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卫生防疫

卫生防疫



                   ·卫生防疫·
  【防疫工作概况】 1987年鹤岗地区有卫生防疫站9所,防疫队伍人数达105人。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加强了健康目标管理,市防疫站同市卫生局签定健康目标责任状,市防疫站同各区防疫站分别签定工作目标责任状,定期考核评价,年终奖惩兑现。1987年全市防疫工作,重点抓了急性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和计划免疫、食品卫生工作,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劳动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及学校卫生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传染病防治】 1987年传染病防治,以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为重点,加强了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全年共报告发生8种急性传染病3 364例,总发病率为 562.04/10万,比1986年上升 5.95%。麻疹、伤寒、流脑、百日咳、出血热均控制在省标准范围内;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上升4.46%,痢疾上升10.02%,猩红热下降1.82%.
  疫情报告工作得到加强,疫情漏报率控制在省标 10%以内。主要传染病流行及疫点处理率均达100%,未有二代病人发生。
  贯彻卫生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开展了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及乙型肝炎病人诊治工作,推行乙型肝炎疫苗5 000人份,乙型肝炎确诊检验2 000人。乙型肝炎防治收到预期效果。
  【计划免疫】 1987年全市加强了计划免疫工作,在部分单位实行计划免疫保偿制,有45个医疗单位、490个网点开展计划免疫工作。全年推行 7种生物制品,273 395人份,其中:麻疹疫苗52 940人份,小儿麻痹糖丸63 695人份,百白破三联91 560人份,精白二联42 000人份,流脑多糖体菌苗16 300人份,森脑疫苗5 500人份,狂犬疫苗1 400人份。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控制在省标准范围内,白喉,脊髓灰质炎无病例发生。
  全年组织 2次大型检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容量概率法对33个医疗单位,56个居民委、农村村屯12至18月龄儿童 382人进行接种率抽样调查,1987年麻疹疫苗接种率由1986年的72%提高到92.41%,百白破三联由53%提高到 87.96%,麻痹糖丸由56%提高到87.43%,卡介苗由83%提高到85.86%,三苗全程接种率由45%提高到66.23%,四苗覆盖率由42%提高到60.47%。
  1987年开展了乙肝既往感染调查3 400 人次,阳性率HBAg9.5%,抗—HBs2.305%,抗—HBc33.01%,总感染率43.26%,填补了我市计划免疫抗体水监测的空白。
  【食品卫生】 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加强了执法工作,制定了我市 9个食品卫生标准,依法进行监督监测管理,食品卫生工作出现好势头。
  1987年全市有各种饭店523家(其中个体384家),副食品商店和食杂店768家(其中个体食杂店629家),个体固定商亭摊床257个,冰棍,冰糕、饮料生产加工厂 45家,屠宰肉类生产加工厂 7处,豆制品、调味品和其他食品加工单位38家。经过对饮食行业整顿验收,饭店冷藏设备率达100%,消毒设备率达100%,洗手设备率60%,有30%的饮食业增加了上、下水,26处冷饮加工点整顿后基本达标,完善检验手段达35处。
  全年组织大型检查9次,3 000单位(次)。销毁变质食品23 800公斤,吊销许可证27家,限期改进200余处。经检查,工具售货率提高58.2%,餐具消毒率比1986年提高 56.4%。全年进行从业人员体检8 924人,体检率达98.6%。开展地产品监测工作,全年监测536份,合格率为66.06%,比去年提高4.3%。对6个区的296个饭店1 084件餐具进行消毒效果调查,消毒合格率为9.43%。食品中毒明显减少,共发生食物中毒3起,发病15人,食物中毒发病率下降到2.7/10万。
  【环境卫生】 1987年环境卫生,重点抓了城镇自来水和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工作。对全市城镇水源、水厂、自备水源进行浊水期水质全面分析,采集水样16份,结果基本达标。对全市集中式供水状况进行一次检查,对 2处新建厂房进行了“三同时”验收。对全市国营、集体服务行业52处进行建档,对240处公共场所进行发证前调查摸底。为770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发证。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 1987年全市工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对全市国营及区属工厂 138处建立劳动卫生档案,并进行全面复查。对21个新办厂矿进行了“三同时”检查验收,对 9个工厂进行噪声及高温监测。对全市34户企业91个监测点进行尘毒浓度监测,在所测定的企业中,尘毒浓度符合和基本符合国家规定的有 3户,占所测定企业总数的8.8%,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有22户,占总数的82.3%(其余3户企业部分尘毒点合格);在所测定的91个尘毒点中,其浓度符合国家要求标准的有 8处,仅占所测尘毒点总数的8.8%,浓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5—40倍的30处,占总数的33%,超标 40倍以上的16处,占总数的17.6%。
  职业病防治工作,1987年对 600人进行了矽肺普查,并对接触农药作业工人30人进行了体检。完成全市30家医院46台X光机的全面复查验收工作,对2家使用同位素单位进行防护检查和验收发证。
  【地方病防治】1987年地方病防治工作,以巩固地甲病防治成果和防治大骨节病为重点。全年对3 878名中小学生进行地甲病抽样检查,患病率 2.29%,肿大率7.96%,均控制在省标内。对中小学生32 000人投服碘油丸。碘盐监测353份,有碘率100%。大骨节病防治,对病区3至16岁儿童服硒29 000片,病区学校儿童服硒率达95%以上,居民散在儿童服硒率90%。对全市10个病区大骨节病进行普查,患病率5.83%。急性克山病得到控制。
  【消毒工作】 1987年我市消毒工作,以加强医院消毒隔离及杀虫、灭蝇为重点。1987年在市人民医院召开了全市隔离消毒现场会。配合省防疫站完成我市林区蝇种调查工作,查出我市蝇种69种,其中,属国内新记录种1种,省内新记录种4种,填补了我市有瓣蝇种名录的空白。
  【学校卫生】 1987年加强了学校卫生的监测、监督和“四病” (近视、沙眼、龋齿、蛔虫症)防治工作。对全市6所中小学4 271名学生进行了健康监测,对1 521名高考学生体检情况进行了分析。完成近 5万名中小学视力普查,小学患病率 6.79%,新发率 1.68%;中学患病率18.87%,新发率4.47%。对全市16所中学1 398名学生进行头虱带虱率调查。
  【结核病防治】 1987年继续贯彻《黑龙江省结核病防治条例》,重点抓了宣传条例和卡介苗接种复种工作。全年举办防痨医生学习班 1期,29名医生参加了学习。举行卡介苗接种学习班6期,98名校医和乡村医生受到业务培训。印发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单800份。1987年全市新生儿卡介苗接种5 115名,接种率为96.5%,小学生复种4 808名,占应复种人数的99.7%。对卡介苗接种后的950人进行结核菌素阳转率测定,小学生接种卡介苗12周后测定860人,结核菌素阳性反应者712人,阳转率为82.8%,新生儿测定90名,结核菌素阳性反应者51人,阳转率为56.6%。
  【健康教育】 1987年卫生宣传工作,重点开展“六项”教育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宣传教育;家庭主妇卫生知识普及教育;中小学生健康教育;饮食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普及教育;幼儿卫生保健教育;卫生法规宣传教育)。农村 5个乡卫生院举办乡村医生学习班共10期,115人参加学习,每个乡村卫生所普遍订阅《家庭保健报》,据抽样调查,接受初级卫生保健知识教育人数平均达33.1%。在工农,向阳、东山、南山,兴山 5个区163个居民委开展了家庭主妇教育,13 300人接受卫生知识教育和咨询。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试点由去年6所学校扩大到12所,有25 000多名学生受到健康知识教育。各区培训饮食从业人员62期,8 190人,占应培训人数的90%。开展幼儿保健教育,到33处托幼机构进行宣传咨询,印发宣传手册2 000份,受咨询人数达20 440多人,受教育面达 80%。大力宣传卫生法规,宣传《食品卫生法》,举办饮食行业生产厂家47名检验员学习班1期、饮食业领导干部学习班4期,利用新闻宣传4次,宣传标语300余条,发放《从业人员须知》1万册,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普及《药品管理法》,使受教育面达90%以上。
                                     (左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