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综述】 1987年鹤岗市32个化学工业企业均为小型企业。其中独立核算的26个。按经济类型分:全民所有制企业3个,集体所有制企业23个。1987"年全市26个独立核算的化工企业,年平均全部职工人数5 199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 485 万元,净值1 899万元,年均定额流动资金余额3 736万元,工业总产值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5 609万元,净产值(按现行和分配法计算)1 609万元。在26个独立核算的化工企业中,盈利企业23个,盈利企业利润总额354万元;亏损企业 3个,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2万元;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332万元,上交利税141万元。1987年,全市化工企业(包括非独立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塑料制品2 284吨,化学农药绿麦隆 650吨、苏打粉2 179吨、肥皂15吨、矽酸钠2 242吨、医药片剂23 676万片、农用肥料652吨、腐植酸3 317吨。
  【塑料五厂产值创千万】 鹤岗市塑料五厂,始建于1983年,厂址位于南山区红旗路。厂区占地面积12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 500平方米。现有职工17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人。固定资产原值600万元。1986年末投产,1987年创产值1 000万元,利税80万元。塑料五厂由国外引进四条生产线,产品有舒美绒布 (电植绒布)、塑料周转箱和各种塑料包装袋、5 000克注射机。年产塑料周转箱25万只,其中,鹤跃牌啤酒周转箱1987年荣获黑龙江省优质产品证书,经省塑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分析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到和超过标准要求,居省同类产品第一。由植绒到喷条压花全部自动化的电植绒布(舒美绒)生产线,设计年生产能力 300万米。舒美绒布色泽鲜艳,花纹斑斓,外观华丽,手感厚实,有近百样花色品种,植绒产品荣获1987年黑龙江省美术公司二等奖。绒毛短丝生产线主要与电植绒布生产线配套,年产短丝 300吨。塑料包装袋生产线年产能力150吨,四色套印,式样美观,无菌无味,承重力强,产品供不应求。
                                     (陈德林)
  【塑料四厂的新发展】 1987年塑料四厂有职工418人,固定资产原值70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 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 000平方米。198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 460万元,实现利润79万元。1987年,该厂以经济责任制为中心,建立了包括计划、设计、工艺、生产、检查、销售服务全过程的各项管理制度 110多项,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制,使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有章可循。为使生产配套成龙,节约生产资金,该厂从无锡等地引进了基布印染生产线和高速捏合机、砂磨机等设备。开发了“革面人造毛皮”新产品,并通过了部级鉴定。还投资2 300万元开发了湿法人造革生产线。预计年可新增产值6 000万元,利润600万元。此项工程正在建设中。
                                     (王金玉)
  【第六塑料厂建成投产】 鹤岗市第六塑料厂于1987年10月建成投产,建筑面积 61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80万元,设备原值50万元。其中,引进香港先进设备 3套。塑料六厂利用本市及附近市县市场废旧塑料为原料,生产塑料工业原料塑料颗粒。设计年生产能力 500万元,年可为国家创造利润10万元。现有生产人员80人,1987年,正式生产 3个月,生产塑料聚乙烯50吨,聚丙烯50吨。并与用户签订了300吨的订货合同,每吨销售3 000元,可创产值90万元,创利润20万元。还开办了回收废塑代办点,以降低产品成本和解决废塑原料的来源。
                                     (刘占所)
  【向阳区化工生产】 1987年,向阳区有日用化工厂、福利化工厂、工业化工厂等 3户企业,主要设备有,乳化机、罐装机、分装机、制蜡机、离心机、锅炉、反映罐、装酸罐车、搅拌机、电干炉等各种设备 36台件,价值14.32万元。主要产品有铁铬盐、腐植酸钾、降失水济、充电硫酸、雪花膏、冷烫精、无烟蜡、头油等8种产品。现有固定资产 43万元,比1986年增加6.6万元。1987年完成产值121.3万元,比1986年增长8.7%。两户日用化工企业,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用降低成本的办法抵消涨价因素,增创产值 34.3万元,比1986年增长104.%,实现利润5.2万元。工业化工企业比1986年减值23.7万元。职工181人。
                                     (李来旺)
  【工农二化产品销往国外】 工农区第二化工厂1987年有职工 229人。其中,管理人员17人,工程技术人员3人。固定资产原值120.8万元,净值52.3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93万元,比1986年增长7.2%。主要产品有:食用小苏打、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建筑用白云灰、卡白灰、精制颗粒面碱。其中:食用小苏打年设计生产能力 4 000吨,1987年实际生产 2 022吨,产值54.6万元。该厂曾在1983年全国推荐的47家食用小苏打质量测试评比中荣获第三名,是黑龙江省生产食用小苏打的定点厂,并被市外贸局评为出口产品。1987年,该产品销售覆盖整个三江平原、伊春地区和省外各地。并有 100吨小苏打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年计划能力900吨,1987年实际产量269吨,产值18.8万元。采用碳酸氢纳——二氧化碳联合生产工艺制得的二氧化碳液化气,纯度在 99%以上,味道纯正,产品销往佳木斯、富锦、双鸭山等地和伊春的小部分地区,用户达170余家。精制颗粒面碱年设计能力 500吨,1987年生产138吨,年产值 9万元。生产的精制颗粒面碱,达到和超过了市级标准,产品销售覆盖市内和邻近市县,深受广大用户欢迎。
                                     (吴 维)
  【工农四化产值翻番】 工农区第四化工厂位于工农区九道街,1985年 7月建厂,安排待业青年60人。1986年12月形成年产 400吨的生产规模,主要产品是石油助剂。1987年完成产值39.9万元,是1986年的3.9倍,产值翻了近两番,产品销售大庆钻井三公司各油田。
                                     (崔金风)
  【腐植酸化工概况】 鹤岗市腐植酸化工厂是全市最大的腐植酸化工企业。 现有职工330人,其中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9人。设4个生产车间和 1个分厂。主要产品有腐钠、腐钾、硝基腐钾、磺化硝基腐钾、SMC经基铁钾腐植酸、 DQX—1型高效泥采稀释剂、腐植酸铵等 19种。其中SMC、腐钾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产品已应用到石油钻井、地质勘探、陶瓷、机车及锅炉防垢除垢、农肥、饲料添加剂等领域,收到良好效果。部分产品出口到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地。1987年完成产值196万元,产量2 150吨,实现利润12万元。1987年,鹤岗市已建成投产的腐植酸厂有北疆腐植酸化工厂、工农第四化工厂、东方红油米厂和南山区腐植酸厂,还有大陆、鹿林山、第二运输公司等小厂。这些小厂年生产量总和约3 000 吨左右,产值约80万元。生产品种除小部分腐钾、腐钠外,大部分为腐植酸。全市腐植酸工业已成体系,基本形成腐植酸行业。
                                    (牟良仁)
  【二运公司腐植酸粉销往日本】 1987年,第二运输公司腐植酸化工厂有正式职工34人,临时工23人。厂房面积800平方米,固定资产12万元。设备有粉碎机2台、烘干车间、化验室各1个。1987年完成产值10万余元,利润2万元。该厂主要产品腐植酸粉,销往吉林、辽宁等省。部分产品远销到日本。
                                     (阎宝生)
  【新建南山区社会福利化工厂】 该厂是南山区铁东街道办事处于1987年 6月投资兴建的以生产腐植酸粉为主要产品的第三产业厂。全厂有28名工人,厂房280平方米。6至12月共生产腐植酸粉88吨,工业总产值5.9万元,实现利润1.7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吉林、通化。
                                     (徐景新)
  【医药生产新发展】 鹤岗市制药厂在各种原材料不断涨价的不利因素影响下,1987年完成工业产值740万元,销售收入628.8万元,实现利润14.3万元。该厂在调整产品结构的基础上,开发了维脑路通原料药、人参蜂王浆口服液等十几个品种。仅维脑路通就年创产值 132.6万元。
  该厂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要求,加强了企业的各项基础工作。粉刷了作业场所的墙壁,改善了作业条件;建立了从原料入厂到半成品、成品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制度和厂部、车间、班组三级质量检查网,严格质量管理。成品一次合格率由1986年的 99.14%提高到99.5%;优级品率由1986年的69.5%提高到70.5%。同时改善和加强了产品包装装璜工作,改变了个别产品由于包装装璜差而影响销售的被动局面。
                                     (柳玉增)
  【农药厂登上新台阶】 1987年末,市农药厂共有职工918人,比1986年增加 68人。其中,工程师8名、经济师3名、会计师1名、其它技术人员52人。固定资产原值335万元,比1986年减少65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41万元,比1986年增加10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488万元,比1986年减少321万元。
  1987年,农药厂实现了产量、产值、利润的大幅度提高,登上了新台阶。该厂全年共生产绿麦隆农药655吨,比1986年增长85吨,生产敌稗乳油751吨。两项均创建厂22年的最高生产水平。完成工业总产值1 151万元,比1986年增长 20%,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利润总额185万元,创该厂实现利润的历史纪录。全年上交利税95万元,处理历史亏损包袱 100万元。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01天,比1986年减少263天。“绿麦隆”含量86.86%,比标准含量提高 1.86%,仅此一项就为厂增收10万元。1987年,农药厂实现了化工厅规定的“六消灭”安全目标,消灭了死亡、火灾、爆炸、重伤多人负伤和多人中毒。全年平均负轻伤率0.3%,比1986年下降2%。全厂设备完好率86.1%,超过部颁标准1.1%;26 920个南封点的泄漏率为5.2‰。
                                     (姚业增)
  【兴山区橡胶厂的新发展】 该厂是为解决残疾人就业而创办的社会福利厂。现有职工68人,其中残疾人36名,占职工总人数的 56%。生产的主要产品是橡胶鞋底。几年来,该厂紧紧抓住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环节,全面加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了打开产品销路,先后派人到北京、上海、沈阳等地参观考察,拓宽了产品的销路。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改进了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该厂生产的橡胶鞋底销往双鸭山、牡丹江、北京、天津等地,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1987年生产橡胶鞋底24万双,创产值47万元,比1986年提高31%。
  【联合使新型建筑材料厂获利】 新型建筑材料厂是一个仅有20名职工的区办小厂,生产的主要产品有106、108涂料和 107胶。为了增强企业活力,该厂狠抓了横向经济联合,先后与哈尔滨建工学院、沈阳科研所联合,引进资金和技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促进了企业发展。1987年共生产各种涂料31 3吨,其中,106涂料139吨,107胶79吨,108涂料95吨,创产值26万元,获利2万元。
                                     (钱 卫)
                            (本栏编辑、校对:林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