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卫生工作综述

卫生

卫生工作综述



                  ·卫生工作综述·
  【医疗卫生工作综述】 市卫生工作以加快和深化卫生改革,发展卫生生产力,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为中心,以治理整顿医疗卫生秩序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医学教育,强化目标管理,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医疗卫生机构和单位自主权不断扩大,增加了活力;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办医、办学;加强了卫生机构间的模向联系;在实行院长负责制的基础上,试行了院长聘任制;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部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1988年全市(含两县)共有卫生机构577 个,其中,卫生部门63个,工业及其它500 个,集体14个。全市共有卫生事业从业人员9 096人,其中,卫生部门2 251人,卫生及其它 6 328人,集体所有制402人,个体从业人员115人。1988年全市卫生系统职称改革工作全部结束,一大批卫生技术人员晋升相应的技术职务。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 6 943人,占卫生队伍总数的76.33%,平均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7.41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2 235人,护理师、士1 781人,医护比例为1:0.80。现有高级技术职称107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1.54%,中级技术职称889人,占12.80%,初级技术职称3 923人,占56.50%。
  全市医疗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市人民医院新建11 047平方米住院大楼经2年零8个月的工程建设,于1988年11月14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1988年全市(含两县)完成基建投资83万元,用于购置医疗仪器设备费达92.1万元。
  【卫生改革工作】 1988年全市卫生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和完善。改革领导体制实行院长负责制,试行院长聘任制。在全面推行院长负责制的基础上,萝北县医院、市人民医院本着民主、透明的原则进行了院长聘任工作,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层层优化组合,取得良好效果。市人民医院1988年10月正式实行院长聘任制后,新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了院长的主导作用,在两个月时间里主要抓了整顿秩序,深化改革,优化组合,理顺党政关系,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岗位责任等工作。由于加强科学管理,减少了浪费,节约资金达3万多元。
  实行院长聘任制,加速了领导体制的改革,到1988年底,全市(含两县)乡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实行院长负责制的有61个,占乡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的 92.9%。实行院长负责制,强化了院长的地位和作用,使医疗卫生部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有明显提高。1988年全市医院诊疗人次数达215万人次,仅市直医疗单位业务收益达285.8万元,较1987年增加46.34%,开展新技术服务项目24项。
  改革经营机制,推行以技术经济责任制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收到显著效果。1988年全市(含两县)实行集体承包经营的有43个单位,占乡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总数的60.56%。
  1988年市人民医院实行技术经济经营责任制,收到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治疗有效率为95.98%,比上年同期提高0.99%,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为89.14%,比去年同期增长1.48%。
  1988年11月市卫生局在全系统开展了财务、物价大检查,防止了个别单位急功近利、财务管理混乱和乱收费现象。各医疗卫生单位普遍制定了技术服务质量指标控制体系。市中医院建立了医疗、护理、财务管理等 6项质量指标考核体系,加强了内外监督,保证了改革顺利进行。
  1988年 5月,市卫生局按市委、市政府关于转变职能,下放权力,完善区级政权功能的统一布署,制定了“向区放权方案”,将卫生防疫工作中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管理、地方病防治、食品卫生监督、从业人员体检发证和公费医疗管理工作全部向各区放权;食品加工单位、冷饮企业验收发证和个体开业行医管理向各区部分放权。各区先后成立卫生局,市卫生行政及业务主管部门对区卫生工作负责检查、监督、指导和宏观协调控制,加强了区级卫生工作领导。
                                     (左继明)
  【矿区医疗卫生工作】 坚持为煤炭生产服务的方向,以深化卫生改革和创文明医院为动力,紧紧围绕提高医务人员两个素质和医疗护理质量这两个中心环节,整顿医院、治理医疗环境、加强医院管理、较好的完成了医疗卫生各项指标。全年门诊诊疗为 101.6万人次,收治各类住院病人2.7万余例,住院手术4 139例。由于医院改革,落实各种承包责任制,床位利用率从1987年的87.95%提高到89.48%,病床周转次数平均为18.91次,平均治疗率为 87.42%,门诊住院诊断符合率为97.61%。不断加强急诊急救工作,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的各项规定,实行住院抢救病人1 206例,抢救成功率达84.41%。
  广大医务人员急病人之所急,通力合作,废寝忘食,坚持先抢救后补办手续的急救原则,精心治疗,挽救了一大批危重病人,特别是在煤矿事故发生集体伤的情况下,全局上下相互配合,发挥三级急救网的良好作用提高了院前急救能力。富力矿医院1988年4月抢救1名井下事故造成的多发性肋骨骨折、骨盆骨折、左股骨骨折、右下肢骨折的严重复合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由于在井下和井上急救,经过妥善及时的初步抗休克处理而赢得了手术抢救机会,病人带输液瓶到达医院,边输液边摄片迅速进入手术室,挽救了病人生命。富力矿有16例病情危笃的严重创伤病人都是由于院前急救得当,争取了入院手术时间而获成功的。局总医院充分发挥了全局医疗技术和急救中心的作用。急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988年曾对 1名重型颅脑损伤,硬膜下血肿,脑干损伤,生命淹淹一息的病人,在无法进入手术室的情况下,即在抢救室就地紧急实施大颅办减压血肿清除,手术后病人昏迷达 107天,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终于清醒。
  开展责任制护理,使各项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常规都得到巩固和加强。1988年共进行各种护理业务查房 260次,作到了结合病例进行业务指导和实际培训。普遍加强查对、三级护理、值班交接班、消毒隔离等重要护理制度,巩固病房管理,严格探视陪住制度和卫生清洁制度,为病人创造整洁、肃静、舒适的治疗环境。1988年各医院伴护率基本都保持在10%以下。
  【矿区医院改革概况】 1988年矿务局下发了《职工医疗全额收费的试行办法》后,各单位加强了医药资金管理和使用,按照局定“自提自用”的基本原则,制订了承包责任制实施细则,将收支指标落实到科室、个人,在一定范围内调动了医务人员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堵塞了许多管理上的漏洞,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医院改革中各单位引进企业化管理机制,经营意识、竞争意识大为增强,医疗效率指标和药品管理都不同程度提高和改善。对社会开放,扩大了医疗服务网点,增设专科业务,发挥了现有人力、物力、设备的作用。1988 年共收治矿外住院病人 5 741例,较上年增加了19.8%,矿级医院急诊转院明显减少,手术例数增加,局总医院住院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
  实行全额收费后,各单位购药金额普遍增加,药品供应品种档次升高,使危重病人用药得到保证,对提高治愈率加速病床周转,起到了很大作用。
                                     (张受训)
  【市人民医院实行体制改革】 1988年10月市人民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和逐级聘任制。在聘任工作中注意扩大民主成份,增强选聘工作的透明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定调子,给每个干部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上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采取大胆稳妥的步骤,将原有15个科室精减到6个,由20名科级干部精减到8名机关原编制75人,精减到40人。医院设置的23个医疗护理业务科室选聘28名科主任和17名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医院新的体制运行后,呈现出积极向上,生气勃勃的局面。
  【市中医院深化改革效益显著】 1988年市中医院为确保卫生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强了对医院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自我约束机制。先后修订和制订了“加强劳动纪律十条规定”、“公费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违者必罚。在完善自我约束机制的基础上,制定了“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超额劳务多付酬”的改革方案,解决了大锅饭。实行目标管理、质量控制、院科检查、同级监督,建立 6个监督体系。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了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1988年市中医院实行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完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效益显著。1988年收入121.4万元,上级拨款13.3万元,结余12.2万元。全年住院1 032人次;门诊9.6万余人次。
                                     (凯 旋)
  【矿区地区医疗】 地区医疗工作,坚持以防病治病为中心,做好家庭病床收治工作。1988年全局共收治家庭病床1 137张,下街查房4 904人次,送药2 385人次,肌肉注射4 775人次,静注1 983人次,静点输液1 223人次,方便了病人。机修厂卫生所地区医务人员还开展了老年人健康普查519例。
  【矿务局井区保健站】 井区保健站在三个面向,靠前服务的思想指导下,1988年得到巩固和发展。全局各煤矿现有14个保健站,共配备人员 191名,占原煤生产工人总数的4.2%。达到上级要求。在14个保健站中 93%为医疗保健型,为进一步开展劳动卫生、院前急救、病伤及时确诊治疗和休工掌握提供了重要保证。全局有 7个保健站设立了抢救室,急救器材、设备实现了规格化、标准化管理,提高了创伤救护能力。全局各保健站共抢救中重伤 188例,清创缝合 1 494例,兴安矿医院中心保健站采取人员配套值班制,使病伤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发挥了良好的院前急救作用。
                                     (张受训)
  【初级卫生保健】 1988年全市初级卫生保健组织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市卫生局组织制定了《鹤岗市(1988~1990)初级卫生保健三年规划》,加强了农村卫生组织建设。乡、村两级基层卫生组织整顿与改革更加深入,一些乡级卫生院实行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分配、民主管理等管理办法。部分乡卫生院试行了集体承包,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改变了“吃大锅饭”的状况,使乡级卫生机构增添了新的活力。市区团结乡卫生院1988年实行集体承包后,预防保健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全乡儿童计划免疫参保率已占全乡儿童总数 74%,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达98%,业务收入纯结余达9 349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团结乡卫生院的改革经验,在1988年10月20日全省医院改革齐齐哈尔现场会上进行大会交流,受到省卫生厅和各地医院的重视和好评。1988年末,全市(含两县)29个乡镇卫生院中,有 80%在国家适当补助下,做到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全市村一级卫生机构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全市有村卫生所 306个,各村基本做到了有医有药有机构。全市村卫生所集体办所率达89.1%,有30%村卫生所达到规范化管理。
  1988年对市区个体开业医进行了认真整顿,取缔了不具备条件和非法行医17家,新审批25家,现有个体(含联合)诊所115家。
                                     (左继明)
  【市人民医院1988年科研新项目】 1988年市人民医院外科开展的新项目有:多脏器复合伤治疗;肛门闭锁探讨;胃肠刀刺伤术中技巧;全胃切除胆总管空肠NaX——Y吻合术,并利用新项目抢救重危病人152例,手术492例。
  神经外科开展了颅内血肿的非手术治疗30余例,总结了临床治疗经验,并撰写了“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非手术治疗”论文及护理体会,在黑龙江省第七届神经外科学会上作了介绍。
  五官科完成的项目有:“百合金板粘接桥”,在1988年 8月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刊登;“大角度外斜视的超常量矫正手术”,1988年9月参加全国第四届斜视学习交流。麻醉科开展了“麻醉治疗疼痛病人的应用”初见成效,完成急诊麻醉601例,急诊手术680例。
  1988年共撰写论文 108篇,在国家级杂志刊登论文2篇。病理科1篇论文被全国妇产学术会录用。
                                     (凯 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