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散装水泥

散装水泥



                  ·散装水泥·
  【散装水泥推广有新突破】 至1987年末,全市累计推广使用散装水泥达 299 117吨,占水泥总产量的24.8%。1987年国家计划4.5万吨,实际完成5.725万吨,超过国家计划11.3%,实现了突破5万吨的宿愿。散装水泥占水泥产量的比例由1985年的23%增加到31.3%,提高8.5%。9年共为国家节约水泥包装费达3 589 400元;节约包装纸1 794吨,折合优质木材 9 871立方米。1987年一年为国家节约包装纸305吨,折合优质木材1 628立方米。从而创造了使用散装水泥总产、散装占总产比例、节约费用三个历史最好水平。
  【散装水泥设施建设有新发展】 1987年末,全市共有散装水泥专用汽车26辆。其中,1987年新增8辆,日运输散装水泥能力达到700吨。为了增加散装水泥的使用量,各单位还纷纷建造了水泥活动钢铁罐,目前全市已建250座,总容量为4 000吨,全市散装水泥从运转到使用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散装水泥运输管理工作的改革】 1987年在散装水泥运输管理上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市、矿两个水泥厂散装水泥实行送货制,用户用多少水泥,两个水泥厂用散装水泥专用汽车直接送到施工现场,生产厂和用户直接见面,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用户反映服务质量好。市建筑公司、二建公司、住宅公司等重点用户,1987年均备专用散装水泥车,实行散装水泥自提,用多少提多少。
  在散装水泥运输管理上,还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在车辆管理上实行单车核算,打破了分配上的“大锅饭”。单车日运散装水泥由420吨提高到720吨以上。1987年比1986年多运输散装水泥18 900吨,多收入198 150元。
  【重点用户使用散装量有增加】 市建筑公司、二建公司、住宅公司等三个重点用户共使用散装水泥12 630吨,占市水泥厂散装推广量的 62.5%。1987年矿务局积极开展了煤矿井下使用散装水泥工作。先后在竣德矿,兴安矿、新一矿、兴山矿竖起了16个活动钢板罐,推广使用散装水泥 1万多吨。由于矿务局各级领导重视,使推广散装水泥工作,能够坚持长年,成绩比较显著。
  【加强对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的领导】 1987年,主管副市长和市计经委定期召开散装办、水泥厂和主要用户参加的会议,研究部署推广工作,帮助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市、矿两个水泥厂,把发展散装水泥做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分别责成一名厂领导具体负责,经常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水泥生产出现的问题,千方百计地为运输和用户创造方便条件,从而扩大散装水泥使用面,增加了散装水泥产量。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积极转变机关作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用户服务上来,经常深入生产厂家和用户,深入基层,紧紧依靠各级领导的支持,扎扎实实抓协调服务工作。积极宣传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的方针、政策,了解和掌握推广使用情况,及时指导工作。在推广散装水泥的工作中,生产、供应、运输、贮存,使用等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联系,密切协作,保证和促进了鹤岗市散装水泥事业的迅速发展。
                                     (曹洪继)
  【矿务局建材工业】 建材工业公司是由矿务局多种经营总公司直接领导的处级单位。公司下属兴北砖厂、青石山采石厂、北山白灰厂等12个科级生产单位。公司共有职工28 215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 144人,集体所有制职工2 276人,待业青年、家属工及其它形式用工177人。
  1987年计划产值 627.4万元,实际完成702.1万元;计划生产综合石材130.6万立方米,实际完成 176.5万立方米;计划生产红砖 2 000万块,实际完成2 182.86万块;计划生产卡白灰12 000吨,实际完成14 389吨。公司全年亏损250万元。
                                    (局总公司)
  【矿务局水泥厂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 1987年,矿务局水泥厂由建材公司管辖改为由矿务局直属。下属生产、烧成、机立窑、制成、烘干、机电、化验等12个车间和辅助单位。工厂占地面积205 2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为1 170万元,其中建筑物原值542万元,设备(711台)原值628万元。流动资金年末占用额 250万元。全厂共有职工 1 458人,其中干部220人,工人1 238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14人,初级技术职称的58人。
  1987年生产水泥9.7万吨,实现产值729.7万元,水泥熟料平均标号551号,出厂合格率100%,吨成本124.42元,全员效率70.4吨/人、月。
  1987年,矿务局水泥厂的总产量在全国煤矿系统58家同类厂中占第七位;在东煤公司11家同类厂中占第一位。1987年全厂完成总产值729.7万元,盈利40万元。
                                     (裴利声)
                             (本栏编辑、校对 王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