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宗教
宗教
【1988年宗教工作综述】 1988年5月9、10两日,召开宗教工作会议,两县、6区、8矿和矿务局、鹤北林业局的统战(宣传)部长参加会议。会上学习了中央有关文件,和中央、省有关领导的讲话,市委、市政府、市委统战部领导到会讲话,结合本市宗教实际情况,具体讲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提出加强对宗教领导和管理的意见。与会人员加强了宗教工作的责任感。11月19日召开传达黑办发〔1988〕17号“关于《加强对基督教领导和管理意见》的通知”和黑政发(1988) 194号“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取缔基督教自封传道人传教活动暂行规定》的通知”。市委统战部部长潘华安到会讲话。与会人员明确了依法加强对宗教的领导和管理措施。
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合理安排宗教活动场所。1987年 8月,经省、市政府批准,将东山区基督教家庭聚会迁出;1988年9月,将南山区基督教家庭聚会迁出。1988年,全市基督教有5个合法活动场所。
【宗教团体】 鹤岗市有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和天主教四种宗教。被政府批准承认并有组织和宗教活动场所的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伊斯兰教于1934年传入鹤岗。1982年省政府拨款5万元,市政府拨款2万元,回民群众自筹1.5万元,计8.5万元扩建清真寺。1956年民主选举产生清真寺董事会。会长房玉岐,副会长丁惠民、韩来明。1978年,董事会改选为首届鹤岗市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主任满景太,副主任丁惠民、李洪滨。1986年7 月改选,成立了鹤岗市第二届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忠祥,副主任肖连营、韩贵亮。
1938年伊斯兰教传入鹤岗时有教徒30余人,1952年400人,1982年 7 000余人,1988年约1万人。历年任职教长:1938年至1939年,毛焕道。1940年至1950年,黑服三。1950年至1951年,张庆元。1951年至1952 年,杨敬斋。1953年至1954年,李庆温。1955 年至1984年,丁惠民。1985年至今,韩贵亮。
基督教于1938年传入鹤岗,信徒20余人,后被Ft本侵略者解散。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颁布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基督教家庭聚会陆续出现。1962年成立了“鹤岗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学习小组”。组长侯书润,副组长郭守忠。“文革”期间,宗教活动被迫停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重申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基督教恢复了正常的组织和宗教活动,为了方便管理,将原来11处家庭聚会合并为3处(工农、兴山、麓林山)。1986年7月,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省、市宗教主管部门决定,成立了首届“鹤岗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鹤岗市基督教会”组织。主任周美英,副主任徐俊卿、王绪本。教会用信徒“奉献”的资金买了房产。陆续从工农、向阳、南山、兴安、东山区家庭5个聚会点迁出。受洗教徒550人。
鹤岗市佛教和天主教没有成立组织,也未建立活动场所。信教活动均各自在家进行。佛教者有僧、尼8人(其中男3人,女5人),“居士”50余人,一般信教群众250余人。天主教徒 130余人。
绥滨、萝北两县宗教情况:
绥滨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拨款2万元,在镇内买房2间作为聚会场所。成立绥滨镇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筹备小组。1987年有信徒247 人,分布在两镇六乡。伊斯兰教清真寺1所。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主任马长山。伊斯兰教徒406人。
萝北县。基督教信教群众151人。伊斯兰教徒339人。
【宗教活动】 “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开斋节这天穆斯林在上午到清真寺,“会礼”后,穆斯林一般还要游坟,举行其它纪念活动。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使穆斯林欢度佳节,开斋节放假一天。古尔邦节。穆斯林在这天屠宰牛羊,感谢“真主”。圣纪。指“先知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穆斯林在这天要举行纪念活动。
在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穆斯林成年男子均在家或到清真寺沐浴,身着洁净服装,头戴白帽在清真寺参加“会礼”。不仅教长阿訇讲“卧尔兹”,也请穆斯林学者发表演讲。市的党政领导到会讲话祝贺,看望穆斯林,以表关怀,此外,穆斯林婚、丧喜悲之事均请阿訇举行仪式。穆斯林对牛羊禽的食用均请寺内专职人员来宰食。
基督教的宗教活动。主要“复活节”、“圣诞节”、“感恩节”、“圣日”( 即每周星期日 )。“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的复活。“圣诞节”是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感恩节”是为了感谢“上帝”赐给一年的收成。“圣日”信徒到教堂作“礼拜”。以上节日由传道人主持,以“圣经”为主要题材进行传教。
(马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