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
【矿务局安全生产概况】 1986年鹤岗矿务局认真贯彻了煤炭部关于《动员煤矿职工,创水平打硬仗,努力实现统配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三以下》的决定,针对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发动全局干部职工,坚持以质量标准化为中心,大打防治顶板、瓦斯、运输事故的三个硬仗,取得了安全生产的好成绩。1986年百万吨死亡率降到2.23,比“六五”期间下降3.67,实现了煤炭部的“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三以下”的要求,被煤炭部命名为1986年度全国统配煤矿安全生产先进局。
【安全监察机构与网络】 1986年,鹤岗矿务局进一步充实和强化了安全监察机构。矿务局设有准局级的安全监察局,新提拔一名局长和三名副局长。下设四个处、室,均由正处级干部担任一把手。各矿(处、公司)设矿、处级安全监察处,受安监局和所在矿的双重领导。各采区设科级安全监察站,直接由驻矿安全监察处领导。每个采煤工作区的每个小班均配上由驻区安全监察站直接领导的安全检查员。全局共有安全监察(检查)人员697人,其中副局级1人,处级17人,科级56人,主任工程师10人,工程师25人,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10人,安全监察员125人,安全检查员(工人) 453人。这支安监队伍,年富力强,富有实践经验,敢说敢管敢于同违章现象作斗争。在强化安监专门机构的同时,局矿两级分别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把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放到第一位工作来抓,局矿长是安全硬仗第一位责任者,负责其它专业的副局长负责业务保安工作。局副总工程师以上干部分片包干下矿蹲点,按照局制订的《安全奖罚办法》,百万吨死亡率低于指标者奖,超指标者罚,责权利结合,强化了对安全硬仗的组织领导。
【安全硬仗的重点】 1986年初,鹤岗矿务局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了安全生产的重点——防治顶板、瓦斯、运输事故。局领导狠抓重点不放,4月1日,召开了全局采掘队长以上干部1,800多人参加的大打安全生产硬仗的动员大会,各部门均围绕安全硬仗安排自己的工作。生产部门加强顶板管理和采煤机械化;开拓部门抓了开拓巷道一次成巷;机电部门抓了井下电气防火与运输治乱工作;通风部门抓了“一通三防”;地测部门抓了井上下对照与地面雨季“三防”。政工部门也围绕安全硬仗开展工作;宣传部门编定和下发了安全生产硬仗重大意义的宣传提纲;矿区工会整顿了群众安全监察网,办了群众监察员学习班,组织职工代表进行安全视察;矿区团委加强了青年安全监督岗的领导,组织千人上岗活动;《矿工报》加强了对安全生产的报道,经常介绍安全生产经验,形成了安全工作全局上下齐抓共管的好形势。
【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 1986年初,以局总工程师为首,组织全局安监技术人员,以《煤矿安全规程》为依据,重新审查了采掘工作面的作业规程,对不符合规程要求的立即整顿。共修改278条,补充389条,针对顶板事故多发地段及其原因,制定了加强顶板管理的补充规定重新向工人贯彻。坚持按循环图表进行正规循环作业,严防突击生产。全年制止违章作业16,449人次,办违章作业人员学习班147期,参加学习人员4,981人次,进行了安全生产纪律教育。1986年,局主要领导带队,对30个采掘队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解剖。对年初事故较多的南山矿,局领导组织 600人从井上到井下进行了全面大解剖,对查出的问题逐条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限期解决。
【安全技术装备】 1986年,全局投资 2,000万元,新装备10个高档工作面,15个普采工作面,28个机采工作面,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59.81%。加快了支护更新换代,新投放单体液压支柱21,000根,占全局单体液压支柱总数的 42%。在机电方面,更换了可燃电缆39公里,其中新一煤矿全部更换完,全局更换完 92%。兴安矿、新一矿的瓦斯监测系统已建成投入使用,可在地面监视井下瓦斯变化情况。全局第二期防尘洒水管路97,883米已完成,全局防尘总管路已达228延长公里,各矿井下的转运点、装煤站、翻笼等845处煤尘飞扬地点,均有防尘洒水设施。对8个综采工作面实行了煤体注水。兴安矿九层风井更换了大功率电机,矿井总入风量增加2,000立方米/分。全年安全技措费用1,090万元,其中维简费510万元,成本技措费420万元,国补技措费用160万元。
【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1986年全局共办各种安全技术培训班 338期,培训11,480人。局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边建设边办班34期,培训区队长、班组长、安监员、电钳工、放炮员等1,095人,超额9.5%完成了煤炭部下达的培训计划。同时,把煤炭部颁布的《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标准》、《井巷工程施工质量标准》等10个标准翻印 4万册,发给井下工人,班前学,班中用,开展按工程、设备质量标准施工的技术练兵活动。并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智力竞赛》、《优秀作业规程竞赛》等活动,促进职工加深对《煤矿安全规程》的理解。
【质量标准化活动】 1985年末,全局有兴山矿六采区、富力矿一采区、南山矿机电区、兴安矿运输区、新一矿通风区5个质量标准化的先进典型。进入1986年,矿务局大抓了对这5个样板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的宣传。在典型的推动下,全局出现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热潮,出现了质量标准化的新典型、新经验。兴安矿创出以“一条龙”的形式,采掘工程质量与其周围井巷整洁生产同时抓的“抓龙治矿”经验。南山矿一采区 234采煤工作面摸索出“五上、一固定、一验收”的经验,在全局推广后收到好的效果。采掘工程质量合格率达 93.7%,一级品率达 47.6%。在煤炭部召开的“肥城会议”后,兴山矿带头学肥城,实现了年初制定的“五好”标准,采掘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99.8%,一级品率上升到61.2%,设备完好率达到96.5%,防爆率100%,井容矿貌均发生较大变化。1986年11月16日,矿务局在兴山矿召开了现场会,动员全局职工,开展“学肥城,赶兴山,创标准化矿井”活动,推动了全局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深入。
【煤矿建设工程处评为市局安全先进集体】 1986年,煤建处建成3个质量标准化区、5个质量标准化掘进队、一个标准化机电班。标准化工区占全处矿务工区的 75%;标准化掘进队占全处掘进队的55%。矿建、土建、安装三类工程优良品率分别达到55.7%、83.3%、91.7%,比规定指标分别提高 15.7%、23.2%、11.7%。井巷施工消灭了死亡事故,全处千人负伤率降到1.08,创历史较好水平。1986年,全处在安全生产条件下,完成工作量4,665.76万元,完成工程量6,220米,工作量、工程量分别提前91天和38天完成全年国家计划,分别被市、局评为安全先进集体,被东煤公司评为先进工程处。
【严格规章制度】 1986年,煤建处为全面落实矿务局关于质量标准化的 8条标准,具体制订了小班自检制度,班组质量交接班制度,质量奖惩制度,工程处旬检查、月验收制度。每个生产环节严格把关,坚持上尺上线、正规循环、锚喷跟迎头,做到一次成巷。全处全年共创出11项优质工程(矿建6项、土建2项、安装3项),比1985年增加5项。
【安全质量检查】 1986年,全处共进行安全大检查42次,发现和解决问题 430个,制止“三违”行为 146人次,排除了安全隐患。一次,检查员在二工区竣德南风井水仓施工中,发现小班有 6根锚杆打的不合格,立即返工并对责任者进行罚款。由于严格坚持质量标准化,使这个工区在220多米长灰沙岩(这种灰沙岩见水分解),300多架带棚铁支架,大小抽顶20多次的情况下,没出人身事故,质量优质品率达到80%以上。
【和经济承包挂钩】 在矿建、土建、安装等各项经济承包中,均将安全、质量、文明生产做为主要内容写到承包合同上,做为验收标准。从工程处到区队、班组层层奖优罚劣。把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和每个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提高了职工实行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经济效益】 1986年由于全面深入开展质量标准化活动,消灭了安令隐患和不合格产品,杜绝了重大伤亡事故和返工活、回头活,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经济效益。1986年,全处实现利润11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112元,机电设备管理、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完好率达93%,在东煤公司机电系统评比检查中,由1985年的第12名跃居第3名。
(文 坤、仲 力)
【建筑安装工程处评为东煤公司建安全优先进处】 1986年,建安处的土建和安装两类工程的优良品率分别达到70.7%和90%,比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提高17.8%和12.5%。1983至1986连续 4年消灭重伤和死亡事故,千人轻伤率降到0.9,比东煤公司下达的考核指标下降47%,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分别达到90.7%和75%。全处有 4个工区跨入了等级队行列,有11项工程评为全优,连续 5年实现金牌工程。其中矿务局财经学校教学楼被评为“样板工程”。在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共完成建安施工产值4,451.65万元,比国家计划和1985年分别提高31%和15.5%,创全处完成投资的历史最好水平,被东煤公司评为建筑安装全优工程先进工程处。
(文 志)
【兴安矿安全生产居全局之首】 1986年,兴安矿采掘工作面质量合格率达到 97.8%,一级品率达到52.7%,设备完好率达到91%,杜绝了瓦斯、煤尘事故与三人以上重大伤亡事故,百万吨死亡率降到1.48,创建矿以来安全生产历史的最好水平,居全局 8个煤矿安全生产之首。在安全条件下,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其中原煤产量完成 337万吨,利润完成1,349万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抓“龙”冶矿】 1986年,兴安矿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创造了抓“龙”治矿的经验,即:把采掘工作面上部巷道划为“龙头”,由采掘区负责治理;采掘工作面为“龙腰”,由采掘队负责治理:采掘工作面使用的机电设备为“龙胆”(电缆为龙筋),由采掘区的机电队负责治理;采掘工作面装煤站至井底车场大巷为“龙尾”,由矿机关和辅助生产单位负责治理,将整个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划段分片落实到每个采区、队、班组和矿机关。
一条龙管理监察小组在矿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下设由7人组成的“一条龙管理监察小组”,5天一检查,月末考核评比,按规定完成工作量,质量合格的安全奖照发;只完成工作量,质量不合格的减发安全奖;没完成工作量,质量不合格,不发安全奖;造成事故的,扣发安全奖,并按规定对责任者处以罚款,月末张榜公布于众。这个小组的工作,促进了“抓龙治矿”活动的深入。
【安全基础工作】 1986年,兴安矿在“抓龙治矿”活动中,加强了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一通三防”进一步加强。九层风井更换了大功率电机,矿井总入风量增加2,000立米/分,矿井有效风量率首次达到 85%,缓解了井下风量不足的矛盾。防尘洒水管路完成了二期工程,全矿共安装52公里,80% 的采掘工作区有了洒水喷雾设施。综采工作区实行了煤体注水。在加强预防性防火灌浆的同时,新设永久性密闭 300多道。顶板管理方面,在大上机械化与单体液压支柱的同时,狠抓了采煤工作区初次放顶与放关门顶工作。每初次放顶,主管生产的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必到现场亲自指挥。1986年全矿初次放顶34次,没发生伤亡事故。“三车两线”达到部颁标准,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了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全矿全员培训率达到 45%以上,干部和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每旬由矿领导讲一次安全大课,每季办一次安全生产图片展览,组织违章致残人员现身说法,深入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这些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使抓龙治矿活动的后劲不断增强。
(齐逸民、仲 力)
【新一煤矿荣获“全国甲级通风矿井优胜单位”】 新一煤矿的通风方式方法是“中央边界压入、联合通风”,矿井总进风量比为 85%左右,通风阻力大、矿井风量不足,是急待改、扩建的通风矿井;又是高沼气和煤与沼气突出的矿井,自1955年建矿到1983年曾发生过 7次瓦斯喷出、8 次煤与瓦斯突出,累计发生过42次各类通风,瓦斯事故;只瓦斯爆炸就发生过17次死亡24人,瓦斯爆炸次数占全局 68%。矿井24个可采煤层均有自然发火倾向,曾发生过59次煤层自燃。矿井煤尘爆炸指数较高,为38~59%, 属煤尘爆炸危险矿井。因此新一煤矿在矿井通风、瓦斯、煤尘、自然发火管理方面比较困难,事故潜在性较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个矿狠抓了安全基础工作,大幅度提高了矿井抗灾、防灾能力。筹集(上请、自筹)资金 980多万投放到矿井通风安全工作中去,先后补送 1,200多米配风管道,改建北扩平行风井,降阻增风;增设24,000米供水管路和地面静压水池两处;补设 9,000米防火灌浆管路和两处灌浆站,完善了防灭火系统;瓦斯管理实行了经济责任承包、工资下浮动20元以分算奖,为全局闯开了一条把关新路;实行了现代化科学手段,上了电子计算机监测矿井瓦斯;狠抓矿井外部和内部漏风处理,使矿井有效风量率从原来的79%上升到90%。1986年,新一煤矿矿井通风工作基本实现了通风系统合理化、瓦斯检查制度化、瓦斯监测现代化、防尘供水网络化、通风设施标准化、防火管理系统化、管理制度系列化,彻底扭转了多年被动局面,荣获煤炭部全国甲级通风矿井优胜单位称号。目前,他们正向国家特级标准迈进。
(王国风)
【南山立井变电所安全运行 2,800天】 矿务局水电公司南山立井变电所,狠抓设备管理和质量标准化建设,在东北电业管理局开展的创“红旗变电所”活动中,不断做出新成绩。自1979年4月15日至1986年底,已安全运行2,815天。从1982年被东北电业管理局命名为东北级用户红旗变电所以来,已连续 5年保持东北红旗变电所光荣称号。南山立井变电所,是一个投入运行17年的老变电所。主要担负南山煤矿供电任务。全所由12名女职工组成。平均文化程度不到小学6年级。平均技术等级不超过4级工。她们在文化低、技术差、家务重、困难大的情况下,敢于创新,敢于向先进挑战。素质低,她们刻苦钻研技术业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苦练基本功。长年坚持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月开展一次岗位练兵,每旬举行一次反事故演习,每周进行一次安全考核,每班做一次事故预想。严格执行“两票三制”,避免操作事故的发生。困难大,她们依靠集体的力量,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荣誉落到责任上,严格执行安全规程。人心齐,泰山移。六年来,这个所大型停电检修,倒闸操作 9,000多次,安全无差错。发现设备隐患和设备缺陷 354次,重大事故隐患52起,都及时进行了处理,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中。设备差,她们不断加强管理,在设备完好上下功夫。这个变电所,除坚持定期维护、检修、清扫外,每周六组织一次大清扫,对油堵、油门等易渗油部位及时进行擦试。对主变等大型设备坚持每二年进行一次除锈、喷漆。几年来,立井变电所在设备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设备完好率不断上升。一类设备完好率已由1982年的 69%,上升到100%。目前,这个变电所,正在成绩面前找差距,以新的战斗姿态,奔向安全供电5,000天。
(沈凤山 张承宪)
【兴安煤矿建立健全井下井上三级急救网】 鹤岗矿务局兴安煤矿针对井下工作的特殊条件,采取特殊手段,建立健全了井下井上三级创伤急救网。四年来,成功地完成了87例重伤和危重伤的抢救工作,院前抢救成功率达到100%,无一例死亡,受到国家有关部门、专家的一致好评。煤矿的安全重点在井下。过去,井下生产发生事故,往往因为创伤急救工作不及时,造成受伤者致残,甚至死亡。针对这种情况,这个矿从1982年开始,在狠抓安全状况好转的同时,重点抓三级创伤急救网建设,在井下成立急救站,研制出适合井下特点的创伤急救专用矿车,安设专线急救电话,配足井下急救人员以及一些创伤急救器械和药品,使井下创伤抢救时间从原来平均75分钟,缩短到现在的平均45分钟,解决了野蛮运送,避免了二次性损伤。矿中心保健站装备了比较完善的抢救室,室内配有麻醉机、苏生器,电动吸引器,抗休克裤、冰帽、降温防暑等设备,由高年资的外科医生和有经验的护士专门负责。使中转站、初疗救护工作得到彻底改善。矿医院建立了单人高压氧仓,B 超等比较齐备的外伤抢救设备,由负责医院工作的主任医师、书记、院长亲自把住这最后一关。这样,井下急救站、矿中心保健站、矿医院就形成了创伤三级急救网,构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煤矿创伤急救系统。在煤炭部召开的鉴定会议上,受到有关专家和煤炭部领导的好评。据记载,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的22个矿务局到该矿参观学习,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紧急通知中,各兄弟局又纷纷派人参观,为即将召开的全国煤矿创伤急救工作会议,提供了经验。
(齐逸民 陈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