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区
工农区
·工 农 区·
工农区位于市区西北部,东部与向阳区为邻,西连蔬园乡,南与南山区交界,总面积12平方公里。区党政机关驻解放路。
主要街道有解放路、红旗路、工厂路、南山路。
全区总人口 108 585人,有汉、回、瑶、朝鲜、满,壮、彝、土家、蒙古、赫哲、锡伯、维吾尔等 12个民族。全年出生4 117人,死亡 417人,全年计划生育率为 99.6%。一孩办证率97.6%,晚育率90.9%,综合节育率97.7%。
区辖湖滨、团结、育才、解放路、新南 5个街道办事处,61个居民委。1987年上半年,改选了居民委干部,加强了居民委的组织建设.
中共工农区委员会
书 记 张宪诚
副书记 王春柏 王 泰
工农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董增庆
副主任 姜桂武(10月免) 于德水(10月任)
工农区人民政府
区 长 王春柏
副区长 王世昌 柳爱荣 薛凤春
政协工农区委员会
主 席 向 明
副主席 郭象文(兼) 关文治(兼)
中共工农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于德水(10月免) 马岭山(10月任)
副书记 刘文江
工农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刘金范
工农区人民法院
院 长 李时瑞(8月免) 李宝玉(8月代,10月任)
副院长 苏仲龙
工农区人民检察院
检 察 长 于树昌(12月免) 袁玉清(12月任)
副检察长 袁玉清(12月免) 陈泽林(12月任)
工农公安分局
局 长 李洪学
政 委 马岭山(10月免)
副局长 蔺胜富
【区街工业】 区办企业18户,办事处厂点45户,委办厂点147户,职工总数3 300人。主要产品有原煤、暖气片、白灰、苏打、二氧化炭、饮料、腐植酸、黄纸板、卫生纸、塑料编织袋、陶瓷管、硅酸钠等23种产品。第二化工厂生产的小苏打产品在全国27家食用碳酸氢钠质量测试评比中获第三名,达到了国家优质产品标准,成为本市出口商品。1987年,在发展区街工业中,从实际出发,以改革总览全局,在落实企业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全面实行了目标管理,同时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适应外部环境,发挥潜在优势为依托,努力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企业素质;以上新项目,不断改变区街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和竞争能力。无烟蜡烛、洗涤剂、去污粉、草编、锦砖、棉鞋等十几个新产品,当年形成生产能力,产值近100万元。1987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 091万元,比上年提高17%。
【商服业】 1987年全区商业、服务、饮食业完成销售额 648万元。由企业、街道办事处、居民委组织兴办的第三产业有旅店、理发、商店、饭店、汽车修理,服装加工、邮电代办、美术社、豆腐坊、幼儿入托、熟食加工等多种行业。1987年,全区委办厂点发展到147个,比1986年增加2.27%;完成销售额100万元,比1986年增长50%,完成利润 5万元,比1986年增长63%。全区61个居民委实现了委委有厂点,干部有补贴,居民委有积累的目标。个体经济发展较快,1987年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 750余户,拥有资金2 000 万元。全年农副产品上市量达1 200万元,比1986年增长62.8%;收缴管理费4.7万元,比1986年增长48.1%。农贸市场连续2年被省评为省级卫生文明市场。
【建筑业】 区有第一、第二两个建筑公司,职工2 237 人。1987年,在完善内部全员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职工队伍的整顿。全年承建的13个工程项目均达到设计要求。全年完成建安工作量208万元,比1986年增长48%。
【文教、卫生、体育事业】 辖区内有4所大专院校,3所中专学校,2所高中,3所职业高中,7所初中,9所小学。1987年,教育事业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新扩建教学楼4座,13 600平方米。区辖管 6所小学,有教师307名,在职进修高函的有34人,进修中专的69人,已毕业的有22人,达到中师水平的有214人,占70%,达到大专的有22人。通过评选最佳课,实行优化教学,开展多向思维等训练活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1987年,区属6所小学在校生6 645人,入学率达99%,巩固率达99%,普及率达99%,合格率达99%。职工教育为区街各项事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区职工培训中心先后举办了25期专业培训班,培训学员400余人次。到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学习的82人,投资1.5万余元。
工农区所属人民医院、防疫站、保健站共有医务人员 116人。区人民医院医疗设备逐年增加,配有先进的 B超诊断仪,血液流变、血液粘度计,细胞电脉仪,中风危险因子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医院设有住院部,70张床位,使用率达到 94%。1987年全院门诊量达13.6万余人次。1987年为贯彻 《食品卫生法》,区防疫站利用大量实证图片, 在街头设立宣传岗,广泛宣传《食品卫生法》。先后举办6期食品加工和销售行业人员培训班,培训3 152人。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的单位分别情况,进行批评教育、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理。
区环卫站有职工196人,共有各种机动车辆24台。春秋季爱国卫生运动期间,区爱卫会积极动员驻区单位,重点清理垃圾、污冰、积雪。同时,同主要街道两侧单位签定“门前三包”责任状,做到经常性保洁。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改观。
1987年,区文化馆举办7期书画展,展出各类作品320幅。开办了少年小提琴培训班,培训学员30人。
1987年,举办了两次全区职工乒乓球比赛,和由老干部组织起来的气功、老年迪斯科训练班,门球、棋类学习、比赛活动。
【城市管理】 工农区是城市建设重点改造区,施工建设改造项目较多。为加强城区建设的管理,认真检查审批新建项目,同施工单位建立了文明施工合同,坚持文明施工。同时发挥区监察中队的作用,按照市总体规划和有关规定,严格制止盲目滥建,对小区建设进行了整顿。区政府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动员驻区单位新修标准路 20条,计4.6万平方米;维修标准路14条,计4.1万平方米。打通了31条消防通道,拆除了影响消防通道的板杖317延米、棚房29座。由财政拨款,单位集资,居民自筹,共筹资金20万元,修建下水道干线8 689延米,支线7 884延米,有973户居民受益。
【民政工作】 1987年对街道干部进行了调整和充实,举办了居民委干部培训班,建立了居民委干部档案,实行集中管理。不少委干部在委办经济发展中显示出才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做出了贡献。1987年,全区向残疾人捐款16 948元,安置了36名社会残疾人就业,并组织残疾人参加市体育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全年发放救济款5.8万余元,市民政局拨款2万元修缮船户社会救济户房屋。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987年,在广泛普及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先后举办普法培训班73期,培训人员8 000 余人次。广大干部、职工、居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有了增强。全年发生刑事案件 129起,破案108起。经济案件立案审查3起,审结3起,为国家挽回损失4.8万元。全区建立居民巡防小组351个,加强了居民防盗措施。为挽救失足青少年,成立了317个帮教小组,通过法制教育、帮助自谋职业和其他挽救措施,使失足青少年转化率达67%。
(王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