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滨县
绥滨县
·绥 滨 县·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绥滨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黑龙江与松花江汇流夹角地带。东经131°8′12″~132°31′,北纬 47°11′55″~47°45′23″。北部以黑龙江主航道为界与苏联隔江相望,西部与萝北县接壤,南濒松花江与桦川县、富锦市为邻,东部与同江市一水相连。东西宽117公里,南北长46公里,全县总面积3 335平方公里。境内无山无丘陵,地势平坦,海拔52~63米,古城岗为最高点,海拔81.6米。地处寒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多西风、西北风;夏季温热,多东风或东南风。年平均气温 2.5℃,最高气温37.5℃,最低气温-37.5℃。7月平均气温20.7℃,1月平均气温-18.2℃。年日照时数2 464小时,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85毫米。
【人口民族】 全县 40 436户,163 384人,其中男性83 307人,女性80 077人。年出生人口2 306人,死亡人口 655人,自然增长率为9.9‰。民族有汉、满、蒙、回、藏、维吾尔、苗、壮、彝、朝鲜、布依、侗、高山、达斡尔、锡伯、赫哲、鄂温克等17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5.56%。
【行政区划】 绥滨县人民政府驻绥滨镇,距鹤岗市199公里。县辖 2镇10乡。2镇为绥滨镇、绥东镇,10乡为大同乡、连生乡、忠仁乡、中兴乡、福兴乡、北岗乡、新富乡、富强乡、北山乡、东方乡。全县自然屯169个,街道办事处2个。境内有宝泉岭农管局所属绥滨农场和二九○农场。
【历史沿革】 绥滨历史悠久,建置很早,是满族重要的发祥地。距今绥滨县城 9公里的永兴古城,就是辽代女真五国部奥里米部首府所在地。据文献记载,奥里米部当时有万余户、数万人,是松花江下游的重要政治、军事中心。
1910年(清宣统 2年)设高家屯巡检署,隶属黑龙江省兴东道汤原县。1913年高家屯巡检署改设高家屯警察事务所,隶属萝北县。1914年(民国3年)7月 1日,高家屯警察事务所升格为萝北县高家屯佐治局。1917年4 月设绥东设治局,隶属黑龙江省黑河道。1929 年(民国18年)1月9日,绥东设治局升格为绥东县。因与热河省绥东县重名,于1929年1月23日改称绥滨县,隶属黑龙江省。东北沦陷时期,绥滨归伪三江省所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建立绥滨县民主政府,隶属合江省。1949年 6月27日绥滨县合并于富锦县。1964年恢复绥滨县治,归黑龙江省合江专员公署管辖。1985年归佳木斯市管辖。1988年1月1日,归鹤岗市管辖。
绥缤县辽代开始称奥里米, 也称 “敖来密”、“阿里眉”、“鄂罗穆”、“阿里玛”。“绥东”一名系由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沙俄军队经常入侵骚扰,民国政府为维护边疆治安,于1913年派警察和陆军九连来高家屯建所驻防,以“绥靖东部极边地区”,故名绥东。1920年在绥东城南江边处设一码头称绥滨埠,1929年改升县治时,沿用了绥滨埠一名,称绥滨县。
【领导机构及领导人】
中共绥滨县委员会
书 记 李宏臣
副书记 赵树和 贺孝辉 宋万祯
绥滨县人大常委会
主 任 王林春
副主任 王广祯 李玉山 刘德福 郑端成
绥滨县人民政府
县 长 赵树和
副县长 张星峰 李世奇 王立深 黄福臣 聂枝玉(1月任)
政协绥滨县委员会
主 席 洪景文
副主席 苏庆生 黄 波 程 健(3月任) 于长胜 张佐栋
中共绥滨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武德福
副书记 姜庆志 王衍选(5月任)
绥滨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梁化久
副检察长 张 平(3月免) 姜庆善(3月任)
绥滨县人民法院
院 长 张沛所
副院长 曹克俭(3月任) 白万成(3月任) 徐树彬(3月免)
绥滨县人民武装部
部 长 李节来
政 委 甘永润
【经济概述】 1988年中共绥滨县委、绥滨县人民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改革总揽全局,加强党对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领导,从绥滨实际出发,认真实施绥滨县发展战略目标,各条战线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工农业总产值11 172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国民收入9 776万元,比上年增长12.4%;财政收入实现1 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6%。
【农业】 1988年深入进行农村改革,进行了土地小调整;巩固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探索土地转让、联营联合、发展合作经济等改革新路子,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农业总产值7 121万元,比1987年增长15.7%。
全县有耕地 106.8万亩,1988年播种89.1万亩,粮食总产2.2亿斤。上交国家粮食1.227亿斤。主要粮食作物有大豆、小麦、玉米、水稻。经济作物有烤烟、甜菜等,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烤烟4.3万亩,比上年增加1.6万亩,产值975万元,税收370万元,烤烟生产成为县财政收入的一大支柱。
绥滨县自新中国成立后就加强堤防抢修,进行涝区治理和灌渠建设,到1988年已有敖来、兴安电灌站2处,机电井1 275眼。彻底改造了蜿蜒河107公里。整修配套干渠34条,长150公里。修筑防洪堤145公里。1988年又修建中兴西堤防洪闸1座。修除涝桥20座,涵洞58座。造护堤林500亩,水保林300亩。松黑两江的防洪堤坝达到20年一遇的抗洪标准,提高抗灾能力,确保农业丰收。
县内有国营林场2个,有天然林5 166 公顷;营造人工林 1 996公顷,其中未成林为1 487公顷,已成林509公顷。1988年国营林场造林353公顷,育苗20公顷。各乡镇植树造林11 460公顷,未成林9 811公顷。
境内的黑龙江、松花江、蒲鸭河、蜿蜒河、敖来河等40条大小河流和白龙泡、申通泡、大架泡等27个大泡子,总水域面积36.5万亩,是天然的渔场。人工养鱼210处,养殖面积7 743亩。年产鱼 906吨,其中捕捞天然鱼303吨,人工养鱼603吨。鲑鱼(大马哈鱼)、鲟鳇鱼是本地特产之一。鲑鱼、鲟鳇鱼籽出口国外。
1988年是养殖业大发展的一年,年产值777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占农业总产值的10%以上。奶牛存栏 1 759头,比上年增长63.3%。饲养家禽54.7万只,比上年增长76.6%。商品禽19 万只,其中大鹅1 2万只,肉鸡7万只。生猪存栏28 995头,比上年增长7.4%。绵羊存栏8 732只,比上年增长49.8%;黄牛5 455头、马2 570匹、改良牛738头、兔1 773只、貂410只。涌现出1个养殖专业乡、 3个养殖专业村、70个养殖专业户。中兴乡振兴村是奶牛专业村,户均奶牛2头。全村奶牛收入18万元,人均增加收入490元,全村人均收入提高到千元。
【工业】 工业生产在资金和原料短缺、减利因素增加的情况下,仍实现速度、效益同步增长。总产值3 559万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利税650万元,比上年增长19%。乡镇企业总产值3 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9%。
企业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全县160户工业企业(国营企业41户、集体企业119户)已有 134户分别实行承包、租赁和股份制。国营企业承包乡镇企业也进行了尝试。国营绥滨县砖厂承包乡镇企业连生砖厂,国营绥滨县白酒厂承包了乡镇集体企业忠仁乡集贤酒厂,取得了较好成效。
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全县大多数企业打破八级工资制,实行结构工资、联利工资、岗位职务工资、计件工资等多种工资形式,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全县已有65户企业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横向经济联合已进入一个有组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现已与全国7个省、48个市县、2个大专院校、5个科研部门、26 户企业建立了联合协作关系。引进资金 450万元,引进技术19项,引进人才27人,企业增加新产品16种,上缴利税95万元。
绥滨县工业企业主要有发电、离合器制造、农机修造、农具制造、羽绒制品、造纸、化工、浸油、麦芽、素肉、制砖、被服、皮毛加工、肉禽加工、乳品、罐头、食品、啤酒、白酒等。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同1987年相比,发电量由1 705万度,已增加到1 900万度,增长11.4%;羽绒服装由5 000 件增加到2万件;奶粉产量由210吨增加到340吨;白酒产量由430吨增加到700吨;啤酒产量14 600吨。省优、部优产品北国牌啤酒和离合器远销省内外。
1988年安排改造和开发项目16个(含结转项目),完成总投资 1 482.5万元,是历史上完成投资最多的一年。规划改造和开发的啤酒厂、白酒厂、星光离合器厂、肉禽厂、羽绒制品厂、乳品厂、造纸厂、浸油厂、麦芽厂、粉米厂10个骨干项目基本完成。
【城建交通】 1988年县镇新建民用建筑面积4 423平方米,公用建筑面积 23 800平方米。县镇总建筑面积达54.5万平方米,农村总建筑面积147.9万平方米。全县共有楼房113幢。
县城镇绥滨镇内主次干道25公里,道路面积480万平方米,柏油路5公里,绿地面积 3.5公顷。
1988年将城镇公有旧住宅合理作价处理给职工,全县共出售旧住宅59 000平方米,收回房款176万元,为实行住房商品化做了必要的准备。
绥滨水陆交通方便。境内有绥滨至萝北公路57公里,绥滨至佳木斯公路42公里。县内通往国营农场和乡镇的公路总长为 288公里,达到了晴雨通车。城乡通往各村的公路基本成线成网,畅通无阻。冬季松黑两江结冰期,江面可通行各种车辆,乘车可达富锦。夏季,松黑两江可通行大型客货轮船。绥滨码头是佳木斯以下吞吐量最大的码头。从绥滨溯松花江可到佳木斯、哈尔滨;北航黑龙江可达黑河、呼玛;东航可达同江、抚远、饶河。绥滨至富锦在松花江上设有轮渡,轮渡各种车辆。
【商业】 1988年全县有国营商业84户,集体商业 155户,个体商业1 032户。农贸市场5处。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8 915万元,比上年增长 16.1%。工商税收1 105万元,比上年增长16.3%。
【科技、文化、教育、卫生】 县有农业科研所、农机科研所、工业科研所 3个科研机构。有科技人员2 217人,其中高级25人,中级458人,助级799人,其他935人。1988年取得12项科研成果,主要有高寒地区水稻不同灌溉制度增温效果实验研究、羽绒服装生产线、大豆万亩攻关亩产350斤。县科委组织137名科技人员到基层承包 102个项目,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引进了省市级科研项目14个,完成星火计划项目5个,培训人才1.6万人次。在日本水稻专家指导下,成功地推广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全县有1所高中,学生910人,教职工60人。初中13所,学生7 024人,教职工463人。有小学165所,学生19 363人,有教职工 1 160人。有绥滨电大工作站、教师进修学校和2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职业中学。1988年教育经费为 640万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23%。全县初等教育“四率”均在98%以上,职工技术教育合格率达 90%以上。考入全国高等院校新生99名,其中1名考入清华大学,升学率比上年增长11%。北岗乡创办“三加一”(学完初中三年课程加学一年专业技术课)办学形式,加快了当地所需人才的培养。新建和维修校舍5 851平方米,校舍危房率由上年的3%降到1%。
全县有藏书3万多册的图书馆1处和图书室30个。县文化馆定期举办绘画、书法展览和文艺汇演。占地面积2 300平方米的绥滨县文化宫,是绥滨县最大的影剧场和舞场。
绥滨县历史悠久,著名的永兴古城和中兴古城是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二九○农场四十连北台地和绥东高台子 2处古遗址,是距今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蜿蜒河遗址是早期铁器时代遗址,属挹娄族物质文化遗存。同仁遗址为勿吉人的古城址。古墓群有永生古墓群,属于辽代。三号边防站古墓群、永兴古墓群属于辽、金时代。中兴古墓群属于金代。
医疗卫生事业已形成了三级卫生医疗网。县有中心医院、中医院、保健站、防疫站。12个乡镇均有卫生院、村有卫生所。卫生队伍53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15人,医师84人,床位328 张。绥滨县甲状腺肿、大骨节、克山病三大地方病,经过认真防治已根除。白喉、小儿麻痹疾病,已无新患发生。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1988年绥滨县被评为全国妇女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先进单位,获优秀奖。
【人民生活】 全县职工工资总额1 140万元,比上年增加12.5%。职工月平均收入120 元,比上年增长16.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 920万元。1988年新招收合同制工人,安置退伍、转业和城镇青年就业计1 602 人。年末全县职工总数11 038人,比上年增长5.4%。
1988年对百户农民抽样调查统计,农民人均收入549元,比上年增长54元。人均消费428元,比上年增长80元。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电视机60台,洗衣机14台,录音机8 台,自行车76辆,手表140块,缝纫机77架,大型家俱68件。
(郭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