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金融

金融



                 ·金  融·
  【金融工作概况】 1987年,鹤岗市金融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紧中有活”的国家信贷政策,深化金融改革,大力挖掘资金潜力,积极筹集融通资金,合理运用资金,促进了鹤岗地区经济的发展。 1987年,全市各家专业银行各项存款达 40 697万元,比上年增加 6 260万元,增长18.2%。其中城镇储蓄存款达25 829万元,比上年增加 5 432万元,增长 26.63%;企业存款达9 942万元,比上年增加228万元,增长2.35%。专业银行各项贷款达 70 489万元,比上年增加11 351万元,增长 19.19%。其中流动资金贷款达 58 218万元,比上年增加 8 486万元,增长17.06%;农业贷款3 956万元,比上年增加 943万元,增长 31.3%;固定资产贷款7 017万元,比上年增加774万元,增长12.4%。全市现金收入73 636万元.比上年增加8 199万元,增长11.64%。现金总支出86 749万元,比上年增加7 839万元,增长9.9%。收支相抵后净投放现金8 113万元,比省批准计划少投放 1 887万元。1987年我市信贷资金来源运用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工业、农业、商业和外贸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
  【深化金融改革】 1.改革信贷管理体制。1987年 5月,省人同银行改革了信贷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限,把对专业银行的贷款权、临时贷款权和部分开发性贷款审批权下放到市地二级分行,增强了二级分行筹集资金的能力。人民银行本着不包专业银行资金供应的原则,配合专业银行,在资金使用上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紧有活。到1987年底,人民银行共向专业银行提供长期贷款19 194万元。同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情况,对短期贷款灵活掌握,加强管理,坚持短期周转,全年共向专业银行累计发放临时贷款12 595万元,比上年增长 5.3倍。此外,还对我市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259万元。
  2.扩大同城票据交换范围。1937年,人民银行在加强和完善同城票据交换清算工作的同时,针对农业银行信用社资金在途时间长、进账率低、周转慢的问题,任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扩大同城票据交换范围,把农业银行所辖的 6个信用社纳入同城票据交换范围,变票据曲线运动为直线票据交换,加速了资金周转,当日资金进账率由过去 7.5%提高到65%,在途资金由过去的平均每日20万元下降到3万元,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方便了企业。
  3.短期资金市场日趋活跃。1987年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了对短期资金市场领导与管理,促进了资金的横向融通,组织了跨省区、跨行际和系统内的资金拆借。到年底,全市各金融机构累计拆入资金21 985万元。其中,从省内各行拆入7 700 万元,市内相互拆入14 280万元。累计拆出资金14 780万元。其中,拆外省内各行的资金 500万元,市内相互拆出14 280万元。活跃了短期资金拆借市场,缓解了各行临时资金需求。
  4.城市集体金融组织得到巩固和发展。1987年;城市信用社得到稳步健康发展。继振兴合作银行后,今年又相继成立了向阳城市信用社、兴安城市信用社,市建设银行建立了建设银行信用社。目前全市共有城市信用社4家。到年底,各家信用社各项存放已达753.5万元。其中股金98万元,储蓄存款366万元。累计发放贷款2 438万元,向国家缴纳税金 4.5万元,全年实现利润40万元。我市城市信用社起步早、发展快、效益高,充分发挥了“小银行”的拾遗补缺作用,解决了集体企业个体企业在国家银行贷款难、结算难等问题,支持了我市集体、个体经济的发展。
  【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管理】 1.清仓挖潜,搞活资金。为缓解资金市场的供需矛盾,1987年 3月,在市政府领导下,由人民银行牵头组织了有各专业银行和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鹤岗市“三清”工作领导小组。在银行和企业共同努力下,通过全面发动,层层落实,到年底全市共挖出资金潜力8 606万元,完成年度挖潜计划的102.6%。其中,处理积压物资资金1 827万元,占积压物资总额的 21.82%;清回不合理资金占用6 779万元,占清理总额的57.89%,对缓解我市资金紧张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加强了结算管理工作。一是加强了对专业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和联行核算的检查监督。全年共清算资金4 357笔,金额8 940万元。全年共办理缴存存款准备金比例117次,金额5 230万元,保证了存款准备金的及时划缴和财政款项的及时入库。二是人民银行牵头组织了由人、工、农、建参加的“四行联查小组”,对金市各银行执行会计核算、联行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12个问题,提出了5条改进建议,得到了专业银行的采纳。
  3.稽核工作发挥了业务管理和监督作用。稽核部门认真执行金融规章制度,严肃财经纪律,深入开展各项业务稽核。1987年进行17次专项稽核,深入到全系统41个处、所、社,对47个企业单位进行实地检查,共发现63个问题,提出36条改进意见,帮助解决28个具体问题。
  4.金融管理工作不断加强。1987年经人民银行审查批准建立的金融机构46个,其中,办事处6个,分理处 1个,城市信用社2个,储蓄所37个。在设置这些新机构时,坚持了合理布局的原则,保证了我市金融机构的健求发展。同时批准增开了半年定期定额有奖储蓄、集邮有奖储蓄、“三代一保”业务。
  【鹤岗外汇管理分局成立】 1987年4月1日,我市外汇管理分局正式成立,并对外办理业务。开业9个月来,一是开办了外汇额度有偿调剂业务,调剂外汇4笔,成交额44万美元;二是按政策按计划用汇,办理外汇业务 15笔,101万美元,控制在省下达计划指标之内;三是开展了外汇检查工作,对全市36个用汇单位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
  【货币流通量及其分布情况】 随着我市经济形势的发展,1987年的货币流通情况较1986年有很大变化。概括起来为“两增、一降”。即:集团单位库存现金增,城乡居民手持现金增;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货币净流出量下降(1987年净流出货币6 419万元,比1986年下降11.7%)。
  【工商银行实行支行“坐部经营”】 1987年4月下旬,市工商行将支行直接坐到营业部,实行支行与营业部一体化经营,肩负起管理与经营双重职能,在专业银行企业化的探索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坐部经营”的优越性,一是减少了中间管理层次。为使支行的行政管理与业务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便于支行的业务指令畅通无阻地得到贯彻执行,他们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取消了营业部这一中间行政管理层次,由支行的各职能科室直接抓营业部的经办业务。基本杜绝了坐部前在各科室与营业部之间存在的相互扯皮和误事现象,初步理顺了管理与经营的关系。二是强化了经办业务力量。支行坐部后,他们把精减下来的11名行政管理人员,充实到营业部的各个环节,解决了经办人员紧张的问题。同时,把冲减下来的会计人员,分别充实到联行,辖内,银企对账等窗口,加强了收、付款业务。改善了坐部前顾客拥挤排队存、取现金的现象。联行工作基本上消灭了差错事故,受到省行的好评。三是转变了机关职能。实行坐部后,改变了过去各职能科室重管理轻经营的状况,做到了各职能科室既抓全辖的管理,又抓具体的业务经营。并且实行了各职能科室的科长亲自坐班指挥,科员到经办窗口顶岗制度。出现了人人关心经营管理,个个当家理财的新局面。
                                    (高延波)
  表1             人民银行信贷情况表           单位:千元



  【城镇储蓄迅猛发展】 1987年工商银行新建 8个储蓄所,到年来全市工商行共有36个储蓄所,简易代办所发展到1 053个,代办员3 161名,初步形成了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储蓄网络。
  截止1987年末,全市城镇储蓄存款总金额达到23 098 万元,比1986年增加4 011万元,增长21.01%,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的73.99%.占各项贷款的43 97%,占1987年工资性投放的13.54%。平均每个城镇人口在工商行存款 461.96元,较1986年人均存款增加64.31元。储蓄存款的持续增长.扩大了工商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为我市地方经济的发展积蓄了资金。
  表2            人民银行现金收支情况表         单位:千元



  
  【加强宏观控制,积极支持新项目】 1987年技术改造信贷工作,根据国务院紧缩信贷和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指示及省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改信贷管理的要求,对1987年我市技改项目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和审查评估,坚持实事求是,把住了资金投向关,为国家节约了资金。如对我市磁性材科厂引进磁性材料生产线项目的审查评估中,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在掌握2 000乡个基础数据的情况下,向市政府提出了撤销这个项目的四个方面结论,并被地方政府接受,避免了投资800万元的失误,受到市政府和省行的肯定,省报、省电台对此也予以报道。
  在加强宏观控制的同时,围绕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我市的支柱行业的精神,对轻工、机械、电子、粮食、运输等行业21个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改造工程进行了支持,1987年共发放技改贷款951万元。其中,专项贷款 9项748万元,一般贷款12项203万元,年内投产8项。在支持的项目中电子的“大功率可供硅”、“温法合成革”等填补了省内工业生产技术和产品的空白,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
                                     (柳立江)
  【管好用活信贷资金】 1987年工交信贷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紧缩信贷政策, 坚持“区别对待、择优限劣”的信贷原则,通过调整信贷结构、产品结构,实现优化贷款投向,协助企业挖掘物资资金潜力,使信贷资金使用效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987年共发放地方工业贷款15 507万元,较 1986年增加2 905万元,增长23.05%;支持地方工业实现产值13 162万元,较1986年增长 17.1%;产品销售收入13 558万元,较1986年增长8.7%。基本做到了既要保证紧缩信贷政策的实施,又要保证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要。
  第一、深化“区别对待,择优限劣”的信贷原则,对全市74户国营工业企业进行了信用评估划类。通过计算经济指标打分的办法,评估出一类企业10户,二类企业26户,三类企业38户。对一类企业实行“锦上添花”政策,优先供应其生产流通所需资金;对二类企业实行“雪中送炭”政策,积极安排其生产流通所需合理资金;对三类企业实行“釜底抽薪”政策,但不搞一刀切,给其出路,促其转化升级,既优化了贷款投向,又调整了产业产品结构。
  第二、加强横向融资。在限额和规模紧张的请况下,为解决企业短期资金急需,先后从省内外同业拆入资金10 300万元,及时解决了我市新建、扩建企业和旺季市场供应的部分资金急需。
  第三、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协助企业挖潜,制定了鼓励和限制政策。对积极挖潜的给予减免利息,把罚息留给企业,谁挖的归谁;对有潜不挖的企业除给予加息外,银行不供应资金,调动了企业挖潜的积极性。同时还先后派出信贷员 18人次分赴省内外帮助企业清欠3 100万元,协助企业挖潜3 834万元。通过挖潜缓解了资金紧张状况,提高了资金的运用率。
                                    (柳立江)
  【充分运筹资金,支持商品流通】 1987年商业信贷工作,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紧缩的信贷方针,在坚持“区别对待,择优限劣”信贷原则的同时,紧紧围绕“开放搞活”的经济政策,适时发放贷款,积极支持商业企业扩大购销渠道,开展厂商、商商横向联合。
  1987年商业贷款占用19 703万元,较1986年增加 1 182万元,增长 6.38%;支持购进商品17 652万元,较1986年增加2 203万元,增长 14.25%;商品总销售完成22 125万元,较1986年增加4 947万元,增长28.79%;协助商业企业挖掘资金潜力2 532万元。
  1.深化“区别对待,择优限劣”的信贷原则,管好用活信贷资金。1987年初对全市地方及其它商业企业 102户进行了信用评估,评出一类企业32户,二类企业39户,三类企业31户。采取保一类、支持二类,限制三类的原则,调整了信贷结构,基本上实现了贷款投向的优化。
  2.支持大中型企业搞活商品流通,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增强市场活力,稳定和满足市场商品供应。在资金投放上坚持三个支持;①支持厂商、商商直接进货,搞横向经济联合。对10个大中型企业累计发放贷款7 023元,完成商品销售25 945万元,实现利润145万元。②支持购进适销对路的紧俏商品,优先发放贷款1 000 万元,调节了市场需求。③支持节日市场供应及农副产品采购,支持粮、肉、菜、糖的购进,累计发放贷款 900万元,及时满足了市民节日商品需求。
  3.支持商业网点建设,扩大商品流通。1987年支持商业网点扩建、装修、改造等 6个项目,共发放贷款184万元。其中5个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
                                     (柳立江)
  附:表3、表4。
  表3             工商银行信贷收支情况         单位:万元



  表4             工商银行现金收支情况         单位:千元



  【农村金融事业又有新发展】 1987年末,农业银行和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为 6 715万元,比1986年增加1 969万元,增长 41.41%。其中,储蓄存款为4 165万元,比1986年增加1 593万元,增长61.93%。各项贷款余额为 12 281万元,比1986年增加3 867万元,增长45.95%。年现金总收入12 531万元,总支出为10 874万元,纯回笼为1 657万元,比1986年增加688万元,增长 71%,变计划付差为回笼。全年实现利税191万元,比1986年增长73.6%。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超计划、超同期,创历史最好水平。
                                     (李德海)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市农村信用社为适应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从1987年初开始,就有步骤地进行了体制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打破了以行政区域设立信用社的旧框框。今年按经济区设立了2个信用社和3个信用分社。二是充分发挥市联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注重抓了资金调剂工作。今年从银行拆入资金300万元,拆出120万元,系统内调剂70万元,解决了短期资金融通。三是全面落实了职工岗位责任制,对职工试行了工资下浮 15%。按月、季、年进行考核评比,年终一次奖励,打破了工资分配上的“大锅饭”。通过上述改革,调动了信用职工的积极性。到1987年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 224万元,比1986年增加 611万元,增长87.9%。各项货款余额为1 641万元,比1986年增加609万元,增长59%。实现利润29.6万元,比1986年增加9.6万元,增长32%。
                                     (李德海)
  【农业银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987年,按照上级银行的部署,在业务经营中注重加强了经营管理。通过等级处、所竞赛活动,调动了基层单位抓管理、打基础、上等级的积极性,使管理水平日趋提高。
  1.加强了信贷资金管理。在贷款投放上,慎重选择贷款对象,坚持择优扶持和贷款三公开。对万元以上大额贷款必须由市行贷放审批小组审批,保证了信贷资金的安全。
  2.加强了财务管理,在奖金分配上,实行了工作实绩与奖金挂钩的分配方法,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经费开支上,对处、所实行了“经费包干,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使用办法,调动了职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全辖综合费用率达108.74‰。在利润留成上,实行了超利润二、二分成,调动了处、所经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1987年实现利润122.7万元,比1986年增加32.7万元。
  3.加强安全管理,实行了人、物、技术防范三结合的联防措施,配齐了各种防范设施。通过 320次的查岗,对查出的11处隐患进行了及时处理,堵塞了漏洞,实现了安全年。1987年,被评为市安全保卫先进单位。
  4.加强人才管理,注重智力投资。1987年,全行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人才培训,已使23人考上大中专院校脱产学习,占职工总数的13,5%,全年举办储蓄、财务、信贷等短期培训班8期150人次,涌现出一批业务能手和尖子。在全省储蓄专业业务技术比赛中,由1986年的第十位跃居1987年的第五位。把有专业特长和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李德海)
  【支持农村商品经济稳步发展】 在收紧信贷,收紧财政的形势下,市农业银行认真贯彻“紧中求活、稳中求进”的信贷方针,灵活调剂资金,调整贷款结构,适时发放各种贷款,促进了鹤岗市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1.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全年累计发放各种农业贷款2 600 万元。重点支持了郊区蔬菜和粮豆生产。1987年全郊蔬菜总产量达14 902万斤,解决了城镇居民“菜篮子”问题,粮豆总产量达到3 160万斤。1987年又新吸收了矿务局的8个农场,使农业银行支持的国营农业耕地面积增加2.4万亩,农业总产值达3 127万元。
  2.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1987年共投放1 010万元贷款支持乡企发展,比1986年增长51.3%。重点支持了原材料有保证、产品有销路、效益好的乡镇企业。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已由1986年的2 150万元,增长到1987年末的4 250万元,增长 1.9倍。乡镇企业总收入已占全市总收入的50%,在重点支持的乡镇企业中,已有5家产值超百万元。
  3.积极发放扶贫贷款支持贫困户脱贫致富。1987年,实行优惠政策,发放了32万元扶贫贷款,重点扶持了2个贫困村和200个贫困户。其中1个村脱贫,1个村达到富裕程度,有63户农民解决了温饱,有20户致了富,有120户达到了人均收入350元的水平。
                                     (李德海)
  附:表5、表6。
  表5           农业银行现金收支情况表(市区部分)     单位:千元



  表6             农业银行信贷情况表



  【建设银行开办7项新业务】 1987年建设银行鹤岗市支行以改革为动力,拓宽业务领域,开办了7项新业务,加强了各项基础工作,积极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
  1.开办了信托投资公司。它是以财政为主体、建行为依托,以振兴地方经济为目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自1月15日成立以来,已开立帐户222户,累计存款金额达2 990万元,先后对114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各种贷款2 756万元。
  2.试办了建设城市信用社。9月份开始营业,到年末吸收存款户 203户,累计存款余额592万元,对179户集体、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534万元。
  3.开办了居民储蓄业务,把储蓄作为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年内共建立了13个储蓄网点,并全部营业。截止12月末,储蓄存款余额达404万元,提前5个月完成了省行下达的计划。
  4.建立和发展丁长短期资金市场。1987年代理发行的重点大中型项目债券、电力债券、石化债券共计525万元。11月份开办了有价证券“三代一保”业务,共办理代保债券60万元。积极开展了资金横向融通,与省内几个比较有经济实力的兄弟建行建立了资金联系,全年共计拆出拆入资金60笔,累计金额7 540万元,提高了资金利用率,活跃了短期资金市场。
  5.开办了抵押贷款业务。为减少贷款的风险性,对投资公司、信用社实行了抵押贷款;对更改贷款、流动资金贷款部分实行了抵押贷款。
  6.开办了实业开发业务。通过投资支持市玛钢厂的出口创汇项目,与该厂共同进行实业开发,双方各出资金 60万元,用于扩建厂房和增加设备,建行还向该厂发抵押贷款130万元,计划1988年向美国出口4 000吨管件,实现产值680万元,利润60万元,创汇可达123万美元。
  7.支持城市住宅开发和配套建设。向市综合开发公司和城建部门发放商品房贷款 500万元,建成商品房15 000平方米和部分城市配套工程。
  【较好地执行了信贷计划】 1987年,一般性存款年末计划余额1 813万元,实际完成1 895万元(其中企业存款1 378万元),发放12项贷款共7 264万元,到期贷款回收率比计划提高19.8%,清理回收各项到期逾期贷款5 964万元,为地方经济建设解决了大量资金。
  1.大力吸收存款,增加了资金实力,为建设银行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重点抓了八个方面工作。一是提高认识,落实任务,摆上突出位置。把吸收存款计划分解到科,落实到人,实行目标管理,按工作效果决定奖惩,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二是放宽开户政策,扩大开户范围。年内新开户的企业达307户,比上一年新增存款余额682万元。三是抓支柱产业资金存款。以抓好矿区资金存款为重点,中央级正常存款月平均余额为 700万元,吸收维简费资金存款累计达5 474万元。四是抓自筹基建资金存款。全年累计吸收自筹基建资金存款1 300万元,比去年多吸收 805万元,创该项存款历史最高水平。五是抓了“建”字号资金存款,吸收34户“建”字号资金,总额达 790万元。六是控制了基建资金外流。七是抓“以贷促存”。对粮食局和汽车公司发放临时周转贷款和更改贷款107万元,吸收存款120万元,带来职工零存整取储蓄存款10万元。八是抓了储蓄存款,储蓄存款计划余额200万元,实际存款余额达404万元,超出计划102%。
  2.积极回收贷款,合理运用了信贷资金。市政府对回收贷款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由副市长挂帅的回收贷款、清理拖欠工程款领导小组,全年共清理回收各种到期贷款5 784 万元,比上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在资金运用上合理发放了更新改造贷款,做到了贷前认真调查,择优选项,贷后加强管理,促进及早发挥使用效果。对我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市啤酒厂进行的罗马灌装生产线,为保证按期投入生产,在原有贷款270万元的基础上,又发放贷款112万元,使该生产线提前 90天投入生产,投产后年产啤洒能力扩大5 000吨。市制油厂是建行支持的“短、平、快”项目,发放贷款77万元,实现了当年贷款、当年建成、当年受益、当年收回全部投资。该项目投产后新增产值 110万元,实现税利40万元。在资金调拨工作上,配备了专职资金调拨员,坚持十日资金调拨会制度,还与东北内蒙古煤炭联合工业公司取得联系,督促及时向我们汇拨资金,保证了建设需要。
  【严格控制投资规模】 1987年以推动基本建设和建筑业的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为中心,严格控制投资规模,节约了建设资金,较好地发挥了投资使用效果。1987年国家安排我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为15 310万元,全部控制在国家计划投资规模之内。认真贯彻了“三保三压”方针,在控制投资规模上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抓了落实投资,通过全市58个计划内项目逐项落实投资,发现投资缺口4 669 万元,对此及时帮助建设单位挖掘内部潜力,通过调整计划和自求平衡,解决了全部投资缺口。第二,压缩了一批不急需的项目。为了压缩投资规模,建行协助矿务局停建、缓建了职工住宅、宿舍、办公楼等,压缩建筑面积22 500平方米,压缩投资 760万元。第三,加强了自筹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坚持部门之间会签制度,严格把关。通过柜台审核和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了计划外工程7项,投资额123万元,制止了不合理支出49笔计 174万元。第四,加强了预算审查,共审查施工图预算58份,预算总值2 895万元,审后核减 155万元,核减率达5.63%,为国家节约了建设资金。第五,帮助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促进扭亏增盈。做法是,帮助企业普遍推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对重点亏损企业认真开展了经济活动分析,帮助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经济核算,调整了领导班子,完善了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整顿建筑市场,协助有关部门推行工程投标招标,对部分亏损企业试行了流动资金抵押贷款,使企业普遍增强了竞争意识,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促进增收节支,召开了全市施工企业增收节支、扭亏增盈经验交流会,组织交流了 5个企业的扭亏增盈经验,对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要求,使大部分企业增强了搞好经营管理紧迫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许多亏损大户出现了生机。
  【保证重点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市重点建设项目一是鹤岗矿区,二是市政供水复线。这两项工程对我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鹤岗矿区重点建设项目,1987年总投资为13 123万元,有 7个单项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兴安台立井,兴山一、二井扩建工程计划明年将建成投产,年新增生产能力250万吨,5万瓩的矿区热电厂也将建完投产。为保证和加快矿区建设速度,重点抓了三项工作。
  第一,帮助建设单位安排计划,落实投资,落实材料设备和施工力量。深入有关单位和施工现场,对 500多个单位工程逐项进行了“三落实”,经过调整平衡,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加快了工程进度。
  第二,按计划及时合理地供应建设资金,保证了正常用款,对临时性资金困难也给予了解决。据统计,共为矿务周解决临时贷款8 000多万元,通过及时承付材料款,使矿务局避免了8年使用议价钢材,减少差价款损失1 000多万元,保证了矿务局购进急需的1 600吨汽油和火药生产所需的大量原材料供应。为解决热电厂面临停工待料问题,两次为负责施工的建安处贷款500万元,保证了材料供应,被矿务局称为“雪中送炭”,加快了建设速度。
  第三,加强项目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对重点项目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在管理中抓住关键环节,抓落实投资、审查预算、财务监督检查;并帮助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帮助承包企业清理回收拖欠工程款,主动为建设单位施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7条,其中有2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节约资金277万元。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987年,把加强基础建设作为“三个突破”的奋斗目标之一,采取有效措施打基础,抓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1.加强了会计工作。为会计科充实6名中专毕业生和1名科级干部,开展了业务培训,健全了工作制度,初步实现了“四化两服务”。
  2.加强了现金出纳工作。由于开拓业务和增设机构,现金收付总额达到8 300 万元,比去年同期净增2 400 万元,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五倍。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出纳科加强了管理,健全了制度,做到核算准确,安全无事故,业务报表年末评比获得省行第一名。
  3.加强了计划统计工作,在1988年被评为全省建行先进集体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加强。统计报表及时、准确,连续两年保持先进称号。健全了统计报表和原始记录制度,完善了29种统计台帐、卡片、登记簿,开展了四次专题调查。
  4.全面实行了目标管理,加强了组织领导。设立了目标管理办公室,制定了目标管理实施办法,加强了工作考核,结合目标管理实行了民主考评干部制度。根据干部的德、能、勤、绩决定任免和奖惩,使有才干、有能力的干部在重要岗位上发挥了作用。
                                 (刘世放 陈 伟)
  附表7、8、9、10
                             (本栏编辑、校对 杨 光)               1987年基本建设投资情况表
  表7                                单位:万元



              建设银行各项贷款执行情况表
  表8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