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概况
鹤岗市概况
地理
【位置、境域】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东北部,市辖萝北、绥滨2县。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东南端,地处北纬47°4′——48°19′,东径129°40′——130°41′ 之间,东至梧桐河与萝北县隔河相望,西与伊春市相连、南与汤原县为邻,北与嘉荫县接壤,南北纵距145公里,东西横距30公里,面积4 550平方公里。鹤岗市城区位于鹤岗市略偏东南,地理坐标为东径130°18′,北纬47°20′。
萝北县位于鹤岗市之东,地处东径 130°7′——131°35′,北纬47°11′——48°21′之间,北以黑龙江主航道为界,与俄罗斯相望,国境线长 146.5公里,西北与嘉荫县相连,南与汤原县、桦川县为邻、东南与绥滨县毗连。东起肇兴乡大江通岛,西至鹤北镇梧桐河东岸,宽108公里,南起苇场乡松花江北岸,北至太平沟乡嘉荫河南沿,长 131公里,面积为6 784平方公里。
绥滨县位于萝北县东南,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黑龙江与松花江汇流的夹角地带,地理坐标为东径 131°8′——132°31′,北纬47°11′——47°45′。北部以黑龙江主航道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南濒松花江与桦川县、富锦市为邻、东部与同江市一水相连。东西宽117公里,南北长46公里,面积3 335 平方公里,县治绥滨镇。
【自然资源】 鹤岗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南部有大片煤田,北部是广阔林区,东南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
矿产资源有煤、金、白云石、大理岩等。煤炭储量30亿吨,煤质优良。黄金开采历史悠久。萝北境内石墨蕴藏量丰富,现已开发。
林木资源集于西北部山区,主要树种有柞、桦、杨、榆、水曲柳、胡桃松、椴、樟子松、赤松等。广阔的山区黑木耳、各种磨茹均有大量出产。有猴头蘑、元蘑、榛蘑、松蘑等。猴头蘑、元蘑较为名贵,榛蘑储量较多。山野菜主要品种有蕨菜、黄花菜、柳蒿芽等。
药材约上百种。收购量较多的有:独活、艾叶、来服子、黄芪、黄柏、党参、桔梗、大力子、五味子、苍术、赤芍、玉竹、车前子等。
野生动物资源,兽类有马鹿、驼鹿、野猪、獐、狍、熊、狐狸等。禽类有丹顶鹤、天鹅、鸳鸯等珍禽。
境内盛产鳇、鲟、鲑(大马哈)、鲤、鲫、鳜鱼。鲟、鳇鱼是萝北、绥滨两县特产之一。
【1999年度气候影响评价】
一、气候概况
本年度平均气温为3.0摄氏度,比历年均值低 0.1摄氏度;年降水量为322.9毫米,比历年均值少280.1毫米(5成);年日照总时数为2 394.9小时,比历年均值少128.5小时;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积温为2 446.0摄氏度,比历年均值少24.5摄氏度;终霜日为5月12日,比历年均值晚10天。初霜日为9 月18日,比历年均值早9天。
二、各季气候特点及评价
(一)、气候正常的冬季
1、气温 冬季(11月—2月)气温正常,平均值为-13.6摄氏度,比历年均值低0.1摄氏度。
气温月变化特点为:11月偏低;12月偏高;1月偏高;2月偏高。
2、降水冬季(11月—2月)正常,量值为26.6毫米,比历年同期多4.0毫米(2成)。
降水月变化特点为:11月偏多;12月正常;1月偏多;2月正常。
(二)、气温低降水少的春季
1、气温春季(3月—5月)气温偏低,气温平均值为3.4摄氏度,比历年同期低1.0摄氏度。
气温月变化特点为:3月偏低;4月偏高;5月正常。
2、降水春季(3月—5月)降水偏少,量值为29.3毫米,比历年同期少53.8毫米(6成)。其中,3月降水为9.8毫米,比历年同期多1.5毫米(2成);4月降水为3.5毫米,比历年同期少17.5毫米(8成);5月降水为29.3毫米,比历年同期少37.8毫米(7成)。
降水的月变化特点为:3月正常;4月偏少;5月偏少。
3、日照春季的日照为698.7小时,比历年同期少24.9小时。
(三)、高温、少雨干旱的夏季
1、气温夏季(6月—8月)气温偏高,平均值为20.6摄氏度,比历年同期高0.8摄氏度。 7月平均气温为24.1摄氏度,比历年同期高2.7摄氏度,达到了建站有资料以来的极值。
气温的月变化特点为:6月正常;7月偏高;8月正常。
2、降水夏季(6月—8月)降水偏少,量值为236.1毫米,比历年同期少158.1毫米 (4成)。7月降水为37.0毫米,比历年同期少111.3毫米 (8成),达到了建站有资料以来的极值;8月降水为108.4毫米,比历年同期少38.1毫米(3成)。
降水的月变化特点为:6月正常;7月明显偏少;8月偏少。
3、日照 夏季日照总时数为667.0小时,比历年同期少8.2小时。其中,6 月为203.2小时,比历年同期少33.5小时;7月为246.1小时,比历年同期多21.3小时;8 月接近历年值。
(四)、少雨寡照早霜的秋季
1、气温 秋季(9月—10月)气温正常,平均值为9.1摄氏度,与历年同期相同。其中,9月平均气温为14.2摄氏度;10月平均气温为3.9摄氏度,比历年同期低0.8摄氏度。
气温的月变化特点为:9月偏高;10月偏低。
2、降水 秋季(9月—10月)降水偏少,量值为30.9毫米,比历年同期少72.2 毫米(7成)。9月降水为10.0毫米,比历年同期少64.3毫米(9成)。
降水的月变化特点为:9月明显偏少;10月正常。
3、日照 秋季日照总时数为367.1小时,比历年同期少51.2小时。
三、主要气候天气事件及其影响
(一)、灾害性天气
1、春季低温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春季低温主要是5月份低温,致使各大田作物出苗期或生长期拖后2—5天。
2、夏季干旱 由于春季降水特少,6月降水又正常,而进入7月,1日降雨3.6毫米,2—16日半个月没有降雨,使部分农田出现了严重夏早。
3、秋季早霜比较强,影响了晚熟作物的成熟。
(二)有利天气条件
1、6月份的正常气候对农作物前期生长十分有利,尤其是对小麦,奠定了其丰收的基础。
2、7—9月份的高温及充足的日照对农作物的后期生长有利, 尤其是对水稻非常有利,促使本年水稻丰产。
四、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1998年大洪水,夏秋季降水多雨封地致使1999年春季部分耕地有明水,影响春播,使这些地块播期拖后。
5月份的低温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同时也使其它大田作物出苗期拖后。
6月份的气候正常为各作物的丰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月份的干旱有利于小麦的成熟与收获, 但给玉米和大豆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灾害,17日以后的降水逐渐缓解了旱情。
7—9月的高温以及充足的日照条件,十分有利于大田作物的生长,尤其是水稻。
秋季的早霜,水稻、玉米、大豆的晚熟品种受到一定的灾害。
总之,1999年的气候特点是:春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少雨,秋季少雨早霜。各季的气候都有不利作物生长的因素,但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农民的不懈努力下科学种田,使我市今年粮食又获大丰收。全市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及粮豆薯的单产量分别为5 735、6 359、1 821、3 182、4 503公斤/公顷,均为丰年。
(刘运武 杜海波)