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
  【信息工作】 1987年鹤岗市政府信息工作在各部门、各单位的重视和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市政府办公室为枢纽、纵横交错、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网络和传输反馈系统。政府系统的绝大多数部门和单位建立了信息机构,配备了专职或兼职信息员,有些单位,如建设银行、粮食局等还配备了先进的电传设备。同时,注意把信息触角向市外延伸,加强了驻外办事机构的信息网络建设。市政府驻哈尔滨和大连的两个办事处分别创办了《哈尔滨信息》、《大连信息》两个刊物,扩大了信息渠道。市政府系列 90%的部门和单位与市政府办公室建立了纵向信息联系。此外,我市还与11个地、市建立了横向信息联系,互通情况,交流信息。
  建立了一支比较稳定的信息员队伍。为改变信息工作初期信息队伍不稳定、素质低的状况,市政府注意了信息员队伍的扩展与培训提高工作,于1987年 5月,聘请省政府信息工作专家来市讲学,开办了有 110人参加的市政府首届信息员学习班。并在开展日常信息业务中,通过部署各个时期的信息报道要点,确定信息采写的角度、内容,对基层信息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对信息捕捉、筛选能力。还为信息员订购了《信息工作概论》、《信息工作手册》600多套,做到了人手一册。
  围绕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了信息的有效服务作用。1987年共收到各地、各部门,驻外办事处传递的信息1万件,经过筛选、加工、编发处理的信息500多件,其中向省政府报送信息130多件,省政府《当日信息》采用了55件,刊出《鹤岗信息》162期,向市政府领导报送内参信息90多件。这些信息为推进改革开放和政府各方面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冬寒)
  【调研工作】 1987年,市政府调研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深化改革,开展“双增双节”运动两件大事,进行微观推进性调查和宏观超前性调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探索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咨询报告,为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服务。
  1.关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是1987年我市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为了深入、扎实、卓有成效地开展好这项工作,围绕全市开展“双增双节”运动,进行了一系列专题调查:《关于我市地方工业“双增双节”运动落实情况的调查》,《关于十四户重点企业经济效益情况的调查》,《企业管理升级情况的调查》,《预算内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情况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市地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原因、变化趋势,探索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潜力和主攻方向,提出咨询意见,为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使我市的双增双节运动健康发展。1987年,地方工业盈利企业的利税总额为7 454万元,比1986年提高16.5%。
  2.关于地方工业技术改造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是国家的一条重要经济方针,也是地方经济增强后续发展能力的根本出路。为此,开展了市地方工业技术改造情况的调查,重点研究了两个课题:《“六五”期间全市地方工业技术改造情况的调查》、《“七五”期间地方工业技术改造预测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出今后的实施规划及对策。
  3.依据“放开、搞活”的精神,开展了我市利用优惠政策情况的调查。制定优惠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我市在利用国家及省的优惠政策方面存在差距,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调查,发现我市在用足,用好,用活政策上普遍存在着思想不解放、对政策研究的不细等几个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1987年共完成调查报告36篇,其中《市政府简报》采用 7篇,政府《参阅材料》采用15篇。
                                     (杨建国)
  【基层政权建设】 1987年认真贯彻了省政府[1985]年89号文件精神,重点对市城镇居民委员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对居民委员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如:居民委办公条件差、干部待遇过低等,多次向市政府提出了改进意见。兴山区、南山区的部分居民委已适当调整了补贴,由20元调整到40元,市政府关心居民委干部。春节前,市区党委领导走访慰问了全市街道干部。各区也都召开了座谈会,鼓励街道干部协助各级政府做好街道工作。东山区政府拿出1 200 元钱奖励街道干部,调动了街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春季,总结了东山区政府搞好居民委员会建设的经验,在全省基层政权建设会议上做了介绍。这个区政府在街道工作中实行目标管理。全区48个居民委员会全部制定了工作目标计划,季检查、半年初评、全年总结,使居民委员会工作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兴安区河东路办事处制定了居民公约等措施,他们的做法对全市的基层政权建设工作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行政区划】 1987年 6月份,将农牧渔业局管理的红星奶牛社划归东方红乡领导,建立红星村村民委员会。此外,市政府还承办了市辖县的调整和管理等事宜。
                                     (车瑞珊)
  【机构编制的政革和调整】 1987年,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呈报机构编制的部门做逐一的核实,做到了对机构级别和定员心中有数,为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1987年开始对市直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工资基金管理。通过对在职人数和工资数额的核算,对未经编委办公室批准擅自调入的人员,不予结算人员指标和下达工资计划。工资基金管理使超编进入扩大经费支出的情况得到相应的控制。对非常设机构现状、超编的处级单位清理编余人员的情况,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等做了调查分析,并对29个事业单位的职责范围、人员编制、机构设置的理由及单位历史沿革等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建立了事业单位机构档案。1987年,根据本市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需要,撤销了原市委整党办公室和打击经济犯罪办公室,成立了市监察局、市经济研究中心、市进出口贸易公司和市人民政府驻大连办事处等副处级以上机构。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推行目标责任制】 在1986年试点的基础上,1987年,开始在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推行目标责任制。年初,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目标管理的试行办法》,明确了在实行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搞目标管理的范围、内容、程序、考核和奖励办法,市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对政府系列单位所制定的工作总目标做了审核。在实行目标责任制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在城市建设规划局搞了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试点,在市粮食局搞了机关的工作目标与基层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的试点。9 月,召开了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目标理管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了工农区、共青团鹤岗市委员会、市农牧渔业局、市城市建设规划局、市信访办公室和市统计局六个单位的经验。年终,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检查日标责任制实施情况列为年终工作综合查评的主要内容之一。经过检查和总评,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对实行目标责任制工作认识更加明确,推进了机关科学化管理,为下年度巩固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干部调配工作】 鹤岗市为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税务局、市农业银行等单位增加干部编制50名,按照省人事局的要求实行选调。市人事局配合增编单位对选调对象从德、能、勤、绩、专业知识等方面做了严格考核,经调出单位、调入单位和市人事局三方审定后才给予办理调转手续,使选调干部质量较高。第二季度,通过政治考核、工作评议和业务考试,在编制定员内,分别为政法系统代警人员102人、教委系统民办教师21人办理了改为正式干部手续。6月按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从党政机关抽调80名干部支援乡镇和区街企业。1987年,全市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392名,其中大专以上毕业生 85名。毕业生分配仍坚持专业对口、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第一线的原则,有98.3%的毕业生分配到所学或相近专业工作岗位,99%的毕业生分配到基层,注意了保证重点部门和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为政法、经济监督和经济调节部门充实了一定的人才。1987年我市承接了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四煤矿城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任务。军转干部培训班于10月 8日开学,历时68天结束,对四煤城接收的23名军转干部进行了岗前培训。鹤岗市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11人,其中团职干部1人,营职干部3人,连排职干部5人,专业技术人员2人。
  【人才交流和开发】 鹤岗市从1987年初开始参加全国性的人才规划工作。经市政府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培训工作人员后,对全市各类人才的23个项目指标作了普查。市人才交流服务处把各项数据输入微机, 4月末,初步建立起了市人才信息库。为吸引高等院校毕业生来鹤岗市,市人才交流服务处首次走访省内高等院校和部分省直办学主管单位,在佳木斯工学院、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分别召开本市籍应届毕业生座谈会,介绍市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上半年作了关于企业人才需求等五项专题调查,对市 29个县团级企业主管单位的224户企业的人才需求、经济技术概况及今后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做了预测,以此为据,向省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报出招标项目22项,征求人才82名。全年从外地引进 7个专业的技术人才10名。为开发本地人才资源,市人事局委托佳木斯工学院和市轻化局联合开办企业管理和机电专业两个大专班,培训企业在职人员和部分社会知识青年 112名。在此基础上,又和省内东部地区其他兄弟市及合江林管局一同筹建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人才培训中心。
  【市直机关干部年龄和文化结构的变化】 1987年市直(包括党群)机关干部总数 3 932人,平均年龄为35.97岁。其中,45岁以下干部2 817人,占 72%,副处级以上干部年龄45岁以下的占这类干部的 24.2%。市直机关干部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831人,中专学历的782人,高中学历的858人,初中以下的1 461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干部总数的 41.2%;副处级以上千部中专以上学历的占30.1%,大专以上学历的占24%。
                                     (唐德宽)
  【信访工作】 坚持以查办案件为中心,狠抓立案交办率和按期结案率。1987年全市受理群众来信来访6 901件(次),比上年下降 21%。其中,来信 2 832件,比上年下降25.2%;来访4 089人(次),比上年下降 16.5%。市信访办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 403件(次),比上年下降18.8%。其中来信486件,比上年下降24.5%;来访967人次,比上年下降 14.6%。市信访办立案(包括上级交办)204起,按期结案达92%。立案率由去年的14.7%提高到18.4%。基层立案1 464起。
  坚持以减少越级上访为目标,处理了一批上访老户,使大量问题解决在基层。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减少越级上访做为1987年信访工作主攻方向的要求,全市信访工作层层实行了目标管理,各级领导和信访部门做到了层层负责,逐级负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年初清理出上访老户76个,经过一年的实际工作,共解决处理了上访老户 57个,占75%。其中,重新复查复议,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的22个;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的22个,无理取闹、屡遣屡返被拘留、收容 3个。由于做到处理老户与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两手抓,全市越级上访有了明显下降。据省办通报,全市进京上访29人,比1986年下降9.4%,到省上访118人(次),比1986年下降32%。
  坚持超前工作和积极处理相结合,及时处理了一批集体上访案件。年初,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各县(团)级单位普遍建立了信访信息网络,发现集体上访的苗头,由领导出面尽量把问题解决在事发之前。1987年到市委、市政府集体上访45起,已处理41起,结案率为91.1%。
  及时提供信息,充分发挥信访部门的信息作用和监督作用。一年来,通过《信访况反映》、《要案请示》、《来信来访摘报》将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出的经济合同纠纷、高考招生、个体市场动迁以及企业改革中停减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等问题共38条信息反映给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得到市领导的重视。先后解决了经济纠纷、群众吃水难、职工放假停发工资等 9个比较重大的信访问题。
  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信访工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信访工作做为一件大事来抓”做为克服和防止官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1987年市委、市政府领导阅批群众来信823件,接待来访278人(次)。批示《来信来访摘报》,《要案请示》38件,召开办案会议13次,讨论决定了32起重大信访问题。
  1987年矿务局信访工作,共受理来信来访 3 255件次,其中来信1 768件,来访1 467人次。与去年比较,来信上升14%,来访下降31.3%。
  进京上访的72人次,去东煤公司上访65人次,按东煤公司承包要求下降21.3%。
  全局共立案168件,到年末已结案167件,结案率为 99.4%,其中上级交办的案件(包括局)40件,全部结案,为百分之百。
                                 (董心安、李振铎)
  【安全工作】 市委常委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于1987年 9月初组建鹤岗市安全委员会及办公室。市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编制10人,为政府的直属机构,负责全市安全的规划、协调、指挥、检查和重大事故处理。
  1987年,鹤岗市安全工作,一是统配煤矿安全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伤亡率明显降低,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二是春秋季护林防火成绩显著,连续七年没有发生森林火灾,变现了连续七年无森林火灾城市,受列了省政府表彰奖励;三是安全地渡过了汛期,防汛工作做到有备无患;四是卫生尘毒治理安全扎实,没有发生夫的失误事故;五是交通安全主要指标好于往年,千台车死亡率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以下。1987年,《黑龙江省安全条例》发布实施后,市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广播、报纸、标语、板报,大字块等形式,大力宣传贯彻《条例》的意义、目的;先后播放领导电视讲话12次,印发各种宣传材料21 000份。全市共办安全技术培训班102期,受教育人数8 120人。其中,劳动部门对特种作业人员集中培训了 960人,已考核结业 900人,占应培训总数93.75%。1987年,共组织各级干部、专业人员,到各区、统配煤矿、地方煤矿,乡镇企业和工业生产332个工矿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共查出各种不安全隐患1 765条,当场解决1 293 条。对地方国营煤矿、区办煤矿、企业办矿的15个隐患较大的矿井,进行了停产整顿和限期整顿。交通安全检查中,在路检、晨检、夜查中纠正违章11 617人,取缔驾驶执照13人,吊扣65人,罚款8.5万元。市政府在地方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拨安全措施经费157万元,购置了一批机械安装防护,电器设备防爆、尘毒治理等安全设备。市政府投资 4万元,新增设交通执勤岗楼,铺设了4 000延米的道路中心隔离线,矿务局自筹900多万元,用于煤矿通风,防尘,灭火、防瓦斯、防水,防爆、运输和矿区通讯等安全设施建设。
                                     (矫智发)
  【鹤岗市监察局建立】 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行政监察机构的通知》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行政监察机构的通知》精神,1987年11月30日正式成立鹤岗市监察局。同年12月市十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任命焦明安为局长。
  鹤岗市监察局受鹤岗市人民政府和黑龙江省监察厅双重领导,对市辖县、区、企事业内部监察机构实行领导。
                                     (边焕双)
  【劳动工资】 1987年就业和职前培训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全年培训8 200 人,超过年培训计划2.5%。其中,市劳动服务公司就业培训中心培训1 235人,各企业直接培训4 820人,个体办学培训2 145 人。由以前的文化培训为主,改为以多种专业技能培训为主,扩大了培训者选择职业和自谋职业的机会。积极安置待业青年,共完成安置任务11 600人,超过年安置计划的5.4%。其中,全民招工 925人;全民单位办集体3 111人;各级劳动服务公司安置5 935人;个体劳动者1 629名。待业率由1986年的1.93%降到1.82%。在6月份全省劳动工作会议上,鹤岗市劳动局作了《针对煤矿城市的特点,广开就业门路,积极搞好安置工作》的经验介绍。
  劳动工资计划和工资工作有了新起色。年初,用 1个月的时间核实了全市市直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为领导的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6月份,先后在市起重机械总厂和新华造纸厂改革了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形式,打破了长期存在的“铁饭碗”,试行了“联产计酬”和浮动工资制,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职工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使二者同步增长。据统计,市起重机械总厂试行浮动工资制后,1987年的产值比上年增加56.1万元,增长6.7%;利润比上年增加7.8万元,增长3.2%;职工收入比上年增长13.3%。新华造纸厂试行联产计酬工资分配形式后,扭转了长期以来的亏损局面。
  鹤岗矿务局系统的职工技术培训工作已经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其中,机修厂、岭北矿和十三厂等单位,坚持常年办班。各矿的特殊工种(如放炮员、瓦检员、绞车司机等)都是经过技术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丛德清、何 英)
  【城调队业务素质提高】 城调队组建三年以来,在完成社会经济调查研究过程中,人员业务技术素质逐步提高。截止年底,在15名调研人员中,评聘统计师5名,助理统计师8名,统计员2名。
  1987年完成调查报告和统计分析62篇,利用率达 75.8%。省市领导批示29篇,《黑龙江统计》发表2篇,省级内部刊物摘发2篇,各级新闻单位利用24篇。
  全年共撰写论文13篇、1987年被评为全省城调系统《统计分析优胜队》。1987年全国在223个重点市,县进行居民家庭基本情况一次件调查,我市是被抽中的城市之一。这次主要调查城镇各个阶层居民家庭的人口;就业和收入状况,为党和政府研究职工生活、市场物价、货币流通、劳动工资等政策提供依据。这次抽样调查是在6个区14个办事处42个居民委中的1 000个居民家庭进行的。调查从6月1日开始,于8月28日结束,提前18天完成国家部署的调查任务。
  国家为了解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地理分布、性别、比例、年龄构成、文化程度、婚姻以及老年人所处的经济、家庭、健康、环境等方面的状况,在统一规定的期限内,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案,统一的调查问卷,统一的填写方法,统一的编码方式,对 5万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进行调查。这是一项有严密的组织领导,使用科学方法进行的全国范围的社会调查。这次调查为建立我国第一个老年人口基本情况数据库,为国家制订相应的政策及老年人口学学科的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陈 英)
  【外事活动】 1987年鹤岗市共接待来自香港、罗马尼亚、日本、美国、英国、西德、伊朗、瑞典、瑞士等国(地区)客人 59批,110人次。其中,经济专家28批,49人;经济贸易考察团(组) 23批,41人;参观、访问团体8批,20人。通过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交往,促进对外的友好往来,积极为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牵线搭桥。在接待工作中,把做好接待同扩大对外宣传结合起来。利用外国客人来市技术服务、考察、洽谈贸易、参观游览等机会,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印制了《鹤岗风物》画册,扩大了外宾对我市情况的了解。
  1987年市与香港签订合资项目3个,引进生产线2条,机械仪器设备16台(套)。
  1987年,鹤岗市啤酒厂从罗马尼亚引进较先进的灌装设备。罗马尼亚派出专家组,使设备安装调试提前11天完成。
                                     (吴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