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中小学教育·

·中小学教育·


  
  【中小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鹤岗市教委1986年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有: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在实验小学进行,经省教育科研所检查鉴定,认为效果良好;“集中识字”实验在煤城、实验等小学进行。根据孙治权和曹明撰写的《教学结构量质论》为理论基础的《三维思辨共生效应》课堂数学实验,已在8所中学8个学科开始实验。省教育学会组织10名专家来考察此项实验,给予初步肯定;对中学教学管理结构的改革进行了尝试,变教研组为学年组与教研组并存的管理结构,加强了对各年级的教学管理和学科问。的横向联系。教育学院干训部与北京行政干部学院、天津市教育科研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京、津、鹤地区中小学道德、意志、行为发展的测试,写出了调查报告,在省教育学院思想教育研究会和全国心理学成果鉴定会上进行了交流。
  教学研究活动:举办教学新秀培训班,每月进行一次讲座;结合教学改革举办专题讲座,先后培训教导主任 9次,共有85人参加;举办2期小学学年组长培训班,200余人参加;针对三年级“塌腰”问题,组织全市三年级教师进行培训,每讲一个专题组织一次公开课,验收一次教学效果。举办小学6年级课文、数学教材讲座;深入新华、团结两乡进行3天业务讲座;中学培训教研组长22次;聘请专家讲学,先后聘讲了省教育行政干部学院院长李成忠教授,中国教育报记者王晋堂、华东师大一位讲师等三位专家讲学,就目标管理、教育统计学、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艺术等专题举行了学术报告,有 200名中学领导和骨干教师听课;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并收到较好效果。
  教育科研组织建设:1986年全市中小学共建50个科研室,配齐了兼职领导干部和兼职研究员 252名,基本形成了基层教育科研网,组建了地理教学研究会和美术教学研究会,消灭了学科研究会的空白点。
             第二职业高中幼师班学生在练习舞蹈



  召开全市第五届教育学会年会,收到论文523篇,大会交流6篇。其中罗宗言撰写的《校长责任制问题》、孙治权和曹明合写的《教学结构量质论》获省社联优秀奖。
  【中小学第二课堂活动】 1986年全市中小学普遍开展在教师指导下以发展中小学生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和应变能力为中心的第二课堂活动。据统计,城乡、市政中小学已建立各类课外活动小组80余个,参加活动学生已达14,000人,占市政中小学总数的2%左右。活动的项目有书法、写作、美术、摄影、花饼、裁剪、无线电、电工、器乐、演说,种植饲养、机修、微机及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举办第二课堂活动成果展览,共展出展品800多种,评选出8个先进单位和49件优秀作品。
  在全省中学数理化竞赛中,第一中学李宏旗名列全省初中组第四名。第一中学李宏民在全省化学竞赛中获高中组二等奖。一中田可贵、李军、李立义和三中王文峰等4名同学获全省物理竞赛高中组三等奖。
  【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得到加强】 1986年市教委不断改进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调查,开展体育达标活动,使体育卫生工作得到新的加强。各校普遍加强体育组基本建设和场地、器材建设,有 6所学校达到标准化场地、器材的标准;有39名体育高函毕业生毕业,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均比1985年递增6%,分别达到63%和61%。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有很大发展,取得较好成绩。1986年市内先后组织了田径、队列和间操比赛。组织 2个代表团参加省中学生蓝球、田径和速滑比赛,均获得团体总分第6名。在田径比赛中,中学生打破5项省中学生记录,获 5块金牌、3块银牌、8块铜牌和25块奖牌。二十中张玉梅同学代表省参加全国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得全国中学生女子1,500米第2名,获得一块银牌。
  1986年各学校加强了卫生保健室和卫生室建设,对中小学生进行了全面体检,加强了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使蛔虫患病率下降到 24.8%,龋齿下降到4.4%,沙眼下降到7.4%,近视患病率得到控制。
  【建立教工代表大会制】 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1986年教委直属单位建立健全了党组织领导下的教工代表大会制。教育工会制订下发了《鹤岗市学校教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和《关于推行教工代表大会制的若干问题》专集,供基层组织教工学习。组织第二中学等45个单位的党支部书记和工会主席组成考察团赴佳木斯教育局学习教代会经验。在第六中学搞了试点,召开了鹤岗市第六中学首届一次教工代表大会现场会。会后教代会制在直属单位全面辅开,到1986年底已有 89.3%的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工代表大会制,并积极开展工作。在审议学校的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维护教工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促进了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王占涛)
  【改善办学条件】 1986年为使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省、市对教育基建投资 330万元(含上年结转80万元),用于建设教师住宅,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了教育学院大楼(4,000平方米)和十三中教学大楼(3,250平方米),扩建了六中、一职、西山小学,完成了十五中工程的基础。到1986年底,中学基本消灭了二部制。小学二部率为 14.1%比1985年上升1.3%。由于1986年小学毕业生进入高峰期,有 3,000名小学毕业生升不了初中。为解决这个问题,将育才小学和东方红小学一部分改为初中。南山地区和铁西一带建起几十座居民楼,造成该地区小学二部率大幅度上升。
  【教育经费有所增加】 1986年度拨教育经费 817.8万元,比1985年增长8%,按在校生平均教育费用达120.28元,比1985年增长10.21%。小学每年由1985年的4元增加到8元,初中每生由16元增加到18元,一般高中每生由22元增加到24元,市重点高中每生由27元增加到29元,省重点高中由每生32元增加到34元。
  【中,小学勤工俭学活动】 1986年市政系统中、小学勤工俭学活动取得显著成绩。校办工业利润达58.8万元,勤工俭学收益48.7万元,勤工俭学总收益 107.5万元。其中用于补助教育经费43.8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3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