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 1987年固定资产原值 204 444万元,本年新增22 864万元,比1986年增长12.59%。
1987年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主要抓了三件事:
第一,从1987年4月24日开始,在全局范围内开展财产清查工作,6月末结束。通过这次财产清查,基本摸清了账内、账外、井上、井下、在库、在用、借入、借出、闲置、待修、封存的设备情况,达到了摸清家底、加强内部调剂、压缩新购设备、提高利用率的目的。实行了设备管理承包和维修保养责任制,开始着手对同定资产管理向租赁制方向过渡。
第二,进一步巩同和完善了各级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固定资产的购建,由矿务局统一审定下达计划,财务处、计划处、机电处、物资供应公司等有关部门监督执行。在使用管理上,从局到矿(厂)、井区(车间)、段队、班组,以及各级的计划、生产、机电、总务、医院、供应、财务等部门都确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由局统一领导,归口把关,逐级落实到责任者。对固定资产的新增、验收、调拨、保管、使用、维修、大修、更新以及清查、报废、出租、考核、分析等,都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核算办法。
第三,重点抓了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维修和更新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机电设备对煤炭生产的效能,狠抓了完好率和利用率。对井下的流动设备注意抓好入井和采区回收关,实行账卡和图、牌、板相结合的管理办法,掌握配套和使用情况,建立设备移动报告和记录制度。对现有的固定资产,加强维修保养和定期检修工作,确保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年限。属中小修的费用,由成本负担,大修的费用报矿务局统一安排计划,由全局计提大修理基金、维简基金解决。
【流动资金管理】 1987年鹤岗矿务局受煤炭市场转向、企业之间相互托欠货款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流动资金十分紧张,出现了资金供应的“低谷”。为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在资金管理上,本着扩权、搞活的原则,调动各层次、各环节管理资金的积极性,大力压缩成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结算资金的占用,保证了煤炭生产、建设以及职工生活福利急需资金的供应。
1987年,矿务局为充分发挥部门和基层矿厂管理资金的积极性,将各项资金指标层层分解,逐级承包。横向上,财务处负责全局流动资金计划的下达,反映和监督计划执行情况及资金筹措的调拨和控制;物资供应公司负责材科储备管理;机电处负责工矿配件储备管理,煤质选煤销售公司负责从煤炭成品资金、计量检质到货款回收的全过程管理。纵向上,各部门、各单位把承担的定额资金指标和非定额资金的清理、催收工作责任,落实到科室、小组和个人,并实行目标管理,与奖金紧密挂钩,逐月进行考核、兑现。
1987年,矿务局将原核拨给各单位的国拨流动资金,全部上收到局,同时按年度财务计划、定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发放内部借款,月息为 4‰,超过计划的临时借款,利息加倍。对集体经济往来占用全民资金及职工欠款实行占用收息制。
1987年,矿务局对财务收支预算实行“三编”、“两审”、“两级综合平衡”制度。“三编”:编制井区(车间)、矿厂、矿务局三级的月度财务收支计划。“两审”:矿(厂)审查井区(车间)的计划,矿务局审查矿厂的计划。“两级综合平衡”;矿(厂)和矿务局每月进行一次财务、本金、成本的综合平衡。
1987年,矿务局把一切克出全部纳入财务收支计划内控制。紧缩开支,节约资金,坚持一支笔批钱的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加强了银行账户管理和现金结算的管理。
(张忠献)
(本栏编辑、校对 杨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