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农场简介
国营农场简介
·国营农场简介·
【二九○农场】 位于绥滨县境内,在松花江、黑龙江两江汇合处的三角洲平原上。总面积116万亩,耕地面积50.55万亩,播种面积50.48万亩。人口26 561人,职工13 704人。
1955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第五团1 700多名官兵,奉中央军委命令。从山东省集体转业来到富锦县绥东乡北开荒建场。同年11月21日,经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命名为二九○农场。全场有5个分场,52个农业生产队。有链轨拖拉机285 台,轮式拖拉机625台,收割机178台,各种农机具2 190台(件)。田间机械化程度达到85%以上。
二九○农场是一个大型的农牧结合的农场。养猪业发展很快。1970年至1979年连续10年实现一人一猪。1975年后,先后被农场总局、省政府和农垦部评为“先进养猪场”。农场有工副牧渔业单位25个,其它服务行业10多个。全场有各种车辆125辆。场内有通往5个分场的短途客车,每天有两班发往鹤岗的长途客车。
农场有完全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初级中学5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6 432人,教职员工602人。1978年至1988年高考升学725人,其中大学440人,中专285人。
二九○农场总场有职工医院、床位120 张。分场有卫生所,生产队有卫生室,全场医护人员267人。此外,总场建有有线广播站和电视差转台。
1988年全场粮豆总产7 060万公斤,工农业总产值6 256.4万元。
【绥滨农场】 地处绥滨县境内。以当地地名“绥滨”命名。北靠黑龙江与苏联隔江相望,南临松花江距绥滨县城35公里。
绥滨农场创建于1948年,属绥滨县办农场。1951年 9月归省领导。1958年属中央农垦部合江农垦局,1963年归江北农垦总局管辖。1968年改制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九团。1976年兵团撤销,恢复原农场名。隶属于宝泉岭农管局。
该场是一个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1987 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试验区”之一。全场土地总面积80万亩,耕地面积48万亩,水面5万亩。职工家庭农场3 072个。产粮豆38 745吨,上交商品粮23 745吨。总人口为18 456人,职工8 961人,家庭农场人均收入1 390元。全场有链轨拖拉机231台,轮式拖拉机207台,联合收割机131台,小四轮、手扶拖拉机331台,大型喷灌机18台,汽车65辆,有小学40所,职业高中、普通中学各1所,职工医院1所,卫生所49个。
农场机械修造、粮油加工、制材、砖瓦制造、奶粉、饲料加工等都具有一定规模,设备比较先进。本年工业年产值1 03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 665万元,盈利149万元。
农场交通方便,职工文化生活日益丰富。1988年建起电视台。
【江滨农场】 该场系山东青年垦荒队于1956年开辟,后由解放军转业官兵扩建,原为萝北农场十一、十二分场,1963年3月两分场合并为江滨农场。1969年2月改制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团;1976年末恢复农场建制,沿用原称,隶属宝泉岭农管局。
江滨农场地处萝北县东部,东与绥滨农场交界,南同军川农场毗邻,西连名山农场,北靠肇兴镇和黑龙江。面积352平方公里,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东南稍低,平均海拔64 米,年平均温度1.7℃,平均降水490毫米,日照2 500小时,积温2 431度。旱河流经场区23公里,河面平均宽度200米,平均水深1.5米。
农场土地面积53万亩,其中耕地33.84 万亩,林场5.1万亩。草地和水面各1万亩。
全场农林业生产队28个,工商企业单位18个,中学3所,小学29所,医院1所,家庭农场2 677个。全场总人口17 954人,有职工8 581人。全场有拖拉机287混合台,联合收割机 114台,小四轮小三轮535台,汽车78 辆,轮船3艘。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粮豆总产31 595吨。工业产品主要有面粉、食油、白酒、啤酒、麦芽、红砖、饮料和小农机具。全场工农业总产值2 978万元,其中农业1 972万元,工业1 006万元。“邻江”牌啤酒,曾荣获部级优质产品奖。
【军川农场】 该场是一个以生产谷物为主,综合经营的大型机械化农场。场区跨萝北、绥滨两县。东西宽27公里,南北长28公里,总面积 594平方公里,地势开阔平坦,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130天左右。年降水量498毫米,日照时数2 527小时。
“军川”的寓意是:转业官兵建设米粮川。1958年兴建两个分场。1963年合并为军川农场。1969年改制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一团。1976年恢复原称,隶属宝泉岭农场管理局。下设38个农业生产队和13个工商运建服企业。有职工9 773人,人口近2万人。现有耕地50余万亩,林地4.5万亩,草地3.2万余亩,水面6.3万余亩。有拖拉机455 混合台,联合收割机216台,汽车137辆。工农业总产值6 100余万元,实现利润200余万元。
农业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年产量4万余吨,商品率60%。畜牧业以养猪为主,近年来奶牛增长较快。工业有农机修配、粮油加工、麦芽、食油、白酒、饮料、豆蛋白、乳制品等。1983年“北大荒”白酒曾荣获部级优质产品奖。远销省内外。
场内居民点46处。公路客运直达凤翔、鹤岗。水路在松花江岸建有码头,有机船2 艘。航行在佳木斯与富锦之间。
场部建有图书馆、广播站、电视差转台、电影院、职工医院、敬老院、幼儿园以及饮食、百货、农贸市场等。全场有职业高中1所,普通中学 2所,小学29所,在校中小学生4 500余人。
【名山农场】 始建于 1958年。1969年改制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二团。1977年1月,恢复原称,隶属宝泉岭农管局。
名山农场地处萝北县境内东北部,总面积 291平方公里。东邻江滨农场,东北与萝北肇兴乡近邻,西与共青农场接壤,西北以鸭蛋河为界,与延军农场为邻,南和军川农场毗邻,西南与萝北团结乡相连,北靠黑龙江与苏联隔江相望。
全场总人口11 450人,总户数3 143户,职工5 390人。该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机械化农场。全场有土地43万亩,耕地近24万亩。全场有20个生产队,职工家庭农场2 508个。拖拉机505混合台,收割机83台,农机具782台(件),汽车66辆,大型喷灌机4台,机井183眼。年产粮豆2 750万公斤。
工业有机械、铸造、建筑、食品、粮油加工、淀粉等10个企业。“雪山牌”土豆、玉米淀粉和大豆蛋白远销日本、香港、荷兰等地。
农场水陆交通方便,有480马力600吨位机船 1艘,航行在黑龙江、松花江上运输物资。全场有普通中学3所、小学18所、职工医院1所。场部设有俱乐部、电影队、图书馆、广播站、电视差转台。
【延军农场】 位于黑龙江省萝北县境内,小兴安岭东端。东以黑龙江主航道为界,与苏联隔江相望,南接共青农场,北与萝北县太平沟乡兴东村相邻,西以鸭蛋河为界,与萝北县环山乡相接。总面积为 66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平原大体各占三分之一。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延军农场始建于1958年。经过30年艰苦创业,各项生产建设已具有相当规模。全场总人口10 552人,总户数为2 700户,职工为4 170人,现有农业生产队18个,林业生产队 1个,家庭农场1 266个。工业企业6个,建筑企业1个,商业企业1个。学校18所,医院1 所。耕地 17.55万亩。
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水稻为主。工业生产以水泥为龙头,并经营粮油、木材加工、砖、瓦等。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1 83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992万元,工业总产值为458万元。
【共青农场】 该场前身系国营萝北农场三、四、五分场,1963年1月3个分场合并为国营青年农场。1968年改编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四团。1976年12月兵团撤销,恢复农场体制。定名向阳农场。1985年 8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农场召开北京等地青年志愿垦荒三十周年大会时,更名为共青农场。胡耀邦亲笔为农场题写了场名。
共青农场地处萝北县境内,海拔 70~220米。东与名山、延军农场接壤,西与宝泉岭农场隔嘟噜河相望,北靠萝北县、奋斗乡,东南与萝北县团结、苇场乡为邻。
农场面积560平方公里,耕地44万亩,有大中型链轨式、轮式拖拉机377台,联合收割机132台,四轮、手扶拖拉机276台,汽车166辆。25个农业生产队,两个林场,24个工商运建服企事业单位。
农场总户数4 700户,总人口17 937人,职工7 665人。职业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小学27所。
全场有奶牛 1 100头、黄牛1 600头,生猪存栏4 300头。该场生产的“豆乡牌”酱油被评为黑龙江省和国家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1988年,年生产奶粉 1 050吨的乳品厂竣工投产,日处理鲜奶20吨。设计能力500吨的综合食品厂与100吨储量的配套冷冻库建成使用。
【宝泉岭农场】 1950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政治部东政解放一团在鹤岗市与萝北县之间荒原地带开荒建场。1952年部队集体转业,撤销解放一团番号,正式命名为国营宝泉岭机械农场。1958年 4月,划归合江农垦局领导。1963年归东北农垦总局领导。1969年改制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五团,1976年,恢复宝泉岭农场场名。
该场东以嘟噜河为界和共青农场相连,西跨梧桐河与鹤岗市青山林场、东方红乡、团结乡相连,北以小北河和一号北山脊线与萝北县林业局及鹤北林业局相接,南与新华农场、梧桐河农场相邻。全场面积719平方公里。
农场有耕地41万亩,林地16万亩,草原10万亩,水面12万亩。现有农林牧生产队38个,职工家庭农场2 869个。有各式拖拉机407台,收割机151台,汽车130辆。全场总人口22 783人,职工11 328人,工农业总产值5 464万元。
工业产品,宝泉牌奶粉,在1986年垦区乳品行业评比中名列榜首,同年又被评为省优质产品,畅销24个省、市、自治区。铁牛牌卫生纸和铁牛牌52克凸版纸曾分别获得省优、部优称号。
原农场一中学生李琰,在1988年第十五届冬季奥运会上,创短跑道女子 1 000米速滑世界纪录,夺得奥运会冰上项目金牌。
【新华农场】 位于鹤岗市境内,北与鹤岗市红旗乡接壤,南与汤原县鹤立镇为邻,东与梧桐河农场交界,西与鹤立林业局红旗林场毗连。
新华农场的前身系原松江省伏尔基河荣军农场,建于1949年11月1日,1956年8月,农场更名为黑龙江省伏尔基河机械农场,隶属于省国营农场管理厅。1958年 9月,又更名为省伏尔基河农场,隶属合江农垦总局。1959年3月农场名为伏尔基河畜牧场。1962 年又更名为伏尔基河农场,隶属于东北农垦总局。1969年2月,组建为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六团,1977年4月,恢复农场建制,改名为新华农场,隶属宝泉岭农场管理局。
全场土地面积为85.13万亩。总人口为22 389人,总户数6 243户,职工10 946人。有农林牧业生产队40个,家庭农场2 446 个,工业企业17户,学校8所,职工医院1所。
总播种面积32.65万亩,总产32 379 吨,全场有拖拉机437混合台,联合收割机210台,手扶、小四轮548台。森林面积9.7 万亩,自有森林采伐量3 623立方米。全场有大牲畜 1 978头。养鱼水面7 162亩,放养鱼苗52万尾。产量114吨。直属工业企业17 户,年总产值1 392万元。全场工农业总产值为3 622万元。
【普阳农场】 1971年建立,位于萝北县与绥滨县交界的蒲鸭河地区。场区面积 516平方公里。可垦荒面积50万亩。另有林地3.7 万亩,草原8.3万亩,苇地3万亩,水面1.8万亩。
普阳农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型机械化农场,现有耕地38万亩,总人口 8 909人,职工5 272人。有两个分场、16个生产队,1个科研站,4个专业养殖场(猪场、鸡场、对虾场、鱼场),2个水利工程队,5个工业交通单位。
1971年开荒建点至1978年初创时期,年年亏损,累计 1 090万元。1979年以来连续10年盈利,总计2 605万元。上交国家利税937万元。该场多次被黑龙江省农场总局评为“双文明农场”。1986年,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该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该场“先进企业”、“文明单位”等称号。
1985年兴办职工家庭农场 1 105个。几年来,经过不断完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已初步形成。1988年春,场直 8个工副业单位引入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实行招标承包经营责任制,收到明显经济效益,全部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