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伟民:鹤岗市农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白伟民:鹤岗市农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鹤岗市农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副市长 白伟民
1990年,鹤岗市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为突破口,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重点的工作方针,经过全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农村改革打破了停滞不前的局面
年初开始,按照鹤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着眼于农业自身机制的调整,在继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我们从稳定农村经济的大局出发,深入向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六个不变”,稳定民心,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 217个村实行了机动地招标经营,开发性承包,土地租赁经营,定产承包制和“双保制”;进一步健全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各种类型服务组织 624个;同时,在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方面也进行了超前性的探索。通过稳定政策,深化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粮食生产突破了多年徘徊的局面,粮豆薯总产达到27.8万吨,比上年增长37.62%,平均亩产达190公斤,比上年增长50公斤;郊区蔬菜总产量达9 000万公斤,夏秋菜自给有余;以畜牧业为重点的多种经营稳定发展,禽、蛋、乳、肉、鱼都比上年增长,畜牧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乡镇企业在困境中保持了较大的增长幅度,共完成总产值 19 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工业产值完成14 218万元,比上年增长18.4%。
三、科技兴农开了好头
一年来,我们把科技兴农做为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实施了以普及良种和推广适用综合栽培技术为内容的,以政、技、物结合集团承包为主要形式,以增产增收为目的的总体方案。共培训人员22 16万人次,落实推广项目 26项,推广面积154.4万亩,承包面积达33.74万亩,在全市粮食增产总量中,依靠科技进步增产粮食4 600万斤。
四、农业基础建设得到加强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条件。全市继续开展了以“黑龙杯”、“地力杯”、“铁牛杯”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并结合三江平原开发,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步伐。全市共新增水田面积5万亩,水灌面积2.O7万亩,除涝面积 11万亩,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全年农业大丰收打下了基础。
五、清理农村财务工作基本结束
全市清理农村财务工作从去年开始,历经二年时间已全部结束。我们以清理债权债务为重点,共收回欠款539万元,占应收任务的83%。在清理农村财务的同时,开展了“效益杯”竞赛活动,建立乡、村农村合作基金会,减轻农民负担,以及抓农村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等,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
六、开展农村党支部达标活动,推动了农村基层班子建设
总结1990年农村工作,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去年农业大丰收,除了政策对头,人努力以外,也与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有着直接关系,虽然1990年本市农业获得大丰收,但仍然存在许多还待解决的问题。从农业本身看,本市农业基础薄弱,有 4/5的土地受到外洪内涝的威胁;人少地多,大型农机具老化,耕作粗放,地力有机质不断下降;集体经济薄弱,全市 45%的村入不抵出,社会化服务体系还远远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产值的19.7%;乡镇企业刚刚起步;农民收入直接来自农业占总收入的90%,整体效益不高。
从外部看,流通不畅,物质资金投入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仍要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所以说,农业今后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根据本市八五期间和十年发展纲要的要求,今后鹤岗市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继续落实“三靠”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增粮稳菜,抓企兴牧,走城乡结合,贸工农一体化路子,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八五期间实现的目标是:粮豆薯总产量达到 6亿斤,蔬菜提高质量,增加品种,保证市场供应;畜牧业产值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占农业产值23.8%;乡镇企业产值实现3亿元,农村人均收入达到800元。
实现上述目标,首先要抓好下步工作:
1.不断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建设首位来抓。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本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一定要切记历史的教训,决不能因为一年丰收就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对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对农村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大力发展农业的决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欠收的时候是这样,丰收的时候也是这样。要继续坚持全党重视农业全社会支持农业的好传统,要继续实行依靠科技,增加农业的一系列政策,确保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2.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今年,鹤岗市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是:在继续稳定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把分散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鹤岗市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广大农民的意愿,要保持长期稳定不变。
要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入手,管好用好村级集体积累,并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兴办经济实体,把集体所有荒原、水面、林地、机动地等通过招标承包,增加集体积累。年底入不抵出的村,三分之一实现收支平衡,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它的功能。
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粮牧企三位一体,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按照本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循环的思路。一要进行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在粮食生产稳定面积、提高年产的基础上,尽量增加高产高质水稻面积。蔬菜生产减少大路品种,增加细小品种,扩大保护地面积。适当增加甜菜,烤烟,瓜类等经济作物面积。二要搞好农业生产层次调整,处理好农、林、牧、渔各业关系。特别要大力发展畜牧业,走以农促牧,以牧养农,农牧结合的路子。以禽蛋乳肉为重点,大力发展副食品生产,提高自给水平。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增加二个百分点。三要继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比例关系,加快乡镇企业步伐。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矿产、建材、化工大发展,种、养、加一条线,抓乡办带村办,四个轮子一齐转、完成总产值 2.2亿元。一手抓挖潜改造,一手抓发展,上规格、上水平、上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4.抓住三江开发机遇,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搞好农业开发,是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重点要抓好梧桐河小区、萝北团结小区、莲花小区、绥滨风祥小区治理,完成低改8万亩,开荒2万亩。要总结经验,搞好规划,引进新的机制,把农业开发提高到新的水平。
治涝为重点搞好“三杯”竞赛。一是以“黑龙杯”竞赛为重点,以防洪治涝为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努力完成两江干流的整治和各个涝区的治理以及配套工程,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利用各个有利时机,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农田水利会战。二是全面开展“铁牛杯”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重点要抓好大型农机具更新,大型农机具和小型农机配套。大型农机具更新要采取国家、地方、集体和个人多方筹资的措施,并要实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小型农机具要加强配套,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地力杯”竞赛活动,加快土壤改良步伐。通过前期竞赛活动。本市地力下降状况有所好转,但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土地产生率还很低。因此,要继续抓好“地力杯”竞赛活动,增加投肥量和测土施肥面积,使土地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继续推进科技兴农。今年,在总结去年经验基础上,本着稳定规模,提高标准,全方位推进的原则。首先,重点抓好技术承包,四大作物和蔬菜主要品种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市技术承包面积继续保持40万亩,水稻推广早育稀植、抛插秧面积 6.5万亩,大豆精量点播面积20万亩,玉米采用催芽坐水种面积13万亩,把有限的技术人员、资金、物质集中使用,
培养示范乡。样板村和样板田,用样板辐射推动科技兴农。靠科技进步增产粮食 3 000万斤。其次,以科技进步振兴养殖业和乡镇企业。第三,搞好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达到每个农户都有一个种田明白人。
5.抓好农村基层班子建设。
农村基层班子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至关重要的环节,必须认真抓好。一要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教育广大农民,通过对比,使他们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要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基层班子建设,要全面开展标准化支部建设活动,调整好支部班子。同时要加强村民委政权建设。选贤任能,充分发挥村民委的作用。三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要利用农闲季节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轮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增强为农民服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四要搞好基层班子的制度建设,建立民主议事,村务公开,各项岗位责任制度等。增强他们的自治能力,加强农村基层班子的战斗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使之成为带领广大农民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