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管理 ·市场管理·
【市场概况】 1987年全市各类市场43处,总面积达69 000多平方米。其中钢架顶棚市场已由1986年的3处增加到6处,面积增加6 200多平方米;简易顶棚市场2处,农贸市场13处,工业品市场6处,家具、畜牧、机动车辆、自行车、花鸟鱼市场各1处,季节性摊群网点20处。除顶棚市场外,其余市场均为道边露天市场。1987年,所有顶棚市场全部实现了售货柜合化,一些主要的露天市场也基本实现了售货柜台化、摊车化。
全市城乡集贸市场货源充足,上市品种多,商品成交量大,总成交额为33 075万元,比去年增加了 55.9%。集贸市场上的主要农副产品成交量是;粮食300万公斤,蔬菜623万公斤,肉禽蛋类151万公斤,水产品69万公斤,水果类1 020万公斤。以上农副产品成交总量和去年相比上升11.3%。1987年,全市市场商贩1 450户,其中当年发展410户;行商户115户。全年共引进各种商品 964.5万公斤,比去年增加了500万公斤。其中,苹果209.5万公斤,梨83万公斤,西瓜375万公斤,葡萄37万公斤,蒜60万公斤,地瓜 65万公斤,柿子60公斤,香蕉、广柑、菠萝、甘蔗、元葱、蒜台、茄子、黄瓜、贝壳粉等75万公斤。
1987年,共查处市场上的各类违章违法事件4 000多人次,3 700多起。其中,场外交易近2 000人次,无证经营1 200多人次,短斤少两和乱涨价的 200多人次,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掺杂使假的近20人次,超范围经营、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和搞迷信活动等 600多人次,销毁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和禁售食品370余斤;收缴不合格秤50余秆;收缴高价烟77条;没收粮票1 000多斤;销毁日本旧服装约20件,拘留抗拒管理、扰乱市场秩序、偷窃、欺行霸市、偷税漏税者7人,定点揭露批判4人;收缴各种罚没款6 000余元。
【贯彻工商法规】 1987年,市工商局在贯彻国家工商法规上采取以下措施:①利用 7天时间举办了市管人员政策业务学习班,学习了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如何运用法规,依法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各市场管理所利用早晚时间组织市管人员学习讨论有关的政策法规。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市管人员依法管理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较好地解决了只会收费、不会管理的问题,为管活管好市场打下了基础。②对全市 6个区所有市场进行了政策、法规的宣传,出宣传车30多台次。各区市场管理所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栏板、召开行业组长会等形式对商贩进行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
【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 1987年市工商局加强了市场规范化工作:①规章制度规范化。从所长到市管员均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五定五包一提高”的制度,即“定人员、定岗位、定任务、定职权、定责任;包卫生、包秩序、包宣传、包价格、包收费;提高服务质量”。实行管理员管片,商贩组长管段,商贩管块,所长管全面的片、段、块、面相结合的管理制度。②管理规范化。上市的商品要做到划行归类、摆放整齐、明码标价、一货一签;市场内商贩要佩带证照,人照相符,取缔无证经营和非法交易;顶棚市场内定期公布主要商品的价格和最高限价;对商贩实行行化编组,按不同行业穿颜色不同的工作服;蔬菜要净菜上市,出售食品要使用信誉卡,场内要设公平秤、尺;场内设农民专柜(区),积极支持农民进城经商;③经营设施规范化。1987年,工商局为工农区农贸市场、新一综合市场和向阳集贸市场制作摊床 860个、食品柜台100个,摊车布蓬260个,取消地摊交易,实现售货柜台化。场内还设置了入场须知板、政策宣传板、市场行情扳和岗位监督台。工农区农贸市场和工业品市场刷新了所有摊床,更换了商品分类牌,使场内整洁一新。露天市场实现了统一摊车,统一布蓬、统一亮匣、统一售货工具,统一服装。
【市场整顿】 1987年,市场整顿工作,除坚持经常性的整顿外,进行了两次集中性的较大规模的整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根据省局(87)38号《关于开展市场整顿的通知》精神及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市春季以来的市场实际情况,于5月10日至5月30日开展了春季整顿工作。工商局首先召开了各区工商科,所长会议,传达贯彻了《通知》精神,又结合我市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整顿方案。为了加强市场整顿工作的领导,市局和各区都成立了整顿领导小组,市局由局长任组长。市局成立了由 6人组成的市场整顿监察队,配合各区进行整顿。整顿中,首先抓了工商政策和法规的宣传教育。然后,市场整顿监察队开始配合各区,按照整顿方案对各市场和主要街道进行反复清理整顿。对红军路、工农路、团结路、解放路、南山路、转盘道等地段,除每天反复清理外,还经常利用早晚时间突击清理。通过整顿,市场秩序有了好转。
第二次市场整顿是 8月15日至10月末,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市场秩序、加强物价管理的通知》精神和省工商局长会议关于整顿秩序及稳定物价的有关部署以及省政府、市政府的有关指示精神,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开展了这次大规模的整顿工作。整顿的重点是取缔无证经营和黑市交易,严厉打击抬高物价、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内外勾结、套购倒卖和制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活动。市有关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亲自部署工作,并几次听取了情况汇报。市局在开展这项工作时,领导亲自挂帅,召开了备区工商科、所长会议,认真传达贯彻“整顿”精神,研究制定了整顿计划和方案。为了加强整顿力量,从各区和有关科室抽调20人,组成市场整顿监察队。市局还为整顿队伍配备了1台汽车,7台摩托车。在局长的亲自指挥下,监察队对 6个区的所有市场和主要街道以及新华镇地区进行了连续性、集中性的突击整顿。整顿中,注意执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做到区别对待。为确保整顿取得良好的效果,注意了“四个结合”,即日常性的管理工作与坚持经常性的市场整顿相结合,把平时的市场管理工作贯穿在市场整顿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各区市场自行整顿与全市统一整顿相结合,根据各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做到分兵把口,重点市场和街道,市局组织力量重点突击;场外整顿与场内整顿相结合,不仅整顿场内,对场外和主街也进行了清理整顿;经常性整顿与突击性整顿相结合,除了坚持经常性的整顿外,监察队每周都要集中人力和车辆,利用最热闹的星期六和星期天等时间进行2到3天的突击整顿。这次整顿由于各级领导重视,采取的措施和方案得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两次整顿中,共出动人员近500人次,出动机动车辆 160台次,取缔场外交易1 600多人次,无证经营900多人次,查处抬高物价和短斤少两的200人次,掺杂使假的10多人次,抓获黑市高价烟贩15人次和高价倒卖盐贩2人,销毁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和血豆腐等禁售品300余斤、日本旧服装20余件。收缴不准确的秤50余杆、高价烟77条,受罚750余人,共收缴各种罚没款5 480多元,拘留7人,定点揭露批判4人。
【加强市场卫生管理】 1987年,市工商局按照《食品卫生法》和《黑龙江省食品商贩和城乡贸易食品卫生管理条例》中的要求,加强对出售食品商贩的管理,对经营调味、鲜肉类、热食品的商贩实行信誉卡售货制度。为了把好食品卫生关,还坚持了一宣传、二把关、三检查的制度。一宣传,就是向经营者宣传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让商贩知法守法。二把关,就是把好营业执照发放关,没有身体健康证、卫生许可证和装食品的亮匣,坚决不予登记发照。三检查就是每个市场的食品卫生检查员,每日对上市经营食品的商贩都进行各项检查,即一检查经营者是否有“三证”;二检查经营者是否有亮匣和防尘设施;三检查是否工具售货,钱货分开,生熟分开;四检查经营的食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生肉是否经过检疫;五检查出售食品是否使用信誉卡,是否身穿工作服,个人卫生是否合格。1987年,市局还会同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进行了食品卫生联合大检查。
在环境卫生管理中,对市管员实行了分片包干的卫生管理制度,对商贩实行了床前卫生三包制度,各市场都配备了专职卫生清扫员,制定了卫生清扫员岗位责任制,促进了市场卫生的好转,保持了市场的清洁。
【扩大文明市场】 1987年, 市工商局进一步加强了文明集市建设: ①层层传达贯彻省《文明集市评比办法》。年初在各区,工商科、所长会议上,逐条逐句地学习讨论了《评比办法》,领会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创建文明集市方案,在全市开展了争创文明集市的活动。②抓典型带全面。工农区农贸市场,对省局下发的评比文明市场“五条标准”认真学习,逐条落实,效果显著。市工商局立即总结了该市场的经验,并通过“工农区创建文明市场现场会”进行推广,促进了全市创建文明集市活动的开展。③抓教育打基础。对市管人员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文明经商和遵纪守法的教育,开展评选“信得过摊床”活动,提高经营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④坚持“五包”制度。
1987年,创建文明集市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工农区农贸市场、工农区工业品市场,新一综合市场、南山农贸市场被评为市级文明市场;工农区农贸市场再次评为省级文明市场。
1987年鹤岗市城乡集市贸易成交情况
金额单位:千元
【加强新建市场管理】 1987年,我市新建站前、 新一、向阳三处顶棚市场, 总面积为6 200多平方米。 除站前为批发市场外,其余两处均为综合性的集贸市场。新一、向阳两个市场分别于1987年7月1日和10月1日剪彩交付使用。
【加强商品信息和市场统计工作】 1987年,市工商局已和全国50多个市县建立了信息往来关系,共收发信息700多份,给行商户提供信息 30多次,为促进商品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市场统计报表预测工作中,做到了上报及时,数据清楚准确,为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促进商品流通,发展商品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吕其战)
(本栏编辑王滨虹、校对杨光 林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