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劳动工资

劳动工资



                   ·劳动工资·
  【劳动工作】 1989年本市劳动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在全省劳动系统晋级达标竞赛中被评为“一级单位”。
  就业安置。1989年安置就业9 449人。其中:安置到全民单位 322人、集体单位6 953人、小集体企业166人,自谋职业2 008人。
  技术工人培训。1989年培训在职技术工人13 853人。其中:初级技工6 398人,占46%;中级技工5 891人,占43%;高级技工1 564人,占11%。当年技工学校招收新生1 152人,毕业564人。
  劳动安全监察。1989年全市共发生生产死亡事故72起,死亡 76人,分别比上年下降20.9%和36.5%。其中:矿务局统配煤矿38起事故,死亡40人;矿务局多种经营总公司14 起事故,死亡17人;地方煤矿14起事故,死亡14人;其它事故5起,死亡5人。全年培训特种做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2 085人,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了100%。
  为“383工程”提供倾斜政策。 为增加生产、保障有效供给,稳定人民生活,市劳动局在劳动工资方面,为本市“383工程”生产企业提供了10项倾斜政策。主要有:对“383工程”做出特殊贡献的企业或个人可以晋升一级工资;奖金可以适当放宽;工资总额不足可以适当调整;特殊工种所需专业人材,可以从社会录用或从外地引进等。
  优化劳动组合工作。1989年本市试行优化劳动组合的有住宅公司、汽车公司、电工仪表厂、文化用品商店、第一副食品商店等14户全民企业。占市直全民企业总户数的8.1%;参加优化劳动组合的职工有4 626人,占市属全民企业职工总数的14.1%;被优化下来的富余人员 360人,为参加优化劳动组合职工人数的8%,已另行安置238人,占富余人员人数的66%。
  工效挂钩工作。企业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工作在本市是头一年进行。由市体改委、劳动局牵头,在财政局、税务局、计委、经委等部门的配合下,对全市30户预算内企业进行了工效挂钩的测算。经过筛选,在其中具备条件的11户企业中搞了工效挂钩的试点。其试点企业的测算情况和挂钩后的税利指标见下表:



                                       续表



  劳动工资计划。1989年省下达给本市年末控制职工人数计划为72 113人,年末实际职工人数为73 927人,超过省计划的2.5%。省下达的年工资总额计划为 100 880千元,本市实际发生额为118 129千元,绝对数额增加17 249千元。扣除当年各种奖金中补发上年奖金1 458千元和工资总额中因调整工资、补发上年工资468千元,绝对数额增加115 323千元。
  职工福利保险工作。市劳动部门对58户企业的49 801名在册职工的家庭人均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人均收入在45元以下的职工有6 602人,占调查人数的 13.3%。对1 087名因工受伤人员进行了伤残等级鉴定工作,共确定5级以上伤残450人,轻工作312人,继续治疗325人。
  社会劳动保险工作。至1989年底,全市参加职工离、退休费用统筹的有 306户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4 748人。年收统筹金714.5万元,拨付离、退休费 634.3万元。全市参加职工待业保险的有288户企业,42 726名职工,全年收缴职工待业保险金2.5万元。
  知青子女回城落户的审批工作。根据黑劳业联字〔1989〕79号文件精神,本市60至70年代下乡到农村、农场或到林场工作的知识青年其未婚子女可有一人返城落户。经市劳动局、公安局、粮食局等部门联合审批,至年底已批准 1 449名知青子女回城落户,约占未返城知青人数的70%。
                                     (何 英)
  【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工作是就业工作的基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市劳动部门认真执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1989年培训待业青年 9 449人。主要培训渠道有三条:
  一、依靠自己力量办学。市劳动服务公司新建的就业训练中心大楼。1989年配置了师资和设备,当年办班15期,培训1 582人,占全市就业前培训总数的16.7%。其中:培训经理、厂长87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素质。
  二、委托企业组织待业青年进行职前培训。委托企业办学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是本市职前培训的重要途径。仅矿务局、电业局、市一建、二建公司等单位,当年就培训2 600人。
  三、扶持私人办学。在市教委的配合下,市劳动部门积极鼓励私人办学,1989年本市私人办学共培训待业青年 5 000余人。其专业有:无线电与家用电器修理、烫发、烹调、缝纫裁剪等,学员大都掌握了一门谋生技艺,为就业或自谋职业奠定了基础。
  【就业安置】 1989年本市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当年新增劳动力11 500人。总待业人数为16 504人。当年安置就业9 449人,待业率控制在 1.7%,比全国平均指数低 0.3个百分点。主要作法是:一、清理整顿在用农工。矿务局总公司所属煤矿小井,井深一般都在 300米左右,这些井作业条件好,安全措施可靠。市劳动部门一方面采取劳务监察等行政手段,清退其在用的农工,一方面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煤矿工人子弟从事采煤工作。凡自愿到煤矿工作的,均录用为集体固定工, 工资向上浮动两级。仅一个月时间,就有4 000余人报名去小井从事采煤工作。
  二、鼓励青年从事农副业生产。市劳动部门采取了“户粮关系不变,工作满 5年转为集体固定工”的办法,鼓励城市待业青年到市郊农副业基地或知青农场工作。据全市47个知青厂点统计,当年报名去农场工作的有 2 900人。安置工作搞得比较好的有兴安煤矿多种经营公司,他们有两个农场、一个畜牧场,一个养鱼场,安置待业青年570余人,其中女青年占80%以上。公司为他们盖了一栋 1 200平方米的福利楼,有宿舍、食堂、俱乐部、体育场、公园、并装上电灯和彩色电视机。每逢周未,还举办舞会,聘请附近林场、农场的青年联欢。食堂伙食费每人每月由公司补助20元,人均月收入一般在80元以上。
  三、发展集体经经扩大就业领域。市劳动部门还把劳动就业工作与发展集体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扶持工农区腐植酸厂、洗煤厂、向阳区乳化剂厂、东山区牙签厂等项目,共投放扶持生产周转金25万元,安置待业青年 710人。矿务局地质队为解决本单位职工子女就业,将俱乐部改建成纺织厂、安装100台织布机,解决了400人就业。
                                     (宋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