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煤矿
新一煤矿
【新一煤矿】 新一煤矿于1950年9月21日破土兴建,1955年9月20日正式移交生产。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 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竖井,被煤炭部命名为“新一煤矿”。新一煤矿位于鹤岗市东山区,地处整个鹤岗矿区北部。含煤地层总厚度1,051米。其中含煤总厚度85.8米,含煤系数8.16%,含煤总层数30层,可采层 9层,局部可采层15层,井田地质储量2,435.3亿吨,可采储量9,560.2万吨。全矿主要大型设备有:HKM32×5×2.3型、HKM32×4×1.7型提升绞车 2台,jKM—3.25型、JKM—2.25型提升绞车2台,JK—2.5型、KJ1×2.5×2型和日立牌运输绞车 9台,JH—14型回柱绞车51台,JH2—5型回柱绞车43台,JD—40、JD—11.4型内齿轮绞车153台,B300—2K、5L—40/8、L5.5—40/8、L8—60/8型压风机10台,B—Yn凸、70B2—21—24型主扇各2台,JBT型局扇148台,MLD—170MLQ3—100型采煤机各 4台,ZYP—17、ZY11—30型装岩机40台,SGW型刮板运输机173台,ZPG—1型喷浆机49台。固定资产原值14,235万元,定额流动资金118.7万元,总产值4,116万元。现有职工8,771人,其中女职工3,017人。职工中有中共党员1,837人,共青团员 1,513人。干部1,447人,其中工程技术干部163人,文教、卫生干部459人,行政管理干部512人。工人5,652人,其中采掘1,997人 (包括协议工和合同工)。现任党委书记王文正,矿长王岱礼、矿机关设党、政科室、下属5个采煤区 4个开拓区、1个露天区和机电区、运输区、通风区、供应科、煤质科、多种经营公司等24个基层单位。建矿三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一煤矿的广大干部、工人,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在挖潜、革新、改造中求发展,求速度,求效益,战胜了地质条件复杂、多水平同时开采等各种困难,不断开创煤炭生产建设的新局面、从1955年投产到1986年,共为国家生产原煤 4,192.8万吨,开拓进尺97,750米。1986年原煤生产比原设计能力增加一倍,达194万吨;掘进总进尺31,474米,其中开拓总进尺3,620米;全员效率0.896吨/工;吨煤成本30.46元;坑木消耗87.9立方米/万吨;火药消耗4,739公斤/万吨;商品煤灰分21.62%,含矸率 0.83%。矿井技术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机械效能得以充分发挥,全矿有高档采煤工作面 4个,机采产量81.4万吨,采煤机械化程度54.95%。安全生产逐年好转。1986年矿井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了2.06,创历史最好水平。矿通风区已达到部颁甲级通风矿井标准,是矿务局命名的全局质量标准化样板井区“五朵金花”之一,现正向部颁特级通风矿井行列迈进。职工的基本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文教、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现有中学 3所,小学4所,教师400余人,医、护人员100余人。
(焦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