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林业

林业



                  ·林  业·
  【林业概况】 1987年,全市造林44 338 亩(含速生丰产林6 000亩),比上年提高3.2%,成活率达88.4%,比国家规定提高3.4%。育苗672亩,其中为市区绿化育大苗310亩,新播154亩,换床44亩,留床 146亩,杨树插条18亩。并在自然条件较好的三道林场建立了中心苗圃,育苗80.5亩,预计三年可建成全市优良苗木培育基地。
  大力培育后苗资源。对天然林、人工林进行了抚育。天然次生林抚育32 579亩,出材41 419立方米;人工林抚育9 438亩,出材6 320立方米;人工林成林解放 2万亩;幼林抚育23万亩次,通过抚肓促进了林木的生长。
  1987年生产胶合板和细木工板1 885立方米,家具木器5 674件,出口雪条棒14 071万支。生产原煤2 700吨,生产自灰3 077吨,建筑石2 205立万米、木耳菌 7万瓶、蘑菇菌1万瓶、蜡烛3.2吨、木耳段78万段。人参整地58 350平方米,移植面积6 000 平方米。共计完成产值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倍。
  加强和改善了经营管理,积极开展了“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7年全局完成工业总产值1 600万元,比上年增长66.4%;实现利润250万元,比上年提高170%。
  【森林防火成效显著】 1987年,林业局认真吸取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沉痛教训,在广泛深入地对林区广大群众进行“五个教育” (护林防火重要意义的教育,森林火灾严重危害的教育,防火灭火基本知识的教育,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和依法治林的教育,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的教育) ,层层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为搞好横向联防,与毗邻的鹤北、鹤立和大丰林业局签订了联防协议书,做到互通情报,互相支援。同时还投资35.3万元(含林业部投资4.3万元和省投资18万元),加强了基本设施建设。在红旗、细鳞河和三道各设20米的瞭望台3处,新购44台风力灭火机、6部10瓩的对讲机、10辆三轮摩托车、两幅望远镜和一台140马力的推土机,进一步增强了森林防火的实力。另外,还认真组织开展了“三清” (清拌子垛、清坟墓,清散杂人员)工作,消除了火灾隐患。由于措施得力,实现了连续8年无森林火灾。
                                     (李明柱)
  【林业处概况】 鹤岗矿务局林业处是矿区营造坑木林基地,下辖 4个林场,共经营土地337 545亩,分布于市区周围的浅山区。其中有林业用地 221 460亩,非林业用地116 085亩,苗圃地400余亩。现在保存造林187 850亩,已有 117 000亩郁闭成林,活立木蓄积17.8万立方米。除4个林场外,还有集体企业公司、农场、汽车队等16个基层单位,代管矿务局4个新农村。全处有职工489人,其中有干部156人。
  1987年,林业处在东北内蒙古煤炭系统林业评比竞赛中,被评为先进造林绿林单位,在 4个林场中,青山林场、南山林场、青岭林场被评为东煤系统的先进林场。林业处在东煤林业工作会议上介绍了题为“深化管理,全面增强管理,提高三个效益”的经验,并分别被市政府和矿务局评为安全防火先进单位。
  【林业处的营林生产】 全处的营林生产已由过去的租放经营转为集约经营,造林、育苗、清林整地、抚育等各环节的生产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形成各生产环节的良性循环,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保活率,促进了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全年计划造林12 500亩,实际造林12 543亩,超过计划43亩,比1980年增加266亩;造林成活率达85.%,比部颁标准提高10.3%,比1986年提高169‰其中青山林场造林成活率高达99.4%,全处造林面积居国家煤炭系统各局第三位,造林成活率居领先地位,创历史最好水平。1987年计划育苗294亩,实际育苗329亩,超过计划35亩,比1986年增加32亩,增长了 10.9%。商苗品种也从过去的樟子松、落叶松、红松发展到造林苗、绿化苗等20多个品种。计划产苗1 169万株,实际产苗1 205万株,超过计划36万株。
  松鹤中心苗圃的机械化程度有很大提高,作床、起苗、浇水都实现了机械化。为了促进人工林的速生丰产,林业处加大了对中幼林的抚育强度,对新造幼林增加了踏实抚正,对中龄林提高了抚育强度。全年透伐31 672亩,除伐2 800亩,间伐4 636亩,不仅保证近期造林得到及时抚育,而且补还了部分历史欠帐。间伐质量在东煤公司伐区质量检查评比,为一等伐区,后东煤第一位。人工林间伐面积和间伐质量都创历史最好水平。
  【林业处森林防火】 1987年林业处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森林防火方针,从抓基础工作入手,对森林火灾进行了综合治理。主要狠抓了“四网二化”的基础建设。
  四网:①通讯网。全处有自动和手摇电话机80多台,另外配备有 3台无线对讲机,各瞭望台主要防火检查站、防火巡逻车都配有电话或对讲机。矿务局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林业处,除配备市矿电话外,还有与局调度室的直拨电话和对讲机控制中心,通讯网基本辐射到整个林区。②隙望网。全处有5座瞭望台,18处防火检查站,平均每6.5万亩林地一座瞭望台,每1.8万亩林地一处检查站。③防火隔离带网。全处打烧、机推防火线 400万平方米,有林道146公里,平均每公顷林地有6.5米长的林道和200平方米的防火线,道路和防火线密度高于国家森工企业。④预测预报网。林业处在松鹤林场建一处物候观测站,每天对林区小气候和地被物湿度进行监测,并和市气象台配合,每天向全处预报天气和火险等情况,使职工能根据自然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对策。
  二化:森林防火队伍专业化和防灭火队伍机具化。全处有专业防火员 120名,其中12名是经警。并配备有21台摩托车和1台防火专用车,还有10台风力灭火机和700把二号灭火工具。除加强网化建设外,还在市民政局的协助下,在林区开展了平坟深葬工作,根除了林区内一大火灾隐患。明确职责,层层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处和林场,林场和防火班组及防火员,层层签订了分片包干的防火责任状,对联防单位也签订联防公约。在此基础上加强群防联防,把在林区内的 100多个副业场点和村屯组织起来,参加联防联护。还加强了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工作。在进入林区主干道路两侧电杆上都写上防火标语,入山处设防火牌板,并广泛张帖布告、标语,出宣传车,林场天天广播宣传,在林区内外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使森林防火的重要意义和有关规定达到家喻户晓。实行重点布防,死看死守。在春秋两个防火期,节假日和星期天,全处干部职工到林区看坟头,避免上坟烧纸,对岭北排土区,松鹤公园“将军石”山庄和深入林区的铁路都进行重点布防。由于全处上下对森林火灾综合治理,把科学防护和死看死守结合起来,较好地控制了火源火险,实现了连续7年无森林火灾,获市、局安全防火先进单位称号。
  【林业处多种经营】 1987年,在林副业方面,育绿化大苗 182亩。建立了果园,栽葡萄2 400株和草莓3 500 株。还建立了绿化服务队并试验人工培育木耳。在农业方面,种地1 800亩,产粮30万斤,产菜40万斤,养鱼 6万尾,还饲养了猪、牛、羊。在工副业方面,开了两处采煤小井,一处页岩矿,建立了采砂、采石场,还兴办了小型铁工厂,为煤矿生产法兰盘和铁道夹板。集体企业公司发展了建材、采煤、运输、商服等八个场点。全处多种经营和集体经济产值达到142万元,形成了和全民经济大体接近的经济实力。
  【林业处双增双节】 1987年全处计划增收节支10万元,实际增产节约31.577元,比计划提高2倍多。青山林场改秋整地为伏天整地,不仅有利于土壤的腐熟,而且节约打带费用7 000多元。该场电工通过修旧利废在改造场内线路工程时,节约材料费2 000 余元。在增收方面,间伐生产木材时合理造材,过去扔掉的梢头材、枝桠材都合理利用,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
  【林业处改革承包】 1987年,林业处同矿务局签订了“三包三定”的经济合同。三包是:包造林支出总额,色造林亩数,包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三定是:定时间效益,定造林成活率,定企业管理费及营业外文出。对下,处和各林场签订了“四包四定” (包造林费用支出、包林业收益,包造林任务、包不发生重大火灾;定造林成活率、定育苗产量,定造林单项成本、定工资总额)。 对汽车队、农场、煤矿、集体企业公司、学校,都签订承包合同。对机关实行目标管理,各场队也把目标层层分解到班组人头。并制定了造林成活率和森林防火奖罚政策,使改革承包完善配套。
  【发挥群检员作用,消除事故隐患】 林业处工会把安全生产当做大事来抓。年初,他们结合矿区工会“双争”竞赛活动,对全处各林场等基层单位工会的群检检查组织进行了整顿。健全了四级劳动保护组织 9个。全处做到基层有档案,车间有机构,班组有标志。在此基础上,又对专、兼职群检员实行责任经济承包,间工资奖金挂钩,做到重奖重罚。青山林场群检员电工赵祥林,对“三违”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他负责林场用电工作 3年来,没有出现过任何事故。林业处工会还利用多种形式抓安全。1987年共举办两期安全培训班和安全智力竞赛,拨专款购置 279件消防用具。该处工会经常开展群众安全监督检查,收到实效。全年共查出不安全隐患90多起,杜绝了伤亡和机械事故,连续7年无火灾,受到矿区工会的表彰。
  【防治病虫害】 1987年春季鹤岗市地区气温出现异差,致使矿区林业 14万亩人工林60%发生虫害,严重的林地树木出现了叶落干枯的现象。处病虫害防治站采取有力措施,组织技术人员首先对虫害面积较大的松鹤林场落叶松毛虫进行了人工捕捉,从5月中旬开始到7月16日前,病虫害防治站共捉毛虫 27.2万个,根据计算,可减少下代幼虫4 080万个。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当年林木受害,又为降低下代害虫密度,减少越冬害虫的危害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本栏编辑 卢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