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建 筑·
【建筑安装业概况】 1988年鹤岗市区建筑安装业主要企业有22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8个,集体所有制企业14个。全市建筑安装企业(包括萝北、绥滨)年末共有职工 22 679人,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14 410 人,占64%;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8 269人,占36%。年累计完成房屋施工面积533 165平方米,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完成321 501平方米,集体所有制企业完成211 664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99 371平方米,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完成 155 710平方米,集体所有制企业完成143 661平方米。全年累计完成房屋施工产值1 9 391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完成13 223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完成 6 168万元;房屋竣工产值12 217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完成7 799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完成4 418万元。
1988年末鹤岗市建筑安装业自有固定资产原值11 992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 9 958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2 034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平均占有额7 209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占用额4 453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占用额2 756万元,全年盈利企业的利润总额 1 018万元,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575.2万元,盈利相抵后共实现利润448.2 万元;上缴利税525.4万元。
1988年鹤岗市建筑安装业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深化改革,完善承包。1988年建筑安装业各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建筑业改革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了承包责任制。市第二建筑公司实行“劳动上择优组合,项目上金额承包,管理上跟踪服务,包保结合,一企多制”的原则,对15个区队采取“包死基数”、“包死利润”和“绝对成本法”,推行集体和个人金额承包,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不仅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上缴利税34万元,而且消除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开创了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的新局面。二、推行建筑工程招标制。1988年全市建筑安装业实行招标制的企业占 55%。通过招标使施工企业增加了责任感,工程造价明显降低,施工速度明显加快,工程质量显著提高。三、加强了行业管理。1988年市政府下发了《鹤岗市建筑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实施办法》等 5个法规性文件,统一了行业管理。对全市建筑安装企业普遍进行了企业资格复查工作。加强了经济管理、劳动定额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四、深入贯彻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工程质量新标准。1988年市第一建筑公司、第二建筑公司、住宅公司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行使质量否决权,强化质量检测手段,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质量。全年没发生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一般性的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率也大幅度下降。
1988年鹤岗市建筑业技术装备情况
续表
【住宅公司提前120天完成全年任务】 1988年市住宅公司提前 120天完成合同规定的生产指标和各项经济指标。
完成建筑安装工作量 9 267万元,比计划提高32.39%,比1987年提高23.39%;全员劳动生产率9 239元/人,比年计划提高32%,比1987年增高28.8%;该工程竣工面积30 128平方米,比计划提高50.6%,比去年提高73.2%;人均竣工面积30.3平方米,比计划提高 22%,比1987年提高82%。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优良品率完成49%。其中2 项评为市优质工程。分项工程检查点合格率87.7%,比计划提高 3.2%,比去年提高1.6%;分项工程优良品率86.6%,利用率完成50%;在处理过去财务挂账36.4万元的基础上,又盈利30.1万元。
1988年住宅公司具体开展以下工作:一、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从经理到工人均缴纳一定数量的抵押金,共担风险、共负盈亏。二、将三级核算改为两级核算。撤销了三个科级施工队,实行公司直接对承包队(栋号);合并科室、精简了人员,职能部门由原来的13个精简合并为7个,管理人员由原来的198个,压缩为108人,仅管理费就节省 15.4万元。三、签订承包合同。把承包指标分解、落实到队、厂、站和机关各科室,签订有奖有罚的承包合同。四、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对行政专业技术干部实行经理聘任制度,取消干部的“终身制”经过聘任,有90名干部(管理人员)落聘,落聘者有84人回厂劳动,其余6 人开发第三产业,白手起家办起了涂料厂,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五、改革分配制度。一是干部实行职务工资制。从经理到管理人员实行按责、权、利相结合确定职务工资档次,二是工人实行岗位工资及计件工资相结合的全员效率工资制。六、改革材料供应和机械设备管理制度。1988年初住宅公司成立动力站,对全公司的建筑材料和各种设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供应,材料管理人员由31人减为12人。材料采购坚持“先厂家、后批发、再另售”的原则。尽量降低费用。
【热电厂一期工程基本完工】 1988年矿务局热电厂筹建处共有职工840人,其中干部114人,工人726人。筹建处下设汽机、锅炉、电气、热化、燃料等5个车间。筹建处机关有计划、财务、技术、劳动工资、供应等10个科室。党委书记王志国,厂长孟宪恩。
鹤岗热电厂筹建处职工队伍素质表
鹤岗热电厂筹建概算总投资表
热电厂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配备4台75吨/小时立式旋风炉, 2台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其中一台抽汽式,一台凝汽式,并利用发电的余热为工农区、南山区、向阳区等送热。
1988年热电厂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主厂房、主控楼、化学水车间、受煤坑、沉渣池、地下循环水管路、暖气通道等土建工程全部完工,并于10月末交付使用。锅炉、汽轮发电机、电气等主要设备已安装完,其中两台锅炉点火成功。由佳木斯电业局承担的与国内电网联网工程,正在施工中。
热电厂供水管路、供电线路、通讯系统工程是热电厂的配套工程,总投资额 712万元。其中供水管路工程405.4万元,供电线路工程260.94万元,通讯系统工程45.66万元,水电公司承担建设任务。供水管路工程于1987年 6月开始施工,至1988年11月竣工,由峻德泵站至热电厂铺设4 500口径铸铁管路16.6公里。供电线路工程于1987年3月动工,共建设热电厂 3.5万伏高压输电线路3条15.4公里,将于1989年4月竣工。通讯系统工程于1988年7月开工,8月竣工,安装HJ905型交换机200门。热电厂 3项配套工程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保证1988年末发电的需要,水电公司把热电厂 3项配套工程列入重点。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组建了施工专业队伍。供电线路公司经理文立达,总工程师王冠伍,集体企业公司经理范永富等经常深入工地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指挥在一线,工作在现场,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保证工程按期竣工。1988年热电厂筹建处“齐心协力建电厂,艰苦创业早发电”的思想指导下,广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全体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想发电之所想,急发电之所急,为早日发电争贡献”上。筹建处还通过派出去(向外地电厂派出人员学习专项技术)、请进来 (请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为职工讲技术课 )、岗位练兵、智力竞赛等形式,对全厂职工分专业进行了技术培训。其中汽机、热化等主要工程人员培训600余人次。
(周 伟、沈凤山、房连平)
【热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列入国家计划】 1988年3月29日煤炭工业部以(88)煤生字第240号文向东煤公司下发了“关于鹤岗热电厂二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根据煤炭工业部的批复,鹤岗矿务局将二期扩建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任务又承包给了北京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中电公司设计研究院于今年2月拿出了二期扩建初步设计。经今年9月全国煤炭计划会议研究,热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已列入国家计划。
鹤岗热电厂二期扩建工程预计1989年正式动工,1990年移交投产发电。
二期扩建工程有2台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装机容量10万千瓦,总投资1.35亿元。
(周 伟)
【二建公司全面完成国家计划】 1988年鹤岗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共有职工1 230 人,固定资产原值339万元,年末累计完成施工面积54 372平方米,竣工面积 28 211平方米。全年完成总产值1 131万元,超过计划的47%;竣工工程质量合格率 100%,优良品率为30%,工程检验项目平均 85分;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7 396元,工程合同履约率80%,机械设备完好率87.5%、利用率为 68.7%,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全面完成国家计划。该公司一年来共消除重大事故隐患21起,一般事故97起,开创了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在建筑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全员副食补贴提高的不利因素下,1988年该公司固定资产增值41万元,利税上缴34万元,偿还银行贷款和历史陈欠账82万元,兑现奖金4.28万元,纯盈利23.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