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务局集体企业总公司
矿务局集体企业总公司
·矿务局集体企业总公司·
【总公司概况】 1988年鹤岗矿务局多种经营集体企业总公司共有职工58 017人,资金总额2.1亿元,实现总产值2.6亿元。在总产值中,原煤产值3 532.8万元,占13%;地面工业产值达5 742万元,占21%;建安工作量达6 421万元,占24%;建材工业产值为 1 344.8万元,占5%;基建、维修、劳务产值为3 654万元,占14%;商服业5 095.87/元,占19%;农副业和文教卫生880.2万元,占4%。该公司从1984年起连续五年盈利,至1988年累计利税520万元,安置待业青年共8 000人。
1988年多种经营总公司原煤产量达144 万吨,比1987年提高10%。建材工业生产石材18.33万立方米,比1987年增长41%;红砖3 014万块,比1987年增长37%,白灰17 260吨,陶粒2 073立方米。
1988年末,总公司共有10万亩土地,38 个农副业场。粮豆总产量1 339.7万斤;新建鱼池531亩,放养水面达到1 830亩,产成鱼30.8万斤;生产蔬菜1 165.4万斤;养猪3 503头,产肉24万斤;养禽64 540只,产蛋18万斤。总公司机关设:煤炭生产部、经营部、地面工业贸易部、农牧渔业部、安全监察处、矿区公安分处、办公室、信息开发办公室。直属公司有:建筑公司、建材公司、供销公司、商服公司、装璜公司、矿山配件公司。下属矿(厂)基层公司有:峻德公司、兴安公司、富力公司、大陆公司、南山公司、新一公司、兴山公司、岭北公司、煤建公司、运输公司、林业公司、供应公司、水电公司、选煤厂公司、十三厂公司、机修厂公司、水泥厂公司、热电厂公司、总医院公司、地质队公司、科研所公司、煤气厂公司、建安公司、师专公司、干校公司、技工校公司。
【矿务局集体企业总公司干部名表】
总 经 理 吕伯春(兼职)
党委书记 姜 健(兼职)
经 理 李再清(11月免)
第一副经理 张占武(12月任)
党委副书记 于洪修
副经理 黄洪林 任天香 包树茂 郭炳文(12月任)
【针对集体企业特点进行承包】 1988年,矿务局多种经营集体企业总公司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全面推行了以总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配套改革,在承包工作上,针对集体企业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特点制定了“四包”( 包产值、包利润、包原煤产量、包安置人员)、“五定”(定安全、定设备完好率、定储备基金、定人均产值、定发展后劲)、“一挂钩”(职工收入与产值利润挂钩 )的承包方案,分别采取了集团、个人、全员风险抵押、租赁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加强了承包后的审计工作,克服了“以包代管”和企业行为短期化倾向。1988年全公司系统总承包面达到98%。
为使承包工作进一步完善,1988年公司系统推行了干部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一是改革了领导体制。两级公司推行了经理、厂长负责制,突出了经理、厂长的中心地位和作用。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干部聘任制和公开招标、投标,优选经营者。总公司煤粉厂通过招标,使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生产形势有了好转,由亏损变盈利。三是改革劳动组织,实行劳动优化组合。总公司的建筑公司、工区、施工队三级管理改为公司、施工队两级管理。四是改革分配制度。按照行业特点,推行了吨煤工资含量包干、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计件工资、工程预算包干等承包形式,打破了“大锅饭”,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五是引入风险机制。按照承担经济责任的大小,两级公司从领导干部到职工都交纳一定的风险金,形成了经营者和生产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六是引入法律机制。对一些联营项目的经营合同经出证部门公证,使企业经营引入了法律机制,履行了法律手续,受到法律保护。使广大集体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
【积极开发“拳头”产品】 1988年矿务局总公司为了拓宽生产领域,增强发展后劲,对市场需要的新产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集中人财物力开发“拳头”产品26项。其中,油漆、乳化油、荧光增白剂、钢丝绳、烧碱、阻燃风筒、矿筛、塑料大板、防爆接线盒、陶粒岩等产品,填补了矿区空白。通过以老厂带新厂,以老产品带新产品的方法,形成了系列化、配套化的新趋势。目前,全局多种经营系统已初步形成了轻工、化学、纺织、机械、食品等12个定型产品系列,扩大了市场覆盖面,为进一步拓宽生产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1988年,总公司小井和地面厂点质量标准化建设全面起步,涌现出标准化小井31个,占小井总数的 55%,一级品率达50%以上,机电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防爆率达到100%;通风甲级品率达到100%。地面厂点质量标准覆盖面达 70%。富力公司机电厂被评为三级企业;南山公司乳化油厂、机电厂和岭北公司的钢丝绳厂被评为三级计量单位。
【地面工业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1988年矿务局多种经营集体企业总公司地面工业( 不包括建材工业 )共有厂点155个,职工14 609人。实现总产值6 068.7万元,完成计划120.4%,比1987年增长20%;人均产值 3 950元,比1987年提高13%。重点骨干厂有:峻德电镀厂、兴安油毡纸厂、机电修配厂;煤气公司暖气片厂、南山油脂化工厂、新一轧钢厂、十三厂、造纸厂;富力油漆厂、机电厂、鞋厂、总公司矿山配件厂;机修厂的钢窗厂、标准件厂、珍珠岩厂;岭北的塑料厂、钢丝绳厂、修复厂;水电公司道岔厂、供应公司修复厂和金属网厂。
1988年矿务局多种经营总公司地面工业58个,有定型产品131种,其中有技术标准的105种,占 81%。新一矿公司轧钢厂、南山矿公司乳化油厂、机修厂公司珍珠岩厂、富力矿公司机电厂、岭北矿公司钢丝绳厂等地面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在90%左右。
机修厂公司珍珠岩厂生产的珍珠岩,采用国际标准,经省有关检测部门检测达到技术标准要求。大陆矿公司的锹镐把、手套,被省劳动保护用品检测站鉴定为合格和优质品。富力公司机电厂的防爆密封圈,带式运输机托辊,矿用阻燃胶布、导风筒、骨架式橡胶油封经市标准计量局质量监督检查,符合产品技术标准,并颁发了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岭北公司钢丝绳厂的强力钢丝绳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检测鉴定,符合国际要求,为合格产品。富力公司油漆厂,南山公司乳化油、兴安公司的防火接线盒、科研所公司的速凝药卷,新一公司的螺纹钢、南山公司的无线电厂插件、建材公司的陶粒岩等20多种产品质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总公司小煤矿被东煤公司评为先进单位】 1988年矿务局多种经营集体企业总公司煤炭系统职工11 204人。
共有小煤矿58处,其中小井54对,小露天 4处。公司管理小煤矿设置煤炭生产处和安全监察处。配有负责安全生产的副经理和生产处长、安监处长、采煤总工程师、机电总工程师。下设生产技术科、综合科、调度室,安检科。1988年公司小煤矿生产原煤1 441 972 吨比1997年增产27 448吨,比国家计划增加 11%;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东煤公司下达的指标以内,被东煤公司评为小井煤炭安全生产先进公司。1988年矿务局在加强公司小煤矿的建设和发展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强化总公司对煤炭生产的领导力量。矿务局为总公司调配有丰富经验的主管煤炭生产副经理、总工程师,并每年专门召开两次会议研究小井的建设和发展。二、广辟资金渠道,增加投入。1988年公司小煤矿靠自我积累、银行贷款、职工集资、矿务局扶持等渠道筹集资金 500余万元,用来开发新煤田和老井延深改造。三、全面整顿。1988年矿务局多种经营总公司对全系统58处矿点进行全面整顿。对有一定资源,但设备简陋的12处矿点,允许一边生产,一边补欠,限期自我完善。对受资源条件限制,经济技术不合理的 6处矿点,责令停产整顿,限期达标。对富力矿公司5井、南山矿公司4井、兴山矿公司7井等8个井口进行延深和环节改造,对火区煤层打钻灌浆、充砂消火,解放火区煤量。经过整顿,使小煤矿由自发办矿转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由粗放式经营转向适度规摸的集约化经营;由落后简陋的技术设备转向适用的技术装备;由传统方式办矿转向依法办矿。四、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兴矿。普遍聘用退休的有丰富经验的“三老”(老工程技术人员、老生产管理干部、老工人)协助管理煤矿,提高煤矿素质。五、坚持质量标准化。1988年总公司“学富力(公司)、超南山(公司),大上质量标准化”的思想指导下,建成30对质量标准化小井和20个质量标准化区(科)、队。
(郑有才)
【中标人施振伦救活煤炭综合利用厂】 1988年1至3月份,矿务局多种经营集体企业总公司煤炭综合利用厂亏损5.04万元,欠外债32万元,企业濒于倒闭。为了拯救这个濒于倒闭的企业,1988年 4月上旬公司对这个厂实行招标厂长。中标人施振伦大胆对企业进行改革,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实行优化组合,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4 月16日开始生产,生产能力逐渐回升,仅半个月就生产煤粉 3 140吨,相当于前3个月产量的总合,并盈利3 000元。1988年该厂计划盈利1万元,实际盈利 15万元,使这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跨进先进企业行列。
(盛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