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韩玉祥:增强人口忧患意识 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韩玉祥:增强人口忧患意识 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韩玉祥:增强人口忧患意识 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增强人口忧患意识 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
                 副市长 韩玉祥



  当今世界,人口膨胀已成为一大难题,由于人口过快增长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诸如粮食短缺、能源不足、环境污染、城市病害正危及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尤为突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和政府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了特别重要的地位,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一个时期政策上的失误和人口再生产惯性作用,以及旧的生育观念影响,实际上,我国人口仍然在一种高速增长状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应当有一个人口忧患意识,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鹤岗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煤炭工业城市,其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加速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本市市区人口已达90多万人。在鹤岗开发建设的40年里,人口增长了13倍,大大超过全国人口平均增长水平。这种人口的高速增长超越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认真总结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分析所面临的人口形势,进而采取有力措施,对于鹤岗的建设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
  几年来,鹤岗市的计划生育工作在曲折复杂的发展中不断前进。八十年代初,本市人口出生率由七十年代的39.9‰下降到9.54‰,但是受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又有新的回升。到八九年末,人口出生率控制到了 14.27‰。特别是进入90年以来,本市计划生育工作依然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90年,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4.83%,比上年提高4.53%;全市多胎率为0.89%,比上年下降了1.4%;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为91.31%,比上年提高了 2.72%;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45‰,比上年降低了0.82‰。具体表现在:
  1.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确保达标上档。鹤岗市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90年初,结合干部大下基层,采取按责任区分片包干的办法,进村、进委、入户,摸清情况,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指导工作。在加强对农村分类指导的同时,在城市也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即实行专项管理。目标管理由过去的业务部门签状改为政府和业务部门双向签状,加强了政府和行业部门对落实目标责任制的领导,对市政各大局实行百分评比检查,36个局处级单位,有26个达标,其中8个获先进单位称号。
  2.抓好宣传,突出主线,开展全民性的宣传教育活动。1990年的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是抓了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为主线,开展大张旗鼓的,全方位、广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各县、区、矿务局及市政各局的主要领导亲自宣传,亲自组织群众,在短时期内就形成了声势,达到了高潮。除宣传《条例》外,还侧重于优生优育知识宣传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的教育。在宣传对象上,注意开发领导层,在宣传方式上,由单一的说教式逐步转向形象化的宣传。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系统的基础知识教育,增强了人口忧患意识,促进了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
  3.依靠科技,加强服务,推进孕前型管理。事实证明, 有就地实行计划生育.必须依赖于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孕前型管理上来,注重于在指导思想、组织领导、资金投放、技术服务、药具供应等方面打好基础。在城市坚持了落实综合节育措施,在农村坚持了“一环二扎”。为了缓解药具供应的紧张状况,改进了供应办法,疏通了供应渠道,即国家供应部分,仍实行无偿供应,而不足部分,动员单位自购解决,缓解了供需矛盾,为了更好地实行孕前型管理,全市普遍开展了“妇检”“孕检”孕情普检活动。把工作做在计划外怀孕之前。随着工作的不断拓展和孕前孕后、产前产后、术前术后系列服务的不断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向科学化的轨道又迈进了一步。
  4.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素质,促进社会化管理。计划生育干部的队伍建设,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抓队伍建设,必须抓好组织建设,而抓好组织建设,则必须抓好“网底”建设。在思想建设上主要是坚持以廉政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主要内容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在人员调整上,增加了乡助理员编制,强化了基层工作队伍。建立健全了学习制度,特别是在行政诉讼法颁布之后,在全战线组织行政诉讼学习班,对市内及两县的乡、村计划生育干部进行了培训。在抓好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了计划生育协会的建设、巩固和提高。充分发挥了群众管理的作用,增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力量。
                     (二)
  在如何看待人口形势的问题上,既要看到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已经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也要看到人口形势的严峻性。
  从人口发展的趋势看,由于人口基数、人口构成等参数影响,九十年代初将是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的顶峰时期,并将覆盖“八五”时期全过程。据不完全统计,“八五”期间,本市年均育龄妇女人数将达到30万左右,年均处于生育旺盛的妇女人数约21.7万,年均进入生育高峰值年龄的妇女人数达 1万多人,这三个与出生强度及为相关的参数都较以往有较大的增长;鹤岗市人口的年龄构成基本上是处于年轻型向成年型过渡的阶段,这也表明这一时期仍有很大的出生强度。流动人口仍有较大的冲击作用,目前,全市有流动人口近8万人,其育龄妇女2 200多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 800多人,从出生情况看,90年出生1 505人。占全市出生总数的12%,计划生育率仅为76.28%,出生率高达20.O4‰,无疑给本市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从鹤岗市计划生育工作的现状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发展还不够平衡。在农村还有一定数量的计划外生育,特别是多胎生育还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在农村表现比较明显。二是由于宣传经费紧张,无法添置较为适应当前形势的宣传设备,因而宣传手段还比较落后,限制了宣传教育社会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三是有的地方管理粗放、帐卡不全、底数不清,有的乡村工作更是处于无目标、管理无措施的粗放型工作状态。四是《条例》及行政诉讼法颁布之后,与其相配套的法规、法律程序尚不完备,很难适应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
  从现实控制水平看,“八五”期间,全市年均出生人口很难低于 1.4万,按照省下达的人口计划和市政府的要求,我市“八五”期间总人口应控制在 109万,这样年均人口增长数也就必须控制在1.1万以内,现在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4%左右,即每出生一百个孩子有 6个是计划外的。如果按着现在的速度增长,人口控制指标就要被突破,工作相当繁重。
                    (三)
  面对这种严峻的人口形势,必须有一个清醒的正确认识,坚定地树立起长期奋战的思想,积极采取有力的措施,不断把计划生育工作推向前进。
  当前,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推进目标管理。在贯彻目标管理责任制中,要抓好监督检查工作,特别是要加强经常性的检查考核,使目标管理真正发挥科学管理作用,在具体工作中,要侧重抓好人口计划的落实和人口统计工作,对完不成人口计划的要追究责任,切实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考核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政绩的主要依据,坚决行使“一票否决权”。
  2.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工作的指导和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农村,仍然是重点,要在全市开展村、乡两级计划生育升级达标活动。要抓住薄弱环节、做好后进转化工作。同时,要把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纳入经常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3.继续贯彻落实《条例》,加强法制建设。要把贯彻落实《条例》真正纳入到全民普法教育中去,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加强计划生育法规的组织机构建设,要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使广大群众参予计划生育的依法管理。
  4.继续开展全民性的宣传教育,重点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的普及工作,要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坚持标准,措施得力。
  5.继续抓好协会的发展、巩固和提高。计划生育协会越来越显示出群众管理的优越性,要注意吸收团体会员入会,加强对协会工作的指导,推广先进经验,使协会在流动人口管理、基础建设、政策宣传、节育措施落实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继续抓好技术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为广大育龄妇女排忧解难、技术服务活动,继续落实好“一环、二扎”等有效措施,不断推广应用新科学、新技术,提高避孕节育的有效率。
  人口发展作为一个社会的历史过程,还必须深刻认识控制人口增长的曲折性、复杂性、长期性,反对悲观失望论和盲目乐观论。自觉地学习掌握运用人口发展规律。正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的,人口现象是社会现象,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最终是由社会因素中的经济和政治因素决定的,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只要我们真正地树立起人口忧患意识,切实把控制人口放到战略位置,扎扎实实地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人口控制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随之,鹤岗将会更快的富起来,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