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发掘培养进取实干献身的企业精神
                   史文胜



  鹤岗矿务局是有70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区。全局有全民职工10万人,集体职工 6.2万人,固定资产原值18亿元。矿井设计能力1,092万吨,核定能力1,273万吨,职工人数和固定资产分别列全国工业企业第11位和第26位,为全国50家最大企业和百家经济责任制搞得好的企业之一。建国以来,共生产原煤3亿多吨。1986年煤炭产量1,569.7万吨,列全国第四位,居东煤公司之首,占东煤公司总产量的六分之一。建局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大力发展煤炭生产建设的同时,逐步培养和形成了我局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鹤岗煤矿企业精神。它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总政策为基本点,以进取、实干、献身三种精神为内涵,塑造企业形象和职工队伍,成为具有我局特点的矿区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鹤岗矿务局进取、实干、献身精神的建设,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深化,成果不断积累、提炼、概括和总结的过程。
  我局的企业精神源于群众实践活动,是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企业优良传统、矿工优秀品质相结合的产物。早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后方的鹤岗矿工就以解放全中国的朴素感情和“一切为了前线”的精神,不惜流血流汗,凭着一把铁锹一双手,在日伪遗留下来的废墟上,迅速恢复了生产,为祖国的解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建国后,矿区职工发扬当家做主,白手起家,建设新中国的精神,战胜了设备短缺、技术落后、经济匮乏、生活艰苦等重重困难,仅用八年时间,就先后建成三座大中型矿井,其中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竖井——新一竖井的建成投产,为我国竖井建设打开了路子。在艰苦创业的环境中,造就了以孙好清、李庆萱、李乐亭等为代表的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职工以积极进取,顾大局、挑重担、多做贡献的群体意识,边调整,边建设,边生产,振兴了鹤岗矿区,改变了生产不稳,连年亏损的落后面貌。随着矿区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积累、凝炼,代表职工群体意识的企业精神以其丰富的内涵逐步形成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鹤岗矿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健康前进。
  立足时代性,扩展企业精神的内涵。企业精神既是企业优秀传统和作风的结晶,也是时代精神在企业的反映。八十年代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世界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改革浪潮的兴起。这给企业精神的时代性提出了严肃的课题。作为老矿区和现代化企业的结合体,建设企业精神,需要继承过去的光荣传统,更需要赋予时代精神。我们在企业精神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又扩展了它的内涵。这就是在进取精神中突出改革、创新意识,实干精神中突出科学、高效意识,献身精神中突出职业牺牲意识,形成了以献身精神为基础,实干精神为表现形式,进取精神为核心的,具有时代特征较为完整的体系。
  
  我们把进取、实干、献身的鹤岗煤矿企业精神,作为全局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经过长期发掘,精心培养而逐渐形成发展。
  积极灌输,全面渗透,宣传企业精神。强大的舆论力量是企业精神融入到每个职工,形成群体意识的首要条件。我局把建设企业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党政工青齐抓共建。坚持常年开展评选先进活动;1982年以来开展了向从事井下采掘工作25年以上的老工人学习活动,向他们颁发荣誉证,戴光荣花。把企业精神变无形为有形,灌输到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各项工作中。通过群众性研讨活动,深化企业精神。我们每年召开一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把企业精神建设作为专题进行系统地总结和研究。编辑了《企业精神研讨专辑》,几年来,全局共写出企业精神研讨论文193篇,其中54篇在省、东煤公司和市进行交流,有6篇被上级评为优秀论文。
  正确运用两个动力激励企业精神。我们注意把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作为两个驱动力,输入企业精神建设系统,并把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纳入企业精神建设轨道,形成企业精神建设的合力。对先进人物,坚持常年运用多种宣传形式评功叫好,为各行各业的状元开庆功会、送光荣匾、写英雄谱,让广大职工瞩目,受振动。我们不断完善企业目标体系,在企业追求中锤炼企业精神,并把企业精神建设与职工的物质利益挂上钩,结合改革承包,研究制定了十项经济政策,《两个文明建设成果奖励办法》和《合理化建议奖励办法》等文件,有功则奖,对取得重大成果和打破同行业纪录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我们每办一件公益事情,都着眼企业精神的培养。既把企业精神融入职工实际生活中,也增强了职工矿盛我盛,与企业患难与共的群体意识。
  办好文化生活阵地,熏陶企业精神。我们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办好文化生活阵地,形成全方位的培育网络,使职工在健康文明的业余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健全局矿两级必要的文化生活场所。形成了一个全矿区性的文体娱乐工作体系,健全了文化宫、影剧场和各基层单位的俱乐部、游艺室等大中小型相结合的活动场所,开辟了“将军石山庄”、“鹿林山公园”等矿山游览地,组建了两个业余文工团,经常组织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把企业精神有意识地注入职工业余生活中,使职工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受到熏陶和自我教育。
  领导带头发扬企业精神。建设企业精神,重要的是靠企业领导者长期的言传身教。我局几届领导班子都把企业精神建设这一“精神产业”,作为思想、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从党委书记、局长到基层采掘区队长,都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走在企业精神建设的前面。十余年来,领导班子成员换了几茬,始终坚持每天提前一小时上班,集中到调度室研究工作,成为企业精神建设的“窗口”。原局党委书记、现任煤炭部部长于洪恩同志,在鹤岗工作期间,经常住在办公室,吃在职工食堂,没休过星期天和节假日,有时揣两个馒头就下井检查工作,足迹遍布百里矿区井上下。兴安矿党委书记肖连祥同志,一年有 200多天吃住在矿,群众称他“肖大干”,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前副局长于广来同志,在身患癌症的病危期间,还多次与探望他的同志商讨矿山发展大计。前新一矿党委书记孙昌厚同志,在患有严重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情况下,不住医院,不公开病情,病逝的前一天还下井工作。领导干部的表率、示范作用,赢得了职工的信赖,坚定了实现企业追求的信念,把职工群体中大小不等,方向不同的每一个力凝聚成最佳的合力,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进程。
  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根植于企业的实践而又推动实践。
  企业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每当企业面临重大经营决策时,广大职工都积极想办法提建议。每当企业面临重大困难时,职工都以企业利益为重,宁可牺牲个人利益,也要全力保生产,保现代化建设。
  企业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在强烈的进取、实干、献身精神的感染下,先进的有了危机感,中游的有了紧迫感,后进的有了压力感,一些后进单位发生了深刻变化。
  企业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塑造力。整个职工队伍的群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形成了一支无论是在又苦又累又危险的煤炭生产中,还是在突发性意外险恶事件中,都能够冲得上,打得赢,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
  企业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创造力。先进的思想意识一旦被群众所接受,就会转化为巨大的创造力。一些过去办不到的事情,现在不仅能够办到,而且能够办得很好。年设计能力为 150万吨的峻德竖井工程是全国煤矿重点建设项目。我局自行设计,自行施工,仅用六年零四个月,就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移交投产。在30度以上大倾角使用综机,国内外罕见,峻德矿职工敢想敢干,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大胆尝试,闯出了成功之路,达到了部颁甲级队水平。1985 年南山矿综采一队创出年产百万吨的水平,冲出了东北,跨入了全国煤矿综采队先进行列,被誉为“东北一枝花”。许多过去不敢想,不敢攀的世界先进水平也创造出来了。煤建处在峻德竖井施工中,首创帷幕凿井法,穿过45米厚的流沙层,为我国竖井建设过流沙闯出新路,填补了空白,在墨西哥国际帷幕研究会上受到好评。南山选煤厂研制的喷射式旋流浮选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选煤会议上引起重视,被誉为选煤行业的“一颗明珠”。企业精神的创造力,弥补了矿区技术装备的不足,创造了矿区发展进程中一个个新纪录。
  企业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近十年间,煤炭产量以平均每年70万吨的速度增长,现在的年产量等于建国前的总和,建局时的八倍。长期未能解决的经营亏损状况有了根本好转,1981年至1983年累计为国家减亏2,150万元,1984年实现盈利476万元,是东煤公司第一个实现盈利的局。安全状况明显好转,1986年通过大打安全、效率、现代化矿井建设三个硬仗,百万吨死亡率降到2.23,创出了历史最好水平,被煤炭部评为全国十个安全生产先进局之一。与煤炭生产相适应的配套系统迅速发展。特别是矿区多种经营集体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1986年完成产值1.6亿元。
  我局虽然在建设企业精神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上级要求,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现在,我局已把企业精神建设列为全局“七五”总体规划,目的是通过经济改革和生产建设实践,努力将企业精神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本文作者:市委常委、矿务局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