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建材工业

建材工业



                  ·建材工业·
  【建材工业概况】 1987年,全市独立核算建材工业企业(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4个,其中,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企业14个,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企业20个。1987年全市独立核算建材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额 4 182万元,比1986年增加30%;固定资产原值年末为7 428万元,比1986增加 65%,固定资产净值年末为5 866万元,比1986年增加70%;流动资金年末占用数为7 428万元,比1986年增加 80%;职工年末人数为9 884人,比1986年增加86人。全年生产水泥18.67万吨,比1986年增加21%;平板玻璃 38.92万重量箱,比1986年增加3倍;日用陶瓷2 070千件,比1986年增加 5倍;耐火砖3 673吨,比1986年增加30%;瓷砖 840万块,比1986年增加10%;粘土瓦987万片,比1986年增加 5%,红砖15 812万块,比1986年减少 5%;白云灰59 164吨,比1986年减少0.2%。
  1987年,全市独立核算建材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比1986年大幅度下降。亏损企业10个,比1986年增长6个,增长1.5倍;亏损总额417万元,人均亏损额400元。1987年,建材工业独立核算全民所有制企业全部商品总成本2 800 万元,比1986年增加576万元,增长26%,产品销售税金193万元,比1986年增加79万元,增长69%。
  【鹤岗市制瓦厂】 1987年,鹤岗市制瓦厂共有职工498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92人,集体所有制职工256人,季节临时工50人。1987年生产粘土瓦 917万片,耐火砖2 510吨,创产值169万元,比1986年提高24%;全员劳动效率3 213元/人,比1986年提高20%;实现利润8.3万元,比1986年提高18.6%;实现税金13.7万元,比1986年提高10.5%,创出产值,利税最好水平。
                                     (朱延礼)
  【陶粒扩建工程开工】 1987年,黑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和鹤岗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原水泥厂年产1.7万立方米的陶粒生产线,扩建为年产陶粒 5万立方米、陶粒制品4万立方米的生产线。总投资935.42万元,其中银行贷款452万元,财政贷款483万元。厂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机械设备406台件。
  1987年6月24日开工,预计1988年年底投产试车。投产后,年生产陶粒5万立方米、陶粒制品4万立方米。企业当年可创造工业总产值414万元,实现利税112万元。
  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陶粒扩建工程的建设,在1987年成立了陶粒扩建筹建处,下设办公室、工程技术科,供销科,财务科。
  1987年开始施工的项目有:设备材料库、 机修车间、食堂、围墙、木工房、板材生产线6项工程。完成工程造价53万元。设备的订购:经过供销人员的努力工作,全厂406套/台设备现已全部订货,部分设备已经到货。1987年到货进厂的设备有汽车、装载机、叉车、圆盘给料机、电子皮带称、破碎机、搅拌机、双光辊破粉机、颚式破粉机、电动压力机、振动机台、电磁振动给料机、惯性筛、减速机等129套/台。
  陶粒扩建项目移交生产后,将改名为鹤岗市新型建筑材料制品厂。主要制品有陶粒墙体砌块、夹层保温屋面板、空心板等新型建筑材料。           (许荣海、张玉甫)
             1987年鹤岗市建材工业产品生产情况



  
  【南山胶合板厂成为盈利大户】 1983年南山区胶合板厂为东风开关厂,企业亏损78万元。1984年李守仁担任该厂厂长,将开关厂改为木器厂,并开始生产绘图板,使企业起死回生。为使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1986年该厂又集资 100多万元,引进一条先进的胶合板生产线,当年建成投产。1987年生产胶合板2 776立方米,工业产值实现656万元,创利税87.4万元,人均工资 150元以上。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从上海请来工程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培训工人,使胶合板的日产量由原来的 7立方米猛增到10立方米,最多可达15立方米。胶合板生产线的投产,使该厂经济效益大为改观,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安徽、河北等10多个省市,同全国 200多家用户有业务联系,不仅还清了企业所欠的外债,而且还为企业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资金。1987年,南山区胶合板厂被评为市先进单位,厂长李守仁被评为市级的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南山胶合板厂生产的胶合板经上海木材工业研究所和黑龙江省质量监督站检测,质量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绘图板在全国同行业夺取“四连冠”,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