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富力煤矿

富力煤矿



  【富力煤矿】 富力煤矿是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15个现代化样板矿之一。位于鹤岗市矿区中部。面积 4.3平方公里,矿井地质储量1.35亿吨,可采储量0.94亿吨。矿井始建于1958年,1959年至1960年相继简易投产,年设计能力 108万吨。后经两次矿井技术改造,将矿车分段提升的斜井群改造成为集中提升的现代化钢丝绳皮带井,矿井设计能力提高到 140万吨,规划能力提高到年产180万吨。生产原煤种类为气煤,大多用于电厂、机械、取暖。
  富力矿区经济结构形式为全民经济和集体经济并存。1986年成立多种经营公司,管辖集体经济企业和部分全民经济企业。矿本部辖有两个综采区,两个普采区,两个开拓区,一个采掘区和一个整备区。全矿现有职工9,387人,其中原煤生产人员5,706人。现任党委书记李光明,矿长赵永成。20多年来富力煤矿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以改革为动力,以建设现代化矿井为中心,发扬“积极进取,科学求实,从严治矿,争创一流”一的富力精神,使各项工作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从管理体制到分配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实行了三种承包形式;成立了多种经营公司,把生活后勤等全民单位划归公司管理,形成了以生产为主,以生活和生产服务为保证的新的经济管理体制。二是原煤生产打破了徘徊局面,实现了持续稳定增产。1977年到1986年10年累计增产172万吨,1984 年原煤产量比设计能力增加一倍,实现了一矿变两矿。三是采煤机械化迅速发展,形成了集中生产的新格局。279 采煤队是全局第一台高档试产工作面,这个队在1984年获得全国普采队第三名,并在1983年被煤炭部命名为“百面红旗”之一。四是质量标准化活动效果显著。特别是07号开拓掘进队优良品率达到100%,被称为“国际水平”的掘进队。机电系统被煤炭部评为“创优争先”甲级矿,荣获国家经委的“金杯奖”。五是全员效率、单产和企业利润等经济技术指标不断创出新水平。全员效率达到1.4吨,比1976年增长1倍,单产达到20,638吨,居全国之首。自1979年甩掉建矿19年连续亏损的帽子后,到1986 年共为国家盈利2,600万元。六是职工生活福利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矿容矿貌焕然一新。微机等现代化设备和新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应用。教育发展到4所中学、16所小学,近万名学生;6,900多平方米的职工医院科系齐全,设备配套。1985年富力煤矿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标兵”称号。1986年富力煤矿原煤总产量完成2,131,658吨,超额完成国家计划 14.6%,其中正规井原煤产量完成1,970,794吨,超额国家计划9.49%。全员效率达到1,251吨/工,原煤成本为29.53元/吨,企业利润为262万元。煤质灰分为23.28%,含矸为4.62%。企业坑木消耗为 67.40立方米/万吨,火药消耗为2,698公斤/万吨,雷管消耗为0.88个/吨,综合电量消耗为 18.03度/吨,原煤钢材消耗为11.52吨/万吨。为了建设全国一流标准的现代化样板煤矿,1986年在大力培养现代化意识的基础上,重点抓了两项工作:一是大上采掘机械化,全矿实现了五个更新,即:更新小煤仓、小断面、小运输、小设备及支护形式,矿井建设和装备向大型化、重型化、集中化过渡,全矿形成了“两综三高”的生产格局,即:装备了2台综机和3个高档普机工作面,掘进上了2台综掘机和1台液压钻装车,全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8.36%,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47.62%。二是大搞了质量标准化,全矿掀起了学肥城活动热潮,各单位和部门采取分片包干、区域负责、定期兑现的办法,紧紧抓住质量标准化不放,经过一年的努力,标准化区科达 72.5%,开拓系统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特级标准,机电系统继续巩固了部“创优争先”标准,并被国家经委命名为“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周国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