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煤矿
兴安煤矿
【兴安煤矿】 兴安煤矿于1952年8月10日破土动工,1956年7月20日正式移交生产。煤矿位于鹤岗市南部,行政区划属兴安区,距矿务局12公里。东临鹤岗铁路,西傍小鹤立河,南接峻德煤矿,北交富力煤矿,矿区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矿办公楼建筑面积 2,200平方米。井田位于鹤岗煤田南部,矿井南北走向5公里,东西倾斜5公里,煤炭地质储量6亿吨,可采储量3.9亿吨,煤种为气煤类,煤质属于气肥煤 2号,可作动力与民用煤。兴安煤矿和兴安选煤厂,是“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 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的两项;是煤炭部第二批62个重点建设的现代化矿井之一;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井工煤矿。1956年投产时设计能力 150万吨,1977年第一期改扩建后设计能力提高到210万吨,1979——1986年连续 8年产量保持在300万吨以上。1986 年,全矿共有33个基层直属单位。其中主要生产单位有5个采煤区、2个综采队、3个开拓区、1个露天区、1个综掘区、1个整备区。主要辅助单位有选煤厂、运输区、动力科、销售科、机电科、供应科、综机安装队、房产科、大修队、汽车队、医院、4所中学、4所小学、工人文化宫、矿区幼儿园和多种经营集体企业公司。全矿职工14,205人,其中干部 1,574人,工人12,631人。固定资产原值2.6亿元,其中现代化采煤设备——综机3台、高档4台,机械化程度70%。1986年,全矿共生产原煤337万吨,比1984年增产22万吨,增长7%;实现利润1,200万元,比1984年增盈416万元,增长53%;百万吨死亡率降到1.48人。全年原煤产量、企业利润和安全生产均创出建矿31年历史的最好水平。1986年,全矿有11个项目创出煤炭部、东煤公司和矿务局同行业单项第一的成绩:运输区被煤炭部评为甲级运输区:综采车间在东煤公司综机设备管理检查评比中得总分第一;矿医院获东煤公司创伤急救工作第一;信访工作评为东煤公司和黑龙江省先进单位;生活福利工作和矿工会评为东煤公司先进集体;矿供应科火工品管理被煤炭部授予标兵单位称号;群体工作评为黑龙江省先进集体;矿三采区生产原煤62万吨,名列全局普采区第一;矿集体企业公司生产原煤30万吨,总产值创 1,700万元,盈利85万元,名列全局29个集体企业公司第一名;矿汽车队在全局第一个实现标准化车队。1986年,兴安煤矿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创出好成绩。兴安煤矿被评为全国煤炭战线端正党风先进集体和黑龙江省端正党风标兵。矿党委书记肖连祥被煤炭部命名为全国煤炭战线端正党风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荣获了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金质奖章。兴安煤矿选煤厂建成于1960年,1980年完成全厂技术改造,1986年又迈出三大步;原煤系统由分机入洗改为混合入洗,月增加运输能力6,000 吨;改造煤泥系统工艺,年减少煤泥流失30,000吨,增加产值 208万元,尾矿灰分达到部颁标准;改造120型洗煤机为再洗机,一年入洗原煤 152万吨,实现利润1,240万元。入洗原煤设计能力为150万吨/年,能洗出甲级精煤、乙级精煤、洗中块煤、洗混末煤、洗中煤、 筛余煤等6种产品。1986年,兴安矿在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进一步落实矿长负责制和层层经济承包责任制。对主要经济指标,采取矿、区、队全年层层承包及工资含量和材料包定。修定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114条,岗位经济责任制960条。第二,深入进行企业的挖潜、革新和改造。全矿12个回采工作面有7台综机和高档,采煤机械化程度70%,比1984年提高 30%。第三,认真贯彻煤炭部关于“大搞质量标准化”的方针,全矿上下大打安全硬仗,先后总结和推广了“抓龙治矿” (把采掘工作面的工程、设备、质量与其周围巷道的整洁生产,用一条龙的形式全面抓起来)和“点线流程”(把井下工作面分解为若干条线和若干个点,每个干部承包一条线,每个工人承包一个点,定期检查评比) 的方法,对每个人工作好坏实行重奖重罚,开创了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生产的新局面。第四,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狠抓了端正党风工作,全矿实现了党风根本好转,被煤炭部授予端正党风先进集体称号。注意了把思想政治工作和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相结合。1986年移交职工住宅楼20栋 1,198户,是全矿投产以来移交职工住宅最多的一年。1986年,国务院副总理李鹏、煤炭部长于洪恩、省委书记孙维本、省长侯捷、东煤公司经理李云峰曾先后来矿视察,对兴安煤矿的工作给予具体指导。
(齐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