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地质测量

地质测量



                  ·地质测量·
  【机构队伍】 1989年矿务局有1名副局长和1名副总工程师主抓地质测量工作。局内设地质测量处,是全局地质测量工作综合管理的职能处,设地质、测量、防水 3个科,共24人。处长张海瑞,总工程师自勤荧。地质测量处对地质队和各矿地质测量科实行业务领导。
  矿务局下设 1个县级地质勘探企业——地质队。地质队专门负责矿区外围和新区的勘探,为矿井延深、改扩建和新井建设服务。1989年地质队内设工程科、地质科、安检科、财务科、工资科等8个科室,下设生产工区、开发公司,多种经营公司等 12个基层单位。共有职工2 117人,其中全民企业职工859人,集体企业职工1 258人。在职工总数中,干部 152人,占7.2%;中共党员212人,占10%;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5人,占4%。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12人,中级技术职称的25人。地质队现任党委书记孙玉斌,队长金汝南,总工程师隋善津。                                
                                     (孙亚军)
             地质测量专业人员技术、文化素质情况
                                     单位:人



                                       续表



  【固定资产和技术装备】 1989年底地质队固定资产原值1 211万元,净值737万元,固定资产设备534台,其中动力设备194台,生产设备186台,运输设备58台,工具仪器 96台。在设备总量中,测量方面有经纬仪122台,价值122万元;水准仪69台,价值6.9万元;平台仪6台,价值2.7万元;测距仪、绘图仪、微机等28台,价值140万元。地质方面有2000米钻机 2台,价值60万元;1500米钻机6台,价值96万元;1000米钻机17台,价值170万元;其它型号钻机 4台,价值28万元;仪器车4台,价值85万元;数字测井仪1台,价值35万元;地震探厚仪 3台,价值7.2万元。
  1989年地质队开动钻机13台,其中1000米8台,1500米5台,在鸟山、大陆、新华 3个地区施工。
  【专业经济技术指标】 1989年矿务局地质专业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机械岩芯钻探进尺全年计划20 000米,实际完成24 318.65米,工作量663.60万元,钻月效率157.7米。全年钻探煤层厚度 448米,煤芯长度404米,煤芯采取率92.20%。鸟山资源钻探计划 10 000米,完成11 779.05米;大陆生产补勘计划 4 000米,完成5 035.35米;新华找煤钻探计划6 000米,完成6 504.25米。
  1989年竣工钻孔17个,其中特级8个、甲级3个、乙级3个、丙级3个,特甲级孔率70.59%,特甲乙级孔率82.35%。特甲级孔率创本队历史最高水平,超过国家一级企业指标 10.59个百分点。千米七号钻机在鸟山区施工的89——64——1号孔,一次打成特级孔,孔深1 202米,孔斜4.2°,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特级孔孔斜 12°指标,并且施工周期短,无事故,创优质高效安全最好纪录,标志着该队施工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测量专业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完成1/2 000地形图 25 000平方米,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数27公里,井下1级水准测量数13公里,基本矿图绘制119张。
  【探明鸟山等地区煤炭新储量】 矿务局地质队自1976年建队至1989年的13年中,先后转战于矿区各煤矿和鸟山、新华、石头庙子、群英山、绥滨、振兴、太平川、宝泉岭等地进行找矿和勘探,共完成近300个钻孔,工程量近30万米,提交正式地质报告5份,提交储量14亿吨,其中新增储量 7亿吨。在新增储量中,提交了鸟山地区地质储量详查报告,新探明鸟山地区煤炭储量2.08亿吨。在矿区南部新华地区探出和峻德矿相同的第三纪覆盖下的侏罗纪煤层,初步估算储量1亿吨。
  1989年 3月,由东煤公司和中国煤田地质局主持在鹤岗召开了“鹤岗矿区沉积环境及外围找煤研究科研成果鉴定会”。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等30家的专家教授60余人参加了这次鉴定会。该项研究工作从1985年 5月至1988年12月,采用地质、物探、遥感、钻探等多种手段配合,应用国内外最新理论和测试手段,系统阐述了鹤岗煤田含煤地层、煤层发育特征。在总结沉积、构造、聚煤三方面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14个含煤远景区,其中可靠和较可靠区7个,预测区总面积873平方公里,预测烟煤储量8.85亿吨,褐煤储量5.78亿吨,为鹤岗矿区远景发展提供了新的基地,这是鹤岗矿区外围找煤的重大突破。该成果丰富了断陷盆地沉积理论,不但对鹤岗盆地进行了规律性总结,并用于指导鸡西、勃利、绥滨盆地的沉积和构造研究,社会效益显著,获中国煤田地质局第二届煤田地质科技大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安全质量创出新水平】 1989年末,地质队由于坚持抓钻治区、抓区治队,大搞质量标准化,改变了钻场面貌,促进了安全质量状况的根本好转。已连续 5年杜绝了重伤和死亡事故,轻伤率降到1‰以下。钻孔内事故率降到4.2%,特甲级孔率上升到 70.59%,特甲乙级孔率达到80%以上,安全质量的主要指标达到了标准化勘探队国家先进企业水平。
                                     (孙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