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鹤岗市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鹤岗市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鹤岗市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87年,我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进一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广泛深入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初步计算,全年围内生产总值81 630万元,比上年增长4.6%;国民收入64 791万元,比上年增长4.0%;工农业总产值94 158万元,比上年增长5.7%。生产持续发展,城乡市场活跃,财政收入略有增加,社会安定。
                 一、工  业
  全市工业企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1987年,工业总产值87 816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市属全民工业总产值23 274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市属集体工业总产值13 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
  轻、重工业皆有所发展。全年轻工业总产值23 670万元,比上年增长 14.7%;重工业产值64 146万元,比上年增长3.4%。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发展加快,比上年增长 50.1%,重工业中的煤炭采选业产值48.641万元,比上年增长0.5%。预算内工业企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0.1%。
  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增加。1987年,全市重点考核的46种产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87.2%,比计划提高2.2%,比上年提高 11.7%。吊挂皮带机、圆钢钉、啤酒箱等9种产品获省优产品,啤酒瓶、童靴、鹤岗白酒等10种产品,获我市首次地方工业产品评比中的优质品。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87年               比上年增长%
  原 煤      1 689万吨        1.1
  洗精煤      254万吨         0.4
  食用植物油    12 341吨         4.5
  白 酒      2 949吨         14.1
  啤 酒      9 402吨         17.0
  饮 料      8 523吨         18.9
  布        687万米         7.5
  机制纸及纸板   7 752吨         -0.1
  化学农药     650吨          12.1
  塑料制品     2 218吨         -3.0
  水 泥      18.67万吨        21.2
  砖        15 812万块       -5.4
  平板玻璃     38.92万重量箱      403.4
  输送机械     2 947吨         -24.3
  小型拖拉机    650台          18.0
  耐火砖      2 637吨         39.2
  由于开展“双增双节”运动,使我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1987年,全年销售收入138 152万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市属增长1.9%;实现利税5 763万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市属实现利税3 641万元,比上年增长 2.0%;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其中市属提高4.3%。区街工业和乡镇工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良好,区街和乡镇工业企业的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6.4%和19.3%,利税分别比上每年增长27.8%和35.2%。但是,从全市工业企业看,经济效益的改善并不明显,亏损企业增加13户,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缓慢。
                   二、农  业
  1987年,我市农村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继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多灾之年,仍获得好的收成。农村社会总产值15 718万元,比上年增长30%。农业总产值6 342万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市属农业总产值 (扣除新华农场总产值)4 327万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68.2%,比上年增长5.7%,市属全郊农业总产值(即一镇四乡)2 621万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1.3%,比上年下降8.3%。
  全市总播种面积657 705亩,比上年增长1.1%.其中粮豆播种面积 570 827亩,比上年增长2%;蔬菜播种面积53 907亩,比上年减少4.2%。主要农产品产量如粮食、蔬菜等减产。
  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86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58 841吨         -15.2
  其中:水稻 8 846吨         -13.0
     小麦 16 605吨         37.6
     玉米 8 946吨         0.8
     大豆 20 825吨         -2.7
  蔬菜     87 175吨         -38.2
  全市总播种面积183 912亩,比上年增长1.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15 707亩,比上年增长3.1%;蔬菜播种面积48 594亩,比上年增长4.1%,
  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87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5 602吨         -22.1
  其中:水稻 5 031吨          -32.0
     小麦 1 287吨          -58.3
     玉米 4 349吨          13.2
     大豆 4 497吨          -13.8
  蔬菜     82 709吨         -32.6
  畜牧业生产有很大发展,全年畜牧业产值 1 672万元,比上年增长119.4%,大牲畜、羊、家禽等年末存栏数增加,但生猪存栏减少,特别是母猪减少,出栏数增加。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头数如下:
  1988年                比上年增长%
  猪牛羊肉  2 348吨           61.7
  鲜蛋    6 202吨           166.1
  大牲畜   10 323头          8.9
  猪     20 988头          -15.0
  家禽    892千只           65.2
  农业投入增加,1987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2 489千瓦特,比上年增长 9.8%。农户所拥有的小型拖拉机2 452台,比上年增长 36.7%,大中型配套农具数量为2 317台,比上年增长 72.1%,更好地发挥出大中型农机具作用,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全年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3.2%、3.8%、2.0%。农田实有灌溉面积81 856亩,比上年增长8.2%;机电井数162眼,比上年增长25.6%。
  但农业基础仍薄弱,后劲不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主要农副产品不能适应城乡生活发展需要。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1987年,我市基本建设战线认真贯彻“三保三压”方针,重点工程、生产性建设和更新改造得到了加强,投资结构得到改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 068万元,比上年增长 13%。其中,全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 820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城镇集体投资完成226万元,比上年下降29.4%。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中,生产性建设投资25 085万元,比上年增长12.4%,非生产性建设投资9 983万元,比上年增长14.4%。
  全民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5 615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生产性投资占74.7%,新增固定资产7 485万元,新铺设供水管道13公里,新增供水能力7.2万吨/日,新建一座跨线桥,缓解了行车拥挤;增加了教育投资,新增学生座位1 760个。
  加强了企业技术改造,增加了企业后劲,全年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6 632万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用于增加产量投资1 032万元,增加品种投资462万元,提高产品质量投资146万元。投资效益提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市啤酒厂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在原生产能力8 000 吨的基础上,扩建5 000吨生产能力,当年增产能力1 000吨,发挥了投资教益。
  全市建筑行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498个工程项目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投资承包责任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提高。全年建筑业产值16 813万元,比上年增长 12.7%,全员劳动生产率6 638元/人,比上年增长 14.0%。鹤岗矿务局煤建处、建安处实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全员劳动生产率 7 274元/人,比上年增长 18.2%;全年利润总额328万元,比上年增长33.9%;人均工资1 814元,比上年增长 13.2%。但市属建筑系统,经济效益仍较差,经济承包责任制有待深入落实。
  工程质量有所提高,自年初累计验定鉴定的单位工程200个,优良的68个,占34%,比上年15.9%提高18.1%。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1987年,全市公路拥有各种机动车9 113辆,比上年增长 25.3%。其中,大小货车3 434辆,比上年增长21.5%;大小客车1 013辆,比上年增长 29.7%。全市专业运输部门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 508万吨,其中,公路运输量77万吨。全市共发送旅客24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其中铁路发送旅客128.6万人次,公路发送旅客118.2万人次。
  邮电业发展较快,全年邮电业务量208万元,比上年增长 10.5%,市内现有电话2 753户,比上年增长9.8%。
                   五、商  业
  随着商业体制改革的深入,租赁承包形式的出现,促进了我市商业市场的繁荣,出现购销两旺的好势头。1987年,商业各部门购进总额52 524万元,比上年增长44.7%;销售总额57 586万元,比上年增长27.2%。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8 214 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居民消费品零售额42 600万元,比上年增长 6.2%;社会集团消费零售额4 072万元,增长幅度较大,比上年增长 39.4%;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1 542万元,比上年增长49.3%,农民投入生产增加。
  消费结构发生变化。1987年居民消费在吃、穿、用、燃比例为 58、20、19、3,吃的比重比上年下降4%,穿、用比重分别上升3%和1%。吃向营养名优商品发展,穿着商品向中、高档多样化发展,用的商品向名、优、新发展。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猪肉、名优烟酒等商品货源仍不足,供需矛盾扩大。
  全市主要消费品的社会销售量:
  1987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140 329吨       2.0
  食用植物油   5 840吨         8.3
  猪和猪肉    96 3688头       5.8
  牛和牛肉    2 565头         17.9
  鲜 蛋     2 216吨         55.3
  水产品     3 414吨         0.5
  卷 烟     19 032箱        27.8
  自行车     12 152辆        0.5
  电视机     15 023架        -16.2
  其中:彩电   7 760架         55.6
     电冰箱   2 300台         346.7
  1987年,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为9 319万元,比1986年增长1.9%。个体商业4 197户,零售额3 778万元,个体饮食业793户,营业额596万元。
  深入商业体制改革,使商业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全民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品纯销售43 612万元,比上年增长26.1%;上缴利税比上年增长50.9%;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比上年加快37天。
  1987年,市场商品物价指数上涨较大。城市职工生活费用物价指数比上年上升9.7%;零售物价指数比上年上升10.3%。在零售物价指数中,消费品物价指数上升10.3%,服务项目物价指数上升2.8%。在消费品物价指数中,食品类上升10.8%,其中副食品上升15.8%,在副食品中鲜菜上升19.5%,肉禽蛋上升14.1%,水产品上升34.1%。
               六、财政、金融、保险
  1987年,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年预算指标的115.59%,为上年的108.73%。地方财政支出实际完成9 124万元,为年预算指标的100.18%,为上年的100.43%(扣除资源税和改革支出不可比因素),加上省财政专项补贴,全年财政做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金融事业有较大发展。初步形成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各类银行积极融通资金,开展短期拆借业务,大力发展储蓄,开辟了多种集资渠道,存、贷业务都比上年有较大发展。年末全市银行各种贷款余额为70 367万元,比上年增长3%,各种存款余额为41 140万元,比上年增长19.5%。
  保险事业迅速发展。全市共开设保险业务14种,各类保险费收入364万元,比上年增长46.8%。其中:人身保险59.4万元,比上年增长了46.7%。
               七、科技、教育、文化、新闻
  1987年,我市科学技术在科技改革中有较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年末全市各类专业人员12 537人,比上年增长19%。其中:自然科学专业人员8 352 人,比上年增长21.5%;社会科学专业人员4 185人,比上年增长14.4%。全年科技攻关19项。
  教育事业在改革中稳步发展。1987年,全市有成人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1 013人;中等专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4 320人,比上年增加498人,技工学校3所,在校学生1 859人,比上年增加39人;普通中学47所,在校学生44 052人,比上年减少6 056人;农业、职业中学6所,比上年增加1所,在校学生4 267人,比上年增加601人;小学128所,在校学生66 831人,比上年减少3 43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幼儿园32所,在园幼儿3 794人,比上年增加944人;特殊教育事业也有所发展。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1987年全市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1个,放映电影14 532场,观众人数达889万人次,放映总收入110万元。专业表演团体3个,全年在各地城乡演出655场,总收入4.8万元。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8.2万册。
  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在改革中得到加强。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发射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 96%,电台全年节目编作1 027小时,比上年增加394小时,有电视台和卫星电视地面站各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0%,电视节目制作52小时。
  《鹤岗日报》全年发行量422万份,《鹤岗矿工报》年发行量79.6万份。
                 八、卫生、体育
  1987年,我市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卫生设施逐步加强,医疗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71个,其中,医院21个,医院病床2 532张,比上年增长8.1%;专业技术人员4 152人,比上年增长6%,其中:医生1 284人,比上年增长2.1%,护理师、护士1 212人,比上年增长17.8%。地方病的防治和妇幼保建工作得到加强。
  体育事业取得了更大的成绩。全年举办运动会26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12 490人。各类学校学生及其它各系统职工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52 821人,比上年增长3%。全年参加省级各项比赛获金牌23枚、银牌11枚、铜牌22枚、奖牌40枚,破一项省纪录,全国速滑 500公尺两项第六,男子篮球获省第二名,少年围棋男女团体第三名,12名运动员被评为省的精神文明运动员,举重队被评为省的精神文明运动队,少体校被评为省先进业余体校,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21名。
                  九、人民生活
  随着生产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据城市抽样调查队调查结果,城市人均生活费收入770元,比上年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80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比上年增加,更新换代加快。
  平均每百户拥有量          比上年增长%
  组合家具    6套          124.7
  沙发床     6.67个         25.1
  毛毯     100条         11.1
  彩色电视机  16.67台         13.6
  电冰箱     7.33台         451.1
  立体声收录机 23.33台         6.1
  中高档乐器  3.33件         24.7
  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就业面扩大,工资水平逐年提高。1987年我市共安置待业人员12 100人;统一分配大中专、技工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1 930人。年末职工人数301 196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90 918人,占职工总数的63.4%,比上年增长 5.4%;集体职工110 278人,占职工总数的36.6%,比上年增长0.27%。全年职工工资总额为39 666万元,比上年增长5.4%。职工年平均工资1 374元,比上年增长0.7%。
  我市城乡储蓄存款又有了明显的增长。年末储蓄存款达 28 200万元,比上年增长38.4%。据银行部门统计,1987年我市银行和信用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比上年增加 6 400万元,相当于我市1949年至1982年的储蓄余额。人均储蓄由1986年340元上升到420元,增长23.5%。
              十、城市建设和公共事业
  1987年,我市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建设步伐加快。全市人民瞩目的第二跨线桥已经简易通车。库容3 300 万立方米的细鳞河水库大坝胜利合龙,向阳区农贸市场交付使用,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主体己基本完工,新建年发电能力5万瓩的热电厂己完成投资3 841万元,全年新建住宅14 893平方米,修整道路9公里,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
  全市市区面积4 551平方公里,实有路219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道路71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5.2%。
  人均居住面积4.5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8平方米。
  全年供水总量4 866万吨,人均日生活用水量66升,自来水普及率为81%。
  煤气管道长9公里,煤气气化率为3.5%。
  全市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17台,比上年增长19.4%,营运线路长 98公里,运送客达5 042人次,比上年增长25%。
  园林建设状况进一步改善。城区共有公园3处,年游人量为77万人次。
                   十一、人  口
  1987年,全市总人口为612 144人,比1986年增长2.27%。其中:非农业人口 528 605人,比1986年增长2.46%;农业人口83 539人,比1986年增长1.09%。
  全年人口出生率高于出生指标,自然增长率上升。198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6.2‰,死亡率为4.7‰,自然增长率为11.5‰,比上年上升2.9‰。
  注:本公报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鹤岗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