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
审计
·审 计·
【审计监督工作概况】 1987年市审计局在“抓重点、打基础”的审计工作方针指引下,以维护财经纪律为重点,围绕经济工作中心,积极开展了审计监督工作。全市共审计了 175个单位和项目,完成计划134%,比上年增加了 113个单位和项目。其中,必审项目审计74个单位和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185%;选审项目审计 2个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100%;经常性审计项目审计82个单位,完成年度计划的164%;自行安排项目审计36个单位,完成年度计划的240%。全市共查出违纪金额 267万元,应上缴财政40万元,已上缴财政40万元,审计出损失浪费金额23万元,促进增收节支60万元。
1.把贯彻审计工作的 4个重点同促进“双增双节”结合起来,有重点地开展审计监督工作。一是开展了重点行业和重点部门的审计。1987年,先后对林业部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百货批发等重点单位进行了审计,查出违纪额98万元。二是开展了盈亏大户和重点企业的审计。全市对25户工商企业进行了审计,共查出违纪金额87万元,针对存在的截留国家收入、乱挤乱摊成本、乱列营业外支出以及财务管理混乱、损失浪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意见。三是开展了专项资金审计。1987年审计了民政事业费、公路养路费以及交通监理规费,查出违纪金额82万元。通过审计,对挤占、挪用民政事业费、公路养路费、交通监理规费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纠正,对今后管好用好专项基金起到了促进作用。
2.审计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有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一是定期审计范围进一步扩大。1987年全市审计了76个行政事业一级预算单位,比上年增加了 61个单位,占一级预算单位的88%。同时,还对 6个二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定期审计。由于定期审计覆盖面的扩大,有效地控制了违纪问题的发生。1987年行政事业单位的违纪率比上年下降 27.3%,节约经费支出45万元。二是经济责任审计全面展开。对全市各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奖励1人,无经济责任3人。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扩大了审计影响,使企业领导人认识到审计的客观公正作用。三是自筹基本建设资金来源的审计有了新的进展。全市审计自筹基建项目总投资额606万元,经过审计计划部门列入计划的总投资额556万元,较好地控制了基本建设规模。在审计自筹基本建设决算中,查出高估冒算12万元,其中调整预算7万元,收缴5万元,为国家节省了资金。
3.审计监督在宏观决策服务方面发挥了作用。1987年,按省审计局的要求,对地方煤矿维简费管理使用情况、滥发钱物、用公款旅游和工商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了建议。通过审计调查,既维护了财经纪律,又为领导在宏观决策上提供了依据,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的作用。
4.进一步建全了审计体系,加强了审计监督工作。1987年,全市已建内审机构19个,配备内审人员28人,并积极开展了内审工作。全市共审计31个单位,查出违纪金额13万元、损失浪费金额4万元,促进增收节支1万元。社会审计事务所正在筹建中。
【加强审计机关的基础建设】 一是加强了审计队伍建设。1987年末,全市审计干部已达55人,占编制总数97%。在现有干部中,具有各种专业职称的35人,占干部总数的64%。审计队伍的素质基本能够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二是教育培训工作有一定发展。1981年举办了《审计专业证书》教育,现有学员43名,其中,局机关干部 8人。通过《审计专业证书教育》培训,使这部分干部普及了审计基础知识,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还输送 5名同志到省财贸干部学院函授班学习。加强了干部的岗位培训。本着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对受过专业培训、有一定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的干部,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对有实践经验、没受过专门培训、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的干部,坚持周六半天业务学习,重点学习审计基础知识和有关财经法规。通过学习,这部分干部的理论水平、分析综合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市计工作质量创造了条件。三是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1987年,按照市委和机关党委的部署,全局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坚持四项基术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论述和党的十三大文件,提高了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了对两个基本点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同时,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审计署制定的《审计守则》,起到了防微杜渐的作用,抵制了行业不正之风,保证了审计任务的完成。
(曹贵峰)
【矿务局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鹤岗矿务局审计处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组建于1985年。
1987年,按局党委和矿务局的工作部署,审计工作向开拓新领域发展。特别是通过贯彻煤炭部成都会议精神,明确了审计任务必须同经济改革密切结合,为经济改革服务,围绕企业总承包这个中心,以“双增、双节”为重点,以维护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是年,开展了财务收支、财经纪律、经济效益审计和决算审计,定期、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等审计、鉴证多种形式,由点到面不断扩大审计覆盖面,开拓了审计新领域,共审计 19个核算单位,45个项目,审计出各类有问题金额1 357.2万元。对查出的问题,按有关文件规定或按煤炭部总承包的规定进行了纠正和内部收缴处理,共收缴68.2万元;纠正盈亏不实、促进增收节支218.7万元;制止或减少浪费151.9万元。
1.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工作秩序。1987年5月,矿务局审计工作会议决定,审计处编制由5人增到10人,6月末全部配齐。其中,处长和总会计师各 1人,副科级以上干部8人,并都县有中级职称。局属19个生产、辅助核算单位,均设审计机构或配备了号、兼职审计干部。全局初步建立分层次网络化审计机构5个,现有工作人员35人。
1987年,全局审计干部的 56%参加了各类审计工作学习班。其中,选送17名职工参加了黑龙江省审计局举办的不脱产电大学习班,2名职工到煤炭部管理干部学院审计短训班学习。
1987年矿务局审计处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局实际情况,草拟了“鹤岗矿务局审计工作准则”,并汇编了必要的审计法规。
2.紧紧围绕经济改革,开展审计监督工作。1987年,审计处针对一些生产单位出现的利润下降、亏损增加的苗头,采取果断措施,加强了对局内盈亏大户的审计监督。相继对三个重点矿开展了审计调查和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审计出营建划分不清和盈亏不实 115万元,要求限期予以纠正。局审计处还与计划、财务等部门密切配合,查出计划工程资金缺口 722万元,及时反映给局领导,做出立即停建或调整计划的决定。
1987年 7月初,按指令性审计项目对某某矿实施经济效益审计时,发现该矿原计划利润50万变为亏损742.4万元,实际超亏 771.62元,成为全局第一亏损大户。经综合调查分析,属于决策失当,指挥失灵,投入支出失控。该矿1—7月份发生各类事故779起,烧毁电机354台,拉断皮带32根(次),累计停工 3.6万工,少产煤10.8万吨,浪费工资12.6万元,支付电机修理费38.7万元;发生无效进尺203公尺,浪费20万元,多投入铁棚子4 130架。计划外用12.2万工,增加工资支出46万元。根据有关规定,对该矿罚款7.78万元。
1987年,通过审计调查和效益项目分析,查出损失浪费464万元,减少损失浪费370万元。
3.加强财务收支审计,维护财经纪律。1987年,某矿为了完成利润指标,1至6月应计而未计成本的费用26.9万元;某处多列成本费用12.5万元,某处虚增虚挂工程成本和亏损90.5万元;对查出的问题除提出纠正外,并根据国务院《关于违反财经法纪处罚的暂行规定》进行了罚款处理。
1987年,局审计处对局属19个单位的1986年度财务决算进行了审查,查出 6个基层单位存在盈亏不实,以领代耗、材料价差不实,截留罚没收入等问题达 491万元,按要求在决算中按规定作了处理。纠正决算有问题金额480.9万元,占应纠正的97.9%。此外,还检查出两个学校违反专控规定存账外资金等违纪问题1.2万元,及时做了纠正。
4.不断开拓审计新领域。为了防止资金外流和支持集体经济的发展,局规定非生产物资采购不得出局。为了落实这项规定,由审计处与多种经营总公司审计、商副两科组成联合审计小组,对全局非生产物资的采购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违反规定71.7万元。其中,全民企业27.7万元,集体企业44万元。为严肃纪律,按上级规定罚款14.6万元,上缴局。
(张久功)
(本栏编辑、校对 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