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煤矿
地方煤矿
·地方煤矿·
【生产概况】 1987年鹤岗市地方煤矿系统共有4种类型,计42个煤矿。其中:国营煤矿2处(老山头煤矿、新岭煤矿),城镇区街办的煤矿17处,企业办的煤矿4处,乡镇企业办的煤矿7处,外地驻我市办矿12处。国营煤矿占全市地煤的4.76%,城镇区街煤矿占40.8%,乡镇企业煤矿占16.7%,外地煤矿占28.6%。
全市地方煤矿在生产方面,提升、排水、通风已实现机械化作业,采掘全部施行了炮采,完全消灭了人挑、手推车运煤的笨重体力劳动。1987年地方煤矿坚持走挖掘内部潜力,扩大再生产的道路,贯彻“少投入、多产出、不增人也要增产”的方针,较好地发挥了地方煤矿的作用,为我市地方工业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87年地方煤矿共生产原煤 103 075万吨。其中,全民市营煤矿 8 736万吨,占总产量的8.48%;城镇区街煤矿 45 179万吨,占总产量的43.83%;乡镇企业煤矿 14.16万吨,占总产量13.7%;企业煤矿5 298万吨,占总产量的5.36%;外地办的煤矿29 372万吨,占总产量的28.6%。为国家创造产值2 216万元。
鹤岗市地方煤矿的立足点是在本企业内部挖掘潜力, 坚持从各方面增收节支, 坚定搞好“转轨变型”的作法。现在地方煤矿日平均全员效率已达到每人 0.64吨。吨煤成本在27.00元左右,年实现利润300万元以上。
【生产能力和储量】 在鹤岗市42个地方煤矿中,煤炭可采储量在100万吨以上的仅有2处,服务年限为20年左右;可采储量20万吨至100万吨的有14处,服务年限为6至15年;可采储量20万吨以下的有26处,服务年限为 3至7年。这42处地方煤矿除1个开采原始煤田外,其余的均在统配煤矿范围内,旧区复采边角煤、巷道煤柱、露头煤和薄层煤,地质条件复杂,生产中经常受到水、火、瓦斯等灾害的威胁。另外,这些煤矿中大多数都是简易投产,先天不足,近几年来的技术改造,重点只解决了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几个系统问题,但设备陈旧,抗灾能力差,加之职工队伍中大多数是临时工、合同工,流动性大,业务素质差,专业人员严重缺乏,这些都给煤炭生产和安全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根据地方煤矿这一特点,在贯彻中央“关于坚持两条腿走路,促进小煤矿健康发展”和加强煤炭行业管理的方针,坚持少投入、多产出的基本原则,认真搞好地方煤矿工作,为振兴煤炭事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坚持正规办矿】 全市除群英山煤矿外,绝大多数地方煤矿所采的旧区煤田都是在大跃进时期经过正规或非正规开采,原有煤炭资源的自然状态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水、火、瓦斯引起的事故比较严重,加上旧区巷道没有系统的历史记载,经常是现场实际与图纸不符,基本无规律可循。五大系统不配套,生产不正规,安全无可靠保证。市地方煤炭局作为行业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在地方煤矿的工作中除平时坚持常规性的业务指导外,经常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到问题较大的煤矿做好1987年五大系统的完善配套和改造工作,地煤的五大系统基本完善和配套。全市42个煤矿中基本实现了提升绞车化、井下运输轨道化、排水水泵化、通风主扇化、采掘炮采化。在国务院下达小煤矿整顿的指示后,对全市小煤矿进行彻底的整顿。1987年,省总公司补助投资59万元用于矿井改造,有 4处“半独眼”矿井,进行整顿后已达到了要求,使全市地方煤矿消灭了独眼井,保证了安全生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加强技术管理】 ①依靠技术人员办矿。1987年地煤局举办了技术员、矿(井)长业务培训班4期,培训技术人员241人次。同时聘请了统配煤矿退休的工程师17人,在全市22个地方煤矿中担任技术骨干。严格技术操作规程。1987年,市地煤局制定并下发了《全市地方煤矿作业规程审批办法》。③重新制定了《作业规程审批程序》规定,无技术操作规程一律不准施工。南山区一煤矿依靠技术人员管理和指导生产,每月、季度、年度不仅有施工计划,而且有详细的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规程进行施工,煤炭产量逐年提高,安全生产取得了明显效果。兴山区一煤矿和兴安区煤矿坚持合理开拓部署,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合理安排“三量”,保证了生产接续,使煤矿生产增添了后劲。
【安全生产】 1987年以贯彻“三程”和“质量标准化”为主,分别举办了矿(井)长、技术员、绞车司机、瓦斯检查员、放炮员、电工等各类技术人员培训班6期,培训专业人员186人,并通过考试,对培训合格者发了培训结业合格证。市地方煤炭局还派出工程技术人员下矿办了生产急需的绞车司机、电缆冷补学习班 5期。对职工进行了全员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受教育面达5 000人次,1987年共组织各种规模的安全检查 64次,查出各种不安全隐患416个,立即整改了 287个。经过复查整改了116个,对78人次进行了违章罚款。在处理不安全隐患当中,对隐患较大、威胁职工安全的矿井,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处理。对水患严重的南山区一煤矿、兴山区二煤矿,东山区煤矿,火患较大的老山头矿、南山区四煤矿;顶板质量不好的向阳区煤矿、兴山区三煤矿,地煤局采取了分片包干的办法,分别派人到现场帮助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7月24日市政府又召开了地方煤矿系统安全工作紧急会议,就如何抓好煤矿安全工作,彻底扭转市地方煤矿安全状况不好的被动局面,坚决防治顶板、运输、瓦斯事故发生等作了安排部署。1987年百万吨死亡率为17.61,比1986年降低33.5%。
【原煤的深加工】 1987年,地煤系统采取多种形式,通过煤炭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22个地方煤矿中,已组织16个煤矿搞了人工手选块煤,提高了煤炭售价。南山区一、三、五煤矿,兴山区一、二、三煤矿仅此一项就增收近5万元。兴山区一煤矿加工煤粉,年产4 000—5 000吨,增加效益6万多元。
1987年省煤炭工业总公司在鹤岗市召开了南山区城镇集体煤矿现场会,会上就煤炭生产的经营形势,提出了“深入挖掘煤矿内部潜力,以煤为主,发挥优势,改变煤矿单一产品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项目,把煤矿企业搞活”的要求。
【兴山区二煤矿评为省煤炭工业系统安全红旗单位】 鹤岗市兴山区二煤矿是1983年开始筹建的,翌年正式投产。1982年生产原煤 5.4万吨,实现利润30万元。年末创出了建矿以来连续1 200天无伤亡事故的安全生产的好局面。被评为黑龙江省煤炭工业系统安全红旗单位。
(陈海山)
(本栏编辑、校对 王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