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统战工作

统战工作



                   ·统战工作·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1988年“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工作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协商对话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委常委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听取他们对本市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市委做到协商于决策之前。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省委六届二次全委会和省政协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及时召开党外人士政治协商会,市委书记邢广居、副书记苑宝山等领导亲自到会,传达贯彻会议精神,讨论协商落实办法和意见,做到市里在重大决策出台前,与党外人士进行讨论协商。市七届党代会召开前,市委召集民主党派、党外知名人士,就党代会报告中本市今后五年改革和建设规划、党的建设等问题进行协商,征询意见。重要人事安排前向党外人士通报,对群众所关心的物价、安全、党政机关某些腐败现象等“热点”问题及当前改革中所遇到的困难,与党外人士进行协商对话,把当前的形势和党的政策,向他们说清楚,讲透彻,使党外各界人士畅所欲言,提建议,献良策。
  【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 市委统战部紧紧围绕市委“发展经济,深化改革”这一中心任务,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的优势,积极开展咨询服务。协助市政协组织政协常委针对城市建设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就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积极开展科学论证和技术咨询。协助矿务局统战部为本企业的党外知识分子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组织召开征询意见会,对煤矿的质量标准化等问题进行了咨询论证。协助东山区党委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对区办企业进行就地考察,对企业的技术革新、挖潜改造等问题,开展咨询论证。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协助市工商联、侨联、矿务局侨联、市民委克服资金不足,人手紧张等困难,开工厂、办商店、共办6厂3店,既解决了归侨、侨眷等一批待业青年就业难问题,也对本市发展经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开展对非党知识分子和党外干部安排使用的调查】 根据黑统发〔1987〕 7号文件关于人物调查和推荐工作的通知精神。市委统战部于1988年 1月对全市非党知识分子和党外干部安排使用情况进行了1个多月的调查。全市共有非党知识分子2 529名,其中有高级职称的61名,中级职称的2 468名。在非党知识分子中,有全国人大代表 2名,省人大代表7名,市人大代表91名,县、区人大代表 231名,省政协委员3名(其中一名常委)。市政协委员148名,县、区政协委员260名,市人大副主任1名,县、区人大副主任3名;市政协副主席4名,县、区政协副主席11名。从调查掌握的情况表明,本市党外人士安排工作是较好的,符合省委统战部关于人物调查和推荐工作的文件精神,调动了党外人士为发展鹤岗、建设鹤岗出力献策的积极性。
  【对台联络和宣传工作】 对台联络和宣传工作,是全面开展对台工作的基础。1988年认定台属74户,掌握去台人员376人,接待来访者149人次。走访台胞台属 158人次,帮助台属排忧解难10多件。为通上信的台属和回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拍摄照片 1 400多片,为县团级以上党委领导班子和对台工作干部放映《台情》录像31次,观片人数 680人次。协助市青联,在市委党校举办《台湾形势和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的学习班。为台属张效奇,起义投诚人员王若生、杨世昌3人落实了政策。
  【加强对台胞接待工作】 为使接待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在 1988年初,市委统战部集中2个多月时间,协同各级党委对全市通上信的台属普遍进行了一次走访,基本掌握了台胞预定来鹤探亲的底数和到鹤探亲的大致时间。在走访中由于加强对台胞接待工作,使来本市54位台湾同胞(其中一名台胞已定居于本市),高兴而来,满意而归。1988年在全省接待台胞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鹤岗市《我们是怎样做好接待前的准备工作的》经验,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王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