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 1988年,市委组织部适应党政分开的新形势,对党政分开后如何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监督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市委组织部指导各县、区党委建立健全了党委议事规则、议事范围和方法,进一步理顺党委同人大、政府、政协、群团组织的关系,使党委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逐步向党的政治领导迈进。市委组织部还指导各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认真贯彻《企业法》,在实践中研究总结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实施保证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在全市推广了兴华玻璃厂党委《如何搞好保证监督》和南山矿235采煤队党支部《在开拓进取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典型经验。
适应改革的需要,适时调整了党的组织设置,在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市委、市政府两个机关工委和地方工业工委、农业工委。市委组织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协助四个工委制定了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对教育、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基层党组织设置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制度建设。为了逐步实现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先后制定了《承包租赁企业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企业党支部(总支)改选换届试行规定》、《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程序》等制度,并且指导基层党组织普遍建立和完善了党内监督、“三会一课”、党员思想汇报等制度,促进了党建工作。
【领导班子建设】 1988年,市委组织部,按照新形势的要求,从强化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出发,调整充实了48个处级领导班子,提拔了56名干部担任处级领导职务,对187 名处级干部进行了交流。按照近期、中期、长期的不同培养目标,重新调整充实了后备干部,把一部分相形见绌者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提拔了25名后备干部担任处级领导职务。在加强领导班子组织建设的同时,坚持经常不懈地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通过检查领导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指导和监督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点解决有关政治纪律、改革意识、为政清廉、团结共事等问题,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党员队伍建设】 1988年全市发展1 904 名新党员,其中35岁以下的占发展党员总数的6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发展党员总数的65.5%;各级各类先进人物占 90.8%。注重了在工、农、财生产一线发展党员,使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党员分布不合理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
利用多种形式,在广大党员中普遍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知识和党员标准教育。组织党员收看电视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讲座》和党员教育系列片《新时期的先锋》,市委组织部录制并在全市播放了党员教育片《先锋战士》和《在探索中前进》。通过大量的、生动形象的党员教育活动,加深了党员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觉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市委在“七·一”召开了全市表彰大会,表彰了15个模范党支部、41个先进党支部,8名模范党员,102名优秀党员和31名优秀党的工作者,市委组织部将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编辑成《先锋战士》一书,在全市党员中进行广泛宣传。
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认真开展了民主评论党员工作。 2月份,市委在兴安区、矿务局富力矿和萝北县环山乡进行了民主评论党员试点工作,10月份又在15个单位进一步扩大试点。试点工作经过调查摸底,思想教育、民主评议、组织处理、整章建制等阶段,共评论党员 1 629名,对37名不合格党员进行了组织处理,处理面为2.9%,其中出党17名。通过民主评论党员,加强了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提高了党员素质。
【干部管理】 本着管人与治事既相互结合又合理制约的原则,进一步下放了干部管理权限,将原来由市委组织部和市政府党组管理的科级干部改由各单位、各部门自行管理。
【干部培训】 市委和各党委把干部培训工作作为振兴鹤岗、发展鹤岗的长远大计来抓。一年来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干部8 300多人次,其中,参加党校、干校和各大专院校培训的有96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有2 700多人次,参加岗位职务培训的有2 400多人次,参加各种类型短期培训班的 2 300多人次。为了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在原有党校和行政干校的基础上,成立了市党政干部培训中心,使干部培训工作得到加强,教学条件有了改善。
【干部制度改革】 1988年,市委组织部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实行年度工作考核制,考核面扩大到人大和政协,不仅考核处级班子和处级干部,也考核了市级班子和市级干部。通过年度工作考核,对不胜任现职工作的干部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企业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标选聘经营者。一月份,在建筑公司,二建公司和住宅公司 3户县团级建筑企业,实行公开招标选聘经营者。在公开选聘中,打破了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干部和工人等身份界限,投标者均以平等的机会参加竞争;在事业单位也引入竞争机制,对事业单位的干部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 9月份,在市人民医院推行干部选聘制试点,经过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公开答辩、组织考核等程序,从院长、副院长、科室负责人到普通医护人员,进行层层聘任,优化组合。
(周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