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水利

水利



                  ·水  利·
  【现有水利工程受益】 1987年五号水库共为城市供水 700万立方米,保证了全市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用水。五号水库在汛期起到了蓄洪作用。储水水位高达169.45米,是建库以来的最高水位,消除了大鹤立河下游的险情,保证了两岸二十几万亩农田和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渡汛。1987年养鱼面积达85亩,亩产172斤;完成水库维修项目 6个,工程量为7 600立方米,总投资8万元。
  细鳞河水库:1987年鹤岗矿务局细鳞河水库大坝合拢,主体工程峻工。细鳞河水库是鹤岗矿务局为解决城市供水而修建的,总库容量为3 000立方米。
  元宝山水库溢洪道:在溢洪道上安装橡胶坝在黑龙江省是首例。改建的溢洪道长50米、高4.5米。下游可灌溉农田0.59万亩,增加水稻产量280万斤。1987年汛期,省委常委农工部部长王玉生同志,水利厅副厅长王才同志亲临元宝山水库检查,对溢洪道工程给予充分的肯定。
  1987年鹤岗市有塘坝2座,灌溉能力为0.06万亩。
  1987年鹤岗市堤防总长度达63.1公里,其中达到设计标准的有27.12公里。1987年投资17.3万元,新建堤防4.23里,保护农田16.35万亩。1987年,省、市共投资 8.1万元,打井3眼,解除了黎明、永义、华春三村农民吃水无水源问题,使6 000人吃上了干净水。灌溉农田 0.82万亩,并完善了三村防病改水工作。至此全市郊区农民饮用水问题已全部得到解决。1987年全市共有机电井123眼,可以利用106眼。其中饮水井38眼,灌溉井82眼,分布情况是红旗乡34眼、东方红乡6眼、团结乡7限、新华乡56眼,蔬园乡17眼。团结乡有改水井1眼,红旗乡补水井1眼。
  灌区建设:1987年国家投资10万元建设大鹤立河灌区,修建节制闸一座。其中,干渠土方6 834立方米。共完成土方7 324立方米,石方54立方,混凝土27.5立方米。
  1987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为6.0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4.17万亩,比1986年减少0.05万亩。
  涝区治理:1987年鹤岗市团结防涝区建设投资 11.25万元,完成土方29 464立方米、石方125立米、混凝土111.5立方米。开挖东盛截流沟增加除涝面积 0.38万亩,延长梧桐河防洪堤2公里,除涝0.2万亩,增加除涝面积 0.58万亩。全市共有易涝面积21.9万亩,现已治理6.23万亩。
  1987年,鹤岗市水土流失面积已减少到11.81万亩,治理了20.51万亩。1987年省市共投资7万元,治理了黎明沟、东风、合胜、鹤立河、小山等5个小流域,面积为0.22万亩。治理土地9万亩,植树56万林。
  黎明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黎明沟小流域位于苏园乡境内,离市区较近,有耕地 1.4万亩。每年须向城市供应大量的蔬菜。但由于坡段多,加上人为毁林开荒,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农作物生长。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对黎明沟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通过 5年的努力,共投资 13万元,流域内95%的土地得到很好的治理。在治理过程中水保办首先进行宣传教育,有效地控制了乱砍滥伐的现象,并动员人们积极治理荒山、洼地。主要工程有黎明水库、两座塘坝,植树40万株,挖水平沟22条,建立小防护林带1.05万亩。为解决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大效益慢的问题,在小流域治理上采取了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搞了综合性的多种经营,根据黎明沟流域的特点开展各项养殖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水保办将承包引入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之中。集农民资金进行专业承包、个人承包。通过治理,不但流域得到改善,还使农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专业承包户李风田承包荒山后,还进行了池塘养鱼,养鹅,种植了825亩松树,年赢利万余元,成为治管荒山的模范。他不仅摘掉贫穷的帽子,还带动了更多的农民积极地治理荒山。
  【新建水利工程】 1987年水利工程项目26个,完成23个。省市共投入资金98.8万元,完成93.6万元,是年计划的95%。共完成工程量2.87万立方米,其中土方2.79立方米,石方310立方米、混凝土 455立方米。由于1987年施工季节雨水大,使个别工程不能正常按期交工,拖延了工期。
  1987年主要工程有:
  峻德节制闸 峻德节制闸是大鹤立河灌区配套工程之一,位于峻德矿家属区南例,面临哈萝公路,建在兴安矿、峻德矿洗煤废水沟上,引用洗煤废水灌溉农田。此项工程是灌区的渠道工程,共投资8万元,使用后可灌溉农田0.3万亩。节制闸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板式闸门。由红旗乡水利队担负施工任务。
  元宝山水库管理房元宝山水库管理房位于溢洪道左侧的土坝上,投资 1万元。由红旗乡水利队担负施工任务。
  新结桥 位于大鹤立河旁,是矿务局林业处入山的必经之地。河两岸为新结村农民的耕地。市水利局、矿务局林业处和新结村的农民共同集资 6.5万元,修建新结桥。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一座灌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的新建桥建在大鹤立河上,从此东西两岸被沟通。
  双泉桥、东风桥 双泉桥和东风桥是团结涝区的交叉建筑物,是涝区建设的主要工程,共投资4.8万元。1987年春季动工,由水利局工程队施工,采用灌注式桥桩、底梁结构。
  【防汛】 鹤岗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防汛工作。1987年市政府拔出专款10万元,用于防汛。小鹤立河清淤24.3公里,开挖土方 9.21万立方米;改河道2公里,开挖土方0.55万立方米。市政府为抓好防汛工作,同各单位签定防汛责任状42份,制定了包堤包库方案。提出了“思想认识上落实,物质准备上落实、行动落实、责任落实、防汛措施落实”的指导方针。汛期前市政府和水利局领导亲自对防汛工作进行检查。加固堤防1.5公里,筑堤3.1公里,抢修险工弱段13处,筑丁字坝13条,护坡4处,清障7处,宽成工程量36万立方米。在1987年雨水多于往年2.44倍的情况下,鹤岗市没出现大的灾情、险情。
  1987年,河道管理站认真执行国务院新颁布的《河道管理条例》,对大鹤立河、小鹤立河、梧桐河进行认真的检查和管理,及时清障,整顿了河道采砂秩序,确效地保护了河道。
                                     (薛万臣)
                            (本栏编辑、校对 王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