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王秉贞和汉语游戏牌

新闻人物

王秉贞和汉语游戏牌



  【王秉贞和汉语游戏牌】 王秉贞原籍沈阳,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毕业。1935年开始了她在鹤岗的教育生涯。新中国成立后她被选为鹤岗市历届人民代表,一届至六届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历届市政协常务委员。她当过小学教师、小学校教导主任、校长、市教育局科长。
  70年代中期,她以老骥伏励的精神,开始了语文双基训练难点的社会调查。她经过长期教学工作,掌握儿童喜玩、好动、好奇、好胜、求知欲强的心里特点,进而想到利用扑克、棋类的形式进行教学。她的灵感就这样产生了。
  她离休后,从汉语拼音、字、词和句章的语文基础训练开始实验。1978年,她在北京朝阳区酒三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徐老师的支持下,建立固定校外实验小组,初见成效。
  王秉贞带着她的游戏牌在本市公园小学进行诚恳的讲解、一年级班主任赵传英老师被她的诚心所感动,给她 7名学生,在她家成立课外实验小组。她家成了实验场地,墙上贴满了表表格格。两个多月的实验,成绩出来,这 7名学生的试卷与其他学生相比,掌握知识牢固,成绩优秀。赵老师很受触动,她高兴地与王秉贞达成协议;从第三册语文开始进入课堂实验,取得可喜成绩,班级从全校的倒数第二名,一跃成为向阳区 5所小学27个班的第一名。通过反复实验,充分地体现了汉语游戏牌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特点。
  王秉贞搞教研入迷了。在去北京探亲的火车上,当她听到广播播出的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内容的文稿时,立即找到车长,借用了广播稿,然后把它们纳入游戏牌的设计内容。下车后马上写成卡,用挂号信寄给了公园校的实验班。去沈阳探亲,她又在沈阳小南三校、同泽小学建立了实验小组。一次午间,她在煤气炉上做饭,心思集中在一副卡上,新铝锅给烧出了窟窿。写卡需要时间、纸张,她奔走四方求援:去医院、百货讨弄废纸盒;去报社印刷厂要边角废料……
  在市的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王秉贞结识了市劳教所女监号的管教员刘淑杰。她征得刘淑杰和上级主管领导的支持后,把监号的规章制度、条文等具体内容研制成卡片。她带着游戏牌来到市劳教所,走进了女监号。通过实验,女犯们即受到了思想上的改造,又学习到了文化知识。在女监号迁走时,女犯全体写给她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通过13年的艰苦实验,汉语游戏牌获得成功。1987年汉语游戏牌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趣味游戏牌”(即汉语游戏牌)又在1988年全国金秋家用产品创新大奖赛中受奖。
  王秉贞这位80岁高龄的老人,虽然银丝满头,但锐气不减当年。她拄着拐杖,迈着蹒跚的步履,仍为汉语游戏牌的推广而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