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
供销
·供 销·
【市供销社概况】 市供销社所属9个公司(日杂、生产资料、废旧物资回收、土特产品、果品、食杂、城郊联营、石油液化气、建筑公司),3 个商场(北疆商场、兴安百货大楼、新街基百货商场),4个基层供销社(团结、蔬园、新华、红旗供销社),45个核算单位,经营网点65个,职工2 200人,固定资产1 500万元。1988年,本市供销社商品销售总额共实现 5 504万元,比1987年增长22%,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利润182万元,加上新的增支因素,比上年有所增加;人均创利1 600元,比上年增长6.7%。
【完善经营机制 增强企业活力】 一、实行专业经营,优化组织结构。1988年市供销社将果品食杂公司划分为果品公司和食杂公司,将生产资料公司划分为日杂公司和生产资料公司,实行经营上的专业化和规模最佳化,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生产资料公司调整前,既经营日用杂品,又经营农用物资,给经营管理带来许多不便,又不利于服务农业。实行专业经营后,1988年两个公司年创利润分别是33.4万元和15.6万元,比实行专业经营前增加2至3倍。二、推行企业兼并,救活亏损企业。1988年供销社全系统有 6户企业实行兼并:生产资料公司兼并东方红供销社,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兼并干调公司,石油液化气公司兼并综合贸易公司。从而使闲置的资产由劣势企业流向优势企业。东方红供销社被兼并前,累计亏损额36万元,无人承包和租赁。被生产资料公司兼并后,人、财、物均有互补作用,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三、试办建筑股份公司和果品股份公司。试办的实践证明:股份制企业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四、实行横向经济联合。1988年在市政府和省供销社的领导支持下,市供销社与大庆林源炼油厂正式签订横向经济联合合同,鹤岗市支援林源炼油厂煤炭,林源炼油厂支援鹤岗市石油液化气,在鹤岗市成立石油液化气分装站,此项工程正在筹建中。五、拍卖“边小微亏”的农村网点。1988年供销社有6户地处偏僻、长期亏损、无力经营的农村网点向社会拍卖。拍卖后,甩掉包袱3万元,收回资金6万元。
【开展支农服务】 1988年市供销社把“开展支农服务,做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列为工作重心。生产资料公司为解决化肥进货不足、需求量加大的矛盾,积极挖掘肥源,开辟进货渠道,购进化肥 6 010标准吨,基本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在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的同时,还与农业生产、农药生产部门紧密配合,成功地进行了水田除草剂等3种农药的种子试验。
【调整经营结构】 市供销社按照省供销社“四业一起上”的发展战略,在完善和发展工业品和农副业产品经营体系的基础上,确立了“选准项目、筹集资金、先当债务人、后当财主”的战略思想,依托煤炭和废旧物资回收再生资源开发社办工业。新建 3个厂:纸板厂、石油液化气分装厂、冷冻加工厂。社办工业总投资为 600万元,初步形成了四业协调配套发展的新格局。
【扩大从工厂进货比重】 1988年供销社直接从各地工厂进货额 972万元,比1987年增长20%。北疆商场与江苏、天津、沈阳、广东等地 50多个厂家建立了稳固的产销关系,从工厂进货180万元,占总购进额的60%,差价率平均在16%以上。
【开拓经营新品种】 1988年废旧物资公司在多家竞争的新形势下,在扩大收购、发展加工业的同时,开辟经营钢材、纸张、洗衣机、电冰箱等新品种,售额达80多万元。土产公司在传统骨干品种经营出现大幅度滑坡的情况下,瞄准市场,拾遗补缺,开拓经营新品种,实现年销售额806万元,超计划206万元。
(周旋复)
【水产品供销经营概况】 1988年水产公司下设水产品采购批发站、工农水产商店、水产二商店和向阳、兴山、兴安台、六号4个批零商店、共有职工208人。1988年水产品购销经营资金总额218.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02.9万元,流动资金16万元。有一座500 吨大冷库和一座80吨小冷库,汽车4台,其中冷藏车2台、卡车2台。商业服务面积700平方米。1988年共完成进货额620.7万元,实现销售额823.3万元,比1987年增加15%,实现利税 30.5万元,上缴税利15.8万元,人均劳效3.8万元,比去年增长15%。1988年水产公司全面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先后对所属的零售、批发企业实行经营承包。承包后的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定额上缴的承包办法,调动了承包人和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赵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