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冶金工业
机械冶金工业
·机械冶金工业·
【机械工业产值增长】 1989年市属(不含矿务局)机械工业企业22户,其中锅炉及原动机制造业1户,通用设备制造业1户,通用零部件制造业1户,铸锻毛坯制造业3户,农林牧渔业机械制造业2户,机械设备修理业9户,其它为煤炭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机械工业企业5户。
1989年市属机械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3 452万元,比1988年增长 8%。其中,市机械冶金工业局所属6户全民独立核算企业,共有职工2 998人,比1988年增长3.8%;固定资产原值2 055万元,比1988年增长17%;现价总产值3 633万元,比1988年增长27.5%;产品销售收入3 418万元,比1988 年增长7.9%;盈利企业5户,盈利总额184万元;亏损企业1户(电动滚筒厂),亏损额68万元。盈亏相抵后盈利116万元,比1988年下降2.5%。其中,起重机厂盈利92万元,比1988 年增长2.2%;钢铁厂盈利82万元,比1988年增长2.6倍。
【市钢铁厂经济指标刨水平】 市钢铁厂现有职工602人,固定资产原值 473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34万元。现任厂长刘双林。
1989年该厂产量、产值、利润等经济技术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高炉容积利用系数居全国同类小高炉第4位。全年在生产期减少两个半月的情况下,完成生铁产量1.4万吨,比1988年增产1%;产值(按销售价计算)完成1200万元,比1988年增长3.9%;实现利税88.4万元,为1988年的252.4%;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32天,比1988年减少 32天;完成球团矿铁22 569吨,比1988年增产17.4%;入炉焦比649公斤,比1988年降低78公斤;折算焦比 550公斤,比1988年降低81公斤;年均风温915度,比1988年提高29度,生铁合格率达100%;高炉容积利用系数达3.37。
1989年市钢铁厂整体经济效益登上新台阶的主要措施:
一、进行老厂挖潜、革新、改造。1989年该厂根据国家生铁销售形势和本厂人力、物力、财力的实际情况,决定将现有的13立方米高炉改扩建成20立方米高炉。该厂干部工人精诚团结、克勤克俭、自立更生,苦干实干70天,改革成功。改造后的 20立方米高炉,高径比是3.448,风口由原来4个改成6 个,冷却层由原来2层改为3层,上料车容积由原来0.5立方米加大到0.62立方米。高炉改造后,不仅生铁产量提高30%,吨铁入炉焦比下降 60公斤左右,吨铁折算焦比下降10公斤,休风率下降1.58%,并且吨铁综合能耗下降标准煤 91公斤,成本极大降低,一举扭亏为盈。
二、降低炼铁焦炭比例。1989年该厂自己设计制造了 “4级框式滚动筛”予先筛,分路破碎,减少了因破碎造成的损。该厂将筛分的焦面再经过一次振动筛分,筛出焦丁单独堆放,在炉况较好时与大料配合入炉。全年共入炉焦丁634.06吨,折合焦炭 570吨,节约价值近20万元。
三、开展双增双节活动。1989年全厂开展修复利废,从修复一台电机、电焊机、一个开关和节约一滴油、一团棉纱、一个螺丝入手,节省支出 7万余元,为消化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做出贡献。
四、加强经营管理。该厂引入了竞争和风险机制,从厂长到职工都交纳了不同数额的风险抵押金,把企业利益同全体职工利益捆在一起,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
【市阀门厂股份制试点取得成效】 1989年市体改委在市阀门厂进行了实行股份制的试点,取得初步成效。该厂一年来在消化原材料涨价等各种不利因素30万元的基础上,实现利润14.8万元,比1988年增长68.2%;完成工业总产值190万元,比1988年增长 5.5%;销售收入完成250万元,比1988年增长17.1%。
该厂股份制试点的主要措施:一、成立股份公司。二、确定股金构成。公司全部资金由三部分构成:(一)企业股,即企业现有固定资金、自有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共折股金1 148 500元,占公司全部资金的 83.3%。(二)联社股,即阀门厂的行政隶属单位——市手工业联社,股金135 000元,占公司全部资金的 9.8%。(三)个人股,即全厂职工都入股,每个职工最低入一个基本股(300元),总经理必须投30个股,副总经理25个股,车间干部10个股,班组长6个股。全厂个人股金95 300元,占公司资金总额的6.9%。年底按股入多少和税后利润的占有比例分红。企业股份得红利再按4:4:2比例分配,40%作为企业生产发展基金,40%作为企业奖励基金,20%作为企业公益金。生产发展基金留出 10%作为企业股增值,余下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企业如发生火灾、重大责任事故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扣除保险公司赔偿后剩余部分,按股抵补;企业经营造成的损失,按责任、职务进行有比例抵补。企业破产时,在偿还各种债务后,首先退还优先股,然后再按股抵补损失。
三、改革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完善配套措施。
(高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