参加。根据企业需要,翻印合同条例 500册。通过深入宣传合同法,使广大企业领导干部,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合同法及有关经济合同条例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1986年城镇个体工商业户基本情况统计表 单位:户、人
资金:万元
调整合管会机构全面加强经经合同管理。针对全市企业整顿和领导变更的情况,对原 112个合管会进行了全面的普查摸底工作。及时配合企业主管单位,调整了合管机构,重新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了合管制度。按照省局组建一级合同网的“三落实、五做到”的要求,在全市 112个合管会中;组建了51个一级合同管理网。一级合同管理网的数量占总数的48%。
认真抓好十大类经济合同的签约鉴证把关工作。组织鉴证人员系统地学习了《关于经济合同鉴证的暂行规定》和《取缔无效合同的暂行规定》,增加了人员,加强了力量。严格地控制了违法合同和无效合同的出现,提高了经济合同的履约率。全市共签约经济合同57,309份,金额达107,512万元。其中购销合同9,117份,金额7,100万元;建筑工程承包合同351份,金额3,900 万元;加工承揽合同6,123份,金额1,021万元;货物运输合同1,827份,金额1,200万元;仓储合同81份,金额33,000万元;保险合同38,768份,金额63,300万元;供用电合同34份,金额5.5万元;科技协作合同20份,金额9万元。全年签约总数比1985年增加23,309份,金额增加40,513万元。1986年共鉴证合同109份,金额753万元,收取鉴证费1,960元。合同履约率达到96%。
深入企业检查经济合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省局合同管理工作会议的要求,重点加强了对企业的经济合同监督检查工作。在市计经委、市教委会的配合下,对全市59家校办企业和商店进行了全面检查。在检查的 105份各类合同中,发现有21份合同条款不清,责任不明。在区街、乡镇企业中的12户木器厂中,有 6家不同程度地超越经营范围。对于这些问题,给予了纠正、制止。检查了各类经济合同,其中发现违法合同5份,立案查处 5起,结案4起,提交司法机关处理一起,收缴罚没款8,700元。
做好调解、仲裁工作。根据全国仲裁委员会主任会议精神,1986年初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办案人员培训班。根据几年来办案质量差、办案进度慢的问题,解剖案例,分析原因,总结了经验教训,提高办案人员业务水平。1986年 1月份受理市北方信息公司与安徽省当涂县第二工具厂发生信息失真而引起的“云锡”合同纠纷案件。经过调查发现,这起纠纷案不仅是信息失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供货单位根本就没有货源,合同签订后根本没有得到兑现,纯属利用经济合同卖空。及时定性为违法合同,进行了立案审查。全年共受理案件77起。其中查处违法 4起,调解纠纷87起,共结案71起,结案率达 92%。收缴罚没款8,700元,仲裁费2,610元,鉴证费1,960元,总计收取13,270元,比上年多收1,770元。
【经济监督检查】 贯彻市委关于打击经济犯罪的指示和全省工商局长会议精神,取得了比较好的收效。1986年查处各种投机违法违章案件 162次。其中万元以上的案件12起,千元以上案件37起。与1985年相比,案件总数上升12.5%,大要案件上升16.6%。共收缴罚没款143,489.96 元,比1985年下降9.88%。
端正指导思想,综合治理。经济监督检查的工作人员注重贯彻“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先后对构成犯罪的骗购 118,800斤大米案;捣卖和诈骗紧俏耐用消费品案;利用校办工厂捣卖木材和内外勾结盗窃木材等三起案件,五名人犯分别交由市和外地司法机关处理,有力地打击了经济犯罪。
重点查处就地转手倒卖活动。1985年以来对就地转手倒卖国家重要生产资料和紧俏耐用消费品的违法活动给予了坚决的打击,但没有彻底煞住这股歪风,在继续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就地转手倒卖活动的通知》的同时,抓紧对这类案件的查处。根据鹤岗市钢材紧缺的特点,重点对物资经营部门,供销处、科、站、公司以及使用重要生产资料的厂家等30多个单位进行检查。其中发现就地转手倒卖钢材和有色金属方面的案件18起,及时给予查处。对市木材公司、林产品经销公司、家具厂、木器社等30多个单位作了检查,共查处倒卖木材的案件14起。查处倒卖汽车案件6起。全年查处的主要物资有:木材7,396立方米,钢材792吨,原煤2,130 吨,汽车9台,汽油31,506公斤,黄金440克。
案件浅析。集体企业违法活动比较突出。在全年查处的49起大要案件中,集体企业的发案量达33 起,占大要案件总数的67.4%;国营企业发案8起,占大要案件总数的16.3%;个人违法8起占大要案件总数16.3%。倒卖重要生产资料的案件比重仍然很大。查处这方面的案件有34起,占大要案总数的 69.3%。对违法单位虽经几次查处,仍有重犯行为。利用经济合同骗买骗卖,作案手段比较复杂。
【商标管理】 全年核转商标26件。初步审定7件,批准注册9件,核验4件,待批6件。根据省局关于对商标使用,印制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的指示精神,对使用商标的108户企业的142件商标和6户有印制能力的企业,进行逐户验证检查。其中使用注册商标的80户,106件商标;使用未注册商标的28户,36件商标。注册商标中正常使用的94件,有各类问题的12件。其中自行改变注册人名义的5件,擅自扩大使用范围的 5件,违反商标法规定和停止使用三年的各1件。查出冒充注册商标和冒充他人注册商标的各1件。
对使用未注册商标的印制加强了管理,规定在印制前须经工商部门审查,凭工商部门的“未注册商标印制委托书”进行印制。从而杜绝了无名无姓产品投入市场。
对全市 6户有印制能力的商标印制企业进行了检查。对未凭“注册商标印制证明”和未凭“未注册商标印制委托书”而擅自印制商标的单位进行了批评教育。
通过商标管理监督产品质量。合同卫生、医药等部门对医疗、制药等50个单位的销售和自制中西药品质量进行检查。检查出伪劣中、西药品54种,停止使用和销售。对多收患者医药费的医院给予罚款处理。根据“质量管理责任条例”,先后对各商店(场)所经营的家用电器质量和生产家电企业、包装产品质量进行检查,封存了无合格证的商品。
加强了对流通领域的假冒商标的监督管理。查处冒碑西装 500套,冒牌自行车90辆;维护了“商标法的严肃性。
【广告管理】 4月份召开广告经营单位会议,宣传和贯彻 《广告管理暂行条例》,印发了《黑龙江省广告经营业务规范》。检查了全市 7户广告经营单位,换发了新的“广告经营许可证”。1986年广告总收入 263,997元,比上年增加29,997元。更新路牌广告90平方米。1986年有路牌广告210平方米。
制止虚假广告宣传。查处虚假广告5起,不符合刊播手续的广告6起,烈性酒广告1起。
加强出版管理。根据省文化厅,省工商局,省出版局(86)40号《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紧急通知》精神,对全市经营书刊的摊床进行了整顿,没收个体书床(摊)出售的非法出版书籍29本,由市文化局上缴。
(吕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