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
  【市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988年本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坚持“立足推广搞经营,搞好经营促推广”、“以菜为主,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方针,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完成了地膜复盖蔬菜(瓜类)、扩大保护地种类、推广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大豆菌肥拌种、蔬菜生产应用植物激素乙稀利、增加夏菜种类、稀土微肥、地膜覆盖西瓜、玉米高产、蔬菜四季常青、大棚黄瓜增行、蔬菜应用“防落素”等13个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推广面积26 881亩,示范面积为502亩,试验面积6亩,合计为农业增产粮菜158万公斤,增加产值 97万元,实现粮菜双丰收,市农技推广站被市政府命名为农业先进单位。
                 1988年引进的水稻插秧机



  一、推广项目
  (一)推广地膜覆盖蔬菜瓜类取得早熟的经验。地膜覆盖大部分应用于旱甘兰、旱黄瓜、西瓜、茄果类、豆角等十几个品种, 被覆盖的各种作物,都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普遍提前上市7~15天,每亩平均增产30%以上,增加效益100~180元。1988年地膜覆盖完成3 100亩,其中东方红乡1 500亩,红旗乡630 亩,蔬园乡500亩,新华镇320亩;团结乡150亩。由于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总共增产菜瓜78万公斤,增加产值46.5万元。
  (二)扩大保护地栽植种类。大棚、温室原来只栽植黄瓜、韭菜两个品种,现增加柿子、小青椒、菜花、早豆角、芹菜等。推广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芹菜进棚 3.6万平方米;延后黄瓜0.84万平方米;最突出的是1988年大棚柿子面积达2.1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1.9倍,增产柿子 4.6万公斤,增加收入5.1万元。蔬园乡合兴村孙作海利用中棚栽植小青椒,5月10日定植,6月28日开始上市,开行价每公斤6元,每平方米平均产7.5公斤,折合亩产4 995公斤,除去成本每平方米纯收入13.26元,每亩纯收入8 831 元。
  (三)推广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术。1988年完成 2 000亩,比1987年增加74倍,其中抛秧1 365亩,分布在4乡1镇1农场的25个村,计165户。据测产,1988年抛种水稻平均亩产538公斤,比直播亩增产249 公斤,总计增产4万公斤,增加收入17.7万元。
  (四)大豆普遍推广菌肥拌种。主要推广 61A—76大豆根瘤菌肥,在大豆播种时拌入菌肥。1988年推广21 680亩,占全市大豆播种面积的54.4%,经测产,每亩增产量 15~17.5公斤,增值9~11元。共增产大豆32万公斤,经济效益24万元。
  二、示范项目
  (一)蔬菜生产上应用植物激素乙稀利,原来应用于大棚黄瓜,1988年扩大到陆地柿子、旱黄瓜、西瓜等作物,推广面积23万平方米。其中大棚黄瓜15万平方米,黄瓜幼苗期喷乙稀利,促进早熟增产,共增产黄瓜2.6万公斤,增加收入3.4万元。
  (二)增加夏菜种类。1988年引进菜花、豇豆角、元葱等新品种,在 4个乡6个村9个专业户中示范31种,共计32.1亩(其中菜花30亩),都获得成功。如东方红乡获胜村科技示范户范金玉,引种荷兰雪球菜花,栽植200 平方米,6月27日上市,最大球重2.9公斤,平均球重1.97公斤,亩产5 503公斤,亩产值3 301元。
  (三)稀土微肥是一种多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适于各种作物喷洒和拌种,使用方法简便,用量少,经济效益高。1988年在4乡1镇1个农场共施用秋白菜30亩,每亩增产白菜403公斤;甜菜20亩,每亩增产992公斤;小麦55亩,每亩增产27公斤,合计增产菜粮 3.34万公斤,增加收入0.35万元。
  (四)地膜覆盖西瓜。1988年蔬园乡黎明村西瓜专业户赵贵增采用地膜覆盖西瓜4 亩,实行科学管理,获总产1.65万公斤,核亩产4 125公斤;总收入0.561万元,核亩收入1 402元。
  (五)玉米高产。采取优良品种和新技术措施,在东方红乡示范高产玉米30亩,共增产玉米3 000公斤,增加收入600元。
  (六)四季常青。主要在温室根据农时季节,安排多茬生产,做到一年四季生产菜。1988年推广500平方米温室生产与陆地对比,共增产菜1.36万公斤,增加收入0.33万元。
  三、试验项目
  (一)大棚黄瓜增行。为提高单位面积黄瓜的前期产量,增加收入,采取黄瓜增行新措施,445平方米大棚黄瓜试验,共增产黄瓜667.5公斤,增加收入1 001元。
  (二)蔬菜上应用“防落素”。主要应用于柿子沾花。1988年红旗乡永新村科技户——孙常义,利用温室早春栽培柿子,采用“防落素”沾花新技术,6月28日上市,80平方米柿子440公斤,收入858元,核亩产3 668公斤,亩产值7 160元。由于沾花,提前上市6天,处理区对照比每平方米增产2.13公斤,增收7.62元,并提前14天结束采收。
  (三)配方施肥。是当前施肥技术上的一项重大革新。实行配方施肥,既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获得增产,又能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是一项增产节肥、节支增收的技术措施。1988年试验秋白菜5亩,共增产6 100公斤,增加收入610元。
  【结合推广项目开展经营服务】 1、 创办经营实体促进推广工作的开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兴办企业性经营实体的规定,省农牧渔业厅《关于支持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开展经营服务的通知》精神,新建 5处服务站,在市科协、科委、农业银行等部门支持下,开展了经营服务活动,经营额达76.5万元,纯利润 5万多元。经济实体的发展状大,促进推广工作的开展。2、 开方配药实行低偿服务。本着“立足推广搞经营,搞好经营促推广”的原则,坚持服务便民,服务第一,盈利第二的宗旨,积极开展服务。一年来市乡站互相配合,共经营与推广示范项目有关的大棚膜、床土调解剂、农药、钾肥、根瘤菌等物质169吨;蔬菜、大田良种23.4万公斤;石油助长剂、抗枯宁等2 778瓶(支);水稻抛秧盘5万个,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3、开展技术承包。为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把科技成果变成生产力,促进项目推广,在东方红、团结两乡推广站搞技术承包试点,主要承包水稻抛秧技术。共与70多户签订883亩技术合同书,确定指标为亩产400公斤,超产部分按“七三”和“五五”分成。经过科技人员精心指导、帮助,普遍获得丰收,兑现合同。
  【加强技术推广站的站务管理】 1、 实行工作目标管理。每个科技人员担负的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做为一年的目标管理,落实到人。每个项目做到有推广面积、有技术方案,有经济效益。站的领导和负责项目科技人员签订合同。按农时季节组织检查,到年末实行总评。经年末验收,推广项目基本都按合同完成。2、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工作、学习、考勤、财务等各项规章制度,分别建立了考勤、学习、好人好事薄,及时做好各项活动记录以备考评。并且领导带头,认真贯彻执行制度。
  【农业技术培训工作】 1988年,全市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重点抓了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
  一、狠抓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自身建设。针对推广系统科技人员知识老化、业务水平低、素质差的问题,对现有29名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教育,组织到外地学习、参观、经验交流10多次。并开展业务学习、学术讲座,使科技人员业务水平有一定的提高。1988年全站17名科技人员晋升技术职称。2、 举办各类学习班培训技术骨干。全年利用农闲季节,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乡、镇、农场,举办蔬菜、大田、植保等各类学习班41期,培训人数达 3 542人次。在培训中坚持把科技示范户做为重点培训对象。向他们传授推广示范项目的实用技术,以便发挥示范作用。在方法上由过去的以书本、讲授为主改为现场参观放映录像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提高了培训质量。3、 开展科普咨询活动。1988年在市科委、科协支持下,利用科普宣传车,深入4乡1镇3个农场开展咨询活动,放映水稻抛秧新技术等科教片,发技术资料2 000份,受咨询者达5 000人次。
                                     (李玉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