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北县
萝北县
·萝 北 县·
【地理】 萝北县位于黑龙江右岸,地处东经 130°07′34″~131°35′12″,北纬47°11′42″~48°21′03″,总面积6 762平方公里。东北与苏联相邻,国境线长146.5公里,东南与绥滨县、桦川县毗邻,西与汤原县、鹤岗市接壤,北与嘉荫县相连。
全县地势,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占总面积的 41.9%;东南部为平原、沼泽。地貌呈阶梯状:山地、岗地、平原、洼地。海拔最高处为750.9米。平原地区平均海拔90米。
松黑两江流经本县。此外较大河流有注入黑龙江的嘉荫河、鸭蛋河、太平河、古站河、大马河及注入松花江的梧桐河、嘟噜河和蒲鸭河。
本县地处寒温带,全年无霜期125天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21.2℃,7月份平均气温21.3℃。年平均降水量549.1毫米,平均日照2 650小时。
自然资源有:大片待垦荒地;有林地面积114.2万亩;草原 20万亩;黄金、石墨、大理石等10多种矿藏,可捕鱼水面10多万亩。
【历史沿革】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在今兴东村正式设治,名兴东兵备道,属黑龙江将军。两年后设萝北直隶厅。1914年(民国 3年)成立萝北县,属黑龙江省黑河道。东北沦陷时期属伪三江省。抗日战争胜利后属合江省,后属松江省。1954年3月属黑龙江省合江地区。1985年1月属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88年1月属黑龙江省鹤岗市至今。
【行政区划】 全县辖3镇8乡91村。县党政领导机关驻凤翔镇。凤翔镇辖 6个村;鹤北镇(无村);名山镇,辖6个村;肇兴乡,辖13个村;太平沟乡,辖9个村;团结乡,辖11个村;奋斗乡,辖15个村;环山乡,辖8个村;苇场乡,辖7个村;莲花乡,辖 6个村;东明朝鲜族乡,辖10个村。县内驻有两个大型国营企业:宝泉岭农场管理局及该局所属江滨、军川、名山、延军、共青、宝泉岭等6个农场;鹤北林业局及所属的18个林场和贮木场。
【人口民族】 据1989年末统计,全县有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等19个民族,居民59 313户,217 470人,其中县属22 186户,79 900人,出生 1 495人,死亡20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3.6‰。
【领导机构及领导人】
中共萝北县委员会
书 记 果洪翔(10月调离) 李兆森(10月任)
副书记 李兆森(1988—1990.10) 于 林 郭瑞宏(7月调离) 郭桂荣 宋万祯(10月任)
萝北县人大常委会
主 任 张庆丰
副主任 吕志品 于嘉生 李广道 孙德山
萝北县人民政府
县 长 李兆森(10月离任) 于 林(代,10月任)
副县长 李延佑 杨树茂 刘 斌 仲跻广
政协萝北县委员会
主 席 贺桂森
副主席 金明久 葛连生 卢 诠 沈 滨 陈沐涛
中共萝北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吴险峰
副书记 佟福元 张德臣
萝北县人民法院
院 长 张全启
副院长 曲继先 李士峰
萝北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艾连生
副检查长 安云峰 胡永祥
萝北县人民武装部
政 委 邵士祯
部 长 权润汉
【经济建设】 萝北县在1989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克服资金紧张、市场疲软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创造了本县经济稳定发展的好成绩。全县社会总产值21 814万元,比上年增长9.7%;工农业总产值8 637万元,比上年下降2.6%;国民总收入1O 161万元,比上年增长2.3%。
一、农 业
种植业 1989年在战胜干旱、低温、病虫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获得了平年偏丰的好收成。全县粮豆薯总产 60 028吨,总产值3 950万元。县委、县政府为了夺取1989年的农业丰收,扎实地抓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特别是狠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抓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15年土地承包合同在大多数农村得到落实,改变了农民对土地使用的短期行为,促进了土地肥力的上升(全县农家积造肥达17.3万立方米)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抓积极引导农民向土地增加投入,增加地力,促进高产。全年仅农贷资金就比上年增加200万元,亩施化肥量比上年增加25%。三抓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本县承担省级“丰收计划”10万亩水稻种植任务,由于技术措施得当,实际完成10.09万亩,平均亩产248公斤,比省定达标值增产4%;大豆根瘤菌拌种、精量点播和西瓜地膜覆盖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对促进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均起了重要作用。四抓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了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
林业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 252亩,为计划数12 000亩的110.4%,其中国营完成100%,群众造林完成2 413亩。存活率及保存面积好于上年。此外,义务植树 16.5万株。抚育采伐面积13 730亩,出材27 832立方米;人工林间伐603亩,出材601立方米。林区进行多种经营,全年采金105两,生产美石钢瓦1.5万片,销售石英石3 000吨、石灰石500吨,产粮10万公斤。通过上述生产活动,全年完成总产值1 183万元。
畜牧业 1989年畜牧业有较大发展,全县有专业户160户(其中专业大户20户),专业村3个。由于认真贯彻县政府关于发展奶牛十四条优惠措施,从外地引进53家养奶牛专业户,奶牛数有较大增长,年末存栏1 265头,比上年增长 66%。生猪年末存栏16 250头,比1988年增长25.2%。绵羊存栏1 335只,为1988年的125.8%。黄牛存栏6 365头,比1988年增加 364头。家禽年终存栏13.25万只,比上年下降20%,其原因是受饲料涨价的影响。畜牧业年总产值 574万元,已初步成为本县支柱型产业。
渔业 全县养鱼水面5 300亩,其中新增加开发自然泡沼150亩,超额完成了鹤岗市下达的指标。鱼总产量500吨,渔业产值500万元,其中养殖产值 160万元。渔业取得较好的成绩,一是群众养鱼的积极性有了新的提高,除扩大养鱼水面(推广稻田养鱼、新开发自然泡沼等)外,单产也有明显提高,平均亩产比1988年增加25公斤,有30余户成为全县高产盈利户。二是加强了渔业法规的全面落实,从养殖、捕捞、销售、加工均以《渔业法》为依据,违者必究。在禁渔期内,对松黑两江各渔点进行了深入检查,历时 60天,派出260余人次,查遍了每一个生产点,共处理违犯《渔业法》事例50余起。
水利 为战胜春旱,除采取轮灌、浅灌等节约用水措施外,增打电机井49眼,抗旱补水井16眼,维修病井12眼以增加水源,保证了 3万亩灌溉面积的正常用水。对沿江河各乡镇易发生内涝、山洪的地区,加固堤防,开挖排洪涝渠,计打防浪桩100延长米,护岸堤600米。响应省政府号召,积极投入群众性农田水利建设《黑龙杯》竞赛活动,累计参赛人数 1.4万人,投工24万个,完成土石方48.56万立方米,新增防洪保护面积 6 00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 100亩。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农田水利重点工程任务,共完成土石方117万立方米,完成建筑物6座、护堤岸林 1 000亩。此外还加强了水资源管理,进行了《水法》宣传贯彻工作,第一次在全县征收水资源费。
二、工 业
1989年保持了工业生产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工业总产值3 508万元(不含村办),超计划0.6%,比上年增长 11.2%,其中全民企业完成2 688万元,比上年增长10.9%,集体企业完成820万元,超计划 4.3%。销售收入完成4 227万元,比上年增长54%。实现利润207万元,比上年增长233%。销售税金完成187万元,比上年增长68.5%。
全年黄金总产16 672两,创历史最高水平,是1986年以来连续4年超万两,超过计划28%。在总产量中,县内矿山完成9 944.59两(其中黄金公司直属矿产2 905两),鹤北林业局完成6 728两。本年的黄金生产,认真贯彻了国务院75号文件,治理整顿黄金生产秩序,实行保护性开采,坚决取缔个体采金户,有效地制止了滥采滥挖,保护了黄金矿产资源。
水泥生产,由于更新了设备,严格执行了科学的工艺控制措施和着重进行了企业内部的优化劳动组合,提高了产品质量,全年生产水泥 1.4万吨,空心砖5.8万块,步道板3.8万块,总产值达77.15万元,比上年增长43.1%。
农机修造厂生产的4JL—16型和4JA13型稻麦收割机,被鉴定为省内新产品,销往东北三省。减速机厂年产减速机3 399台,总值709万元。比1988年有所增长。
三、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在1989年有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客运量111.6万人次,为年计划的 112%,客运周转实现3709万人/公里,超年计划9%。货运量完成3.2万吨,超计划5%。新修建乡村道路30条,总里程85公里,乡镇通车率100%,新增4个通汽车村屯,村屯通车率达90%。邮电工作加快了发展步伐,全年财务业务收入183.9万元。市话安装户数 820户(其中当年新增174户),新架县城至太平沟乡、县城至苇场乡两条电话线路。全县农村电话线路211杆公里,线条长度322对公里,电话机安装户数146户。
四、城镇建设
全年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990.2万元,实际完成910万元,为投资额的 92%。建设项目28项,完成24项,总面积2.14万平方米,为计划面积的87%。城镇建设,从4月份实施《萝北县城镇管理实施细则》,开始了本县以法治城的历史,按该细则规定,开展了整顿镇容、清理违法建筑的工作,计打通道路 241条,拆除违反规划的建筑2 640平方米,拆除围墙4 000延长米。改建迎宾路等3条街道为混凝土水泥路面,共1 500延长米。新修镇内部分主巷道砂石路面道路11条,共6 850延长米。维修道路5条,共3 600 延长米。凤翔大街两侧,新植垂柳 606株,安装燕尾式路灯164盏。自来水用户有所增加,计单位进户18个,个人进户105户,年售水服务达20万吨。
五、财 贸
1989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 9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城乡储蓄纯增额、农副产品收购、工商税收、集市贸易成交额等项,均稳步增长。中苏边贸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经与苏联阿穆尔捷特十月区经贸代表团多次洽商,于10月草签合同,将自1990年1 月开始,正式开通名山~阿穆尔捷特口岸。
【教科文事业】 1989年继续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成投资576.9万元,新建校舍7 800平方米,维修3 500平方米,全县校舍砖瓦化程度达97%,被评为全省改善办学条件一类县。中小学加强了德育教育,在全县开展了“文明守纪,自爱自强,做文明的中小学生”活动,出现了81名政治思想工作先进个人和一批三好学生。高考被录取99人,其中本科生 37人.高中毕业及格率80%,初中毕业及格率67%,小学入学率99,5%,巩固率99.6%,及格率92.4%。中小学生体育达标70%。
为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制订和实施了“重点科技计划”8项,“星火计划”5项,年终已完成11项,其中上报鹤岗市科技进步成果奖 1项。完成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年末全县已有2 815人具有技术职称,其中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595人。
加强了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扫黄”工作,收缴并销毁了大量宣传迷信、色情的小报、杂志、单张画和音像带等。本县业余作者的作品在《鹤翔》杂志1989年第一期汇成专辑出版。
医疗卫生战线普遍地开展了医德教育,使医疗护理、急诊急救等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40家个体行医户加强了管理,成立个体医协会,以贯彻医药卫生法规。防疫保健工作较上年为好,传染病发病率为2.13‰,比上年降低30.8%。全年医疗门诊15.7万人次,住院患者3 820人次,治愈率86.77%,好转率11.4%。
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各类竞赛27项。承办了鹤岗市举办的篮球、足球、乒乓球比赛。参加国家、省、市比赛的成绩为:全国滑雪比赛第 5名;省滑雪比赛2项冠军、2项亚军、4项第3名。全市运动会冠军2项、亚军11项。
(王文光 徐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