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 ·轻 工 业·
【市轻工局概况】 鹤岗市轻工业局于1988年 9月成立,是市经委的内设机械,对外行使主管局的工作职能。全局有10户企业,其中全民企业7户(白酒厂、啤酒厂、新华造纸厂、玻璃制品厂、陶瓷帮、彩印厂、印刷厂),集体企业3户(制鞋厂、包装箱厂、新华劳动服务公司),全局共有职工5 595人,固定资产4 370万元;流动资金 2 300万元。主要产品有白酒、啤酒、饮料、瓷砖、民用碗、啤酒瓶、机制纸、地板块等11种。
1988年,轻工业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化企业改革、推行经济承包,努力克服原材料涨价、能源紧张、资金不足等不利因素,使全局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明显提高。全局完成工业总产值3 103.5万元,比上年提高 1.6%;销售收入4 240.9万元,比上年提高11%;上缴税金601.8万元,比上年提高16.3%;实现利润 213.7万元。主要产品机制纸、白酒、饮料、饭碗、外墙砖都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啤酒产量比上年增长量 1 500吨,啤酒瓶因停产没有完成计划。1988年,由于原材料涨价、资金不足、产量低以及市场形势的变化,造成玻璃制品厂、印刷厂、彩印厂3户企业亏损,亏损额为132.6万元。
全局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 86.5%,比计划提高13.8%,比上年提高17%。银鹤啤酒、红粮白酒被评为省优产品,啤酒瓶、桔香露饮料、鹤岗白酒评为市优产品。
1988年全局有白酒厂、啤酒厂、新华造纸厂、陶瓷厂实行承包经营,这 4户企业工业产值比承包前的1987年提高17.4%,实现利润332万元,比1987年提高44%。
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白酒厂自筹资金20万元,新上一条饮料灌装线,增加饮料生产能力 2 000吨。玻璃制品厂贷款60万元,自筹56万元,完成异型瓶生产线的改造,年生产异型瓶5 280吨。新华造纸厂年产能力6 000吨的木浆生产线已投入试产,以上技改项目可新增产值780万元,新增利税 200万元。此外,新华造纸厂碱回收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计划于1990年完工,投产后,年回收碱达3 000吨。
(尹志川)
1988年市轻工局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新华造纸厂被评为省特级企业】 新华造纸厂现有职工803人,固定资产920万元,年产值1 000万元,生产能力6 500吨,主要生产帐页纸、书写纸、凸版纸,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
1985年以前,新华造纸厂是全市闻名的亏损企业。年亏损额少则几十万,多则百万以上,累计亏损额达 1 175万元(仅1985年就亏损 106万元)。1986年开始,该厂第一年扭亏,第二年增盈,第三年成为盈利 130万元的百万富翁。并跃为省级第一批特级企业。该厂扭亏增盈的奥秘在哪里?用该厂工人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关键是有个管理有方的好厂长。该厂厂长王彬在扭亏增盈中主要采取以下4项措施:
鹤岗市新华造纸厂
一、彻底砸碎“大锅饭”,全面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他建立了以岗位经济责任制为基础。专业经济责任制为主导,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承包体系。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部纳入分配项目,把生产任务、经营指标等大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科室、车间和班组,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1988年,企业产品产量达到6 518吨,比上年增长9.6%,工业总产值达到1 107万元,比上年增长21%。
二、实行干部聘任,优化组合制度。王彬大胆改革了劳动人事制度。首先打破干部的终身制,在干部中实行聘任制。1988年共聘用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34人。同时,车间、班组实行优化组合。实行干部聘任和优化组合以后,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人人肩上有压力,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效果最明显的是原材料消耗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吨浆耗碱比上年降低7%;吨浆耗电比上年降低6%;吨纸耗浆比上年降低8%。
三、注重开展横向经济联合。该厂从1986年起,针对产、供、销三个主要环节,先后取得省造纸公司,省造纸研究所的帮助,引进稻草制浆、石灰代烧碱等新工艺;对 100英寸抄纸机进行了工艺改造,使之达到了半精制浆水平,书写纸质量明显提高,成本每吨降低10元。在此基础上,厂长王彬根据烧碱供应紧张、价格暴涨,严重威胁造纸行业正常生产的情况,决定与佳木斯化工厂联合,先入股佳木斯化工厂技改资金10万元和提供45万元无息贷款,既支持了佳木斯化工厂的技改工程,又为本厂每年获得平价纯碱1 000吨,平价氯气700吨,保证本厂正常生产,并节约资金50万元。为解决草苇原料,该厂又与汤原县土特站和振兴乡、桦川土特站、萝北芦苇公司建立联营关系,既保证了生产原料的供应,又缓解了工厂流动资金的紧张。该厂与佳木斯百货批发站组成产销联合体,佳木斯百货批发站向新华造纸厂提供60万元无息流动资金,工厂部分产品归佳木斯百货批发站销售,所得利润五五分成。联销使该厂产品很快打入京、津、沪、青岛、沈阳等地、扩大了产品市场覆盖面。1988年末,该厂产品销往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产品销售收入1 538 万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仅联销一项就获利30万元。
四、狠抓技术进步,向技术进步要效益。制定了技术进步的近期、中期、长期规划。王彬近期以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为主。全年搞30多项,创效益43万元;中期以投资少、见效快、当年投产、当年受益为主。对造纸机进行14次改造,投资140万元,收益超过200万;长期是针对存在多年的纸浆不平衡问题。1987年以来,为新建一座制浆车间他不断的奔波于省城以及轻工部,贷款480万元,建成了年产6 000吨漂白浆车间一座。1989年上半年即可投产。投产后,企业规模可由小型步入中型,产品产量超万吨,产值增加500万元,利润增加100万元。
三年来,王彬对纸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工厂面貌焕然一新。随着生产的发展,职工的生活福利得到了大的改善。职工月月有奖金,多数住上新房,吃上自来水,烧煤给送到家。人均收入达1 648元,比上年增长27%。王彬于1987年和198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的特等劳动模范。1988年造级厂被评为省特级企业。
(姚 义 孟 文)
【啤酒厂步入省级先进企业行列】 啤酒厂隶市轻工局,全民所有制企业。有职工 534人,其中工人495人,干部39人,干部中含工程技术人员 7人。青年职工占职工总数的75%。工厂占地面积 15 985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8 755平方米。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 951.9万元,净值788.2万元,流动资金1 009万元。工厂主要生产金鹤、银鹤、北疆、白孔雀4种啤酒。
1988年,啤酒厂按照市深化企业改革调研组的咨询意见,经市政府批准,实行公开招标抵押承包,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择优选聘企业经营者。并大刀阔斧地进行企业内部配套改革,逐步理顺、健全新的企业运行机制,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改革领导体制实行厂长负责制。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后,进一步确立了厂长在企业的中心地位,落实了厂长的经营自主权。即,厂长在党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有权自主经营;有权决定企业内部工资、奖金分配形式:有权根据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设置厂内行政业务机构,聘任厂级以下行政、业务、技术干部;有权对外招聘技术人员,开展横向联合;根据工作优劣贡献大小对厂内干部、工人实施必要的奖惩权,使管事与管人统一起来。由于引入了风险机制,把厂长与各级干部的命运连在一起,有了共同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形成一套决策灵、指挥快、收实效的领导体系。
二、改革管理体制,建立新的管理体系。承包后的厂领导班子把深化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环节来抓,一是下放权限,本着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对副厂长、科长和工段长,都明确了职责范围和落实了有关权限,如副厂长向厂长提出分管范围内的业务科长、工段长的聘任和解聘建议权和奖惩权;科长有聘任和解聘科员权、工段长有对管辖的职工奖惩权,对违纪较重职工的工段除名权等。二是精减机构和人员。本着精减的原则,减并厂部科室,成立销售公司和劳动服务公司。厂部科室人员由原来59人减到34人。三是减少管理层次,强化生产指挥系统。改变了过去厂部对车间、车间对工段、工段对班组的多层次管理,砍掉车间这一层次,实行厂部对12个工段进行直接领导,使厂长的生产经营决策直接贯彻到工段和班组。四是分解指标、层层承包。改变过去存在的上包下不包,包盈不包亏的问题。将厂长的承包指标逐层分解到工段、班组和个人,采取成本控制、定额承包和单项指标承包等办法,把经济责任制落到实处,减少了损失浪费,提高了经济效益。酒损指标已经控制在10.81%,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比承包前下降了4.73%,每年可为企业增收3.1万元。五是划小核算单位,在厂原有两级核算体制基础上,延伸到班组和个人。如对糖化实行单锅核算,车队实行单车核算等。促进厂部对指标的控制,为进行奖罚奠定基础,同时,使职工关心生产的投入与产出,讲求效益。六是建立企业内部银行,改过去上下道工序之间、工段之间物料领收关系为商品、资金的买卖关系,把信贷结算、利率等杠杆作用移植到企业内部,由厂部制定内部统一价格。产品交换时,使用厂内银行发行的厂币和支票,增进职工商品意识和责任心。
三、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实行优化组合。各生产岗位根据承包的指标重新定岗定员,实行“满负荷”工作方法的基础上,从班组到工段,逐级实行优化劳动组合,全厂 534名职工中,优化组合上岗达507人,占职工总数的94.9%;余富的27人,除6人停薪留职外,其余 21名均按其特长进行了妥善安置。
四、改革分配体制。按照各生产岗位工作性质不同。分别采取不同形式的分配办法。一是全厂实行工资总额同上缴利润挂钩,厂对工段砍块下拨工资总额,并同该段效益挂钩,并严格考核奖罚制度。总的原则是打破原8 级工资制的界限,厂长实行假定工资,副厂长、科长实行弹性工资,完成任务后,以增收节支所得超额利润中提取奖金,并规定工段长奖金提取额为本段职工平均奖金的1.5 倍,工段在按比例提取奖金外的节余资金,存入厂内银行,作为车间自有资金,用于以丰补欠。工段完不成当月效益指标,工段长取消结构工资,按所欠额的 50%,扣掉工段长的抵押金,其余部分,由工段自有资金、职工部分工资或向厂内银行贷款补足。二是在承装罗马尼亚线、上海线两生产工段实行计件工资制加岗位工资的分配办法。厂对工段分配以计件形式出现,工段对职工分配以岗位工资形式出现,岗位工资以工分计算,月末根据工段的经济效益情况,换算出工资。三是其它实行岗位工资。厂部人员按目标管理实行弹性结构工资,能同工段效益挂钩尽量挂钩,在车队实行单车核算提成工资。对服务公司由厂部核定利润指标,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办法。
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后,为企业争做贡献的人越来越多,如:罗马尼亚灌装线酒损和制冷能力不配套等一些多年没能解决的技术难题,被攻克了。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银鹤11。啤酒被评为省内优质酒。企业经济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年实现产值 457.6万元,比1987年增长8.2%;产量完成10 169吨,比1987年增长8.2%;提前 3个月完成全年承包90万元的利润指标;实现利润107万元;共实现税利281万元,比1987年增长 40%。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人均年收入为1 825.4元,比1987年提高31.4%;其中收入最高的达到2 857.19元。1988年市啤酒厂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高延波、尹志川)
【白酒厂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1988年市白酒厂进行了工厂内部的进一步配套改革,把发展生产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视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促进了经济效益稳步提高。1988年在原材料涨价,没有补贴情况下,生产白酒2 912吨,桔香露3 746吨,全年实现产值 762万元,实现利润88.8万元,上交税金268万元,吨酒成本1416元,淀粉出酒率达 80.27%,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全省同行业最好水平,被省政府授予“省级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该厂1988年再创新水平的主要措施有:
一、实行集体抵押承包 厂长李殿臣牵头承包,提出协包人由职代会投票表决确定,组成了新的行政领导班子。新的班子成立后,给全厂的工作带来了新气象。
二、实行优化组合该厂层层招聘科室人员,精减机构、压缩人员、实行副厂长招聘科长、科长组合科员,工作中采纳了张兴让的满负荷工作法。原来的13个科室改为两办4 科。科室人员由原来的51人减为36人,对减下来的人员,年纪大不能胜任工作的实行假退制,年轻的充实到生产一线。同时充实了技术开发科等部门,突出企业的工作重点,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因地制宜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
该厂对白酒车间实行了定额计件承包。酒率定额为75%,在此基础上每增加0.5公斤白酒,奖给班组0.14元;对大班长实行浮动工资,职工实行岗位浮动工资,完不成定额全班挨罚,调动了白酒车间一线工人的积极性。对瓶装和饮料车间实行了计件工资制,保证了生产任务的完成。对半成品车间实行了以质量为中心的承包制,质量达标得奖。并规定了不同的奖罚标准,促进了半成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对车队采取单车承包,实行劳务合同制,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超额完成。
四、抓增产节约,提高经济效益 该厂1988年在全省酒行业不景气和各种不利因素有增无减的情况下,经过算细帐找出了不利因素,其中主要的是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并且供应不足,原煤由原来的49元一吨涨到62.4元一吨,白酒税率在原有基础上又增长5%,普通白酒价格设有上调,其它生产原料也都相应的提了价。按这种状况计算,这个厂预计亏损60多万元。困难重重,形势严峻,如何免亏保盈增效益,厂长李殿臣选择抓住降低成本、增产节约这一途径,把酒率指定在 75%以上,以保持淀粉出酒率的高水平、高速度,并创造了保酒率指标的有力条件。要求半成品车间曲子糖化力要达到7800以上,酵母孢子数要达到1.12亿个以上,为提高酒率提供保证基础和先决条件。
五、抓控制,严格管理 该厂对白酒车间实行了单独调度会制度,对不同季节、不同条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对先进班组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对差的班组进行了跟班分析控制,经过多种方法,使白酒的酒率始终稳定在78%以上,比原计划提高3.8%,比1987年提高1.22%,吨酒成本在不利因素的条件下达到1 500元,比计划降低5.6%。酒率的提高为这个厂冲破1988年不利因素的干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抓节支降费用 该厂在抓酒率的同时,厂长李殿臣抓住另一个关键,节支降费自我消化不利因素。原料是关键一项,在购买原料上采取了“争价、保质、自购”的方针,围绕这一宗旨组织内收外购两套人马,尽量增加自购量。1988年自购原料4 000吨,每吨平均价格350元,仅此一项就节约支出20多万元。原料实行自卸节约了一定的装卸费用。酒瓶用量也是这个厂费用较大的一项,该厂采取多回收瓶少用新瓶的原则,每个旧瓶比新瓶便宜0.10元,全年生产瓶酒1 829吨,其中用旧瓶60%,节支36.4万元。在“桔香露”的生产中改进了生产工艺,对设备进行了改型,使瓶损率由原来的5%降到4%,全年可节约啤酒瓶子56 044个,价值11万元。在原煤提价的情况下,该厂不是坐以待毙,而主动想途径,在掺烧煤泥的同时,实行定量供气,各用气部门都有单独计量仪器,可以直接控制,制止了“跑、冒、漏”现象、,提高了煤的利用率,降低了煤耗,全年平均吨酒耗煤达到0.82吨,比原计划降低0.18吨,全年节约 489吨,节省资金27 384元,该厂还采取了定量用电用水和修旧利废等措施,节支降耗,消化了外部许多不利因素,降低了白酒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淀粉出酒率由1976年的 70%提高到1988年的80.27%,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全省同行业历史最好水平。
(逢锦环)
【玻璃制品厂啤酒瓶产品质量达标】 玻璃制品厂隶市轻工局,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1988年企业有职工1 105人,其中生产工人954人,工程技术人员12人,管理人员70人。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 652.5万元。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4万平方米。企业主要生产啤酒瓶、异型瓶产品。
该厂在 2万吨啤酒瓶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实现自动化控制过程中,与北京市第二玻璃厂、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在北京市第二玻璃厂的技术指导和帮助下,安装的啤酒瓶生产线调试一次试车成功。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电工仪表所帮助研制安装的啤酒瓶生产过程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先进、合理、准确,使该厂成为鹤岗市第一家使用微机控制、调节工业生产过程的厂家。通过北京市第二玻璃厂、哈尔滨电工仪表厂的技术协作,该厂生产的啤酒瓶质量逐步提高。至1987年末啤酒瓶累计产量4 299.6万只,合22 573吨,产值786.9万元。产品合格率达到85%以上。计量器具检测合格率达到98%。新产品“ 750mL翠绿色啤酒瓶”经黑龙江省标准计量局测定各项指标达到国家 GB454~4548—1984部颁标准,产品质量名列黑龙江省同行业之首,成为全省制瓶行业第一家获得质量合格证的企业。但是,由于啤酒瓶车间出现窑炉裂缝而停产,1988年啤酒瓶产量只完成1 346万只,欠产2 254万只,产值214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32.1%,比1987年同期降低了58.1%;销售收入341.8万元,比1987年降低63.3%;上缴税金为零,亏损114万元。1986至1988年玻璃制品厂贷款60万元,自筹56万元,完成生产能力5 280吨的异型瓶生产线的改造,增加了异型瓶生产车间。
(尹志川)
【制鞋厂租赁后扭亏为盈】 制鞋厂隶市轻工局,小型集体所有制企业。现有职工187 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生产岗位工人181 人。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 17.2万元,设备63台。主要生产儿童鞋,男将军鞋等产品。
1988年,企业由程良卓等人合伙租赁。全年完成产值34.6万元,比上年下降 17%;销售收入25.8万元,比上年下降47%;实现利税总额3.4万元,比上年增加7.7万元,其中实现利润1.7万元。在企业收入中,实现外汇额4 000美元,折合人民币1万元。
(尹志川)
【陶瓷厂集体承包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鹤岗市陶瓷厂隶市轻工局,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现有职工480人,其中工人451人,干部29人,青年工人占职工总数的 75%。企业中具有大专学历的1人,中专学历的5人。工厂占地面积共39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5 000平方米,企业固定资产原值350万元,净值242万元,流动资金 271.2万元。工厂主要生产耐酸瓷砖、彩釉外墙砖、大众饭碗、电瓷杂件等产品。
1988年,由厂长邢林和副厂长王福能、王国范集体承包。在分配形式上实行计件超额奖、销售定额超额提成奖金制度。对中层领导干部实行聘任制,优化劳动组合,调动了干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1988年度实现利润36.6万元,比计划提高170%。完成产值174 万元,比上年提高13%;产量完成1 134万件,比上年提高9%;销售收入330万元,比上年提高50%;产品合格率达 92%。耐酸瓷砖、外墙砖的抗冷性极强,在省内是最好水平。耐酸瓷砖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全厂职工的月收入平均增长 20%,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和经委系统先进企业和重合同守信用的单位。
(尹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