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述

农林牧副渔

综述



                  ·综  述·
  【耕地和耕地技术装备的变化】 1987年末,鹤岗市实有耕地面积 658 296亩。比1986年减少25 202亩,在全部耕地面积中,市属耕地273 190亩。市属人均耕地面积为 0.05亩。东方红乡实有耕地面积30 059亩,比1986年减少4 250亩,减少12%,为占用耕地面积最多的乡。机关、企业办场(包括矿务局)实有耕地面积76 628亩,比1986年减少13 618亩,减少16%,是1987年占用耕地面积最多的单位。耕地面积减少的去向:退耕改牧基建用地。
  1987年,鹤岗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 102 489千瓦,比1986年增加21 124千瓦,火中型拖拉机797台,比1986年减少21台,小型拖拉机3 015 台,比1986年增长1 004台,大中型配套农机2 317台,比1986年增长21台,在全市农业机械设备中,市属大中型拖拉机410台,小型拖拉机2 508台,农村乡镇大中型配套农具 267台,比1986年减少10台。农用汽车145台,比1986年增加4台;胶轮富力大车1 054台,比1986年增加7台;水泵139台,比1985年减少56台。
  【种植业产品产量下降】 1987年,全市种植业中的三个部分 (粮食作物、蔬菜、经济作物) 11种产品(水稻、小麦、谷子大豆、春菜、夏菜、秋菜、土豆、甜菜、瓜类、青饲料)的总产和单产均下降。其中,水稻总产和单产比1986年下降13%和21%;大豆总产和单产比1986年下降2%和18%;小麦总产和单产比1986年下降32%和29%,粮豆总产和单产比1986年下降 16%和17%。市属种植业产量下降的幅度比全市平均下降的幅度大。粮豆总产和单产下降21%和20%,水稻总产和单产下降 33%和30%,小麦总产和单产下降 58%和21%。市属农村乡镇和国营农场种植业,1987年比1986年产量下降 50%以上的有10项:新华镇的小麦下降 57%,蔬园乡的水稻和小麦下降69%和60%,东方红乡的小麦下降63%,团结乡的小麦和大豆下降75%和 61%,五道岗农场的小麦下降66%,矿务局和其它机关团体办场的小麦均下降60%。
  1987年,全市蔬菜的总产、单产比1986年下降37%和39%。其中,春菜的总产和单产比1986年下降 22%和11%;夏菜的总产和单产比1986年下降 17%和19%,秋菜的总、单产比1986年下降48%和41%;土豆的总产和单产比1986年下降9%和16%。
  1987年全市甜菜的总产和单产比1986年下降 6%和20%;瓜类的总产和单产比1986年下降2%和20%。
  【养殖业产量上升】 1987年,鹤岗市养殖业中黄牛、奶牛、驴、骡、羊、家禽、兔、牛奶、禽肉,禽蛋比1986年上升。马、生猪存栏、养蜂比1986年总产下降。上升幅度较大的有:牛奶总产比1986年上升60%,全市人均牛奶 4.4斤,家禽总饲养量比1986年上升65%,全市人均1.4只蛋鸡,比1986年增长0.4只;禽蛋总产比1986年增长 1.6倍,金市人均禽蛋22斤;禽肉总产比1986年增长2.2倍,全市人均禽肉1.9斤。
  1987年市属养殖业上升幅度较大。家禽上升 71%,禽蛋上升1.6倍,禽肉上升24%,奶牛上升1.1倍,牛奶上升60%。机关企业(包括矿务局)养禽增长70%。
  【调整产业结构】 1987年全市农业生产结构(包括矿务局多种经营总公司)均按中共中央5 号文件精神和鹤岗市政府“郊区服务城市”“为煤矿服务”的方针,进一步进行调整,对各项生产进行合理布局。
  1.坚持以菜为主。从兑现优惠政策入手,调动农民种菜积极性;扩大保护地生产面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广良种和培养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发展乡镇企业。在“积极扶持、正确引导、合理规划、加强管理”的方针指导下,乡镇企业总产值达6 089万元(现价),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39%。
  3.发展养鸡业。在养殖业中重点发展养鸡业。年初孵化鸡雏 132万只,比1986年增长4.4%;年来蛋鸡存拦80万只(包括散养20万只),全市人均 1.4只蛋鸡。鲜蛋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部分销往外地。
  4.发展农业商品。全市农业商品产值达4 004万元(现价),占市农业总产值的41%。其中,种植业商品产值2 699 万元,占全市种植业产植的55%;牧业商品产值882万元,占全市牧业产值的24%;副业产品产值 319.2万元,占全市副业产值的75%;渔业商品产值88.4万元,占全市渔业产值的88%。
  【农业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 1987年,全市农贷资金投放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 520万元,比1986年增加 1.4倍。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完成了团结涝区防洪堤工程,开始进行大鹤立河流线分区治理,修复机电井81眼、电灌站12座,除涝面积 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1万亩。在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上,新增保护地面积315亩(其中温室面积1万平方米、塑料大棚面积20万平方米),城市人均保护地面积3.85平方米,比1989年提高35%。 在增加土地投入上,认真贯彻执行鹤岗市人民政府关于“养地基金制度”的规定,全年化肥投入量6 828 吨,平均亩施化肥18斤。郊区耕地投放农家肥37万立方米,平均亩施农家肥1.4立方米。
  【经济作物的发展】 1987年鹤岗市经济作物发展迅速,全市栽植各种果树648亩,比1986年翻了一番;种植西瓜1 267亩,比1986年增加648亩,增长了近I倍;种植香瓜1 490亩;种植甜菜4 230 亩;木耳段80万段;还种植了菇娘、人参等经济作物。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为鹤岗市经济作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子 栽植“绥李三号”李子238亩,1.9万株。“绥李三号”李子品质优良,个大,最大果重 108克,平均果重50克,果实颜色为金红色,香气浓,味甜,长势和抗寒性都表现良好,是鹤岗市果树生产的主裁品种。
  黑豆果 又名黑穗醋栗。1987年共栽植 331亩,30万余株。黑豆果含20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维生索C含量之多是各种水果中少有的,是苹果VC含量的200多倍。用其果实加工的紫梅酒,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苹果、葡萄 全年栽植79亩,8 000余株。其中,小苹果栽植了50亩,2 500株,以黄太平、大秋、花红为主,搭配品种有金红、东风等;陆地葡萄20亩,3 000 余株。陆地葡萄中的红香水、耐格拉、黑莲子、美洲红等品种经多年试验,在鹤岗市能安全越冬,可大面积推广栽培;保护地葡萄栽植9亩,2 500株,全部栽上了个大、质优、味甜的巨丰品种。
  西瓜、香瓜 近几年市郊西瓜生产发展较快。引进的“新红宝”、“新澄”,“金钟冠龙”等杂交种,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状。最突出的特点是个大、质优、抗病虫、产量高,受到瓜农及消费者的欢迎。1987年全市种植西瓜1 267亩,比1986年增长了近1倍,“新红宝”、“新澄”、“金钟冠龙”等新品种占90%以上,龙密104、龙密100,蜜宝等小瓜型品种不足10%。平均亩产3 500斤,总产量443万斤,为市场提供商品西瓜400万斤。种植香瓜1 490亩,选用白沙蜜、龙甜一号等品种,平均亩产1 500斤,总产224万斤,为市场提供商品瓜200万斤左右。
  哈蜜瓜 1987年春在蔬园乡新生村、裕民村和竣德矿副业场三个点进行了塑料大棚栽培哈蜜瓜示范试验。试验面积3 000平方米, 6栋大棚。选用“黄旦子”和“河套蜜”两个品种,5月18日定植,7月25日成熟。平均亩产3 000斤,最大单瓜重3斤,平均单瓜重1.5斤。果实含糖量高,外观美丽,并有浓郁的芳香,亩效益在2 500元以上。7月29日,市科委、农牧渔业局联合召开哈蜜瓜鉴评会,对这项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在鹤岗市保护地栽培品种单一的情况下,哈蜜瓜进棚,为保护地生产增添了一项新内容,也为全市人民能吃上鲜美的哈蜜瓜找到了一条可行的生产途径。
  【甜菜木耳段】 1987年全市种植甜菜4 230 亩,平均亩产1 486公斤,总产量6 285吨,总收入约75万元。全市种植木耳段80万段。
                                     (刘洪洋)
                             (本栏编辑、校对 王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