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87年零售物价特点

1987年零售物价特点



  【1987年零售物价特点】 1987年市场购销两旺,但价格变化也较大。据调查统计,全年零售物价总水平比去年上升10.3%,其中食品类商品价格指数上升10.8%,衣着类商品价格指数上升11.8%,日用品类商品价格指数上升 8.7%,文化娱乐品价格指数上升4.3%,药及医疗用品价格指数上升9.7%,书报杂志和燃料两类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与1986年持平。各类商品价格指数上涨对零售物价总指数的影响见表:



  (一)自发涨价多,涨价面占73.79%。
  1987年,国家没有较大的价格改革措施出台,计划价格也没有较大的调整,但是全年零售物价总水平却比上年上涨 10.3%,成为历史上高峰年份之一。国营商业零售物价指数上涨的也较高,与上年比上升8.8%,从中说明自发涨价的趋势是比较严重的。
  据统计,在用来计算零售物价指数的 290种代表规格品种中,平均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的有214种,占73.79%,下降的有8种,占2.76%。
  1.食品类商品涨价品种居多。在135个代表规格品中,涨价商品竟达105种,占77.78%。只有大米、玉米面、葵花籽、西瓜、草鱼、黄花菜等 6个品种平均零售价格下降,降幅分别为1%、2%、7%、9.5%、5.6%、4.4%。
  2.衣着类商品平均零售价格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在58个代表规格品中,平均价格上涨的有38种,占65.52%,其价升幅度较高,最高达49.6%。
  3.日用品类商品平均价格上升比重较高。在44个代表规格品中,平均价格上涨的就有35个品种,占 79.55%。价升幅度最低的皮鞋油为1.2%,价升幅度最高的闹钟为30.9%。平均价格下降的商品只有机械手表,降幅为6.1%。
  4.文化娱乐用品平均价格升幅不大,全年平均零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4.3%。在19个代表规格品中平均价格上涨的有11种,占68.42%,升幅在1~29.4%之间。
  5.药及医疗用品平均价格上升比重较低。在27个代表规格品中,只有16个品种平均价格上升,占59.26%,庆大霉素平均价格比上年还有下降,降幅为3.4%。
  (二)时点价格繁多,同一品种差价明显。
  多种价格形式和不同渠道进货导致了各种商品时点价格繁多。不同价格形式出现的差价,已被消费习惯所接受。由于不同渠道进货导致同种商品时差价格不同,显然带有不合理因素。我市零售商店进货渠道大致有四种:一是直接从三级站进货,二是以批发价格直接从产地进货,三是以当地零售价格直接从外地进货,四是以零售价格零售商店之间互相进货。这些情况虽年初就有,但下半年表现的十分明显。以6种商品为代表,可以表明7~12月各月14日的时点价格繁多情况。
             7月14日肇东产万寿山牌500克奶粉          (元)



                8月14日一等虾皮每公斤            (元)



             9月14日中条粉条(土豆原料)每公斤         (元)



               10月14日一等黑木耳每公斤           (元)



             11月14日四川产397克午餐肉罐头           (元)



                12月14日酱猪肉每公斤             (元)



  (三)价格变动频繁,有些商品一年内几次上调价格。
  今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商品涨价面比较宽,按我们所用的代表规格品统计,涨价商品面占73.79%。有些商品一年之内几次上调了价格。现将整理出的17个品种,分别列成下面两个表式。
  表列之外,酱猪肉10月7日每公斤又由5.42元,上调到7.20元;12月6日又由7.20元,上调到7.90元。二级虾皮11月4日每公斤又由7.56元,上调到7.80元。信纸 9月8日每本又由0.75元,上调到0.79元。
                10种食品类主要商品变价情况
                                计量单位:公斤、元



                7种工业品价格变动情况            (元)



  (四)地产商品提价,影响价格上涨。
  据统计,今年以来外进的副食品比去年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水产品价格平均上涨34.1%。鲜菜价格上涨59.3%,其中白菜平均每公斤由上年的0.14元上涨到0.23元,上升64.3%;芹菜平均每公斤由上年的 0.74元,上涨到0.94元,上升27%;黄瓜平均每公斤由上年的1.92元,上涨到2.34元,上升21.9%。
                                     (陈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