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萝北县

萝北、绥滨2县概况

萝北县



                   ·萝 北 县·
  【地理位置】 萝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理座标在东经 130°07′34″~131°35′12″,北纬47°11′42″~48°21′03″之间。北隔黑龙江与苏联相望,国境线长 146.5公里,西北部濒临嘉荫河与嘉荫县相连,西以梧桐河为界与鹤岗市、汤原县接壤,南至松花江,东南与绥滨县毗邻。东起肇兴乡大江通岛,西至鹤北镇梧桐河东岸,宽 108公里,南起苇场乡松花江北岸,北至太平沟乡嘉荫河南沿,长131 公里,总面积6 78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 8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1.9%;平原面积3 320平方公里,古总面积的49.1%;沼泽和重湿地58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6%;其它面积占0.4%。
  【地貌】 北半部地处小兴安岭山地中北段东北坡青黑山脉之东翼,为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南半部地处三江平原之西北边缘,属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的河套地区,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山区与平原接壤处的山麓地带,地势逐渐坦缓,成垅岗状地形。全县地势,西北部高而多山,东南部平而多沼泽,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分为山地、岗地、平原、洼地,形成四个阶梯。西部大金顶子为本县最高峰,海拔750.9米,东南部平均海拔90米。
  全县处于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之间。向东北注入黑龙江的较大河流有:嘉荫河、鸭蛋河 (流长94.7公里)、太平河、小北河、大马河、十里河等。 向南注入松花江的河流有梧桐河(流长184.1公里)、嘟噜河(流长245.3公里)、蒲鸭河等。
  【气候】 该县地处寒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6℃,最大温差79.9℃,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21.2℃,极端最低气温-41.1℃(1980.1.15),7 月份平均气温21.3℃,极端最高气温38.8℃(1982.7.25),昼夜温差年平均 12.8℃。全年无霜期约 125天左右,最长153天(1959年),最短104天(1965年),年平均降水量为549毫米,全年日照约2 650小时。
  【自然资源】 境内有耕地330万亩,其中县属42万亩。尚有可垦地150万亩,其中县属30万亩。在县属面积内,有可用于放牧的草原20万亩。还有重湿地14万亩,生长着茂密的芦苇,是黑龙江省芦苇重点产区之一。
  矿产资源已发现的有金、石墨、煤、铁、镍、铜、铍、铀、白云母、石棉、大理石、硅石等10多种,其中黄金藏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石墨的蕴藏量居亚洲第一,现已合资开发。
  境内有可捕鱼水面10万亩,盛产鳇、鲟、鲑、鲤、鲫、鳜鱼。该县是全国鲟鳇鱼的主要产区之一,曾充清朝贡品的鳇鱼及鱼子,远销西欧、北美。位于苇场乡的大面积泡沼,栖息着丹顶鹤、鹭、天鹅、白鹤等珍禽。
  境内有林地面积536.1万亩,平均森林覆盖率32.4%,木材蓄积量达 3 364.2万立方米,其中有大量珍贵树种如红松、云杉、黄菠萝、水曲柳等,还有椴、桦、柞、杨、榆等树种。林冠下有人参、剌五加、党参、五味子等中药材上百种,有蕨菜、笃斯、山葡萄、猕猴桃、山核桃、榛子等,蕨菜为大宗出口物。林中生长猴头蘑、木耳、蘑菇等。野生动物有梅花鹿、驼鹿、黑熊、野猪、獐、狍、狐狸等。
  【历史沿革】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萝北境内正式设治,名兴东兵备道,属黑龙江将军。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设萝北直隶厅,属黑龙江行省。1912年(民国元年)改厅为设治局。1914年升为一等县,属黑龙江省黑河道。1929年属黑龙江省。东北沦陷后,属伪满洲国三江省。1945年光复后属合江省富锦专员公署。1948年7月属合江省第四专员公署。1949年5月属松江省。1954年8月属黑龙江省合江地区专员公署。1985年1月属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88年 1月属黑龙江省鹤岗市。
  【行政区划】 萝北县党政领导机关设在凤翔镇,全县辖3镇8乡88村。各乡镇名称为:凤翔镇、名山镇、鹤北镇及肇兴乡、团结乡、太平沟乡、环山乡、奋斗乡、苇场乡、莲花乡和东明朝鲜族乡。该县境内有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所属的国营宝泉岭农场管理局及该局管辖的江滨、军川、名山、延军、共青、宝泉岭等6个农场和1个工业总厂;有黑龙江省林业总局所属的大型森工企业鹤北林业局及其所属的四方山、中兴、金矿、伟东、联营、向阳、河口、曙光、双峰、西梧桐河、小梧桐河、跃进、跃丰、双花、庆林、高峰、双跃、先进等18个林场和太平沟、鹤北2个贮木场。
  【人口民族】 该县居民,1988年末全县共有60 214户,其中县属20 483户。总人口为222 720人,其中男性为114 782人,女性为107 938人。总人口中,县属77 132人。非农业人口103 770人,其中县属28 101人。年出 生3 149人(其中县属1 279人),出生率为16.58‰。死亡 698人(其中县属221人),死亡率为2.86‰。全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67‰,比1987年下降0.6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32.8人。
  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全县有19个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95.4%,朝鲜族占总人口的 2.55%,其余的民族有;满、回、蒙古、苗、彝、壮、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布依、侗、瑶、土家、水、土、鄂温克等。
  【领导机构及领导人】
  中共萝北县委员会
  书 记 果鸿翔
  副书记 郭瑞宏 郭桂荣(2月任)
  萝北县人大常委会
  主 任 张庆丰
  副主任 吕志品 于嘉生 李广道 孙德山
  萝北县人民政府
  县 长 李兆森
  副县长 李延佑 杨树茂 刘 斌 于 林 吕尧昌(1月任)
  政协萝北县委员会
  主 席 贺桂森
  副主席 金明久 葛连生 沈 滨 陈沐涛
  中共萝北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郭桂荣(2月免) 王兴华(2月任)
  副书记 佟福元
  萝北人民法院
  院 长 张全启
  副院长 李士峰
  萝北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艾连生
  副检察长 安云峰 胡永祥
  萝北县人民武装部
  政 委 邵士祯
  部 长 权润汉
  【经济概况】 1988年以改革统揽全局,解放思想,勤俭创业,取得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的好成绩。1988 年全县社会总产值 20 361万元,比1987年增长9.2%;工农业总产值8 764万元,比1987年增长21.6%;国民生产总值11 500万元,比1987年增长23.9%;国民收入额为8 415万元,比1987年增长28.9%;农村人均收入709元,比1987年增长11%。
  【农业】 县委在1988年初提出的农业经济指标为“三突破”: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历史最好水平。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已完全实现。农业总产值达 4 356万元,比1987年增长14%;粮豆薯总产量 12 500万斤,比1987年增长 12.2%,比历史上最高的1986年增长 4.8%;乡镇企业总产值4 138万元,比1987年增长 35.4%,实现利润 280万元,比1987年增长 40%。为了达到“三突破”,一是进一步扩大了高产作物水稻、玉米的播种面积,占粮豆薯总播种面积的43%,总产量占64.5%。二是科学播种,如大豆精量点播,水稻抛秧、插秧,玉米地膜覆盖、大芽播种,使平均亩产达 164公斤,比1987年增长26公斤,比最高的1986年增长11公斤。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增除涝面积 1.2万亩,都鲁河堤防保护了15万亩耕地免受水患。在1988年的粮食生产中,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公司不按说明书的规定指导使用水稻灭草剂——丁草铵,结果使3个乡、16个村、112户农民所种的 4 105亩水稻受害,总计损失水稻81万公斤。
  全县林业生产总产值1 231万元,比1987年增长10%。上缴税利90.5万元。森林抚育伐面积13 000亩,出材29 289立方米。造林12 000亩,其中群众造林3 249亩,超过市下达任务的64.7%。全县已有造林专业户350户,其中有2户经营1 500多亩,2户经营500多亩。育苗215亩,总产苗826.5 万株,可基本解决1989年造林的需要。
  畜牧业。从1988年开始,已从副业的地位逐步转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出现了养畜专业户、专业村。全县奶牛存栏756头,比1987 年的232头增长近3倍,超过1988年计划任务440头的78%;黄牛存栏5 992头,比1987年增加5.6%;生猪存栏13 266头,完成计划任务 13 000头的102%,其中母猪存栏952头,比1987年增长35.6%,只完成年计划任务的 79.3%,其原因在于养户认为,毛猪价格上涨,养肥猪获利快,不愿发展母猪;家禽存栏 16.59万只,完成计划任务的103.6%;比1987年增长6.5%;绵羊、山羊存栏1 061只,比1987年增长109%。畜牧业全年总产值达到492万元,比1987年增长9.3%。
  渔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全年产鱼200 吨,比1987年增加80吨。鱼种产量 2.5万公斤,比上年增加 0.5万公斤。除了捕捞天然生长的鱼外,人工养鱼促进了渔业的发展。现养鱼水面达5 506亩,比1987年增加1 166亩,放养成鱼 82万尾,产量比1987年增长35%。鲤鱼苗第一次实现该县自己繁殖,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 该县第一次利用稻田养鱼获得成功,试验稻田面积4亩,平均每亩产鱼22.5公斤。
  水利工程225项已超额完成,累计完成土石方156.1万立方米,完成计划的156%。计修建建筑物6座,营造护堤林300亩、水土保持林700亩,新建机井8眼,护岸堤 2处。为防止松花江水倒灌,政府把嘟噜河堤防工程列为全年10件大事之一。该堤已施工7公里(占总长度的50%),其中5公里达到设计标准。1988年在兴东村新建黑龙江护岸堤300米。整修渠道 212条。这些堤、渠,对于防洪、排涝、护岸,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工业】 1988年工业总产值 4 408万元(含个体、村办),完成年计划的122.4%,比1987年增长 18.8%,其中,全民企业共完成 2 424万元,集体企业完成 731万元。亏损企业户数比1987年减少,亏损额比1987年下降 78.1%。1988年的工业生产,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抓住搞活企业这一中心环节,绝大部分企业实行承包制、租赁制。据对73户企业的调查,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67%,实行租赁经营的占11%,其余实行目标管理和企业转让。工资制度,90% 的企业针对不同岗位分别实行多种形式的计酬方式,有计件工资、承包工资、结构工资、百元利润含量工资、风险工资等 8种,多劳多得,拉开档次。1988年共安排技术改造项目 9个,投资232万元,比1987年增长27.4%。通过技术改造,扩大了生产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农机修造厂、水泥厂等依靠从外地招聘的专业技术人才,更新产品,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农机修造厂生产的4GL—1.6型、4GL—1.3型稻麦收割机,年产 2 000台,为黑龙江省独家产品,销往本省各地及辽吉内蒙等省区,年产值达 185万元。水泥厂生产的425号水泥,由原占总产量的20%上升到51.5%,正式取得“萝凤”牌商标,年产 10 246吨,畅销省内。减速机厂年生产X系列1~12针轮摆线减速机 4 000台,销往18个省区。1988年又试制成功新品种11个,尤以波齿减速机、双圆弧减速机和冷风式摆线电动滚筒减速机倍受客户青睐,还可根据用户需要生产特种减速机。其它一些产品也比1987年有较大的增长:胶合板产量增长 15.7%,大理石增产 20%,红砖增产70%,黄金产量继续突破万两。并恢复采金点植被144万平方米,植树10.7万株。
  【城镇建设】 1988年城镇建设得到加强,工程进度加快,质量有所提高。全年总投资完成1 347万元,比1987年增47.4%,新增固定资产942万元,比1987年增加32.9%。镇内新修道路5条,总长1 500米。城镇自来水完成3条管网的翻新改造,总长度为900米。为 105户居民及高级中学、党校、乡企局等11个单位安装了自来水。全年供水17万吨。县城主要交通干道凤翔大街修建了混凝土路面,长2 000米。
  【交通邮电】 全年完成货运量69万吨,客运量 101万人次。加强公路干线的养护和建设,计处理翻浆路段62.9公里、雪阻路段79公里、水毁路段2.1公里、急弯陡坡 9处、冰湖5 600平方米,工程全部合格,其中83%达到优良标准。依靠民办公助修建乡村道路43条,总长151.4公里,涵洞15座。全县56公里的乡以上道路纳入养护。在1988年全市地方道路评比中获得总分第一名。加强对车辆的管理,成立了“出租小汽车服务站”,制定了凡进入该县的营运客车统一进站管理的规定,强化了交通部门统筹、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邮电事业全面超额完成各项指标。全年完成业务总量 89.2万元,为年初计划数的103.28%。比1987年增长11.46%。新架配电线路11.5公里,新增直拨电话 105门。新增邮政储蓄网点12个,下伸到3个乡镇。
  【财政贸易】 1988年全县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已连续8年)。总收入2 662万元,比1987年增长1.4%,通过建立乡财政,大多数乡镇均增加了自有财力。全县商品流通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国营商业1988年购进商品总额为5 883万元,比1987年增长了12.7%;销售商品总额6 506万元,比1987 年增长14.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9 150万元,比1987年增长30%。有些计划内的商品未按计划拨入,例如钢材就只拨入计划数的66.8%,水泥拨入为计划数的79%。为了保证需要,不得不另觅渠道。修“过境路”凤翔大街缺水泥 3 200吨,经向鹤岗求援,始得解决。农用化肥、农药等,也经多方联系,南去大连,北到孙吴,基本解决急需。对一些滞销产品,虽经寻找销路,有的仍有积压,收购木耳10万斤,只售出 7万多斤;有的则已顺利销出,如土豆,经与同江联系,向苏联出口321吨,获利2万多元。1988年一度出现抢购商品现象。10月进行物价大检查,发现乱涨价、乱收费的违纪单位42户,违纪金额11.4万元,这些单位或将计划内商品转计划外高价倒卖,或超越最高限价规定出售,或巧立名目增加收费,对此,均作了严肃处理。针对1988年资金紧张和通贷膨胀现象,人民银行积极协调各专业银行,采取了一些措施,进一步稳定了金融市场。各专业银行积极融通聚集资金,保证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全县城乡储蓄纯增额达 2 323万元,比1987年增长19.05%。保险事业进一步发挥补偿作用,保险费支出105万元,保险种类增加,保险费收入347万元。
  【政法工作】 1988年继续进行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加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各项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工作,对经济立法、行政立法的尚不完备之处,加以改进充实,对执法者实施监督检查,对违法案件进行严肃处理。狠抓了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对社会丑恶现象如赌博、暗娼等,严厉查禁,坚决取缔,使之大为收敛。深入开展了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活动,全年破获重大刑事案件23起。
  【科技、教育、文化】 1988年完成科技攻关及星火科技计划10项,结转的一项省级星火计划项目已通过技术鉴定,共实现经济效益 551万元,其中:“稻田养鱼试验”、“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纯稻草饲料开发”、“水田系列农机具”、“双圆弧涡轮减速机”等项目,为水田立体开发应用、发展畜牧业和工业等起到积极作用。1988年首次出现了集体和民办的科研机构。在学校也开展了科技活动,二中董明辉制做的“多功能机器人”,一中陈熙盛制做的“挖掘机”等5项参加鹤岗市“三小”科技比赛,荣获一等奖。全县有职称的科技人员共1 589人,其中有高级职称者28人,中级职称者366人,初级技术职称者1 195人。
  教育事业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前进。1988年进行了领导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聘任制。聘请北京讲师团、省教育学院讲师团来本县讲学,还举办了各类教师培训班,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集资209万元,新建翻建校舍及实验室,购买音体器材及图书等,改善了办学条件,连续4年被评为省级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县。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在校生年巩固率85%,毕业生合格率95.8%,12 至15周岁普及率97.4%,幼儿入园率85%。以上诸“率”均超过省、市规定标准。全县有98名考生考入大专院校,其中考入重点院校18名。初中升高中( 含中专、中师、技工)升学率为65%,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为95.8%。有20名初高中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竞赛。有105名中学生参加省、市举办的数理化竞赛,初中化学组获团体第一名。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 70%以上。
  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宣传该县改革和建设的成就,被上级单位采用的稿件比1987年增长一倍,其中中央电视台2条,全国性报刊2条,省级刊、台51条。电影放映,城镇完成计划的120%,农村有16个放映队无放映活动。出版了《萝北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辑了《萝北文艺》等书刊。
  体育事业。体育活动已从青少年、城镇职工中普及到中老年人、妇女和个体劳动者,1988年成立的气功协会,下属7个站,参加人员 400多名。参加全国、省、市体育比赛3 项4次,均获好成绩:2月参加全国高山滑雪锦标赛, 3名运动员进入前6名。12月参加全国第二届冬运会滑雪比赛,获金牌2块、银牌1块、铜牌3块。6月参加市篮球比赛,男队进入甲级组,女队获甲级组第二名。参加市围棋比赛,获冠军。
  卫生保健事业。全年门诊量达21万人次,住院治疗7 539人次,诊断符合率88%,治愈好转率95%以上,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85%。发生传染病 694例,比1987年略有下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伤寒、小儿麻痹症等均未发病。开展了预防保健有偿服务,7岁以下儿童有 13 189人参加计划免疫保偿,平均参保率为63.69%,达到省定标准。全年共发放出各种疫苗65 450份。接种人数39 421 人次,覆盖率达 98.82%,超过国家标准。全县有卫生所89个,其中集体办74个,村民就医条件得到改善。
                                 (徐永才 王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