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中高等教育

中高等教育



                 ·中高等教育·
  【师范学校职改工作】 1987年 5月,学校全面开展职改工作。学校参加职评的教工共计93人,分为教师、实验、图书、财会、文档、卫生等 6个系列。在省市有关方面的领导下,于1987年底,职改工作已基本结束。评出高级讲师14人,讲师及其他中级职称32人。
                                  (市师范办公室)
  【矿师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987年矿师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及规定的教材;健全了教学管理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推行教研室主任负责制;狠抓课堂教学,严格执行示范课的 5条标准;经常有计划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组织学生评议,取得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加强教学指导工作,经常组织“观摩课”、“公开课”等活动;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大奖赛”,以此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了教师论文评比,推动了教研活动的开展;实行目标管理,制订了远、中、近期发展规划,由于实行教学管理,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987年为矿务局培养了120名中小学教师。
  【矿师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1987年,矿师突出师范特点,探索课程设置和增加教学实习时间的改革实验。贯彻中师培养目标,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四有”人才。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了教与学、智与行、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提高了《鹤岗矿师》的办刊质量,缩短了发行时间,扩大了发行量,使之起到了加强校际信息交流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除了办好矿师文学分社、书法分会等群众性组织外,还成立了数理化科研活动小组、摄影小组、绘画小组、声乐和健盘乐小组、舞蹈小组及各种体育活动小组,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教改工作的深入进行。
  【矿师的基本建设】 1987年矿师已动工的基本建设项目有: 7 000平方米的教学主楼、一口每小时36吨水量的机井、一个现代化的锅炉房、一个新的食堂和 1 000米长的上下水道。
  【加强食堂的管理,改善师生员工的生活】 1987年学校对食堂实行民主管理, 成立了“伙委会”,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经常调剂饭菜品种,做到了品种多、花样新,根据省教委有关要求,每天中午主食不少于2种,副食不少于6个菜。加强了对服务人员的思想教育,端正服务态度,实行挂牌服务,安排学生节日饭和生日饭,加强对食堂炊事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做到让广大就餐人员满意。
  【矿师建设副食基地】 1987年校服务公司本着“面向教学,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对农场进行了承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农场向学校提供大豆、鸡蛋、肉鸡、面粉、猪肉等品种,服务公司还广泛开展就业门路,安置教职工子女就业。
  【鹤岗卫校改革考试方法】 1987年学校为了把好教学质量关,大胆改革考试方法,严肃孝场纪律。
  在试题内容上,以多选题与论述题、判断题与填空题为主。这样既有较大的覆盖面,又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又能检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考试形式上,采取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结业科目一律口试,选修课和未结业课笔试。同时还把学生的助学金改为奖学金,并把其分为一,二、三等。考试成绩在班级获前10名者享受一等奖学金;考试成绩排后10名者得三等奖学金。对在考试中舞弊的学生不姑息迁就,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或取消考试资格。这样彻底扭转了学生中高分低能的状况,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了在部分学生中存在的进了学校就等于端上铁饭碗的倾向。
  【市教育学院改善办学条件】 1987年是教育学院迁入新建教学办公楼,继续进行基本建设,充实设备,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的一年。
  投资47万元新建1 600平方米综合楼 (包括食堂、车库、印刷厂和家属房),于年末验收交工。投资29万元筹建1 000 平方米学员宿舍楼。在进行两项大型基本建设的同时,抓紧了校园建设、内部装修和充实设备等工作。发动全院教职员工亲自动手,平垫操场,修建道路,在楼前院内铺上水泥方砖250平方米,建筑铁栅栏围墙300多米,还按花园式设计修筑了假山、水池、角路,栽植了大量花木,学校的面貌大为改观,基本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个清新、幽雅、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在添置教学设备方面,省教委投资15万元装备了语音室和微机室,市投资40万元装备了物理、化学、生物 3个实验室,增添了大量桌椅及音体美等学科成套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同时重点装备了图书馆,定做了新书架28个和 40斗的卡片箱、开辟两个阅览室,购置新书1万余册,订购报刊400余种,藏书达3万册。一年来通过大力充实教学设备,使办学条件有了空前改善。
                                     (龚修文)
  【教育学院加强职改工作,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教商学院1987年在籍人员 127名,其中一线教学、研究人员95人,占总人数75%。
  在教职员中,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的56人,专科毕业的47人,其中2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约占70%。
  从1987年9月开始全面进行职改工作,评出20名副高级职称。其中副教授13名,副研究员7名;中级职称64名,初级职称24名,均已上报审批完毕。
  职改工作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教育学院师资队伍的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检验,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龚修文)
  【教育学院科研活动有新进展】 1987年在全市54所中小学组建了科研室、配上了专兼职干部,开展了工作,完成了部分重点科研项目,其中有:李延年的《竞赛式教学法》,徐宗言的《学校实行全面管理的构想》,周建国的《高中议论文教学》等3个项目已按计划完成。
  筹备和召开了9个学术年会,召开了八六届全市教育学术年会,共收到经验文章和论文154篇,在会上交流6篇,向省推荐5篇。
  学院召开第四届学术年会,收到论文93篇,评出一等14篇,二等48篇,三等31篇,在会上交流8篇。
  中学、小学、职教 3个教研部大力开展了基础教学改革实验活动,分别举行了公开课、实验课,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
  中教部上半年总结各科教学经验,收到论文273篇,9个学科分头召开了经验交流会,交流了54篇。
  下半年初教部召开经验交流会,收到论文98篇,评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19篇。
  职教部召开学术年会,收到论文46篇,分别评出等次进行了交流。这些论文内容丰富,质量较高,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初教部在 5月份组织了规模较大的教改研讨会。中心课题是: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开发学生智力,参加活动的有400多人,举行了 8节公开课,结合评课进行了专题讨论。1987年9月份开展了最佳课评选活动,共听课23节,在评选中发现了一批后起之秀,成为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
  中学教研部进行的“三维思辨、共生效应”课堂教学综合实验项目,有 9个学科、14所中学、43名教师参加这项实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引起了省里的重视。1987年 4月21日由全国教学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唐文中教授和教育学会秘书长刘洪斌率领省内10名教育专家来我市对此项实验进行考察,听取了汇报,召开了师生座谈会,听了实验课,对此项实验给予充分肯定:“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方法易行,效果显著”,同时也提出了指导意见。
  此项实验标志着我市教学改革实验正在由单项、小型、移植的实验,向着综合性的大型的、独创性的实验方面发展。
                                     (龚修文)
  【教育学院学科竞赛活动取得新成果】 1987年教育学院中学教研部组织初、高中学生参加三北地区作文竞赛,参加全省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竞赛和全国数理化综合选拔赛共9次,取得了优异成绩,获省级奖励的10人;参加全国竞赛中物理获奖最多,一等2名,二等1名,三等1名。单科选拔赛获奖2名,三中朱鹤斌名列全省第一。
                                     (龚修文)
  【省教委对教育学院进行联合检查】 1987年 4月,省教委组织的联合检查团对鹤岗市教育学院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了办学方向、领导管理工作、师资队伍和设备等情况,全面听取了汇报,进行了实地观察,进行了评论,对教育学院给予了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指出:鹤岗市教育学院办学方向正确,坚持了为本地区培训师资的方向,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市里领导的重视,发展很快。基本建设方面上得很快,领导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进一步适应了形势的发展。下一步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管理工作,为迎接明年国家教委的检查做好准备。
                                     (龚修文)
  【市委党校圆满完成教学计划】 1987年中共鹤岗市委党校正规化教学又有了新的发展。为我市培养输送了第三批122名党政干部大专毕业生(其中政治理论专业41人,经济管理专业如人,大专函授毕业生41人)。
  1987年党校原计划招收大专培训班学员 130人。由于考前学校集中办了成人高考辅导班,最后录取学员达205人,比原计划超额57.7%。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党校修改了业余大专班的招生计划,增加了业余班的招生名额。与此同时还与矿务局党校合办了中专委托班,又与市人事局合办了省内四煤城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班。做到了长期班和短期班相结合,脱产班与业余班相结合,计划内办班和委托办班相结合,大专班和中专班相结合。从而使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走上了多层次的全面发展的道路。
  【市委党校加强教学管理】 1987年党校重新修订了学员管理制度,坚持作业、考试和出勤相结合(作业占总成绩40%,期末考试占60%,然后总成绩乘以出勤率)。在考试和考核方法上,充分发挥了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对违纪的学员认真查处,对考试不及格的学员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补考。
  【市委党校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培养骨干力量】 1987年参加我市和省内外学术研讨会的有5人,在外地进修学习和短期培训的共13人;参加党校系统教材编写工作的共 8人,其中有3人编写的教材1987年已出版发行。在省级刊物和报纸发表论文的共 6人;在市级刊物和报纸发表论文的共7人。
  经省职改办专家评审和市职改办审批,党校在1987年有 5人被评为副教授,15人被评为讲师,8人被评为助教;1人被评为助理会计师,3人被评为助理图书馆员,1人被评为助理档案馆员,1人被评为会计员。共 34人,全部被聘用,为党校正规化办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委党校为全市培养了理论骨干】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十三大精神,党校与市委宣传部等部门一起举办了全市性的党委书记,宣传科长理论学习班,为全市培训了学习十三大文件的理论骨干。校党委还组织全校理论工作者进行专题研究讨论,有的理论文章,多次被报社和电台选用。
  【矿工学院毕业生素质明显提高,新生不断增加】 1987年工学院共毕业 4个班级,输送了159名毕业生,毕业生的素质明显高于往年。同年工学院又招收了8个班,在校班级已达到19个,在校生总数达到799名,是建院以来班级、专业、人数最多的一年。
  【开展教学评估,促进工学院各项工作】 1987年 5月份煤炭部对所属的职工高教开始进行教学评估。工学院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准备。 9月,东煤公司评估的初评小组来院进行评估。1987年11月份煤炭部评估的复评小组对学院进行了评估,一致认为工学院是一所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学校。在全省职工高校评比中获总分第一名。
  评估工作推动了“三材”建设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和充实了教材、器材、人才的建设,学院对教材紧缺的情况制定了措施,由基础部理化教研室、中专部文史教研室自己编写了 2本教材。1987年矿工学院新建了胶印室,充实了微机室,购置了教学仪器,图书也已达到了 4万册。为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工学院派13人去外校进修函授,还聘请了阜新矿院的一名副教授来院讲课。1987年矿务局给工学院分配了8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增强了师资力量。
  毕业实习及答辩的质量有了提高。今年毕业的八四机电、八四地采、电大土建学员都进行了毕业实习及毕业答辩,由于在实习中指导教师认真负责,学员们认识明确,使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的质量有了提高,合格率达100%,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
  【工学院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1987年院党委决定由原来的辅导员制改为班主任制。要求班主任每天到班级检查学生的出勤、纪律情况,定期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对违纪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院党委、行政曾多次与学生对话,使学生能够了解学校,学校更准确地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改善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教学管理上,建立和完善了师生业务考核档案、教学档案,制定了各部、处的工作历、教研室历,使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协调了各部门之间关系,提高了办事效率。
                                  (工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