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本市文化消费特点

本市文化消费特点



  【本市文化消费特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收入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也逐渐地发生变化。人们满足吃、穿、用的需要以后,转向了文化生活的需要。如看电影、听音乐、阅读书报,旅游等已成为许多家庭生活消费不可缺少的内容,图书馆、美术馆已成为很多普通劳动者假日的理想去处。鹤岗市1987年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24.64元,占人均生活费支出的3.20%,与1980年相比,人均消费额增加3.41倍,消费比重上升 88.24%。我市150户居民家庭时间利用调查表明,全市居民每人每天收看收听广播电视时间为147分钟,比1980年人均增加102分钟,收听收看时间提高近2.3倍。
  近年来城市居民对文化消费产品的质量和层次都有更高的要求。由于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对书籍质量的要求向高层次发展,比较畅销的书籍同智力开发、智力投资密切相关,各种科技专著、文学名著,各种工具书等销量较大。在审美鉴赏倾向方面是,对高层次艺术兴趣日浓。80年代初人们热衷于流行歌曲,现在欣赏艺术水平较高的世界各国名曲的人越来越多。由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给物质消费带来增长。据城调资料表明,1987年平均每百户拥有收录机41.3台,比1980年增长40.3倍,电视机89.3台,比1980年增长21.3倍。照相机、电子琴和小提琴已进入一般居民家庭,它们既是文化娱乐品,又是培养儿童文艺知识的娱乐器材。
  城市居民文化生活消费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对于文艺生活强烈的“参与”意识,即不满足于看和听等接受娱乐教育的欣赏性的文娱活动,开始逐步把接受娱乐、接受教育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要求自己也进行唱歌、跳舞,摄影等文化活动,以此增加生活内容,展示才华,发挥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文化局提供的资料证明,人们的“参与”意识非常强烈。1986年鹤岗市文化局举办了迎新春影画展,参展人员超过历年水平,竟达2 500 人之多,年龄最高的有75岁的老人,最小的有 5岁儿童。由于主办单位组织者精心安排和作者新颖创作,吸引了 5万多人参观和欣赏。人民群众在文化生活中表现出的极大的主动性,体现了人民群众不断追求文化生活的满足,同时也不难看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已由欣赏型转为“参与”型。
                                    (陈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