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述 ·综 述·
【农村组织机构和人口】 1988年鹤岗市农村基层组织机构(包括萝北、绥滨两县)共有乡镇政府28个。其中乡政府22个(市区4 个,萝北、绥滨18个),镇政府6个(市区1 个,萝北绥滨5个)。全市共有村民委员会305个,其中市区50个,萝北、绥滨255个;村民小组 599个,其中市区127个,萝北、绥滨472个。
1988年全市乡村总户数40 868户,其中市区12 524户,萝北、绥滨28 344户;乡村总人口180 141人,其中市区52 851人,萝北、绥滨127 290人;乡村劳动力总数59 670人,其中市区18 098人,萝北、绥滨 41 572人。乡村总劳力按行业分:农林牧副渔业51 943人,工业4 638人,建筑571人,交通运输业494人,商业、饮食业795人,文教卫生 548人,其它681人。农村男劳力42 971人,占72 014;女劳力16 699人,占28%。农村专业户共1 098户,其中种植业专业户556户,占55%;养殖业和工副业专业户 542户,占45%。新经济联合体7户,从业人员71人。
市区农村基层组织情况统计表
农村专业户情况统计表
续表
农村新经济联合体情况统计表
【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构成】 198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17 655万元。其中市区5 124万元,占28%;萝北、绥滨两县农业总产值 12 531万元,占72%。1988年农业总产值由以下5个方面构成;种值业产值12 505万元,占71%;林业产值额 1 628万元,占9%;牧业产值3 126万元,占17.5%;副业产值185万元,占1%;渔业产值211万元,占1.5%。1988年全年农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30 077万元,比1980年不变价高70%。
1988年全市农业净产值(现价)19 866 万元,其中种值业12 488万元,占 60%;林业2 030万元,占11%;畜牧业额4 700万元,占25.5%;副业1 85万元,占1%;渔业463万元,占2.5%。按隶属关系分:市区农业净产值6 355万元,占全市33%;萝北、绥滨两县农业净产值13 511万元,占全市67%。
全市农业商品总产值统计表
单位:万元
【全市耕地播种面积和产量】 1988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1 788 816亩,其中市区271 602亩,占全市耕地面积16%;萝北、绥滨两县有 1 507 214亩,占全市耕地面积84%。在实有耕地面积中,水田面积269 871 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6%;旱田实有耕地面积1 508 945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4%。自留地62 203亩,占全市耕地的3%。1988 年全市新开荒增加耕地面积23 553亩,国家、集体和个人占用耕地面积29 109亩,当年耕地面积增加和减少相低后,实际减少面积5 556亩。
1988年鹤岗市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已达到1 584 730亩,其中市区播种面积273 384亩,占全市播种面积的17%;萝北、绥滨两县播种面积 1 311 346亩,占全市播种面积的83%。按农作物种植类别分:全市粮豆薯种植面积达到 1 372 845亩,占总播面积的 87%;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19 458亩,占总播面积的8%;蔬菜和其它作物播种面积92 427亩,占总播面积的5%。
1988年全市粮豆薯总产量210 254吨,平均亩产 153公斤;蔬菜总产量148 851吨,平均亩产2 107公斤。
1988年市区耕地面积统计表
单位:亩
1988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表
单位:亩
续表
1988年全市农作物产量情况统计表
单位:吨、公斤
续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88年全市农村深入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农村的改革,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集约化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农林牧副渔均有发展。
一、广泛开展农村商品经济和生产力标准的大讨论。1988年全市农村层层举办骨干培训班,总结农村改革发展历程,宣传劳动致富的先进典型,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了寻找发展商品生产存在的差距、潜力和感觉意识,拓宽了致富门路,明确发展目标和具体保证措施。
二、围绕加强“集体统”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狠抓了对农户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项服务。针对农用生产资料大幅度涨价、农用物资短缺、资金不足、农民种地难等问题,郊区和两县均大力动员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实行包乡、包村、包贫困户,发展商品生产。普遍制定了乡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了村级经济组织统的功能。绥滨县黎明村、萝北县龙兴村、郊区新光村等在生产计划、资金调剂、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实行若干个统一,有效地的解决了单家独产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土地承包进行小调。1988年,本市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有些已经到期,有些虽然没到期但存在明显不合理状况。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适当进行了土地调整。土地调整之后,承包期一般都延长到15年不变。并对部分土地实行招标租赁承包,促进了土地连片种植和适度规模经营。绥滨县制定了具体政策,保证了全县土地调整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土地基本建设。1988年全市农村 70%以上的乡村都建立了“三制一建”的制度。在培肥地力上制定了以实行养地基金制为主要内容的具体政策,在重新评价和实行级差地租的基础上,把培肥地力纳入承包合同内容,制订了地力补偿措施。
五、鼓励农民参与市场流通。1988年本市郊区和两县均制订了鼓励农民参与市场流通的优惠政策。农贸市场建设有了发展。郊区新华镇永华村自筹资金新建一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全年蔬菜成交量 1 700多万斤,解决了远郊农民卖菜难问题。郊区还实行了蔬菜直接进城、店户挂勾、产销直接见面等放开经营的措施。
六、把抗灾夺丰收纳入承包的主要内容。1988年初,全市有52万亩耕地内涝严重,有种不上的危险。市委、市政府两次派工作组分赴两县蹲点。两县的“五大班子( 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 )”带领县直的各部门137个单位632人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包乡包村,实行面对面领导。对内涝严重地块进行重点治理,控制水淹面积 1 240平方米。同时高度集中三力,实行机马牛结合,抢种涝洼地。全市52万亩涝洼地抢种上43万亩。
七、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1988年本市农村根据春涝严重和市场需求的客观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全市新增水田面积(水稻插抛秧) 5 862亩。新增制糖原料(甜菜)种植面积66 958亩,比1987年增加57.5%;新增烤烟种植面积46 848亩。1988年萝北县6万亩水稻丰产田亩产达到634斤,比1987年增长28%。绥滨县22.4万亩大豆丰产田亩产 达280斤,比1987年增长65%。
八、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988年本市完成农田基本建设重点投资额 389.5万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 335万立方米。全市耕地施用农家肥94万立方米,应施肥的地块亩施肥量达1 500公斤。
1988年农村经济收入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
【矿务局农副业生产概况】 1988年矿务局多种经营总公司共有39个农副业场点,从事农副业的人员1 800多人,农业机械有310多台件,种产收机械配套,现有的农副业场点,种植业、养殖业全面发展,是矿区重要的副业基地和蔬菜基地。全年粮豆总产1 339万斤,总产值820万元,实现利润57.1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1988年公司总播种面积59 010.4亩,完成计划面积的 90%(有6 000多亩地因春涝或是退耕还林没种),其中粮豆播种面积达到55 636亩,完成计划的95.3%;蔬菜种植面积达 2 902亩,完成计划的83.2%;粮豆总产量达1 339万斤,完成计划的108%;蔬菜总产量达 1 502万斤,完成计划的78%。
矿务局集体企业总公司农场粮食丰收
1988年公司农副场共养猪3 500头,产肉24万斤,完成计划的131%;养牛243头,产奶17.6万斤,完成计划的129%;养羊765 只,完成计划的211%;养鸡64 500只,产蛋18万斤,完成计划的]36%。
1988年全公司放养水面1 900亩,新建鱼池550亩,产鱼30万斤。
1988年公司在抓农副业上采取以下措施:
一、完善经济承包、落实责任制。针对矿区农副业既不同于国营农场也不同于农村社队的特殊性,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承包办法,农业生产的承包大多数是集团承包,如大田包给机务队;蔬菜包给蔬菜队;个别零星小块地包给本场职工个人。畜牧业有的是小组承包,有的是个人承包。
二、大搞科学种田提高单产。种植业的大豆、小麦、玉米、白菜都采用了优良品种,各种作物施足底肥消灭白籽下地,施肥方式实行深层施肥和分层施肥,提高化肥的肥效,合理密植,保苗保株,杜绝缺苗断空的现象。采用以化学灭草为主,人工灭草为辅的综合灭草措施,控制了草荒。由于实行科学种田,促进了单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大豆最高亩产 400斤,小麦最高亩产是500斤,玉米最高亩产952斤,白菜最高亩产8 389斤。
三、重视畜牧业的发展。1988年公司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号召各农场多养猪、多养鸡、多养草食性牲畜,所以今年的畜牧业有上升的趋势。畜牧业除饲养量增加外还增设孵化厂,引进猪、鸡的新品种。
四、发挥水利资源优势,发展养鱼。1988年矿务局农场普遍养鱼。矿区的水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的较快。
五、加强农场的精神文明建设。各农场结合青年特点,经常进行形势任务、劳动纪律、职业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广泛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文体活动,不断提高青年的生活水平。
(窦源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