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概况】 1988年全市化学工业企业共有37户,比1987年增加 5户。工业总产值5 328万元,比1987年减少381万元。其中化学产品制造业完成产值 2 264万元,比1987年增长346万元,增长16%;医药工业完成产值 1 110万元,比1987年增长370万元,增长50%;橡胶制品业完成产值163 万元,比1987年减少5万元,减少 3%;塑料制品业完成产值 1 791万元,比1987年减少1 092万元,减少37%。
  市化工局独立核算企业 2户,年均职工人数251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521万元,其中生产用固定资产479万元,占91%;产品销售收入1 669万元,其中销售税金55万元;工业总产值(现价)1 985万元,净产值864万元;全年盈利403万元,其中化机厂盈亏相抵后为零。
  【市腐植酸化工厂开创新局面】 1988年市腐植酸化工厂共有职工 305人,专业技术人员26人,固定资产127万元,各种设备40 台。腐植酸生产由过去的手工操作发展到机械化作业,产品品种也由过去的一个品种发展到20多个品种,其中 SMC和腐植酸钾还分别荣获省优质产品证书。黑龙江省腐植酸技术开发中心设在该厂。
  该厂是鹤岗市首家生产腐植酸的企业。1985年该厂与大庆钻井研究所联合研制了DQX—1型石油钻井注剂。产品由鹤岗生产,大庆推广使用,鹤岗按销售额付给大庆钻井研究所5%的费用。由于工厂和研究所双双获利,促使产品很快推广应用成功。1988年该厂又与地质部泥浆公司签订了石油钻井注剂产销联营协议。泥浆公司投资10万元帮助腐植酸厂扩大生产规模,并帮助在全国推销,工厂按销售额付给费用。通过联销,该产品由滞销转畅销。1988年,全厂共完成产值241 万元,比1987年提高23%,全年实现利税25 万元,比1987年提高3%,出口创汇20多万美元,成为鹤岗市出口创汇的骨干企业。1988年8月2日,副省长邵奇惠到厂视察,并亲自到生产车间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开发风化煤资源,扩大腐植酸出口问题,使全厂干部职工深受鼓舞。
  1988年初,主管局决定对腐植酸化工厂实行租赁经营。这一决定公布后,引起竞争,全局拔尖人才积极参加竞选厂长。经过答辩、民意测验和考评,改选了厂领导班子,在企业内部第一次实行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租赁经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层层优化组合。通过优化组合,一名一般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三名副科级干部的原职务作档案保留,改做一般干部工作,10多名没有被组合的科室后勤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真正打破了干部的终身制和铁饭碗。
  其次是层层落实承包方案,责任目标落实到人头,一线工人全部实行计件工资制,科室干部实行岗位工资制,不但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也使各项消耗明显下降。
  第三,在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扩大出口,过去他们一直是依靠省市外贸部门与外商联系,1988年该厂主动与外商接触,把生产工艺流程制成录像带送给外商看,提高了外商对产品的信誉,1988年出口销售额占全厂销售额的50%,创建厂以来出口创汇最高额。
  第四,积极开发新产品。租赁经营后,领导班子统一认识,克服短期行为,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1988年该厂与市畜牧局合作,开发了饲料添加剂新产品,并合办了鹤岗市第一家饲料添加剂厂,填补了市饲料添加剂的空白,同时他们研制的复合肥料已投入试产阶段,预计1989年将生产复合肥1 000吨,创利5万元,利用风化煤资源生产农用肥料将在本市开创新局面。
  【引进新药品种 企业面貌大变】 市制药厂是一个建厂20多年的老企业,有职工400 多人。多年来由于产品单一,工厂一直不景气。1986年以来,该厂积极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先后开发先锋霉素、麦迪霉素、伤风感冒胶囊、蜂王浆等40多个新药品种,使企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1988年工业产值完成额1 100万元,实现利润100万元。
  1987年11月市制药厂同四川省广汉市植物化学厂签定协议,联合生产人工牛黄。四川盛产生猪,鹤岗制药厂派出技术人员、质量检查人员,在广汉市植物化学厂生产人工牛黄原料——胆红素、胆酸和胆固醇,在鹤岗市制药厂生产人工牛黄。
  1988年 4月该厂从长春医药研究所引进了羧甲基半光胺酸(即速效化痰片)的生产技术和配方,开始投入生产,填补了全省的空白。当年生产一吨,增加产值25万元,实现利润3万元。
  1988年 6月该厂又从沈阳第六制药厂研究所引进了氟哌酸原料的中间体氟氯苯氨,在省内首家生产。该厂投资130万元安装设备,预计1989年初投产受益。
  【市农药厂年创利税 458万元】 市农药厂是黑龙江省农药生产的重点企业。该厂于1985年和沈阳化工研究院合作研制国内首创的化学除草剂——禾草灵,经沈阳化工研究院进行小试,鹤岗农药厂负责中试。1988年该产品研制成功,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并新建一条禾草灵生产线。1988年这条生产线生产禾草灵50吨,增加产值120万元,增加利润20万元。
  1988年市农药厂承担国家化工部下达的敌稗乳油、绿麦隆、二甲四氯、拌种灵、丙酸盐、禾草灵等10多个农药品种的生产,已形成年产绿麦隆原药800吨、敌稗乳油1 000吨、禾草灵50吨的生产能力。有职工1 100 多人,专业技术人员64人,各种专业设备435台,固定资产450万元,为全省唯一的农药原药生产厂家,被化工部列为65户重点企业之一。其主要产品敌稗乳油、绿麦隆被评为省优产品。
  1988年该厂以改革总揽全局,在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承包上狠下功夫。一、对企业的领导班子引入风险机制,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厂长的抵押金及工资收入挂钩,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二、改革了企业内部的干部人事制度。在干部中实行聘任制。由职代会选举厂长,由厂长聘任副厂长,副厂长聘任主管部门的车间主任和科长。这样层层聘任,不但增强了企业领导班子的团结,打破了干部工人的界限,还为那些懂业务、会管理的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三、改革了企业内部的劳动分配制度。 在主体车间实行了“五联包”的承包方案,即包质量、包产量、包单耗、包设备、包安全文明生产,同时把职工工资的 30%和奖金捆在一起浮动,完成者奖,完不成者罚,激发了职工群众的劳动生产热情。四、在主体车间实行优化组合、优胜劣汰、提高了一线操作工人的素质。五、在科室推行目标管理,把目标和责任落实到人头,保证了全厂生产任务的完成。
  改革推进了企业其它工作的进行。1988年该厂投资40多万元对厂的中枢光气车间进行了改造。同年 9月,被省化工厅命名为“无泄漏工厂”,为企业升级奠定了基础。该厂充实加强了监测和检验手段,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绿麦隆平均含量达88.32%,创建厂以来最好水平。仅提高含量一项,就为企业年创利37万元。在抓好安全文明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同时,该厂还加快工新产品开发的步伐。1988年全厂引进加工农药156吨,创利38 万元。同时新产品禾草灵投入生产,复产项目多菌灵(1 000吨/年)的农药分厂建设被列入省重点建设计划,各项准备工作还在进行中。
  1988年,经过全厂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共完成产值1 207万元,比1987年增长4.87%,实现利税458万元,比1987年提高87.7%,被评为鹤岗市的先进集体。
                                     (杜 文)
  【矿务局总公司化工产品生产概况】 1988年矿务局多种经营总公司有化工生产厂点14个,化工产品计划产值595万元,实际完成552万元,完成计划的99.8%,年人均产值为6 700元。主要产品有荧光增白剂、涂料、乳化油、采煤机械用各种橡胶件制品、塑料下水管件制品、聚苯乙烯板和电石等产品。
  1988年矿务局南山煤矿多种经营公司,从营口化工研究所引进了荧光增白剂生产技术,生产纺织印染业、造纸业需要的荧光增白剂。这个引进项目做到“ 3个当年”,即当年投资90万元;当年形成年产荧光增白剂300吨、产值300万元、利润54万元的能力;当年生产10吨,创产值15万元,获利1.5万元。
  矿务局富力煤矿多种经营公司油漆厂的前身是一个木材加工厂。由于经营品种单一,经营管理不善,企业生产没有活力。1988年6 月,这个厂同中国石化供应公司东北分公司沈阳市油漆化工厂联营,建立了年产千吨的油漆分厂,主要生产“海豚”牌醇酸脂胶调和漆。在沈阳市油漆厂派出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富力矿多种经营公司投资74万元,坚持一边建设,一边生产。随着一期工程的完成,已生产11种颜色的油漆。1988年生产油漆 120吨,创产值65万元,实现利润6万余元。
                                     (邱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