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医院简介

医院简介



                  ·医院简介·
  【鹤岗矿务局总医院】 1987年矿务局总医院医疗、护理、医技、药政、后勤供应等所有行业和部门以及各类人员均制定并下发了工作职责范围、要求质量标准和考核查评措施,从而使单位、部门和个人均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应用微机进行管理。进一步加强了探视、伴护制度,使医院管理步入科学化、制度化的领域,医疗秩序井然,院容院貌整洁清新。医院整体工作纳入质量标准化的轨道,跨入全国煤矿先进医院和省级文明单位的先进行列。
  1987年全院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余项,其中颅骨自体埋藏再生术获省级一等奖;机修厂企业公司3名被集体炸伤伤员烧伤面积达 40%—58%,全部救治成活,填补了该院抢救治疗大面积烧伤术空白。此外,医院全年共抢救各类重危伤员746名,抢救成功率高达90%以上。在局、市、省和中央各级专业杂志及学术会上交流发表学术论文 60篇,有 17篇论文及科研成果受到1987年矿务局科技大会的奖励。
  1987年医院积极开展技术练兵,充分运用现代化医疗设备,使医疗质量有了新的提高。1987年出院总人数高达7 726人次,比1986年多883人次;病床周转率达19.65次,病床利用率89.08%,治愈率达86.40%,好转率9.74%,诊断符合率达98.82%,无菌手术一期愈合率 100%,传染病发病率下降至2.3%,以下,医技科室报告准确率达90%,甲级病志 80%,乙级病志20%,消灭了丙级病志,全年无三级以上医疗事故,各项医疗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在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下大气力加强医院建设。1987年新安装了 3部电梯,修建了制药厂及康复医院大楼,总建筑面积达 1万平方米,并完成了住院部庭院、妇婴分院、康复医院的庭院美化工程,对医院供应室进行了改造,成立了住院处,初步形成了供应室、抢救监护系统成龙配套以及出入院一条龙的基本框架。此外,又填置了扇线两用 B型超声诊断仪等20余台件大型诊疗仪器设备,从而使医院初步形成了现代化的雏形。
  1987年全院共为住房拥挤和无房居住的职工解决了12户住房;新开辟了一条岭北通勤车线路,购置了 2台大型客车,使全院所有家住外山的职工均能乘坐通勤车上下班;成立了职工餐厅,扩大了托儿所,修建了职工浴池,并为女职工购置了保健冲洗器,设立了女工保健室。为活跃职工文体生活,举办了大型文艺汇演 2次,放映电影5次,开展篮、排球比赛各1次,召开了第四届职工田径运动会。春节、国庆,元旦、“五一”等重大节日还分别开展了征文、书法、花卉展览等活动。
  1987年总医院设有内科、外利、五官科、中医科 4个临床科系和一个综合性门诊部,并下设妇婴、结核、康复3个分院以及医技,药械2个辅助医疗科系,还有为医疗服务的后勤、住院处、集体企业公司等单位。1987年,内科系扩大了治疗范围,增设了第三病房;外科系开设了肿瘤科、肛肠科分支医疗科系,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了烧伤整形科,并在中医科开设了14张中医病床;五官科自己建立了手术室,从而初步形成了专业较全的综合性煤矿医院的雏形。
  1987年总医院对 700余名医护人受全部进行了技术职称考核晋升和评定工作,其中有45名医护人员获得了正副主任医(药、护)师的任职资格,有108名医护人员获得了中级技术职称。
  【兴山矿职工医院】 1950年为卫生所,1972年扩建为医院,建筑面积为 3 009平方米,有床位100张。设内科、外科、中医、妇产、结核、放射线等16个医疗专业科室。下属1个卫生所和3个井口保健站。1987年门诊量为13万人次,床位使用率为100%。1987年医院下设2个保健站、1个卫生所,担负着兴山煤矿8 000职工和7万人口的医疗预防工作。
  1987年医院共有职工 213人,其中于部134人,工人79人,卫生技术干部166人。在卫生技术干部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9人,医师20人,医士9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8人,护士42人,主管药师 4人,药师3人,药剂士7人,主管检验师1人,检验士7人,其它初级卫生人员39人,医护比列为0.8/1。
  1987年医院有万元以上医疗仪器设备 2台,其中,东德产


型X光机利用率95%以上,国产


—ⅡC型X光机利用率为50%。
  1987年医院设床位100张,实际开放100张,床位使用率78.42%,平均住院日数为 156天,年床位周转次数为17.62人次,日均门诊388.79人次,日均急诊2.89人次,日均出院 4.83人。治愈率80%,好转率14.%,病死率1%,休工率5%。1987年共做手术107人次,抢救重危病人67人次,抢救成功率94.59%。其中一例是肠瘘,失血失液性休克的患者。
  1987年取得了矿务局预防保健工作第 1名的成绩,医院的防痨工作一直处于全局的领先地位。1987年有2篇防痨论文分别荣获国家级一等和二等奖。
  1987年全院医务人员努力学习专业和文化知识,在市青年护士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了团体第3名。
  1987年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合并了北大岭卫生所和二井保健站,成立了综合卫生所,缓解了北大岭居民就医较困难的问题。 1987年,选派 2位外科医生,到湖南怀化学习, 开展了“带蒂颞肌颞浅血管筋膜瓣——大脑皮层贴合术”。这项手术填补了医院的空白,在矿务局颅脑疾患手术中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987年手术2例,效果良好,在《鹤岗日报》上受到表扬。
  为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增强医院的后备力量,1987年选送 8名青年医务人员去哈医大、佳木斯卫校、鹤岗:卫校学习深造,并拿出部分资金培养8名中青年业务骨干参加函授学习。
  1987年迁入新的门诊楼以后,将划价和收款完全分开,完善划价和收款制度,杜绝了欠收和漏收现象。
  1987年医院荣获了市精神文明单位的称号。
  【大陆矿职工医院】 1955年建,当时为卫生所,有医护人员27人。1964年改为医院,建筑面积为 1 800平方米。设内科、外科,五官科、传染科、妇科、儿科、放射线科、中医科。住院部有病床190张。1984年门诊量 3.5万人次。1985年有职工87人,1987年有职工131人,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9人。其中,中医师1人,主治医师 1人,护师1人,西医士19人,护士40人,西药师1人,西药士4人,检验士3人,中药师2人,中医士2人。医院担负着全矿4 003名职工和矿服务公司1 000余名职工的劳动保健、医疗预防任务。
  1987年医院设门诊部、井口保健部等部分。门诊部开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保健科等10个科系。医技科有:放射线、检验科、超声心电室。检验科备有显微镜、冰箱、恒温箱、X光机和600毫安多功能X光机,极大地方便了临床工作。
  住院处设有42张病床。专供本矿职工使用。住院处设有抢救室,备有各种抢救器材。如心脏起搏器、同步呼吸机、电动洗胃机。病房还设有高压氧舱。手术室设在住院部,有万能手术机1台。手术器械较完善,如外科手术包、神经外科手术包、大小清创手术包、腹部手术包。
  保健站设在矿内工业广场西侧。主要担负井口初疗救护任务。它是三级医疗抢救网关健环节,备有各种抢救器械和器材。1987年大陆矿井口保健站曾先后抢救了许多重危伤病员,多次受到上级表扬,曾荣获鹤岗矿务局先进保健站光荣称号。
  1987年大陆矿职工医院无论人员和装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和充实,设备和技术力量已达到矿务局级医院水平。医院医疗设备较先进、齐全,卫生技术人员素质良好,内科系疑危重病人不需转院治疗,外科系能开展颅脑手术、腹部大中型手术。
  【富力矿职工医院】 1984年由富力矿、大陆矿卫生所合并扩建为医院,设住院部、门诊部、井口综合保健站、医技科、后勤等5个部门,总面积为5 300平方米。1984年门诊量为12.8万人次。1978年至1984年连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医院,1984年荣获东北三省卫生先进单位称号。1985年医院有职工 176人,病床135张。1987年医院负责全矿在籍职工9 636人、家属42 843人的诊疗和预防任务。
  1987年医院设26个诊疗科系和综合保健站、防疫站、制剂室。有医疗病床 135张,配有国内外较先进的大型医疗器械。有捷克产800毫安X光机(带影像增强部分)、腹部B型超声仪、M型超声双人双目显微镜、多普勒诊断仪、眼科激光治疗机等。
  1987年医院有职工264人,其中干部154人,工人110人,副主治医师4人,主治医师38人,医师25人(含其他同级人员),士级71人,护理员70,工人89人。1987年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有所提高。外科除日常门诊及病房的诊疗工作外,还能进行开颅术,脊髓探查术,肺叶部分切除术,全胃切除术,左、右半结肠切除术,肾切除术,脾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胃肿瘤切除术等较复杂的手术。内科对循环骤停、休克、呼吸衰竭、肝或肾机能衰竭及脑水肿、脑疝等重症的治疗有丰富经验。儿科有医技人员 3名,设有门诊和病房,担负全矿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少年儿童的卫生保健和诊疗工作。对小儿急症能及时明确诊断,合理用药。妇科设有门诊和病房,有医护人员15人,床位10张,除完成日常门诊及病房的诊疗工作外,还开展计划生育。能采用工具和药物避孕法、输卵管绝育术、人工流产;能进行特殊的妇科检查,如阴道脱落细胞检查、超声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等。五官科能进行眼部手术,如上睑内翻倒脻矫正术、睑板腺夷肿切开刮除术、角膜异物取出术;鼻部手术,如上颌窦穿刺冲冼术、鼻息肉摘出术。其它象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扁桃体摘除术等。综合保健站,有医护人员27人,负责全矿生产工人的诊疗、防病、防伤及院前抢救工作。设有诊室、手术室、放射线、化验等科系,并开展针灸、理疗、蜡疗、按摩。中医科负责全矿职工的中医诊疗及各科的转诊工作,有医护人员7名,兼开针灸、拔火罐、按摩等工作。
  【南山矿职工医院】 1954年设卫生所,1965年扩建为医院。设门诊2处,保建站1处,总建筑面积为1 270平方米,床位120张,设医疗专业科17个。1984年门诊量10.6万人次。床位使用率90.5%,1985年全院有职工217人。1987年南山矿医院有职工279人,住院病床120张,职工中有卫生技术人员212人,管理人员 9人,工勤人员58人。卫生技术人员中,中医师1人,主管中医师4人,西医师4人,主治西医师32人,护师6人,主管护师4人,主管中药师2人,西药师1人,主管西药师2人,副主任西药师1人,检验技师2人,主管检验技师4人,X光主管技师2人,中医士 2人,西医士13人,护士61人,中药剂士1人,西药剂士11人,检验技士3人,护理员27人,中药剂员1人,西药剂员4人,其中初级卫生技术人员24人。
  1987年医院诊疗总人数为133 090人次,其中门诊诊疗数为127 033人次。门诊抢救危重病人370人次,成功356人次,成功率为 96.2%。住院危重病人抢救54人次,成功53人次,成功率为98.15%。
  1987年医院分地段积极开展医疗预防工作。地段总人口是57 366人。有 4个办事处、35个居民委、419个居民组,住户13 996户,分4个地段。有4名医师,2名医士,4名护士,1名护师。有9所学校,9个红医室,9名校医,卫生委员148名,全年服药4 155人次,打针2 560人次,包扎3 193人次。地段全年传染病发生362例,患家消毒处理140例,预防性服药464人,宣传56人次,出动宣传车3次,发卫生宣传单1 000张,预防服药 (复方新诺明)1 500片。此外,还利用广播进行宣传36件,出板报42期,候诊宣传149次,下街道宣传250次,并建立了地段负责的家庭病床。从事家庭病床的卫生技术人员9人,其中医生 5人。1987年赴家庭病床诊疗1 654人次,开设家庭病床142张。
  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1987年由2名护士负责35个居民委和9所学校的建卡、预防接种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矿务局卫生处,鹤岗市卫生防疫站标准。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为100%,预防接种率94.3%以上。1987年医院的妇幼保健工作有新进展,管辖区内有散在儿童2 637人,集体儿童108人,其中建卡2 284人,占总数的83%。集体儿童分别分布在3所托儿所,所内有11名保教员、14名保育员。对托教、保育人员业务指导70次,讲课4次,办班2次,听课13人次;体检儿童108人,受检率为100%。散在儿童2 637人,体检2 136人,受检率为81%。1987年全年科学接产496例,新生儿接种481人次,产前检查2 236人次,产后访视1 243人次,28天新生儿评定461人,42天复旧数448人。住院分娩率、科学接生率均为100%。
  1987年医院全面开展了责任制护理工作,结合医风医德教育,开展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有 3人的先进事迹先后刊登在《鹤岗日报》上。通过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院容院貌有了很大改变,工作人员上岗着装整齐,服务态度和蔼可亲,良好的医风医德受到了广大患者称赞,全年共收到表扬信58件、感谢信16封。
  【新一矿职工医院】 1972年由卫生所扩建为医院,建筑面积为 5 530平方米,设住院、门诊部各一处,有医护人员188名,床位100张。设内科、外科、五官科、职业病防治等28个科室。1984年门诊量为1.3万人次。1985年新一矿医院职工增至206人,成为一所以煤矿创伤急救为中心的综合性医院。分为门诊部、住院部,开设120张床位。门诊部每天诊量为400人次左右,内科开设床位52张,儿科开设床位8张,外科开设床位44张,妇产科开设床位8张,五官科开设床位8张。
  1987年全院共有职工218人,其中干部133人、工人 85人。全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 2人,相当主治医师24人,相当医师16人,相当护师86人,护理员40人,行管人员5人,勤杂工45人。
  医院所属25个科室,后勤部及辅助科室绝对为临床第一线服务。
  1987年全院共计手术225例,其中外科 147例,五官科28例,肛肠科45例,妇科5例。如多发性肋骨骨折肺损伤一例,小腿离断伤合并失血性休克2例,开放性颅脑骨折脑损伤2例,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5例,子宫肌瘤2例,手术成功率100%,填补了医院科研技术空白。
  1987年共收入院人数1 655例,其中内科866例,外科848例。
  地段工作:全年共收家庭病房74张,查房654次,送药520人次,肌注4 642人次,静注1 004人次,静点24人次,校医培训举办3期。
  1987年医院注重更新设备、人材培养,发展科研。具有大型设备X光机3台,其中500mA1台,300mA1台,200mA1台,心电机4台(其中日本进口2台,国产2台),空气调节器 3台,电冰箱2台(其中日本进口1台),牙科椅子2台,间撮1台,放大光明灯1台,呼吸器2台,恒温恒室机1台,高频电刀1台,脑科刀包1套,万能手术台2台,万能产床1台,显微镜4台,火燃光度计1台,分光光度计1台,心电监护仪1台,高压氧舱1台,超声诊断仪3台。选送10名优秀医务人员去省、市院校进修深造,提高业务素质及技术水平。1987年其撰写了10篇技术论文。加强了科研工作,促进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1987年车间保健站现场急救25例。
  1987年医院开展了医德医风教育,提高了广大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的新风气。1987年共收到表杨信25封、镜子10块及各种奖品。
  1987年7月份医院代表矿务局接受东煤公司福利卫生检查,受到东煤公司的通报表扬。
  【兴安矿职工医院】 1965年由卫生所扩建为医院,建筑面积为 6 452平方米。设住院部、门诊部、内科、外科、五官科、妇科、儿科、中医科、传染科、结核科、职防科、药剂科、检验室、X光、处置室、供应、急诊等科室。共有床位220张。1985年有职工212人。
  1987年全院共有职工322人,卫生技术人员156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26名,主管检验师3名,主管药师 1名,主管护师2名;余为师、士级卫技人员。该院承担本地区6——7万人口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年门诊量约为15—16万人次。
  医院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卫生所、保健站。开设内、外、妇、儿、五官、职防、传染、妇保、儿保、预防、中医、结防等十几个专业。住院部设有 160张床位,医疗器械比较齐全,有X光机4台,有B超、M超、A超、心电高压氧、胃镜、深化分析仪、电脑微机等。
  医疗力量比较雄厚,能承担一些疑难病、罕见病的诊治工作。外科设有双人双目显微镜、3台万能手术床、整形石膏床及多台牵引床, 能承担颅脑外科、腹部外科,骨外科、颈部外科,以及以创伤为中心的胸部外科手术。在创伤急救中曾治疗多例危重复合伤。妇科能胜任子宫全切术。五官科可做白内障剥离及鼓膜修补术,内科胜任一些疑难病、罕见病的诊治工作,如心包癌、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上消化道出血、肾衰的腹膜透析、 Dic形成等,并能做心包穿刺术。
  院内设有制剂室,装有自动输液联动线,大补液年生产量约14万瓶,供本院及其它兄弟单位使用。
  中心保健站设在煤炭生产中心——竖井附近,规模较大,医疗设备齐全。内设检验科、放射线科、医疗诊室、劳动卫生室,是主治医师级保健站,设有静点观察室。该站承担一线工人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是我院三级急救网的前哨,承担院前创伤急救任务,多年来救治了很多重危工伤,受到东煤公司的好评。
  兴安矿医院是一座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医院,1983年被东煤公司评为文明单位,连续 5年被评为局、矿级先进单位。
  【鹤岗市人民医院】 1956年设,1958年增建门诊部,有综合病床 130张。1959年病床增到170张,分内科、外科,1962年增设妇、儿科,有病床220张。1971年人民医院升格为处级单位,有病床294张,增设五官、传染科。1985年保持病床320张,医院总面积为10 600平方米,有技术人员342人。1987年全院共有职工 55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11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有主任医师 3人,副主任医师15人,主治医师71人,主管检验师8人,主管药师14人(中药、西药),主管护师42人,护、士、初级卫生人员258人。
  1987年医院承担市政系统近30万人口的医疗,预防和保健任务,年门诊量20万人次,收住院病人6 900人次。
  医院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开设内、外、妇、儿、五官、中医、预防保健、传染等10余个专业,住院部开设病床342张。1987年大型医疗器械有日本岛津X光机,捷克产小片机、日本产B型超声、扇型超声、A型超声和脑电图、心电图、纤维胃镜、阴道内窥境、麻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987年医院能诊治各种疑难病症,开展了医疗研究项目。普外科抢救肝、脾、胃多处破裂手术一举成功;空肠、结肠撕裂,睥破裂,大网膜撒裂的病人手术抢救成功,广泛性星芒状肝破裂右半肝切除术;对呕血病人行断流术及巨乙状结肠扭转致肠绞窄行乙状结肠紧缩短术一次成功。脑外科对12例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的病人进行了非手术疗法,效果较好。对 3例背髓蛛网膜炎病人进行椎管注药及注氧疗法均收到明显效果,并写出论文《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颞浅动脉——皮层贴合术》。有4篇论文参加市优秀论文评选。骨外科人工股骨头置换成功;肿瘤科开展左半肝癌切除术;妇产科为一老人切除14.4公斤的巨大卵巢瘤;口腔科开展了半舌切除术、外伤性腭裂修复术,写出论文 3篇;耳鼻喉科成功地开展了耳廊缺损(离断)再植术,写出论文2篇;眼科完成科研规划,超常量徙后术矫正大角度外斜视,共完成论文7篇,儿科用654——2氨茶硷、地塞米松治疗肺炎、毛细支气管哮喘写出体会;功能科《超声显像对膈肌下肝脏探测方法的改进》作者被邀请参加全省超声学术会议,该文被纳入《黑龙江超声学术会议论文选编》。还开展国内攻关科研项目,对胃肠道超声检查的探索写出论文;开展了A超与B超的病例对比探查分析;还开展了小片间摄机临床应用、脑血流图、心电监护、脑血管造影,盂肾造影等。1987年共完成科研规划 22项,完成论文48篇,护理论文完成19篇,有8篇被评为市优秀论文。
  【鹤岗市中医院】 1979年1月1日成立,其前身是西山门诊部。是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处级医疗单位。医院面积为2 100平方米,医务人员134名,设内、儿、妇、疱疡、按摩、五官、整骨、针灸、检验、中西药、制剂等科室。1987年全院共有职工 147人,卫生技术人员11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中西医师25人,主管检验师1人,主管中西、药师6人,中、西医师48人,士级人员37人。1987年医院承担以向阳地区为中心全市中医药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年门诊量为11万人次。
  1987年中医院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开设中医内科,中医外科、妇科、儿科、急诊抢救、五官传染、疮疡、针灸、按摩、肿瘤、骨伤、气功、激光等 10余个科系。医院有病床100张。医疗器械有 500毫安X光机、扇型B超、心电机、多功能电钻,腹膜吸引器、多功能牵引床、万能手术床、紧急供氧箱、多种骨折固定器、袖珍负压吸引器。
  1987年市中医院承担着以中医药为中心的医疗、教学、科研任务。对一些疑难病、危重病能诊断治疗。1987年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共开展各种大中小型手术 100余例。内科能诊治心肌梗塞、胆结石、肾结石,中医治疗中风、肝病。
  1987年鹤岗市中医院是一所以中医药为主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院内设有制剂室,进行中药制剂。制出各种中药,如金黄散、膏,烫伤膏,骨折挫伤散,四肢活血散等10余种丸、散、膏。
  1987年市中医院被评为市级文明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