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铁路
矿区铁路
·矿区铁路·
【矿铁运输概况】 鹤岗矿区铁路全长226.5公里,主干线最大坡度 18.4‰,最小曲线半径200米,站所35座,区间21个,半自动闭塞区间20个。道岔403组,其中电气集中道岔 235组,比1986年增加32组;电力机车架线185公里,比1986年增加5公里,加快了矿区铁路向全面电气化方向发展的速度。1987年运输货物周转量(综合运量)提前25天完成计划,完成23 788万吨公里,完成计划的105.3%;总运量完成1 877万吨,完成计划的105.4%;铁路装车1 467万吨,矿专装车412万吨,分别完成计划的105.4%和108%,铁路车在矿一次停留时间为19.19小时,矿专车平均周转时间为 25.51小时,都比计划缩短;客运完成1 010万人次,收入达2万元。全年防止人身伤亡事故4起,防止抓、跳车20人次。
为抓好各项指标的落实,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全处从上到下制定了规划,在材料、配件提价和多种增支因素的情况下,实行目标管理,进一步加强班组核算,搞好资金管理和物资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节缩开支,增加收入,使经营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吨公里单位成本由计划的8.21分,降到7.16分,实降1.05分。吨公里材料消耗较计划降低 3.1厘,比1986年降低2厘,其他各项燃、材料也较1986年降低,实现收支平衡。
1987年,矿铁运用蒸气机车 7台,电力机车10台,全部使用引进的东德电力机车,使矿区铁路主要运输任务全部由电力机车完成。运输能力和运量的矛盾基本缓解。由于更新改造各种设备,加快了机车的检修周期。1987年蒸汽机车大修 2台、架修1台、洗检167台;电力机车大修2台、年修22台、定检240台;车辆段修 200辆次,辅修337辆次,抽检480辆次。为提高运量和缩短作业时间,在提高站场编组和通过能力上下大气力,抓了站场的改建工作。1987年重点对兴安站场的改建和兴山一、二井的续建。在通讯设备上更新改造了交换机,达到对内对外自动直拨。
(孙果成)
【矿铁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1987年 6月30日,矿区铁路运输指挥中心第一次开通了由调度室至集配站的闭路电视监控装置,整个集配站调车场的作业程序在屏幕上得到监控,使调车作业迅速、准确。为达到全矿区铁路主要调车场使用闭路电视监控等现代化设备,运输处筹集90万元资金,签订了购置闭路电视监控、调度监督、无线调车等设备的合同,为优质、高效、安全运输创造了有力条件。西选站的电气集中工程于年末完成,并投入使用。在使用引进的设备中,注意发现国内的同类产品的优点,达到用近不用远,用内少用外。在使用德国 350千瓦电机中发现,国内同类产品已赶上和超过国外产品,坚持用国内产品,既节省了时间,又少花了外汇。到1987年,为国家节省外汇500多万元。同时,还坚持自制进口车部件150多个,在引进新技术上闯出了新路。
(孙果成)
(本栏编辑王滨虹、校对 林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