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煤矿
基层简介
兴山煤矿
【兴山煤矿】 兴山煤矿是鹤岗矿务局开发最早的煤矿之一,也是煤炭工业部第二批62个重点建设的现代化矿井之一、整个煤矿位于矿区北部,井田走向4.1公里,倾斜宽2公里,面积8.3平方公里,生产井区总地质储量1.52亿吨。该矿煤质基本稳定,胶质层8—22毫米。煤种牌号单一,以气煤为主,兼有部分肥气煤和弱粘结煤。可采煤层为低硫.低磷煤层,发热量8,100——8,300 大卡/公斤。比量1.35克/立方厘米。主要为动力用煤,洗选后可用于配焦炼钢。兴山煤矿现有3对斜井,设 3个采区,1个开拓区,1个小露天,共有职工8,191人,煤矿设计能力90万吨,核定能力 119万吨。现任党委书记赵芝臣,矿长宋志远。解放前,兴山煤矿饱受官僚资本和日本帝围主义的掠夺和破坏。1945年矿区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迅速恢复了生产,为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建国后,兴山煤矿迅速改造旧矿井,改革采煤方法,合理调整矿井布局,完善加强采、掘、机、运、通等五大系统,提高了生产能力。60年代初,原煤产量达到118万吨。此后。随着矿井相继报废, 到1964年原煤产量下降到70万吨。针对这一情况,兴山煤矿提出了“战衰亡,焕青春,兴山内部找兴山,兴山外围建兴山”的战斗口号,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接续,自筹资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相继建成年产各为30万吨的一井和二井,改造了六井,设计能力提高到81万吨,实现了生产晕点由南向北的战略转移。重新获得了生机和活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兴山煤矿认真贯彻“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艰苦奋斗,奋勇拼搏,各项工作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经济承包,大打安全、效率、建设现代化矿井硬仗,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总体推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在“无煤不稳、无煤不富”的方针指引下,煤炭产量稳步上升,1979年到1986年,令矿原煤产量累汁提高47万吨。平均每年递增近6万吨。1986年生产原煤188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一矿变两矿。兴山煤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加强企业管理,自1979年在全局第一个实行“八定八包”经济承包责任制后,不断推进改革,完善承包。4年减亏400万元,1983年扭亏为盈,1986年盈利 317万元。兴山矿狠抓基础工作,大打质量标准化硬仗。1986年推广了全局第一个标准化采区——六采区的经验,安全生产迈上了新台阶,创出了百万吨死亡率1.06的历史新纪录,被市、局联合命名为全局第一个标准化煤矿和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兴山矿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大上采煤机械化,全矿4个采煤队上了“高档”,1个采煤队上了“普采”,实现了“四高一普”。5台机组作业采煤机械化程度83.5%,掘进机械化程度 66%,达到了部颁机械化煤矿标准。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本矿 226采煤队曾于1984年和1985年分别荣获全国煤矿普采第三名和第二名。兴山矿防灭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采煤工作面实现了连续 9年无火灾。本矿深入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机电系统被煤炭部评为“创优争先”三连冠单位,并荣获防爆矿称号。与此同时,其它各项工作也都获得长足进展,1986年本矿荣获省精神文明矿光荣称号;被局评为先进集体和端正党风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连续 4年被市、局授予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生活福利系统被煤炭部和东煤公司评为先进集体;多种经营不断发展壮大,1986年产值破千万,盈利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